收藏本站

开盘机音响技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楼主: HAUWAI
收起左侧

試音、示範又好聽的 CD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7-13 07:43: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6-12-8 20:27 编辑
$ A1 ?/ n2 `5 Q- U
HAUWAI 发表于 2016-7-12 07:58
& o# V6 u4 U8 U) Q馬勒在寫了第一至第四交響曲之後,寫第五交響曲作了一個新的轉變,曲中摒棄了歌手主唱聲樂,由頭到尾都 ...

0 _6 t- k$ W8 O. a: j% X* w- h: F* U: J0 P2 F3 {
馬勒第六交響曲是繼第五之後的另一首純管弦樂,該曲有綽號"悲慘",不是馬勒自己命題的。其實,馬勒在創作第六交響曲那兩年,是他生活快樂的時期,他新婚後才一兩年,創作期間,又有二女兒出生。  Y/ [" E! L! U7 i7 G& T
該曲的經典錄音有卡拉揚與柏林管弦樂團在1978年的錄音,ADD 制式, 錄音師是 Gunter Hermanns, 錄音監督是 Cord Garben, 下圖左是無 IFPI 的德國透明幼中圈版。4 A, O$ f% B+ q7 [0 D
在第一樂章,開首是厚重的大提琴群奏,接著場面熱鬧,卡拉揚的演出比較內歛,圓順,弦樂有溫馨、浪漫的氣氛。卡拉揚撚的第二樂章像在敘事,說道理般似的。第三樂章的音樂則輕柔、優美、旋律性強,音色美,末段的敲鼓表現得從容。第四樂章的爆棚,場面浩瀚。該 CD 播出的音色較厚暖豐滿,低音是 Hermanns 一貫的肥和分析力濛一點,質感豐富,聲音舒服,我欣賞 Hermanns 不人工化地誇張某些元素,聽感自然。
) F- E* I5 O6 \* b9 l+ M4 F2 sEliahu Inbal 指揮法蘭克福電臺交響樂團在 1986年的 DDD 錄音, 是一個音效出色的錄音,天龍原本著重使用兩支咪的簡單方法,但是第六交響曲配器太複雜,例如使用牛鈴、鞭子、錘子等,錄音師不得不加用輔助咪近距離對個別樂器拾音,此舉可能會引起聆聽到距離感差異而影響音場深度,天龍工程師因此特別設計時間延遲裝置調校音效,下圖右是日本天龍濛字版 CD。Inbal 指揮的馬六比較爽一些,久聽之下,又覺得他的節奏與卡拉揚頗相像。天龍的音效也爽一些,樂器音質、細節、立體感、高低頻延伸都比 DG 的好,DG 則較為舒服耐聽。
IMAG8912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7-14 18:04: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AUWAI 发表于 2016-7-13 07:435 g- k; R2 V, Z* F3 Y( ~- e
馬勒第六交響曲是繼第五之後的另一首純管弦樂,該曲有綽號"悲慘",不是馬勒自己命題的。其實,馬勒在創作 ...

4 U0 O- Q) [. I; C& ?! C; v. }近日在亞馬遜購入 Furtwangler (福氏) 指揮維也納管弦樂團演奏 Bruckner 第八交響曲的 CD,連郵費 25.58英鎊,是1944年10月17日在維也納黃金音樂廳音樂會現場的錄音。收到的 CD,狀態與全新無異的 EMI 日本頭版,寄自 post-mortem-books, Brighton, England。
IMAG8911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7-14 18:12: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6-7-14 20:03 编辑 4 ~0 w6 p: m! r2 t' E  n
HAUWAI 发表于 2016-7-14 18:04
+ q* [. Z8 h! ~$ c+ I, E近日在亞馬遜購入 Furtwangler (福氏) 指揮維也納管弦樂團演奏 Bruckner 第八交響曲的 CD,連郵費 25.58 ...

