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UWAI
发表于 2015-7-3 18:02:54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5-7-4 19:00 编辑
HAUWAI 发表于 2015-6-30 17:18
分享另一音效發燒的版本,是 Dutoit 指揮加拿大蒙特利爾交響樂團的1988年錄音,錄音師是 John Dunker ...
在蘇堤指環萊茵金錄音的女高音 Kirsten Flagstad, 以她嗓子的力量和美感被譽為該世代最佳的唱華格納作品女高音,她在 1953年 五十八歲便已退出舞台演出,只間歇地參加錄音。
下圖是 Decca 分別在 1956和1957年以維也納管弦樂團伴奏替她錄製的華格納及馬勒歌曲,作曲者們主要以當代的詩為內容,譜上樂曲。華格納作品的女詩人,是在華格納逃難到瑞士生活期間,原是贊助他的瑞士絲品商人的妻子,女詩人與華格納發生婚外情,後來成為了華格納夫人。
聽 Flagstad唱華格納,她的聲音圓滑、油潤、有力,運氣發力時,還隱含著未用的豐盛潛力, 有如二十世紀上半葉著名意大利男高音 Gigli 的功力。
同碟 Adrian Boult 指揮下唱的馬勒歌曲,Flagstad 的唱功、音色 ,及錄音的音效均不及該碟華格納部分的。
錄音是身歷聲,聆聽 CD 是西德頭版。
HAUWAI
发表于 2015-7-8 18:03:09
HAUWAI 发表于 2015-7-3 18:02
在蘇堤指環萊茵金錄音的女高音 Kirsten Flagstad, 以她嗓子的力量和美感被譽為該世代最佳的唱華格納作 ...
Cecilia Bartoli 是誇世紀最佳女中音之一(可能是最佳),能兼唱女高音。Bartoli 在1966年羅馬出生,父母是唱聲樂的,她八歲便第一次登台唱歌劇的童角,二十多歲便歌藝成熟,擔綱演唱歌劇的女主角,其他傑出女聲樂家大多數是三十歲後才能成大器。 Rossini 及 Mozart 的作品是 Bartoli 的專長 ,當然,其他意大利及德奧曲目她亦唱得好。她的演藝事業正如日方中,仍非常活躍於舞台。我有幸在香港聽過她的現場演出,她的音量大,在千七人的音樂廳裏,聲音很是響亮,力感不凡, 兼且音色甜美 ,真不簡單,是不可多得的天賦。
Bartoli 在1992年二十六歲時灌錄了Rossini 的仙履奇緣, 我在 1995年買了選段版頭版,CD 碟是德國介指版。從此該 CD 便成為了我的試音、示範碟至今。
開首一段 Bartoli 獨唱演 Cinderella ,若音響系統有問題,這把聲音會惡,難以聽下去,或音像會太前,壓廹過來,亦難以忍受,或咀形過大。因此可測試揚聲器擺位、CD 機墊物的調校、和膽老化否。當音響系統一切正常,Bartoli 的歌聲音色甜美,爽朗,有劇力,而且舒服耐聽,當她發力唱爆棚時,力量充沛,該 CD 的音效讓盡情奔放的歌聲沒受任何壓抑地釋放出來。還沒聽到滿足的一刻,這時伴奏的提琴撥弦聲響起, 要音響系統的低頻質和量有水平, 琴腔共震聲才會豐滿及有彈力,還要播到足夠的泛音才行。
兩個配角女高音演 Cinderella 的姐姐跟著出場,時而獨唱,時而與 Bartoli 小組重唱,若音響系統搞不好,女高音會剌耳。她們在舞台上到處走動,音響要造到立體音場才聽到她們的音像位置前後左右移動著,她們落樓梯、踏地板、以掃帚敲地扳的音響效果等,又是音響系統的表演機會。之後,男低音唱出,厚聲及質感強烈,表現出音質上與女聲的強烈對比,他又與女角們對唱,場面生鬼。還有男聲小組伴唱出場,又與女聲小組對唱,時而快速地唱 ,間中又爆棚一番 ,場面熱鬧、詼諧,真是“目”不暇給。
HAUWAI
发表于 2015-7-8 18:22:34
HAUWAI 发表于 2015-7-8 18:03
Cecilia Bartoli 是誇世紀最佳女中音之一(可能是最佳),能兼唱女高音。Bartoli 在1966年羅馬出生,父 ...
