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开盘机音响技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楼主: HAUWAI
收起左侧

試音、示範又好聽的 CD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7 12:03: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AUWAI 发表于 2014-12-25 11:44
0 C6 b/ s4 @$ q3 O: ^試以下圖兩張常用鋼琴試音 CD (都是西德頭版) 比較 Kempff 的,三者同是 DG 製作,DG 是我認為錄音最自然 ...
) L- w4 z7 m1 H2 ^. w$ f
在本版面曾分享過 Klemperer 與 Barenboim 合奏的貝多芬合唱幻想曲,該錄音極音效發揮之盡至。 他們合作的另一名盤為莫扎特第二十五鋼琴協奏曲。此曲在 1967年於 倫敦 Abbey Road EMI 錄音棚由 Robert Gooch 錄音 ,當時 Klemperer 八十二歲,Barenboim 二十五歲。: Z3 e1 Z/ ~. _( L$ d2 C
下圖是西德頭版 CD, 近日在亞馬遜買入,約三百港元:
/ @- w  e! W1 }/ U, {4 i. [
IMAG5500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7 15:05: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此 CD 的音效是一貫的 EMI 特色,即厚聲、低頻足、力量重、質感顯現,此 CD 還播得每樣樂器,木管、銅管和弦樂皆音質準確,分隔清楚,音場立體。同碟的 Adagio & Fugue 則在 1956年 Kingsway Hall 錄音,空間感及空氣感均比前者好,惟聲音稍硬些少。
7 H" C7 ^1 M! I4 a4 [  d( uEMI 錄音始於音色欠缺光澤,音質幼細及順滑皆有所不足。
: C# F. y- ]9 ~6 M. m" }: e" k至於演奏, Klemperer 與 Barenboim 的莫扎特,無論樂團與獨奏鋼琴都稍嫌過重,他們的貝多芬則恰到好處。
 楼主| 发表于 2015-1-3 10:14: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5-1-3 14:33 编辑
7 ]  B8 F, H% L9 m, N
HAUWAI 发表于 2014-12-27 15:052 e' b1 H2 E- _& M8 T
此 CD 的音效是一貫的 EMI 特色,即厚聲、低頻足、力量重、質感顯現,此 CD 還播得每樣樂器,木管、銅管和 ...
: H0 k6 f+ X+ s6 ~9 e) d% m

4 k& ?, K8 N( N$ G; @7 X+ }有朋友讓我介紹聽有超低頻的鋼琴 CD。我一向所講的超低頻是 50Hz 以下,九呎鋼琴的第一鍵是 27.5Hz, 所以琴曲的和音常有出現超低頻,除此以外,琴腔的共振亦在超低頻範圍。' e8 S* Z3 S) k* O! J/ R' w1 o5 \
當音響系統播到超低頻,不單只鋼琴樂曲的基音可完整播出,而且琴腔共振與現場環境反射聲可形造出溫暖豐滿的音色。有低頻的平衡,中和了中高音的刺耳,使整體聲音舒服和諧,而且超低頻更使人感覺有一種被輕撫擁抱的溫暖感。  u7 Q% O* `* c0 z& [; k
上文講過,播得到超低頻是不容易的,仍未做到的,努力用心,必有所成。揚聲器方面,我選用低頻聲箱密封式的,正如何鄭二前輩的每聲道兩隻21吋超低單元也是密封式的,因為這樣的音箱,產生的每一下空氣震動都是源自音樂訊號,即所謂真低音。超低頻單只要有分量,質方面應是樂器的聲音,是只會播出聲的音響效果。* p% a4 t# e7 ]: _+ R/ n& P
若使用有氣孔(包括迷官式)或無磁震膜單元(假低音)的低音箱,會多了一些不是音樂訊號的低音,彷彿低頻分量多了,其實是樂器原聲的低音。* }$ G5 a+ ]2 u5 ^; J  q
我的揚聲器超低頻單元只在 50Hz 以下發聲,所以當有超低頻出現,用手觸摸那些單元,感覺到震動。若音源沒有超低,那些單元是靜止的。
7 Z) c  |' m& b1 u採用密封式低音箱是需要比較大力的功放推動的,所以何鄭二前輩惜工本製作每聲道數十枚膽的功放。我有幸使用以低頻稱霸的有輸出變壓器的 原裝馬蘭士九功放,使我欣賞到超低頻的魅力。) T2 Q# e, f/ C8 C& T' s2 c2 u
第一張是 Claudio Arrau 彈的 貝多芬第十三奏鳴曲,1984年錄音,下圖是 Philips 西德版。
  S. Y2 F. y* }* k第一樂章行板,超低頻是一浸一浸輕輕滲化出來,有如煙霧,聽者會感覺到一個若隱若現的境界。  C( M* A! e" S! D) w' y( C
IMAG5598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1-3 14:19: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AUWAI 发表于 2015-1-3 10:14
* h* F4 `" h/ i8 [! P8 d3 p# S有朋友讓我介紹聽有超低頻的鋼琴 CD。我一向所講的超低頻是 50Hz 以下,九呎鋼琴的第一鍵是 27.5Hz ...

