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9-2 08:10: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6-9-2 13:26 编辑 ; R2 t, c2 ?" V0 M
HAUWAI 发表于 2016-9-1 13:173 s, \8 O/ t% e. @
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是貝多芬的唯一的一部小提琴協奏曲。
3 v% R$ }) H: B前蘇聯小提琴大師 David Oistrakh (奧氏)與指揮 ...
# y, R0 S& c# j$ `: G7 V* h6 Q, G' L7 B1 P9 z
上文講及的布魯赫第一小提琴協奏曲,我最愛聽 Heifetz (海氏)的演奏,海氏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小提琴家之一,他主要用 Guarnerius 琴。下圖左是在他的 CD之中,我最愛聽的,是我的示範CD之一。我在 1990年香港旺角通菜街發記購入,八十港元,美國製碟,碟底刻有"11/89",想當然是1989年 11月製造,刻字字樣與九十年代的美版 Living Stereo 相同,應是同廠製品。在此 CD, 海氏與 Malcom Sargent 及 New Symphony Orchestra of London 合作, 於1962年倫敦 Walthamstow Town Hall 錄音,樂團應是 RCA 過江錄音需要而臨時併湊的。RCA 在英國的錄音,多數的音效是好的,有些上了天碟榜,有些是 Kenneth Wilkinson 兼職賺外快出任錄音師的,因此有些沒有錄音師姓名,此CD 也是沒有錄音師姓名的,然而它的聲音比較濛,不似是 KW 之作。+ a1 u# \$ o( H( B* j' g# i$ R B
海氏在布魯赫第一小提琴協奏曲的第一樂章,奏出優美的旋律和有力的高潮,CD 播出的小提琴細節、力度變化,及轉弓乾淨琍落。( G; m8 N) X' p" \% ^+ {
在此樂章,上文 CD 的Oistrakh (奧氏) 的演奏比較有感染力一些,樂團的平衡則不及 RCA。1 t6 Z; G0 `) v1 h0 F
在第二樂章,奧氏奏出美麗的旋律,充滿歌唱情趣,深刻而有豐富感情的,令聽者流連忘返,高潮具有魅力。
$ [) `: ~3 _) I; A Y' W" G聽海氏的拉奏,在一弓之間,聽多了層次、細節,他表現的感情比較含蓄,沒奧氏那麼表面化地濃烈,但感染力是深入內心的,比奧氏的更深刻。9 [! j7 w/ a' ?1 ?! x* J
在第三樂章,海氏的獨奏活潑又雄壯,充滿精力,優美裝飾,及歡暢而悠然的旋律,在末段熱情地結朿。奧氏在此樂章表現更激情,力感更重,他的琴音味道濃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