Bartoli 在 1996年灌錄了 “An Italian Songbook”, 曲目是十九世紀上半葉意大利 Rossini, Donizetti 與 Bellini 的作品, 歌仔好聽。Bartoli 的音色醇厚,感情豐富,特別是以喉嚨震音唱出的部分意大利語,別具特色,播得到的人聲細節則少一些。
HAUWAI
发表于 2015-7-10 16:17:53
HAUWAI 发表于 2015-7-8 18:22
Bartoli 在 1996年灌錄了 “An Italian Songbook”, 曲目是十九世紀上半葉意大利 Rossini, Donize ...
Rossini 弦樂奏鳴曲 Accardo Philips 早版 CD 被炒至天價,我在九十代初買了一套孖碟厚盒裝 1bit 編碼 CD, 聲音總是怪怪的,以正相聽不自然,反相聽亦不自然。後來,Francis Chan 示範給我聽 DG 1983年錄音的 Camerata Bern 演奏 Rossini 弦樂奏鳴曲,比 Accardo Philips 版本好多了,讓我感到自然、悅耳地欣賞該奏鳴曲 。
Francis Chan 是先後曾任職香港數間高級音響店,對高級音響和示範 CD 非常熟悉,而且眼光獨到。他本身鍾愛聽古典音樂,在音樂廳常遇到他,他推介的 CD 往往不是音響雜誌的熱門品,而是演錄兼顧的,我跟著他的推介購買 CD,得益不少。他對 CD 機有獨到見解,認為 16bit 機播 16 bit CD, 20 bit 機播 20bit CD, 如此類推,才會好聲。因此我們的共同好友鄧先生裝置了數台 CD 機用來播放不同編碼的 CD。
自那時起,Camerata Bern 的 Rossini 弦樂奏鳴曲成為了我的示範 CD 多年,及至 2010 年,我正熱枕地多購買早版 CD, 該 CD 封套的風景油畫漂亮吸引,雖然沒看過雜誌推介該 CD,它在二手 CD 堆中常出現,可見它在二手市場需求甚殷。雖然已聽德國版 CD 接近二十年,亦多買一張西德頭版。嘩!分別很大,西德頭版 CD 使整體音樂音響的享受更上一層樓,比先前的德國版勝出甚多,它的聲音舒服、自然、像真和耐聽。
HAUWAI
发表于 2015-7-10 17:01:06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5-7-10 19:05 编辑
HAUWAI 发表于 2015-7-10 16:17
Rossini 弦樂奏鳴曲 Accardo Philips 早版 CD 被炒至天價,我在九十代初買了一套孖碟厚盒裝 1bit 編碼 CD ...
在買入 Camerata Bern 同年,又購入了 Karajan 與柏林管弦樂團約在 1969年演錄的 Rossini 弦樂奏鳴曲的西德版 CD,是 DG Resonance 版,即八十年代的平價版,封套單一張紙,甚麼說明也沒有。不打緊,CD 的音質才最重要。雖然 Camerata Bern DG好聽過 AccardoPhilips , 要撼低 Karajan 的弦樂,談何容易,即使 KarajanDG 版並不是常被吹捧的名盤。
雖然沒有說明書,相信該 Karajan 版是 Gunter Hermanns 錄音的,因為音效、音色與該錄音師的其他製作大致相同。在 Karajan 棒下,撚出的弦樂柔順、圓暢、絲般纖細、有感情,樂師們上下弓齊一,提琴音色靚,錄音頻應平衡而耐聽。反觀 Camerata Bern 的演奏則陽剛氣一些,樂師們沒那麼齊一而令人感覺有一些生硬,錄音平衡方面則稍硬聲。
HAUWAI
发表于 2015-7-15 16:30:19
HAUWAI 发表于 2015-7-10 17:01
在買入 Camerata Bern 同年,又購入了 Karajan 與柏林管弦樂團約在 1969年演錄的 Rossini 弦樂奏鳴 ...