! y1 a1 P5 s% W. ]1 [5 q更正:/ g5 h4 y/ w% l0 v+ j0 w
下圖才是第十三奏鳴曲 CD
IMAG5599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1-3 19:57: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5-1-3 20:22 编辑
, B" }9 q+ x# \+ D, M2 ?7 y4 I
HAUWAI 发表于 2015-1-3 14:19+ e7 \0 ?) C, d: O0 u  p8 g
更正:
" {0 N' [5 f' ^; q1 a下圖才是第十三奏鳴曲 CD
" K1 v3 m. F; U9 C6 N, Q; p
Test
 楼主| 发表于 2015-1-3 20:02: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5-1-3 20:21 编辑 & S: u' X4 S/ V  Q
HAUWAI 发表于 2015-1-3 14:19% W6 Q8 z: ?3 _. }  `" m
更正:
( U, I8 g( c( b# @, j7 W5 j* p下圖才是第十三奏鳴曲 CD
; p8 G1 {, H# }, [
6 F; e/ E3 X- y, W7 {
Test
 楼主| 发表于 2015-1-3 20:12: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5-1-4 10:55 编辑   n4 \9 S" o. t( b8 T
HAUWAI 发表于 2015-1-3 14:19& U* Q: }" x% W
更正:+ d' ?* i; m4 s( F+ M& d- r
下圖才是第十三奏鳴曲 CD
9 x1 a7 E" G1 }: J

6 ]. [+ x4 h! O0 b第二張是 Claudio Arrau 彈的 貝多芬第四奏鳴曲,1985年錄音,對上第二張圖片是其 Philips 西德版。0 @1 n" `, G: `) F* Y$ k+ [, ]
選聽超低頻多的第三樂章快板。這碟的超低頻比較明刀明槍,基音頗多超低頻出現,需知九呎琴的第一至十一鍵皆在 50Hz 以下,即是說貝多芬編的和音採用很低音的鍵。因此超低頻分量比上一張碟多。
 楼主| 发表于 2015-1-3 20:25: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5-1-3 20:27 编辑
9 E' \: k) Y( i# I* f1 a" U) H
HAUWAI 发表于 2015-1-3 20:120 a) |& T) z! c; m, {
第二張是 Claudio Arrau 彈的 貝多芬第四奏鳴曲,1985年錄音,下圖是 Philips 西德版。" p* Q, T/ A& a+ ^
選聽超低頻 ...

# U2 ?  R" K3 ~8 t
8 [& R& f  e/ u0 c( q1 i" Q) {1 GTest
 楼主| 发表于 2015-1-4 11:49: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AUWAI 发表于 2015-1-3 20:12# i3 P) s& H3 s3 l, _8 H
第二張是 Claudio Arrau 彈的 貝多芬第四奏鳴曲,1985年錄音,對上第二張圖片是其 Philips 西德版 ...
+ p8 b/ A( x5 H
上述 CD 的 Arrau 的彈奏比較溫柔斯文。Philips 的鋼琴錄音是經過調校,音色厚暖豐滿,有其悅耳舒服的特點,高頻少一點,稍欠光輝鏗鏘,不知這是否 Philips 錄音不入 HP 天碟榜的原因。2 m7 F- Z: L9 ]: h$ b+ R
第三張介紹的是 Emil Gilels 彈的 貝多芬英雄變奏曲 op 35,他的演奏比較陽剛氣,動態、力感對比大。DG 的錄音是我認為比較自然的,它沒有Philips 的偏向陰柔厚暖,也沒有EMI 的誇張衝擊力、低頻和厚聲、質感,也沒有 Decca 般誇張深濶音場、空氣感、爆棚場面。  K2 X& _  @4 p
此 CD 是1980 年錄音,下圖是 DG 西德版。該曲的第九、十一、十三和十五變奏,盡顯超低頻的分量和震撼力 ,及 Gilels 的俄式狂風掃落葉。
IMAG5600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1-9 20:38: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5-1-9 21:21 编辑 : e4 a! j" l7 l* _( u' M
HAUWAI 发表于 2015-1-4 11:49
) ?, g. C  q8 m6 M上述 CD 的 Arrau 的彈奏比較溫柔斯文。Philips 的鋼琴錄音是經過調校,音色厚暖豐滿,有其悅耳舒服的特 ...