! H4 Z8 \2 D1 O2 L
! t3 F/ D" c6 zBruckner 第八交響曲雖有標題"啟示",但不是 Bruckner 命題的。他在1884年開始寫第八,在1887年他拿初完成的樂譜給他的指揮拍檔 Hermann Levi (Bruckner 第七交響曲的首演指揮)。 Levi 研讀後,告訴 Bruckner 該樂譜不可能演出。Bruckner 遂作出修改,再交給其他指揮,可是亦再被評為難以演出的,特別是要使用華格納號 (Wagner tuba), 難找樂師吹奏得好。Bruckner 再幾經修改第八交響曲的樂譜,在1892年,即使尚未演出過,仍然出版樂譜。至同年十二月才由 Hans Richter 指揮首演。8 R: V- w7 ]& l6 G0 H* U7 V- V+ x
我一向愛聽 Celibidache (車氏) 的 Bruckner 第八交響曲,EMI 1998 年荷蘭製 CD。
( d; I" i7 J# C. W0 m1 ~+ [聽第一樂章,雖然福氏與車氏 的 CD 同是音樂會現場錄音,它們的音效是天與地之差。在這里,音響效果很影響欣賞音樂,車氏的 CD 讓我聽到很好的音樂感。在無好音效之助下,福氏 CD 播不出車氏那般的浩瀚氣勢和盪氣迴腸的感人魅力。車氏的銅管那種豐滿而醉人的音色,在福氏的 CD 亦感受不到,車氏的豐滿而優美的弦樂亦然。
7 b5 }3 ?6 N+ ]. D2 i% {在第二樂章,福氏的演出有緊湊感。8 V7 A/ c% e/ S' _3 q
第三樂章慢板的規模及結構都比作曲家之前的作品更宏偉,福氏指的第三樂章慢板比前兩樂章好聽,他的音樂比車氏的深沉及感情濃郁,而且舒服耐聽,福氏優於在慢板的表現,正如他的 1942 年3月的貝九。
1 |) |" S9 e7 C) a* o! ?第四樂章比較複雜,有三個主題,第一是有力的合唱進行曲般,第二主題如唱歌般回應第一樂章相應部份及慢板的第三樂章,第三主題回應第一樂章的第三主題並以賦格形式奏出並帶出爆得燦爛的結尾。福氏在抒情及如歌部分做得比較好,在開首也奏得很宏偉有力。車氏在優良音效的基礎上,在末段爆棚的表現堪稱示範級。惜福氏的 CD 音效先天不足,巧婦難為無米之炊。4 ?% P. H* x; e, o/ |
雖然車氏的第三及第四樂章分別比福氏的各多長十分鐘,但是在聽感上,不覺得車氏過慢,也不覺沉悶及冗長。
IMAG8923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7-20 17:58: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AUWAI 发表于 2016-7-14 18:12& b: Y' U  E8 P6 D% ^) H0 \! J
Bruckner 第八交響曲雖有標題"啟示",但不是 Bruckner 命題的。他在1884年開始寫第八,在1887年他拿初完 ...

