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开盘机音响技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楼主: HAUWAI
收起左侧

試音、示範又好聽的 CD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4-6 11:34: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圖 CD 的浮士德芭蕾音樂,在音色、泛音、躍動感、空間感、堂音、高頻(尤其是叮叮喳喳的樂器)各方面都比上文介紹的 Ben Hur 西德頭版 CD 好,後者則爆棚時有一股蠻勁,沖擊力猛,銅管的狠勁方面好一些。1 ?% N3 W4 ?8 i; k
Audiophile Classic 製作人 Keith Yip 確是好功夫。雖然沒有更早版 CD 比較,但是客觀在聽感上,它在細節、尾音方面不輸蝕。
2 x! s3 R; H' E( P) m碟中的 Faust Ballet 比 Carmen Suite 好聽 。
 楼主| 发表于 2015-4-6 11:49: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AUWAI 发表于 2015-4-6 11:345 |" P7 g) C( D, ]* ?' M7 b
上圖 CD 的浮士德芭蕾音樂,在音色、泛音、躍動感、空間感、堂音、高頻(尤其是叮叮喳喳的樂器)各方面都比上 ...
9 k( [3 Q( g6 B, J$ e% G7 ?
聽完新版妁 Audiophile Classic CD, 轉聽下圖的 Philips 西德頭版 CD,後者有真的感覺, 就是原汁原味那麼簡單, 有現場感,音色厚潤,質感細節更多,更有感情,泛音、尾音更像真 ,ppp 弱音交待得清楚,音量由弱至強的變化層次多。後者不是無缺點的,它的低頻控制力弱,低音含糊和有肥的感覺,它的銅管不及前者那麼鏗鏘嘹亮,定音鼓亦不具有那麼強的沖擊力和燦爛效果。
IMAG6424_1.jpg
发表于 2015-4-6 12:01: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找來聽聽!
发表于 2015-4-6 12:01: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找來聽聽!
发表于 2015-4-10 10:3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非常辛苦、非常好。
 楼主| 发表于 2015-4-25 13:25: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5-4-25 16:34 编辑
, P1 ^5 P4 B+ I! Q! ~
371819 发表于 2015-4-10 10:35
1 d! u" }! Q! U+ L( n  q' w楼主非常辛苦、非常好。

0 k& P" K) G' ~1 Z7 X9 O
% ~3 _8 m/ Z( w* m0 g. {3 ^海頓是奧地利作曲家,有交響樂之父稱號,交響曲作品過百首。他在五十八歲(1790年)初訪英國,一住幾年,其間在 1792年創作了繪炙人囗的第九十四"驚愕"交響曲,第二樂章行板,人人可吭出,是初學小提琴或鋼琴,必學的樂段。
4 r# c; G4 T' x% D蘇堤在 1983年灌錄驚愕交響曲,指揮他時任音樂總監的倫敦管弦樂團,場地在倫敦 Kingsway Hall, 當時 Kenneth Wilkinson 已離開了 Decca, 該錄音由 Stan Goodall 主持。後者的音效沒有 KW 那般音場又濶又深和空氣感特別多,但是音色比較豐滿溫暖,泛音 、低頻充兄,整體較為自然和接近音樂廳現場所聽到的。- d0 y8 l/ O1 s" E" ]9 w, f
蘇堤當時七十一歲,在聽慣他的指環或馬勒之後,聆聽此曲有反璞歸真之感。雖然配樂結構簡單,在他與 LPO 合作之下,音樂感豐富,配器效果多姿多彩,加上優良錄音音效的綠葉之助,音樂令人投入和沉醉。若以前練習過單樂器的樂段,會有身處新天地之感,大開耳界。
3 j6 c7 E. U( {4 b8 U- H; ~上述聆聽的軟件是西德頭版 CD。
IMAG6555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4-27 07:49: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5-4-27 07:53 编辑 4 X% k: B) P% \1 ]* Q, ]
HAUWAI 发表于 2015-4-25 13:25
$ Y, Q0 y# u' m; w3 ]( v海頓是奧地利作曲家,有交響樂之父稱號,交響曲作品過百首。他在五十八歲(1790年)初訪英國,一住幾年, ...

2 V, u( Q# o  u3 J- i% ~6 [: f  g
Bruno Walter 錄的身歴聲 Mozart 交響曲 由#25 至 #41, 共錄了其中九首, 被譽為最佳演譯之一。今早聽的 #36 Linz 很好。1 k5 ^0 U: R4 n! I9 E8 O; g
我在四年前集齊了該批錄音的日本 Sony 早版 CD。Walter stereo 日本 Sony 早版,四年前已經不便宜了。
" X" w+ j* _+ g1 l若聽美國早期報紙版,雖有人吹捧,但聲音又硬又亂,廢紙版至真。& X3 }# v) Z- l
八十年代奧地利版則不錯,音場濶,高頻、空氣感、空間感好、動態好,惟音色厚度及樂器質感不及日本早版(3,500 Yen 版)。日本版的步伐慢一點,更加適合表現 Walter 的人情味。
IMAG6580_1.jpg
发表于 2015-5-1 13:4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精品好碟   
 楼主| 发表于 2015-5-4 18:06: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djbiao 发表于 2015-5-1 13:45
3 i" C& q+ E8 D* y& A, w都是精品好碟