: p' D$ }* M- z; j3 Y& N# b8 n4 I. Q& q% t6 i
第四張介紹的是 Arturo Michelangeli  彈的蕭邦諧謔曲 op 31。在九十年代初,買了德國銀圈版 CD,覺得 Michelangeli 的演譯及音色均好。至到 1996年,開始使用大型揚聲器,低頻下限規格為 25Hz +/-1dB 及 20Hz -3dB,便感受這 CD 的鋼琴超低頻,是往地板向下潛的,充滿力感,然後向周圍散發開去,滿室轟鳴。發覺到要有超低頻,才聽得到整台鋼琴的琴鍵基音全頻及踏瓣餘震和琴腔共振,提升到另一個音響世界。
5 o! Y) w( j8 ^5 j5 r該 CD 亦考驗到用了十年的 Barco EMT 981 CD 機,超低頻分量不足,唯有放棄,十多年前轉用了 24bit CD 機。- g! ^' q; d5 [) [, Y8 J
用該 CD 作試音碟二十年了,每有朋友到我家聆聽,必播該 CD, 示範音響系統的鋼琴超低頻和震撼力,朋友每每讚嘆或受到沖擊。. r  [1 `- G- d5 x$ \
直至近年陸續補購早版 CD, 買了該碟的頭版(西德 Polygram 製),不貴,約二百多港元。初聽的時候,不大分辨到兩者的異同。反覆聽後,始發覺頭版的高頻、空氣感、細節及聲尾稍微多些,聲音鬆化一些,亦由於此,德國銀圈版似乎低頻分量多一些和聲音結實一些,其實是高頻資料少了至真。
IMAG5601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1-9 21:03: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AUWAI 发表于 2015-1-9 20:38
% V! n+ W. D. e7 o$ R8 n3 q9 Q2 K第四張介紹的是 Arturo Michelangeli  彈的蕭邦諧謔曲 op 31。在九十年代初,買了德國銀圈版 CD,覺得 Mi ...

+ @1 ?4 v1 l& I$ e3 g1 v最後,第五張是貝多芬合唱幻想曲,獨奏鋼琴部分由 Daniel Barenboim 彈奏,上文介紹過了。下圖是 EMI 西德版:
IMAG5602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1-9 21:06: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AUWAI 发表于 2015-1-9 21:03
6 S# ~" K2 T1 c; J& s最後,第五張是貝多芬合唱幻想曲,獨奏鋼琴部分由 Daniel Barenboim 彈奏,上文介紹過了。下圖是 EMI 西 ...

) D5 c) x; i) _- _, T上文在 2014-11-15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18:29: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AUWAI 发表于 2015-1-9 21:06
- F7 S2 g$ b5 e2 [' t上文在 2014-11-15日

! z  }+ p8 z7 B! a$ d德國作曲家華格納除了筆者在另版介紹的指環外,很多人認為他最偉大的樂劇是 Tristan and Isolde。該劇長四個多小時,劇情比較簡單,是一男一女的愛情故事,受盡挫折,惜終悲劇收場。劇情比指環較平易近人。全劇雖長四小時, 劇中音樂旋律優美, 無甚冷場,不覺間便很快聽完。2 f- ]% g- u" |) V- e6 G
男高音、女高音主角有長篇幅的獨唱,足夠時間發揮和表演,樂迷、聽者可過足癮。唱男中音的 Kurwenal 角色亦有足夠表演機會。雖然是哀艷愛情故事,男女主角以悲壯、激情的腔調唱出,即所謂英雄女高音和英雄男高音,力量雄偉,是華格納作品的特色。猶像指環的風格,作曲家用很多低頻樂器於該劇,不單只襯托出雄壯的氣氛,還給音響發燒友過足爆機癮。
. [3 X( i, ~2 ?唱英雄女高音的,當以 Kirsten Flagstad 的錄音為最佳。她與指揮 Furtwangler 在 1952年在 EMI 監製 Walter Legge 的力邀下合作,在倫敦 Kingsway Hall 灌錄了該劇。( j1 Z2 H& {+ C9 R
Flagstad 雖年屆五十七,寶刀未老 ,音色厚潤、力量雄偉、劇末的獨唱感情淒厲,劇力迫人。唱男中音是當時年輕的27歲 Fischer-Dieskau ,峰芒畢露。
6 ]! j3 J, F7 p- m0 c雖然是單聲道錄音,音色比很多身歷聲錄音還要好。經過了六十年的挑戰,迄今仍然被認為是該劇的最佳版本,EMI 在 CD 面世初期,便發行了該劇的 CD 版本,可謂是該公司重頭戲之一。下圖是西德版四碟套裝:
IMAG5668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20:45: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5-1-15 20:41 编辑 , O6 v/ g' z2 y
HAUWAI 发表于 2015-1-14 18:29
/ A; m' [8 R7 h5 q% |0 W) _德國作曲家華格納除了筆者在另版介紹的指環外,很多人認為他最偉大的樂劇是 Tristan and Isolde。該劇長 ...

