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8-17 18:06: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6-8-17 19:55 编辑 2 S# o% V: M1 G- B
HAUWAI 发表于 2016-8-12 17:49! p5 ?9 L7 h) ^4 A2 c* S, R
馬勒第九交響曲,全曲是純管弦樂,完全沒有人聲唱歌,它完成於 1910年。在馬勒死後一年,該曲才在1912年6 ... - F% O( t; X/ D. Y0 r( I
6 P: C% ]0 W5 q* G貝多芬第六交響曲,被他人標題為田園交響曲。
% H3 l# e( w$ S: W3 ISergiu Celibidache (車氏)在1993年與慕尼黑管弦樂團演出時, 樂團錄了音作紀錄,他去世後,兒子授權 EMI 出版 CD,下圖左是 1999 年首發的 DDD 制式荷蘭製 CD, 後期版的聲音會不一樣。
6 Q# t9 m2 V$ V( J2 X首樂章,貝多芬的標題為「到達鄉郊,復甦輕鬆的心情」。車氏奏出的旋律優美,多彩的配器營造出生機盎然的氣氛。 法國號的音效悅耳迷人,群奏時的共鳴聲豐滿。低音弦樂的音色亦豐滿,低頻分量足。CD 的音色厚暖,泛音、堂音豐富,耐聽舒服。
! H7 B5 p5 i! ]5 d- UBruno Walter (華氏)在1958年的身歷聲錄音, 被大多數人譽為貝六的最佳版本,下圖右是日本 Sony 早版 CD。華氏奏出的沒車氏的那麼優美、自然,法國號亦沒車氏的神奇效果,CD 的聲音稍為硬聲,低頻分量少。
# r0 }, v8 l4 H, p第二樂章,貝多芬的標題為「小河旁邊之情景」。華氏在開頭弦樂器的演奏,模擬出流水的氣氛,以低音大提琴的撥弦作伴奏,描繪作者陶醉於小溪邊美麗景緻時的感受,樂章結尾處有三種木管樂器演奏,模擬三種不同的鳥叫聲:夜鶯(長笛)、鵪鶉(雙簧管)、布穀鳥(單簧管)。# H S; h8 M2 r* N
車氏用了16分鐘演奏此樂章,比華氏多用了4分鐘,聽感上,節奏明顯慢了些,影響對描繪小溪邊美麗的景緻的輕柔及瀟灑的感覺,也少了一份水邊的清新感受,木管的音色不及華氏的那般爽朗,鳥兒亦沒那麼生動。% F1 [4 M. ]$ }3 t
第三樂章,車氏的弦樂低頻靚,豐滿而夠分量,有震撼感,木管及法國號亦靚。華氏的沒那麼多泛音及低音分量,他的木管音色比較瘦一點,CD 的音效比較緊張一些,低音弦樂沒那麼震撼。4 ~# ]5 p6 m( Y4 g$ t
第四樂章,貝多芬的標題為「暴風雨」。車氏描繪了一場劇烈的雷雨 ,以定音鼓、長號營造出氣氛, 直到發展出一個激烈的高潮,最終雨過天晴,以木管樂器吹奏出一個美好旋律,可以看作初霽時的彩虹吧。
8 G; K+ U* |3 ?" h1 r" X, b" D6 W末樂章,貝多芬的標題為「天霽後牧羊人感恩之歌」。車氏奏出的音樂開揚、從容,感覺到廣闊的胸襟,它的旋律簡潔樸素,悠揚如牧歌。整個樂章溫暖、甘美,不失簡潔,真正的田園風格也。華氏 CD 則稍為硬聲一點,音效緊張一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