9 Y' y* D- I1 Z" i5 m6 w3 M' i+ s6 `" u  u2 R8 d. @
貝多芬在 1809 年開始寫第五鋼琴協奏曲,正值法國軍隊侵略維也納之時。其後,維也納凱旋,貝多芬在 1810 年把上述樂曲獻給維也納公爵,樂曲隨後在 1811 年首演。樂曲雖然有標題"帝皇" ,但不是作曲家命題的,亦不知來由。
, B2 W1 C" X. ~( u1 S9 O下圖左是  Wilhelm Furtwangler (福氏) 指揮與同齡鋼琴家 Edwin Fischer 合作的貝五鋼協 CD, 1951 年在倫敦 EMI 錄音室錄音,音效比 RCA Toscanini 的好。Edwin Fischer 與 Artur Schnabel 同被譽為二十世紀上半葉最偉大的演譯貝多芬鋼琴家。
; |6 {( T" @# G第一樂章, 福氏的演出,使人感受到奧地利軍與法軍交戰的場面,音樂有雄偉的氣魄,節奏感及音樂感均好。
$ c" A7 e$ P7 A下圖右是發燒友奉為最佳版本的貝五鋼協西德版 CD,音效比 1951錄音的好上很多,特別是 Pollini 彈的鋼琴的音效。同時,Karl Bohm 的指揮流暢。( m7 `( J* x! ~4 x
在第二樂章慢板,福氏演奏抒情樂段非常好,感情濃郁,有感動人的魅力, 正如他指貝九及Bruckner 第八的慢板樂章, Fischer 亦配合得很好,特別是在此樂章末段,鋼琴在醞釀著快板廻旋曲的出場,造出了山雨欲來的氣氛,牢牢地抓著聽者的情緒。( O* ?2 S6 }  w% B% N8 g. d' N! |
第三樂章, 福氏演得氣定神閒,Fischer 的彈奏有優雅感,Bohm 與 Pollini 相對地有些急躁, 做不到前輩們那個境界。
. w2 ?3 P4 o+ b* x
IMAG8942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7-21 15:39: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6-7-22 07:55 编辑
! p- T2 v, A! N8 G/ N5 C$ P3 a
HAUWAI 发表于 2016-7-20 17:58
: }5 U) I3 l' p1 d貝多芬在 1809 年開始寫第五鋼琴協奏曲,正值法國軍隊侵略維也納之時。其後,維也納凱旋,貝多芬在 181 ...

1 o' l1 @3 l3 r" R$ k% V: H
4 l5 `( G8 k, X/ X上圖右的貝五鋼協第三樂章開首一段,Pollini 彈的鋼琴的超低頻很考機,很少音響系統可以播得到,亦是音響超低頻表現的試金石。' D2 Z! m7 b/ _$ s- t, |" ^
 楼主| 发表于 2016-7-24 17:29: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6-7-25 07:18 编辑
0 b! e0 z7 T, ?2 j7 N* g
HAUWAI 发表于 2016-7-21 15:39
+ S- b3 g% e, j% X" U( r1 E& j上圖右的貝五鋼協第三樂章開首一段,Pollini 彈的鋼琴的超低頻很考機,很少音響系統可以播得到,亦是音 ...