) M: R/ M: k: u* I8 [' o  UKrystian Zimerman 是曾獲蕭邦大賽冠軍的波蘭人,他得獎後不是立即四處演奏追逐名利,而是進入音樂學院潛修多年,之後,才正式開始演奏職業。6 |9 [, S% T" |7 H
在香港,聽過他的音樂會現場兩次。他演出認真、投入(至忘我境界)、細膩、感情濃郁。他的頓音,尤其一絕,就像寫畫的留白,控制著全場的氣氛和聽衆的屏息。9 E& y/ }% L0 s* B3 J& Q
這孖 CD 是 1999年在意大利錄音,波蘭人作曲、彈鋼琴、指揮、樂團,有甚麼比這更波蘭呢?9 I: w  y0 q3 f# [* }
蕭邦第一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 "浪漫,稍緩板", 鋼琴琴音不單只通透玲瓏,而且溫暖豐滿, Zimerman 奏來情深款款,像欲有千言萬說待說的。他彈的每一粒琴音,感覺到是經過了慎密思量,絕無一個音輕率帶過。他指揮的弦樂及木管,與自己的琴音水乳交融,而且聽來兩者頗為纏綿,有如膠似漆之感。- L6 i& V( f% B! D5 A7 H$ ]3 C
CD 的弦樂及木管的音質、音色均上佳。
IMAG6622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5-5 07:55: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5-5-5 09:01 编辑
: {% ~. l: Q- V
HAUWAI 发表于 2015-5-4 18:06
. O0 P; Y+ \2 j" R5 h, T0 J' }Krystian Zimerman 是曾獲蕭邦大賽冠軍的波蘭人,他得獎後不是立即四處演奏追逐名利,而是進入音樂學院潛 ...
$ G, I* R/ W+ q$ X$ }& c; U

: C/ \$ `; @* ?鳥翼 CD, 西德 DG  公司在八十年代出版了 Karajan 指揮柏林管弦樂團的 Bruckner 交響曲全集,是分開幾套 CD 發售的。圖為第一及第五的孖 CD,西德頭版,1987年首發。7 ?, @9 u5 E" U% F. w( v, T+ }
該全集不單只演奏好,錄音音效更臻示範級,全部由 Karajan 御用錄音師Gunter Hermanns 主持,橫跨模擬及數碼錄音時期。4 `8 W% o. |( X# @1 c6 y) r
若見有鳥翼封面 CD, 是西德早版的話,一定無買錯!
IMAG6625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5-5 09:00: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是1982年的數碼錄音,第五是 1977年的模擬錄音,即使載於同一 CD 碟,分別是相當大的。後者無論在音效、音色均高幾班,是真正的示範級水平!
 楼主| 发表于 2015-5-6 08:02: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AUWAI 发表于 2015-5-5 09:00
9 T" x1 ?3 P3 |8 q2 H第一是1982年的數碼錄音,第五是 1977年的模擬錄音,即使載於同一 CD 碟,分別是相當大的。後者無 ...
- v- V- S! b% F7 I
台灣音響論壇雜誌總編劉漢盛常用此錄音作試音。
+ P# D1 D# \6 u- JHugh Masekela 監製,一半曲目由他作曲,以南非音樂為基礎,他是於南非出生及在美國長大的。他在演奏中吹小號或 Flugelhorn (類似小號源自德國的樂器)。- J- U( v$ Q! G/ F7 |7 M
1993年在美國華盛頓錄音。
& d6 R8 ?  k- G音樂充滿動感,節奏感好,有力感,氣氛熱鬧,熱情洋溢。錄音音效出色,動態自然,音色厚暖,質感畢現,低頻充足,耐聽舒服。' |. T1 x4 I9 N3 B+ Z4 H0 g3 a
去年在旺角信昌買的 CD, 不知早版再靚多少?
IMAG6629.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5-6 09:32: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二首 Stimela (The Coal Train) “煤炭火車”,相信是最多人用來試音的一首。開首是模仿火車聲,跟著一段讀白,相信是 Hugh 的說話,封套沒有說明,相當好聽,與 Belafonte 在 Jamaica Farewell 的有異曲同工之妙,此曲人聲錄音出色。接著的歌聲感情真摯,樂聲動人。雖然樂器配搭熱鬧,沒有嘈雜感覺,最殺食是愈開大音量愈好聽,証明是難得的音頻平直好錄音,霎時間十分鐘已過,只覺還未聽夠!
 楼主| 发表于 2015-5-7 15:36: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5-5-13 16:42 编辑 6 {- u2 l+ n. A2 V/ B8 ~: v
HAUWAI 发表于 2015-5-6 09:32
5 b' m  t; N: F* _3 ^/ n" c$ X第十二首 Stimela (The Coal Train) “煤炭火車”,相信是最多人用來試音的一首。開首是模仿火車聲,跟著一 ...