5 S/ m2 F7 \/ d9 W, |9 z) _( D5 e
: Z: t& b, ^2 |* f/ XTristan and Isolde 的身歷聲錄音以 Karajan EMI 的為最佳,該錄音製作於1971年12月至1972午1月,前後共用了九天,如此慢工嚴謹地製作,水平當然有一定保証。果然,成品是演錄俱佳的上品。
: {% g! A& f$ p7 [/ W7 n/ }歌劇的錄音棚錄音,不是現場演出的錄音,動用的人力、物力龐大,除了指揮和樂團,還要聲樂演唱家、合唱團,而且時間長度是交響樂的幾倍。唱片公司投入成本高,因此必認真製作,務求造出高水準產品,以確保回本。事實上,歌劇的演錄質素平均比交響曲或協奏曲高,所以不聽歌劇是玩音響、聽音樂發燒友的一大損失。* X' }5 ], x7 q8 x; ?% G" w
不用害怕外文歌詞,網上常有中文故事大綱和歌詞下載。即使不留心歌詞,把人聲當作其中一種樂器,可聽性是很高的,可意會甚至明白內容。試想想,當你聽流行曲或鄧麗君,又有百分之幾的時間留意歌詞每一個字呢!
) B" S! V' [0 `' }* K在上述錄音唱 Isolde 的 Dernesch,名氣雖不及 Flagstad 和 Nilsson, 但是她在此錄音演出的水平迫近兩位英雄女高音天后。柏林管弦樂團在 Karajan 棒下發揮出色,加上身歷聲音效,我覺得樂器部分是稍勝 Furwangler + Philharmonia 的。特別是弦樂低頻的洶湧廹力,更加強了劇力和氣勢。唱 Kurwenal 的男中音 Peter Schreier,後來亦有錄舒伯特冬之旅並與 Fischer-Dieskau 齊名的,我覺得前者在此錄音的演出勝過後者呢!
7 J6 j' a( l4 |0 ]1 k6 r下圖是原價12,000日元的日本本土版,東芝製碟,紅字,據附冊內容,是1988年初的頭版。此套 CD 有西德版,據說不及前者,我則沒聽過。
. F5 k. k# J( [. U* b. r, i7 i6 ]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20:56: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AUWAI 发表于 2015-1-14 20:45
& l' j( G' B: {7 g" f' FTristan and Isolde 的身歷聲錄音以 Karajan EMI 的為最佳,該錄音製作於1971年12月至1972午1 ...
" w1 V# o& s* @7 V( ]: `% S
圖片
IMAG5673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8:15: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5-1-22 08:01 编辑 0 d* P* V! W7 B4 L3 S! ~7 o
HAUWAI 发表于 2015-1-14 20:56: w( r/ a( S3 p
圖片

' W' y3 W# }) R# Y
$ F; q1 S1 g& j+ j# [$ p歌劇 Lulu, 女主角 Lulu 風流成性,狂蜂浪蝶成群,男女關係多重兼複雜,因此劇中樂曲充滿沖動和激情,人聲及樂器爆棚樂段很多,讓音響器材發揮的機會多得很。; s1 r% ]: ?0 Z0 K5 H/ n- s
該劇作曲者是奧地利人 Alban Berg, 寫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全劇三幕,他寫了前二幕及第三幕的鋼琴稿便去世了。後來,有另一劇作家給它的第三幕譜上管弦樂,算是完整了三幕全劇。可是 Berg 家人堅持只許演出原作二幕劇。
" n/ _' `- i1 K9 q) |& n! j6 C剛在亞馬遜購入以 Dohnanyi 指揮維也納管弦樂團在 1976年由 Kenneth Wilkinson 錄音的 Decca 2CD 德國銀圈頭版,百多港元,CD 版在1991年首發:
IMAG5733_1.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开盘机音响技术网 ( 桂ICP备20003207号-1  公安部备 45010302002201 客服:18077773618

GMT+8, 2024-12-22 11:53 , Processed in 0.06878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