; I$ l6 S( y/ D5 F& Q3 ~1 `
. ^8 ^* Z6 L/ n: p; e+ N$ rClaudio Abbado 指揮著重忠於原譜,專長德奧作品,馬勒作品是其中之一。他與維也納管弦樂團錄製的馬勒第三交響曲是經典之一,是1982年 DG 的數碼錄音。錄音師是Karl-August Naegler, 而不是 Gunter Hermanns, 因此音效方面,低音沒那麼肥,同時質感顆粒亦沒那麼顯現,音色中性自然稍偏厚聲,但稍微沒後者那般厚聲。下圖左是西德頭版 CD,我從亞馬遜購入,CD 碟底比花面貓還要花,可幸不影響播唱,膠盒四肢不全,猶幸附有完整小冊子。我欣賞它的封面,羽毛拼圖,頗具美感。# o3 l+ d2 ]1 I- d- Z9 j4 f& L
馬勒三的第一樂章,長三十多分鐘,是十九世紀作品之中的最長樂章。此 CD 在開首的次中音長號、定音鼓、大鈸效果不錯。播出的銅管音質好,弱音弦樂及弱音鼓的效果特別地好。音效方面,動態好,爆棚場面隱定及沒有失真,鼓的超低頻有震撼力及暗勁。Abbado 把 "牧神甦醒,夏季昂首闊步地邁進"的氣氛做得很好。
) {6 V! |% o; Z另一以音效見稱的版本是 Zubin Mehta 指揮洛杉磯交響樂團,在1978年由 Decca 錄音,下圖右是日本早版CD, 被奉為 hi fi 天碟。此 CD 在音效的每一環節表現都比上述 DG 的好,它播出的音樂充滿陽剛氣,銅管的金屬聲、管腔聲及簧片聲的質感顯現,敲擊樂的金屬聲分量足及鬆化,弦樂的琴腔聲夠分量,鼓的鼓皮聲及鼓腔聲過癮,力量足,具震撼力,惟弦樂沒 DG 的那麼醇厚。
9 F4 _0 {6 ~! H: {在第二樂章,Mehta 表現得稍爽一些,Decca 的高低頻亦延伸盡一些,特是低音弦樂器的共鳴箱聲給人印象深刻。
& S, {- s# z, y2 d在第三樂章,Abbado 奏出了"林中鳥獸跟我說"的氣氛,富有音樂味。Mehta 的弦樂沒 Abbado 的那麼醇和及富有音樂味。3 z( ?  r' \9 e7 C) t
在第四樂章的 Abbado CD, 伴隨 Jessy Norman 歌聲的低音弦樂、管樂,奏得優美動人,在低音量的時候,尤其出色。Mehta CD 由 Maureen Forrester 唱聲樂,營造氣氛方面不及 Norman, 配奏的低音和弦亦不及 Abbado 的那麼感人。0 l0 R- a5 D6 r$ C
在第五樂章,有兒童合唱及牛鈴,Abbado CD 的音色比較柔和及醇厚些。
! p) Z- V- ^, {  @8 B; Z2 D  X! o第六樂章以柔和弦樂為主,Abbado 的醇厚音色營造到較為溫暖的氣氛,而且耐聽舒服。
IMAG8948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7-24 19:25: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6-7-25 12:46 编辑 3 g" L. t6 P2 U
HAUWAI 发表于 2016-7-24 17:29
* C2 C/ O6 ~" CClaudio Abbado 指揮著重忠於原譜,專長德奧作品,馬勒作品是其中之一。他與維也納管弦樂團錄製的馬勒第 ...

: x( x6 j2 w* p% f1 I, U* j1 s* a
資深黑膠收藏家蕭弘毅前輩一向推崇Haitink 指揮阿姆斯特丹音樂廳樂團演奏的馬勒三,該錄音的 CD 又如何呢?下圖右是西德頭版,它的低頻分量比 Abbado DG 的多。在第四樂章的女聲獨唱,恰巧亦是  Mehta 版的 Maureen Forrester ,在這里,Forrester 的音色亦是不及 Jessy Norman 那麼醇厚、感人。
" l. N" |3 V( a& u相比之下,Abbado CD 的聲音比較舒服耐聽,音樂味亦好些。3 O5 n" i6 p! ]+ _
IMAG8999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7-26 18:13: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AUWAI 发表于 2016-7-24 19:25
; k- Y0 k. g9 m8 t5 d4 u資深黑膠收藏家蕭弘毅前輩一向推崇Haitink 指揮阿姆斯特丹音樂廳樂團演奏的馬勒三,該錄音的 CD 又如何 ...