每次音響開機,均以 Clara Haskil 鋼琴獨奏 Schumann 及 貝多芬作品的 CD 煲機,取其機未煲熟,聲音亦不會剌耳,加上單聲道,可試每邊聲音各單元是否有聲。上述的 CD 是1994年出版 3CD 紙盒套裝,德國製碟,只用作小音量煲機而已。
要深入欣賞和享受 Haskil 的獨奏,非用靚聲 CD 不辦,下圖是菲利浦西德版 CD, 可讓我盡情欣賞 Clara Haskil 彈奏 Schumann 的兒時情景。第七段的“夢幻”,只要聽幾下琴音,Haskil 便把你帶入夢境,沉醉在琴音之中,第九段的“騎馬”與第十段的“假正經”有著相同的氣氛,同樣醉人。具有如此吸引魅力的 CD, 極之難得,即使聽 Horowitz ,亦沒有如此感覺。
西德版 CD 的音色厚暖豐滿,有充足的琴腔共震聲和豐富的泛音,營造出的氣氛引人入勝,是後期德國版所做不到的。
HAUWAI
发表于 2015-7-21 12:48:24
HAUWAI 发表于 2015-7-15 16:30
每次音響開機,均以 Clara Haskil 鋼琴獨奏 Schumann 及 貝多芬作品的 CD 煲機,取其機未煲熟,聲音亦不 ...
前文提到的天價 Philips 早版 Rossini strings sonatas CD, Salvatore Accardo 有份參與演錄。Accardo 是近代著名的意大利小提琴家,為發燒友所熟悉,因他曾用歴史名琴包括博物館藏品特別為樂迷欣賞名琴而灌錄唱片,例如他在 1995年以 Paganini 生前用的 Guanerius “Cannon” 名琴灌錄了 Paganini 的作品,成為一時佳話。
Accardo 在1941 年意大利都靈出生, 先後擁有兩把 Stradivarius 靚琴, 拉奏 Paganini 作品是他的專長,他是首位小提琴家演錄了 Paganini 五首協奏曲。
HAUWAI
发表于 2015-7-21 18:28:51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5-7-21 21:26 编辑
HAUWAI 发表于 2015-7-21 12:48
前文提到的天價 Philips 早版 Rossini strings sonatas CD, Salvatore Accardo 有份參與演錄。Accardo...
樂迷幸運的是 Accardo 有給 Philips 錄音。很多人說 Philips 錄音的鋼琴音色舒服厚暖,有一種甜美而醉人的氣氛。我更欣賞 Philips 的小提琴錄音,小提琴聲音容易流於刺耳,舒服厚暖的音色正好醇化了它,可保証耐聽,而且讓琴腔共震聲分量充足。只要是靚琴,在名師手上,Philips 便可給你舒服甜美的小提琴音樂,以至感人肺腑的效果 。
Philips 旗下小提琴名家輩出, Oistrakh、 Szeryng、Grumiaux 的靚錄音早版 CD, 不單只搶手,而且被炒到超高價。你只要聽其中一張,特別如果你是 LS3/5A 揚聲器用家,便會體會到花在音響的金錢與時間,值得有餘。若你再聽 DG、 Decca或 EMI 的小提琴錄音,會更愛 Philips。
下圖是 Accardo 給 Philips 灌錄的 Bruch 三首小提琴協奏曲加熱門的蘇格蘭幻想曲及其他幾首作品,已包括了 Bruch 的小提琴配樂團的全部作品,其中夜曲的原意是第四協奏曲,Bruch 有見於編排方面有異於傳統的三樂章,題名“夜曲”好了。
對這三CD 厚盒套裝,我曾經走寶,當初遇上它,見 made in Germany 便放下,心想等有西德版才買。一月後,又遇上,有朋友提醒我,該套 CD 是 1991年首發,德國銀圈已是頭版了,可是價錢不便宜,幾年前已售七百多港元。
Bruch 作品的音樂好聽,Accardo 拉奏的音樂感又好,加上 Philips 的音效使小提琴的聲音耐聽舒服,然而該套 CD 最強項是小提琴獨奏的音色,讓人欣賞 Stradivarius 靚琴才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除此以外,Accardo 不單奏出抒情樂段的味道,而且亦以小提琴表現到剛強的一面。在此一提無傷大雅的缺點,是 Philips 錄音慣常出現的肥和濛的低頻 ,在部分樂團的弦樂表露了出來。
HAUWAI
发表于 2015-7-24 08:11:46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5-7-24 17:46 编辑
HAUWAI 发表于 2015-7-21 18:28
樂迷幸運的是 Accardo 有給 Philips 錄音。很多人說 Philips 錄音的鋼琴音色舒服厚暖,有一種甜美而醉 ...
