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11-11 11:56: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AUWAI 发表于 2016-11-3 17:59; k, c: w3 b( K& {! T" I
貝多芬在逝世前五個月完成第16號弦樂四重奏,是他的最後一首完整作品。上圖左的 CD 載有該曲的 1940年錄 ... ( l9 |/ a3 d" [6 D- r
蕭邦承接了同年代的前輩愛爾蘭鋼琴兼作曲家菲爾德 (John Field) 的夜曲風格,創作了21首夜曲,皆為短篇的鋼琴獨奏。它們普遍被認為是最優美的獨奏,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特徵就是右手部分如歌似的旋律,加強樂曲的情感表達,左手部分具備不少琶音,給予樂曲更強的節奏,亦經常使用踏板令樂曲更有戲劇性,是特別適合晚上聽的浪漫音樂。夜曲主要為ABA三段體,B 通常是悲痛或激烈熱情的樂段。3 ^5 Y6 K- J7 E' ^% t6 {( [
下圖左是 Artur Rubinstein (魯氏) 彈奏夜曲十九首在1965年錄音的孖 CD,1985年日本三洋版,是我的示範 CD 之一。魯氏的彈奏浪漫如詩,優雅,柔美之中有一股暗勁,不會軟弱無力,CD 的音色通透、甜美,超低頻分量足夠,即使是輕聲時亦足夠,琴音清晰,細節豐富。
6 X+ [% |: a, \下圖中是 Maria Pires (皮氏) 在1995-96年錄音的二十一首夜曲的孖 CD,德國頭版。皮氏的彈奏比魯氏連音一些,順滑一些,柔一些,可是沒有魯氏那種柔而不弱的暗勁。皮氏雖有流暢的美感,但是感染力及人情味則不及魯氏,後者的音樂步伐是有情感的,像有話對你說,真摯地在琴音中傳達。魯氏營造的氣氛有生活氣息,皮氏的則比較表面化一些。該DG 皮氏的鋼琴錄音 CD 的音色和音效不及同公司的 Michelangeli 或 Gilels 的靚錄音。皮氏的 CD 的高音多一點,音色通透一些,但不是音色厚聲一類,聲音的肉不足,亦少了一份溫暖感,超低頻分量不足夠,琴腔共震聲分量也少。該 DG CD 沒有 RCA 魯氏 1985年日版 CD 那麼耐聽舒服。
. x5 o* O5 d4 v3 ^下圖右是 Claudio Arrau (阿勞) 在1977-78年錄音的孖 CD, 阿勞的彈奏沒有魯氏那般的詩意和瀟灑,惟其音色則厚暖一些,但聲音濛一些,超低頻分量稍多一些。該 CD 是德國指環版 (中孔有窄透明膠圈的),並印有 IFPI, 感覺該 CD 的中頻分量少了,琴音少了肉,音域被推高了,聲音不自然。沒有聽過該錄音的西德版,不知是否如此不濟,可是聽其他 Arrau Philips 西德版 CD, 則從來沒有這般缺點。
9 Y( L; j) f" g, e( f0 L/ z即使是單一件樂器鋼琴的錄音,要做到演錄俱佳的天碟,真不是那麼簡單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