+ e" a9 ~5 u1 |$ G  F1 ^5 z2 b1 }+ `/ P+ o# Q  C
有些人覺得 Brahms 的音樂沉悶,若你有這想法,聽過 Furtwangler (福氏)指揮的 Brahms, 會令你改觀。+ }1 G! D: _, |: r/ A( k
福氏的錄音絕大部分都是音樂會錄音,曾由電臺廣播,他不喜歡亦很少在錄音室灌錄 (EMI 的 Tristan & Isolde 是例外之一)。每一場音樂會前,他專心研究樂譜來準備演出,把重演的曲目當作首演看待,因此他的演出,場場不同,每有新意。他著重在音樂會現場與聽眾互動,又特別享受曲終後聽眾的喝采。
& e6 K! w  h3 w- h# B- Q福氏在德國的音樂會,基本上都作全國廣播,戰時更在佔領區廣播。他很著重廣播質素, 在 1939-1954年間的音樂會現場直播,只用他的專用錄音師 Friedrich Schnapp,即使國外演出,亦堅持如此。3 F1 S, h7 z4 ]+ ?% n3 G
下圖左是 Music & Art 在 1999年出版的 Furtwangler (福氏)指揮 Brahms 交響曲全集加其他幾首樂曲的 CD,其中的第一交響曲在 1951年錄音,由北德電臺樂團演奏。. k  \4 B4 d4 X! Z) J- u4 g
在第一樂章,褔氏奏出低沉的弦樂,有迫力,令人毛管直豎,感到他由內心發出的洶湧澎湃的激情,牽動著聽者的情緒,音樂感人及有劇力。
! u- X6 l3 l- F, E6 A下圖右是發燒友天碟,Horenstein 指揮倫敦交響樂團,在 1962年由 Kenneth Wilkinson 於倫敦為讀者文摘錄音,Chesky 在1988年出版 CD。Horenstein : R, x5 }3 K8 ^
的音樂產生不到福氏那種廹力和激情,惟該 CD 的音效好,弦樂音色優美,定音鼓真實。6 @' ~4 S. @5 t6 C8 l. l
在第二樂章,福氏奏出溫柔如歌的氣氛。Horenstein 的則沒那麼味道濃郁。/ b2 t0 x" O, A3 r. h* t" N1 e
在相當於  諧謔曲的第三樂章,Horenstein 表現得有活力一些,福氏則比較沉著。
6 m& B% g: t8 o- _* P$ S/ M在第四樂章,福氏營造出色彩繽紛的勝利氣氛,充滿激情,有迫力,結尾的爆棚頗有震撼力。
. X9 c1 d" H2 S: Y: Q  a同碟附有一段第四樂章的福氏另一錄音,錄於1945年1月夥拍柏林管弦樂團,在柏林將軍皇宮演出。在這里,福氏表現得更有劇力,有味道,爆棚亦爆得燦爛,而且力量雄渾。
. t- z( c7 U( |- @Horenstein Chesky CD 的第四樂章的音效上佳,特別是提琴撥弦的琴腔聲足,低音銅管聲豐滿,長笛獨奏音質好,動態音效使音樂更添活力,不愧為 hi fi 天碟,給人聽覺上好享受,但是音樂方面,沒有福氏那般有內涵地深深感動人心和產生攝人的迫力。
, ^  z" m1 E$ {. W* v: H0 t
IMAG9011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7-27 21:23: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AUWAI 发表于 2016-7-26 18:13
* A9 E' c; M: R' W) H, Q# g  Q有些人覺得 Brahms 的音樂沉悶,若你有這想法,聽過 Furtwangler (福氏)指揮的 Brahms, 會令你改觀。
" J: f8 G& V8 L' a+ a2 d ...
' P6 \& B+ G; K% L' U( v

' b) b4 P! C' J7 ^Brahms 第二交響曲相對於第一,比較輕巧高雅。卡拉揚在 1986年與柏林管弦樂團灌錄了該曲,下圖右是西德頭版 CD。
0 @) j$ h* ~, k; ^* K0 |+ o6 y第一樂章,卡爺撚的弦樂優美,帶出了作品的田園風格,接續是抒情的旋律。
7 `; J4 |' \- f. q3 ^生前與卡爺關係不好的 Furtwangler (福氏) 在1945年1月與維也納管弦樂團演出 Brahms 第二交響曲,輯錄在下圖左的 CD, 音效質素所限,聽不出與卡爺相若的效果。0 p) j/ R9 b/ v# C- g# {0 v6 C
在第二樂章,卡爺的弦樂音色靚,奏出的音樂感傷而憂鬱,繼而抒情而感人。
. m1 `& [0 q& ?% U4 p$ v: q8 u卡爺在第三樂章的撥弦音色通透,躍動感好,生動活潑。
% r( G+ y* P. e1 R* r  ?( D在第四樂章,卡爺做到精神抖擻,活潑而熱情。福氏的 CD, 音效所限,聽不到如斯效果。
IMAG9013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7-28 18:10: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AUWAI 发表于 2016-7-27 21:23
$ R" @  P# \6 r! C6 Z( b% B; U1 KBrahms 第二交響曲相對於第一,比較輕巧高雅。卡拉揚在 1986年與柏林管弦樂團灌錄了該曲,下圖右是西德 ...

