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UWAI
发表于 2015-4-2 13:18:50
HAUWAI 发表于 2015-4-2 13:17
Berlioz 幻想交響曲,Colin Davis 指揮倫敦交響樂團,在 1963年錄音
賓虛 (Ben Hur) 是一美國經典電影,在 1959年上影,並獲得11項奧斯卡金像獎,40年後才被鐵達尼號打破紀錄。賓虛當年在香港是繪炙人口的賣座電影,經常重播,後來在電視也重播多次。小弟記不起自己重看過多少遍了。
想不到經典大電影還在音響界也樹碑立傳,就是該電影的配樂,但不是電影原聲帶,而是下圖的 Decca 在 1977年的錄音製作,榮登美國 TAS (The Absolute sound) 天碟榜, 封套沒有說明錄音師, 觀其風格,應是 Kenneth Wilkinson 操刀的。
HAUWAI
发表于 2015-4-2 13:23:29
HAUWAI 发表于 2015-4-2 13:18
賓虛 (Ben Hur) 是一美國經典電影,在 1959年上影,並獲得11項奧斯卡金像獎,40年後才被鐵達尼號打破紀錄 ...
幸運地在亞馬遜買得西德頭版 CD, 二百多港元。
HAUWAI
发表于 2015-4-2 15:21:20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5-4-2 15:39 编辑
賓虛第一段“大張旗鼓序曲”先聲奪人,氣勢不凡。第二段的合唱團配合管弦樂氣勢雄偉,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
第四段“ 燃燒般熱沙漠”,開首一連串低音鼓擂鳴,可知道是37Hz 的低頻啊!若你是用 LS3/5A 揚聲器聆聽,是不會聽到的;此外,銅管嘹亮,光可照人,弦樂雖然不是幼細,但音色好,質感好。整體聲音舒服,空間感好。第五樂段的搖鼓金屬聲,是另一過癮的音響效果。
第六段講述主角猶大被廹做廚奴後,又被差遣去划船。音樂爆到七彩,定音鼓、小號、長號、敲擊樂、低音鼓大混戰。
第七段“戰馬車巡行”,繼續爆棚,還有碰鈸、大號加入火上加油。
第八段“母愛”,弦樂形造到如浩翰大海般的慈愛懷抱,有賴低頻弦樂的音效營造氣氛。
第九段“回到猶大”, 不單低頻樂器音色渾厚,其中三角鐵高頻的點綴,倍添色彩。第十段“自由指環” ,小提琴與大提琴對唱之中, 管樂亦交替演出。
第十一段的高低頻延伸盡至,氣勢浩瀚。第十二段低音鼓,低頻一浪接一浪,由頭轟到尾。
第十三段“神蹟與終章”,合唱團歌聲與銅管樂效果強橫,在弦樂、鼓樂、三角鐵等的有力承托下,造出了萬馬奔騰的氣勢。
正如常說道: 賓虛般場面!
HAUWAI
发表于 2015-4-2 15:25:19
果然不愧 TAS 榜天碟,爆到七彩之餘,音色自然又耐聽舒服。
HAUWAI
发表于 2015-4-5 18:32:01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5-4-6 12:21 编辑
HAUWAI 发表于 2015-4-2 15:25
果然不愧 TAS 榜天碟,爆到七彩之餘,音色自然又耐聽舒服。
Gounod 作曲 "Faust ballet music" 是極負盛名的發燒錄音,由 Kenneth Wilkinson 替 RCA 製作錄音,據聞他們的合作,隻隻靚聲。原裝大碟中還有卡門組曲,音樂內容及演譯並沒有甚麼吸引的地方,主要是靚錄音出類拔萃。 在亞馬遜及網上找不到早版 CD,只有 Classic Compaic Disc 出過金碟(九十年代),沒有更早版的,後來查證確實是沒有比 CCD 更早版的 CD。據聆聽經驗,一般 CCD 金碟的音色不如早版 CD 厚聲,細節亦減少了,加上該盤二手價炒至物非所值,所以買了 香港近日新出而口碑頗好的 Audiophile Classic CD。
HAUWAI
发表于 2015-4-6 11:34:09
上圖 CD 的浮士德芭蕾音樂,在音色、泛音、躍動感、空間感、堂音、高頻(尤其是叮叮喳喳的樂器)各方面都比上文介紹的 Ben Hur 西德頭版 CD 好,後者則爆棚時有一股蠻勁,沖擊力猛,銅管的狠勁方面好一些。
Audiophile Classic 製作人 Keith Yip 確是好功夫。雖然沒有更早版 CD 比較,但是客觀在聽感上,它在細節、尾音方面不輸蝕。
碟中的 Faust Ballet 比 Carmen Suite 好聽 。
HAUWAI
发表于 2015-4-6 11:49:07
HAUWAI 发表于 2015-4-6 11:34
上圖 CD 的浮士德芭蕾音樂,在音色、泛音、躍動感、空間感、堂音、高頻(尤其是叮叮喳喳的樂器)各方面都比上 ...
