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2-22 22:05: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6-2-23 07:53 编辑 - G w4 [# l8 D- H; o& Q
HAUWAI 发表于 2016-2-22 21:202 {$ |" l, n" s1 T0 v
早在1798年,法國駐維也納大使已向貝多芬提議為拿破侖寫一首交響曲,貝多芬遲至 1803年夏天才認真開始 ...
; r: W+ e/ z4 `* w T7 i3 k- a" _5 U' R
早在1798年,法國駐維也納大使已向貝多芬提議為拿破侖寫一首交響曲,貝多芬遲至 1803年夏天才認真開始為此創作,即後來的貝多芬第三交響曲。在1804年5月,拿破侖稱帝,聞此,貝多芬憤而撕掉該交響曲樂譜命題首頁,並宣稱拿破侖是暴君。在該樂譜的1806年發行的刻印版,命題為"英雄交響曲”。貝多芬在 1821年聽聞拿破侖的死訊後,說道:“我早已為這樁事作了曲。”2 ]9 C+ P$ o3 P( j _
很多唱片評論家認為貝三的最佳錄音版本是 Klemperer 與 Philharmonia Orch. 在 1955年的 EMI 單聲道錄音。雖然 EMI 在 1959 年以身歷聲重錄一遍,但是演錄水平超越不了前者。下圖左下和右上方分別是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日本版的 Klemperer 1959年身歷聲錄音。
, Z, c1 C, o( ]& J" I7 h7 U下圖右下方是 Klemperer 單聲道 CD, 它的送葬進行曲聽來心情沉重,有哀傷的感受,步伐緩慢而深沉,送葬步行的氣氛歷歷在目。至於卡拉揚的1962年錄音,聽來比較輕柔、圓滑,甚至有優美感。
' c. `" O, r% L+ e$ M; F. _" y下圖左上方是 Music & Art 出版的 Furtwangler 貝多芬交響曲全集,其中的貝三是維也納管弦樂團於 1947年的錄音,即使大師的節奏及輕重對比做得相當好,惟沒有 Klemperer 單聲道那般的深沉的氣氛。
$ a0 M- c( Q5 e$ U$ o2 Y( ^當年二戰後,Walter Legge 把在美國不受重用的 Klemperer 引回歐洲給 EMI 錄音,成了 EMI/Philharmonia 的常任指揮,真慧眼識英雄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