6 O- X- A' _& v0 Y% R$ }: b% n雖然指揮大師 Otto Klemperer (甘氏) 是馬勒的學徒兼門生,但是他演出馬勒的音樂與同門 Bruno Walter 的很不同。甘氏有自己的一套處理樂團音效的平衡,有花崗石般的音響效果,與偶像級大師們 Furtwangler (福氏), Toscanini 等也很不同。' q* R9 A4 o0 \* i; e
甘氏在1957年於倫敦 Kingsway Hall 錄有Brahms 第三交響曲,下圖左是西德頭版 CD。甘氏的 CD 在 EMI 的好音效之助下, 可聽到他在感情高昂的表現特別出色。
0 B$ p  J: d" I8 t9 M" s3 n, y: A5 q福氏演出該曲的錄音,全都是在二戰後的,以 1954年4月與柏林管弦樂團合作的最有代表性,輯錄在下圖右 CD。福氏把作品的晦澀氣氛表現了出來,作曲家當時放棄一切的情緒及在情緒裏面的悶燒心情,也讓聽者感受得到。
  R8 r; ]* x) q; }* I; s) v4 p在第二樂章,福氏的音樂感好,營造出平和寂靜的氣氛而輕帶灰暗。
/ K  n7 ]3 j# i; [5 S/ g% A* p第三樂章的福氏演出,感情平靜,懷著憧憬與哀愁,又表現出夢幻似的柔和。甘氏的弦樂音色通透,他在這樂章的木管演出令人印象深刻。% g2 B. q5 y1 m0 C7 s
在第四樂章,福氏發揮出樂曲原意的激烈、熱情,以至有力的高潮,接著在安靜下來後,又回到激動的樂段,最後歸於平靜來結尾。甘氏有上佳音效之助,表現出氣魄雄偉,他營造的高潮更激烈,熱血沸騰,教人聽得興奮。
IMAG9015_1.jpg
发表于 2016-7-29 12:30:48 | 显示全部楼层
HAUWAI 发表于 2016-7-14 18:04
8 f* Q5 d, d. [  Q" K近日在亞馬遜購入 Furtwangler (福氏) 指揮維也納管弦樂團演奏 Bruckner 第八交響曲的 CD,連郵費 25.58 ...

1 W; y" P9 A1 k/ w7 l多谢介绍 Bruckner,我有一张 music &arts Furtwangler Bruckner sym no.8 vienna philharmonic  17 oct 1944.我满意。
发表于 2016-7-29 12:58:16 | 显示全部楼层
HAUWAI 发表于 2016-7-11 13:23. |- p, v2 {2 p' w- z) n
馬勒的大地之歌充滿中國元素,六個樂章裏,每個樂章分別有男或女聲唱詩歌,歌詞源自中國唐詩。馬勒填詞 ...
- |7 q' w  x8 J: `+ ~2 B" |- i* ]% B( z
第一 choice walter and ferrier
 楼主| 发表于 2016-7-29 13:02: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sunkee 发表于 2016-7-29 12:300 d7 _. y( \5 B: O5 f4 Z
多谢介绍 Bruckner,我有一张 music &arts Furtwangler Bruckner sym no.8 vienna philharmonic  17 oct  ...