貝多芬在三十歲之前創作的音樂,被分類為他的早期作品,他的第一及第二鋼琴協奏曲便是這一類。貝多芬在十多歲便已開始創作第二鋼協,當時他崇拜並學作莫扎特, 因此該曲有不少莫札特的影子, 之後十多年不斷作出多次修改,至到 1801年他三十一歲那年才在德國 Leipzig 正式出版樂譜 。在早一年,貝多芬已出版了在二十五歲才開始創作的第一鋼琴協奏曲,所以前者題名為第二鋼琴協奏曲。兩首鋼協的第一樂章都有鋼琴獨奏的華采樂段,貝多芬都有為它們譜寫了該等樂段,第二的甚至有三個不同版本。
下圖的 CD 中,Argerich 全採用了貝多芬自己譜寫的華采樂段。她的演奏完整地保存了原著的特色,聽者可直接感受到貝多芬的原意。
Argerich 的彈奏動靜皆能,可謂靜若處子,動若脫兔,正好是表達貝多芬音樂的層次豐富和變化多端,音樂感悠陽而又剛柔並重的適當演譯者。同樣做到剛柔並佳而出色的鋼琴家是非常難得的,其他做到該境界的,我認為只有 Horowitz 和 Richter。
協奏樂團是 Sinopoli 和他長期指揮的倫敦 Philharmonia Orchestra , 樂團與鋼琴獨奏配合得天衣無縫,音樂猶如出自單一件樂器似的,加上彼此互動的作用,把音樂效果又提升了一個層次。
我一向講,DG 的鋼琴錄音是音效最佳的。此 CD 不負眾望,鋼琴的超低頻分量充足,帶出豐厚的琴腔共鳴效果,金屬聲與木聲俱恰當,爆棚時力量雄渾,氣勢洶湧廹人。
錄音是 1985年在靚聲場地倫敦 Waltamstow Town Hall 製作的。錄音師是 Klaus Heimann,起初誤會是 Naxos 唱片公司創辦人 Klaus Heymann, 名字很接近,其實後者早期在香港曾代理 Studer, Revox 錄音器材及古典音樂唱片,1987年才創立 Naxos。
聆聽的是西德頭版 CD。
HAUWAI
发表于 2015-8-3 20:17:05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5-8-3 21:36 编辑
HAUWAI 发表于 2015-7-24 08:11
貝多芬在三十歲之前創作的音樂,被分類為他的早期作品,他的第一及第二鋼琴協奏曲便是這一類。貝多芬在 ...
