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8-29 20:48: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AUWAI 发表于 2015-8-28 18:390 l3 M0 j& U' u" O- }
Mstislav Rostropovich (羅氏) 是二十世紀最傑出大提琴家之一, 兼職指揮而造詣亦高班。羅氏為大提琴開拓 ...
% o& g6 j8 f" ?: ~羅氏在1974年離開蘇聯,移居美國,後來被廢除蘇聯國籍,到1990年才重返祖國,之後恢復俄羅斯國籍。
, t6 i& G4 f; v. @8 j0 i0 U3 H羅氏年少時在莫斯科聽過巴赫音樂的錄音後,奉巴赫為偶像。
- P/ _" ~# ^6 [5 x3 X$ w' [/ Z巴赫在十八世紀初完成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後,作品並不被人注意,人們以為它只是寫給人作練習之用而已。直到二十世紀二十及三十年代, Pablo Casals 給該套組曲錄音後,始讓人們認識到該等組曲是真音樂。' M! Y0 B$ z, {4 e" K
在1957年,羅氏到巴黎參加以 Casals 冠名的國際比賽,受 Casals 之邀,到酒店見面。Casals 即興地在羅氏面前拉奏巴赫的大提琴第一組曲其中一段,是羅氏畢生難忘的一刻。- R+ Y" g# H$ _5 [$ Z G$ d
羅氏在五十年代及 1960年分別灌錄過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第二及第五組曲。
o' l" D9 S( a* B- V( p7 R至到1991年,64歲的羅氏,決定灌錄全套六首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他選了法國小鎮 Vezelay 的一所教堂作錄音場地,是900年前興建的一座石構建築,選它的原因是羅氏進入該教堂,感覺到該建築與裝飾的風格具有巴赫的節奏。
7 U3 c6 W+ t7 V6 r: a. ]2 l該錄音的 CD 在1995年首次出版,下圖是英國 Swindon 早版孖碟,紙盒套裝。 該套 CD 的音色豐滿,低頻分量充足,背景則乾淨一些,相比模擬或膽機錄音,泛音是少了一些,環境濕碎聲也少,擦弦質感又少一些。# [3 M3 B1 m" x( X! z7 {4 j
羅氏在 CD 小冊子描寫了對該六首組曲的體會:
2 l7 H7 H, o8 P y( q2 |( H2 | P6 o第一 輕淡色彩
5 t" T% o9 ]6 z4 x! o5 }第二 悲傷和強烈
0 g- e; j! W1 \2 A2 r Z' {第三 輝煌6 T# D" o! B" L! v3 S2 g$ G; i
第四 雄偉
7 I; e. F' D# O7 T( j( O: h( `第五 強烈的深色
7 v N3 e1 l* G8 m第六 令人眼花繚亂的陽光, S5 S8 I7 v) b$ f6 w ~/ m% R
至於聽者從他的琴聲聽得到多少,有待各自去領會。2 l2 m; u& ~! E, R7 M1 o6 h
小弟有幸在香港現場聽過羅氏的音樂會。他擺放琴的角度低,傾向平臥,拉琴技巧非常熟練, 表現瀟灑,奏來自然,漫不經意的,大提琴就活像是他的四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