" Q7 C2 d: x/ K9 N! p4 E你的 CD 與我的日本 EMI Toshiba 版是同一錄音源,我覺得 Music & Art 處理雜音很不錯,在除噪與保留原始訊息之間取得好的平衡,是可靠的歷史錄音 CD。
发表于 2016-7-29 13: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HAUWAI 发表于 2016-5-27 18:47
  i8 z. y; C% @黑膠收藏家蕭弘毅前輩經常推介Haitink 指揮荷蘭 Concertgebouw Orchestra, Amsterdam (COA) 演奏的馬勒 ...
/ v& J% S& C) A3 d
mahler no.3 只有一张 2 CDs set  pierre boulez / yvonne minton BBC symphony  London 1974 Label artists live recordings.都满意。
 楼主| 发表于 2016-7-29 17:20: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sunkee 发表于 2016-7-29 13:11
9 c, s0 }& w1 H) \: O  @- Omahler no.3 只有一张 2 CDs set  pierre boulez / yvonne minton BBC symphony  London 1974 Label arti ...
3 ~6 E8 C1 T2 U- N% X4 ?- x
一套認真的製作,胡琳在2015年12月的演唱會錄音,個人覺得最好聽是:6 q! \7 ], v; |( U7 Q  R' e6 [
愛不完4 U+ c+ `+ D, X2 i
分分鐘需要你
* _# i- O8 d& l0 H8 d7 H& O3 Z+ ?7 |7 q( Y5 F' U5 T4 w
只有廣東歌和英文歌,原裝版較合我口味
IMAG9020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7-31 10:54: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AUWAI 发表于 2016-7-28 18:10
$ J8 t+ v. d3 E1 u雖然指揮大師 Otto Klemperer (甘氏) 是馬勒的學徒兼門生,但是他演出馬勒的音樂與同門 Bruno Walter 的 ...

0 B. f) O% M; d5 @) q布拉姆斯第四交響曲可以說是悲涼絕望的一曲,它的結構似第一交響曲,戲劇性與有力量的動感亦與第一相彷。當年古典主義時代即將終結,布拉姆斯彷似為古典音樂寫了這首“安魂曲”。0 o! n$ {; w4 `% y. u+ t% J$ B
下圖左的 CD 載有1943年12月 Furtwangler (福氏)指揮柏林管弦樂團的錄音,該錄音是戰時戰後遺存的錄音之中,演奏及音效最好的。% F% k$ [! f. l7 |; `0 \; z* m
第一樂章,福氏的演出激情,由傷感到悲劇的演變,近乎沉溺,他釋放出了此樂章的能量,如演第一交響曲般。
1 T# G) O8 U" e2 [3 O4 D大師 Bruno Walter (華氏)在 1959年以身歷聲錄有此曲,下圖右 CD。他指來流暢,歌唱性好,弦樂優美,惟感覺得輕盈一些,氣氛與福氏的演奏很不同,福氏的感情濃烈,華氏的音效則好得多。  M5 [( q8 u, B8 B
在第二樂章中,福氏充分表現了作曲家的純樸的心靈活動,音樂中有著強烈的悲慟的安魂曲氣氛,甚至有些煽情。華氏 CD 的銅管靚,撥弦靚,木管質感靚,音色比較通透,氣氛、感情則沒有福氏的那般濃郁。, _  f  k( d) S, v& P& }) z
第三樂章,華氏 CD有好音效之助,它的動感和爆棚場面均比福氏的好。
# |3 K. c2 E; W* {" ~- s$ f% N第四樂章,福氏的表現仍是充滿激情,漸次地激烈以至大爆發。華氏 CD 的低音弦樂共鳴箱聲豐滿,音樂則欠缺了福氏那一份激情、悲慟。華氏的尾段爆棚,聽感上當然好,但是沒有福氏那種大爆發而帶著悲憤感的交響巨流。
+ T- P4 a2 \6 p; ]7 p
IMAG9017_1.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开盘机音响技术网 ( 桂ICP备20003207号-1  公安部备 45010302002201 客服:18077773618

GMT+8, 2025-7-21 01:54 , Processed in 0.07621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