Itzhak Perlman 曾是炙手可熱的極賣座小提琴家,他到訪過香港演出多次,小弟有幸聽過他的現場,本年稍後他亦在港有音樂會。轉眼間,他今年已七十歲了。下圖是他在 1976和 78年分別於倫敦和紐約錄音室的錄音, 內容全是由 Kreisler 創作或編曲的小品,兩張 CD 共載有39首,當然少不了 Kreisler 寫的首本名曲“愛之喜”及“愛之悲”,還有改編曼德爾遜的“無言之歌”、 柴可夫斯基的如歌行板等等。 CD 是 1991年出版,日本東芝製碟,算是原汁原味的早版了。
錄音是近咪式的,小提琴的弦聲、弓聲、琴面板震動聲、琴腔共鳴箱聲、擦弦聲俱清清楚楚。還有質感強烈的沙沙聲,就像把小提琴擱在你的肩膀上自己拉動著,琴聲在耳邊發出的情景。
伴奏鋼琴的泛音、琴腔共鳴聲 、踏瓣尾音均豐富,還有厚重的低頻。
以音效來說,該錄音自成一家,是聆聽小提琴聲音細節的示範品。
個人認為 Perlman 的風格比較陽剛氣,拉奏大上大落,有一種廹人的氣勢,美國風也。他演譯 Kreisler 的小品則稍嫌歌唱性和內在感情不足。
可是,如果你聽 Perlman 拉奏豪情而奔放的卡門幻想曲,EMI 錄音的版本,他則如魚得水,施展渾解數,創造了演錄俱佳的經典。
HAUWAI
发表于 2015-8-5 18:09:46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5-8-8 11:15 编辑
Perlman曾學琴於紐約茱莉亞音樂學院,老師是 Galamian, 助教是 Dorothy DeLay 。後者在上世紀下半葉教出了多位著名小提琴家,例如林昭亮、美島莉 、張永宙、Gil Shaham, Nigel Kennedy、李傳韻等。在2003年,Perlman 繼承 DeLay 在茱莉亞音樂學院的教席。
Perlman 在本年十一月八日於香港有獨奏音樂會。
HAUWAI
发表于 2015-8-12 14:08:29
今天閱罷介紹台灣劉漢盛的新書「喇叭專書」,其中兩段特別有共鳴,節錄如下:
"為何老是選擇與DG唱片合作?一來這家唱片公司的錄音哲學走的是重現音樂會現場的氣氛,不誇大音效,注重 ,自然,這樣的錄音效果對於追求音響器材的平衡調音有正面幫助。也就是因為錄音效果不誇張,注重自然平衡,所以許多音響迷往往誤以為DG的錄音是平庸的。其實,如果有現場音樂會聆聽經驗的人,就會發現DG的錄音其實是真實的,尤其在保留音樂家詮釋風格的完整上,更是比玩弄突出效果的錄音還要認真。"
"以為「全世界只有少數錄音是對的」,所代表的真實意義極可能是「府上音響系統有極大的Bias」。一套調校平衡的音響系統,總是能夠忠實反映各種不同錄音的特色,在大部分情況下平衡的音響系統所表現出來的錄音效果是好聽、更好聽的整片沃土,而非難聽與好聽的一線之隔。”
OTL
发表于 2015-8-12 22:18:15
{:4_471:}{:4_471:}{:4_471:}{:4_472:}
冬之恋情
发表于 2015-8-13 00:30:02
拜读了,谢谢!
HAUWAI
发表于 2015-8-13 21:17:31
冬之恋情 发表于 2015-8-13 00:30
拜读了,谢谢!
聽到一張日本“見本盤” CD,音效非常之驚人。以它的 Dvorak 第八交響曲第四樂章為例,爆棚的力度力發千鈞,氣勢澎湃,低頻質和量優異,音量扭至很大,聲音依然舒服。繼續聽至輕聲抒情樂段,弦樂、木管、銅管均優美暢順、質感明顯、音色自然。接著播的 Brahms Haydn variation 音效相若,音色豐滿,厚聲。
HAUWAI
发表于 2015-8-13 21:25:29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5-8-14 07:19 编辑
HAUWAI 发表于 2015-8-13 21:17
聽到一張日本“見本盤” CD,音效非常之驚人。以它的 Dvorak 第八交響曲第四樂章為例,爆棚的力度力發千 ...
錄音是分別在 1961及 60年以身歷聲錄製,CD 是1988年出版的日本版樣品板,上市板當年售 2,800日元,CD 碟心印有日文片假名黑字”樣品”(見下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