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9-9 13:4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6-9-9 13:43 编辑 ; Y6 s6 G* Z, J
8 h u# S* u0 i) p2 g3 q以下談論的兩張鋼琴獨奏 CD,是我的試音、示範 CD,曲目是貝多芬「第四號鋼琴奏鳴曲」。重點是它們的低音靚,尤其是超低頻頻段。可以用它們來試聽 30 Hz 以下的超低頻,而且是好聽的貝多芬音樂,不是純為試音的技術 CD,鋼琴錄音出到的 35 Hz 以下的超低頻是管弦樂錄音的 CD 所播不到的。- R; x/ ?, z( p6 m" @1 u: G
下圖左是 Claudio Arrau (阿勞)在 1985年數碼錄音的西德版 CD,他彈奏這首作品的第一樂章抖擻的極快板,奏出的音樂很好聽,並且有強大的情感起伏在其中,又展現了強烈的戲劇性。CD 的低頻分量很多,讓人聽得非常過癮,樂章中經常出現的敲打節奏的琴錘撞擊聲的聲音溫和,整體聲音舒服,音色厚暖,泛音豐富,轟鳴引起的琴腔共震聲豐滿及超低頻分量足。* ?0 n% ^8 r: z+ X, J- v0 N
下圖右是 Emil Gilels (基氏) 的 1985年數碼錄音西德版 CD,該首作品的第一、三、四樂章均是我用來示範的。基氏表現出更強大的情感起伏,更強烈的戲劇性,他的音色爽一些,動態對比大一些,力量感亦強一些,而且有埋身的迫力。DG 的音效的金屬聲多一些,但是沒 Philips 的那麼豐滿厚暖舒服。DG 的泛音少一些,低音的層次清晰一些,在這 CD 聽多了鋼琴的不同部件的聲音和共震。
, o* |' s0 d6 I2 [1 Z在第二樂章最緩板,基氏的演奏富有表情,格外抒情沉穩,奏出鋼琴的音響豐富,優美而高雅,在末段的投入程度甚至有些沉溺。CD 音效的金屬聲晶瑩通透,泛音豐富,表現腳踏的延長音分量足而自然,琴腔共震音色豐滿溫暖。
8 |' o$ I# z$ U; q4 _阿勞的演奏在緩慢之中比較黏滯一些,亦欠了一些鏗鏘,末段腳踏的延長音非常長。. A# B1 J2 P1 H* a6 h, n, d
阿勞的第三樂章是我用來示範鋼琴超低頻的樂章,它的超低音分量足而且豐滿厚重,尤其是轟鳴共震的效果出色。阿勞奏出柔和的主題唱出了優美的旋律,激動而帶有悲劇性。! p, R, I! o! ^( b* L& J4 g3 Y1 x' y
基氏的 DG CD 沒 Philips 的那麼厚暖豐滿,然而基氏彈奏的動感好些,力量感也強些,該 CD 的超低頻亦分量十足。 @* R3 L& L" H5 w8 B
第四樂章是可以考驗音響系統的超低頻表現。基氏彈奏此樂章的廻旋曲,溫柔優雅,中段聽起來十分激動,樂曲在輕鬆節拍中結束。CD 的超低頻分量十足。
0 S! k* A. k( ^& u阿勞的演奏則慢一點、柔一點,CD 的低音豐滿滿溢,阿勞在激動的樂段沒基氏那麼有火氣,樂曲在和平的氣氛中結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