聽完新版妁 Audiophile Classic CD, 轉聽下圖的 Philips 西德頭版 CD,後者有真的感覺, 就是原汁原味那麼簡單, 有現場感,音色厚潤,質感細節更多,更有感情,泛音、尾音更像真 ,ppp 弱音交待得清楚,音量由弱至強的變化層次多。後者不是無缺點的,它的低頻控制力弱,低音含糊和有肥的感覺,它的銅管不及前者那麼鏗鏘嘹亮,定音鼓亦不具有那麼強的沖擊力和燦爛效果。
etude
发表于 2015-4-6 12:01:38
要找來聽聽!
etude
发表于 2015-4-6 12:01:40
要找來聽聽!
371819
发表于 2015-4-10 10:35:08
楼主非常辛苦、非常好。
HAUWAI
发表于 2015-4-25 13:25:46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5-4-25 16:34 编辑
371819 发表于 2015-4-10 10:35
楼主非常辛苦、非常好。
海頓是奧地利作曲家,有交響樂之父稱號,交響曲作品過百首。他在五十八歲(1790年)初訪英國,一住幾年,其間在 1792年創作了繪炙人囗的第九十四"驚愕"交響曲,第二樂章行板,人人可吭出,是初學小提琴或鋼琴,必學的樂段。
蘇堤在 1983年灌錄驚愕交響曲,指揮他時任音樂總監的倫敦管弦樂團,場地在倫敦 Kingsway Hall, 當時 Kenneth Wilkinson 已離開了 Decca, 該錄音由 Stan Goodall 主持。後者的音效沒有 KW 那般音場又濶又深和空氣感特別多,但是音色比較豐滿溫暖,泛音 、低頻充兄,整體較為自然和接近音樂廳現場所聽到的。
蘇堤當時七十一歲,在聽慣他的指環或馬勒之後,聆聽此曲有反璞歸真之感。雖然配樂結構簡單,在他與 LPO 合作之下,音樂感豐富,配器效果多姿多彩,加上優良錄音音效的綠葉之助,音樂令人投入和沉醉。若以前練習過單樂器的樂段,會有身處新天地之感,大開耳界。
上述聆聽的軟件是西德頭版 CD。
HAUWAI
发表于 2015-4-27 07:49:46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5-4-27 07:53 编辑
HAUWAI 发表于 2015-4-25 13:25
海頓是奧地利作曲家,有交響樂之父稱號,交響曲作品過百首。他在五十八歲(1790年)初訪英國,一住幾年, ...
Bruno Walter 錄的身歴聲 Mozart 交響曲 由#25 至 #41, 共錄了其中九首, 被譽為最佳演譯之一。今早聽的 #36 Linz 很好。
我在四年前集齊了該批錄音的日本 Sony 早版 CD。Walter stereo 日本 Sony 早版,四年前已經不便宜了。
若聽美國早期報紙版,雖有人吹捧,但聲音又硬又亂,廢紙版至真。
八十年代奧地利版則不錯,音場濶,高頻、空氣感、空間感好、動態好,惟音色厚度及樂器質感不及日本早版(3,500 Yen 版)。日本版的步伐慢一點,更加適合表現 Walter 的人情味。
djbiao
发表于 2015-5-1 13:45:08
都是精品好碟
HAUWAI
发表于 2015-5-4 18:06:11
djbiao 发表于 2015-5-1 13:45
都是精品好碟
Krystian Zimerman 是曾獲蕭邦大賽冠軍的波蘭人,他得獎後不是立即四處演奏追逐名利,而是進入音樂學院潛修多年,之後,才正式開始演奏職業。
在香港,聽過他的音樂會現場兩次。他演出認真、投入(至忘我境界)、細膩、感情濃郁。他的頓音,尤其一絕,就像寫畫的留白,控制著全場的氣氛和聽衆的屏息。
這孖 CD 是 1999年在意大利錄音,波蘭人作曲、彈鋼琴、指揮、樂團,有甚麼比這更波蘭呢?
蕭邦第一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 "浪漫,稍緩板", 鋼琴琴音不單只通透玲瓏,而且溫暖豐滿, Zimerman 奏來情深款款,像欲有千言萬說待說的。他彈的每一粒琴音,感覺到是經過了慎密思量,絕無一個音輕率帶過。他指揮的弦樂及木管,與自己的琴音水乳交融,而且聽來兩者頗為纏綿,有如膠似漆之感。
CD 的弦樂及木管的音質、音色均上佳。
HAUWAI
发表于 2015-5-5 07:55:06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5-5-5 09:01 编辑
HAUWAI 发表于 2015-5-4 18:06
Krystian Zimerman 是曾獲蕭邦大賽冠軍的波蘭人,他得獎後不是立即四處演奏追逐名利,而是進入音樂學院潛 ...
鳥翼 CD, 西德 DG公司在八十年代出版了 Karajan 指揮柏林管弦樂團的 Bruckner 交響曲全集,是分開幾套 CD 發售的。圖為第一及第五的孖 CD,西德頭版,1987年首發。
該全集不單只演奏好,錄音音效更臻示範級,全部由 Karajan 御用錄音師Gunter Hermanns 主持,橫跨模擬及數碼錄音時期。
若見有鳥翼封面 CD, 是西德早版的話,一定無買錯!
HAUWAI
发表于 2015-5-5 09:00:43
第一是1982年的數碼錄音,第五是 1977年的模擬錄音,即使載於同一 CD 碟,分別是相當大的。後者無論在音效、音色均高幾班,是真正的示範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