8 f) k. }0 e1 W/ g- y; o6 f0 C
  q) j. e) P& [& F% F* @馬勒"大地之歌", 馬勒創作的靈感來自德文著作意譯中國詩寫成的“中國笛”,並以其中七唐詩作歌詞, 以一女中音和一男高音主唱, 即使經衆多學者考究過,原詩不詳。4 m! M: E- V( M
下圖 CD ,Otto Klemperer 指揮, 先後在1964年(Philharmonia)及1966年(New Philharmonua)分階段錄音,CD 碟是 英國 Mastered by Nimbus。
9 _- ?) k: D4 }開首銅管樂一出,頗像華格納指環,男高音 Wunderich 歌聲的動態有些受壓抑感。
! {2 k2 [  w$ Q- g4 ` 大地之歌最經典錄音是五十年代初單聲道,曾與馬勒亦師亦友的 Bruno Walter 指揮及 Kathleen Ferrier 主唱的版本。0 ~1 N2 r/ w/ o
有人說 Esoteric 造得音效最好的 SACD 是此錄音,全面勝過了 CD 。
- {3 H; F/ u7 G0 m 聽罷第六章"告別",再重聽部分片段,其中的 mandolin 交待清晰,女中音 Ludwig 的強音沒有乾硬,音色厚潤,圓滑柔順,密度高。並不如有人所說那般差,可能是他播放時所用硬件的問題,不是 CD  的問題。
IMAG6696.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5-8 12:03: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AUWAI 发表于 2015-5-7 15:36
& Z$ c/ I" Q/ M馬勒"大地之歌", 馬勒創作的靈感來自德文著作意譯中國詩寫成的“中國笛”,並以其中七唐詩作歌詞, 以 ...
6 n6 d* R  L3 G. N! b
天方夜談 (又稱一千零一夜),是一千年前的阿拉拍故事(是否當今中國阿里巴巴的出處呢?)。俄羅斯作曲家 Rimsky-Korsakov 在十九世紀把它寫成交響樂曲,並在聖彼得堡親自指揮首演。
: n" H8 J3 y* n% I0 J; {全曲四個樂章。銅、木管樂加上弦樂表現了國王蘇丹沙利亞的氣焰,柔美的小提琴獨奏代表著每晚講故事的女主角 Scheherazade, ,互相交錯,時而對答,主導動機(motif)貫串全曲,形造了戲劇張力。
, C( t$ ^7 \9 {! F0 @" \樂曲變化不窮,時而靜若處子,時而動若脫兔,山雨欲來之後,爆棚如山洪暴發,痛快淋漓。不單只是對指揮和樂團是考驗,你的音響能否播單枝小提琴優美動人之餘,又可以爆到無邊無際,仍不散不亂呢?* M8 s! H2 B6 K# \2 w" N+ y& \
該樂曲可聽性高,成為受歡迎曲目,差不多所有名指揮都有錄音。
. _' b6 O/ j8 ]下圖是俄羅斯指揮家 Kondrashin 與荷蘭皇家音樂廳樂團在 1979年的錄音,CD 是 1995年的 24bit 紙套版,碟是日本 Mercury 製造。該版另有膠盒裝,二手價平一些。我沒有西德頭版 CD,只有德國版。
IMAG6719.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5-8 12:04: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AUWAI 发表于 2015-5-8 12:03! P3 I; H. C5 ?8 U, D
天方夜談 (又稱一千零一夜),是一千年前的阿拉拍故事(是否當今中國阿里巴巴的出處呢?)。俄羅斯作曲家 Rims ...
0 w$ J, J7 I& c% c4 T
下圖 CD 音效的動態一流,有迫力,有如在現場感覺,音色又靚。當年曾現場聽 Kurt Masur 指揮德國 Leipzig 樂團同一曲目,印證了上述 CD 音效的確夠班。* ?, }3 Y+ b4 T/ t
若聽德國版 CD,則聲音乾瘦、動態不足,音效是很影響欣賞音樂的。; N0 K$ m& c$ c5 |/ k5 Z/ E
試過與 Beecham 指 皇家管弦樂團的 EMI 錄音比較,EMI 除了爆棚更強橫外,其他都不及 Philips 24bit。又試過比較 Reiner 指芝加哥交響樂團的 RCA 錄音,後者雖比 EMI 好,惟仍不及 Philips 24bit 啊!
IMAG6720_1.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开盘机音响技术网 ( 桂ICP备20003207号-1  公安部备 45010302002201 客服:18077773618

GMT+8, 2025-10-9 14:19 , Processed in 0.06907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