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1-3 10:14: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5-1-3 14:33 编辑
7 @8 R7 E4 A Z% }0 { L: BHAUWAI 发表于 2014-12-27 15:05% R7 b# A8 i* k8 G4 [ y
此 CD 的音效是一貫的 EMI 特色,即厚聲、低頻足、力量重、質感顯現,此 CD 還播得每樣樂器,木管、銅管和 ... 4 V5 R6 T3 ]9 y8 W3 h1 g7 h
. A o0 Y. H, d0 ^' Q有朋友讓我介紹聽有超低頻的鋼琴 CD。我一向所講的超低頻是 50Hz 以下,九呎鋼琴的第一鍵是 27.5Hz, 所以琴曲的和音常有出現超低頻,除此以外,琴腔的共振亦在超低頻範圍。
; j8 r8 P8 d- X2 h當音響系統播到超低頻,不單只鋼琴樂曲的基音可完整播出,而且琴腔共振與現場環境反射聲可形造出溫暖豐滿的音色。有低頻的平衡,中和了中高音的刺耳,使整體聲音舒服和諧,而且超低頻更使人感覺有一種被輕撫擁抱的溫暖感。5 Y2 v7 E! J7 s3 p. u4 i7 X' ]" o0 y# @
上文講過,播得到超低頻是不容易的,仍未做到的,努力用心,必有所成。揚聲器方面,我選用低頻聲箱密封式的,正如何鄭二前輩的每聲道兩隻21吋超低單元也是密封式的,因為這樣的音箱,產生的每一下空氣震動都是源自音樂訊號,即所謂真低音。超低頻單只要有分量,質方面應是樂器的聲音,是只會播出聲的音響效果。0 P8 g# w/ e8 }9 C: \: x3 r o
若使用有氣孔(包括迷官式)或無磁震膜單元(假低音)的低音箱,會多了一些不是音樂訊號的低音,彷彿低頻分量多了,其實是樂器原聲的低音。
" U& I, q4 D+ `; P$ o我的揚聲器超低頻單元只在 50Hz 以下發聲,所以當有超低頻出現,用手觸摸那些單元,感覺到震動。若音源沒有超低,那些單元是靜止的。
+ w* F. \6 M1 q0 D採用密封式低音箱是需要比較大力的功放推動的,所以何鄭二前輩惜工本製作每聲道數十枚膽的功放。我有幸使用以低頻稱霸的有輸出變壓器的 原裝馬蘭士九功放,使我欣賞到超低頻的魅力。
1 ~' N! O% G8 _# W5 Q& x m第一張是 Claudio Arrau 彈的 貝多芬第十三奏鳴曲,1984年錄音,下圖是 Philips 西德版。' Q% K& f% ~, I0 I' _# m3 m
第一樂章行板,超低頻是一浸一浸輕輕滲化出來,有如煙霧,聽者會感覺到一個若隱若現的境界。) f( r: X$ g f S. 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