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UWAI
发表于 2016-1-15 09:04:54
HAUWAI 发表于 2016-1-14 22:25
蔡琴金片子壹是我的試音、示範 CD。 伴奏是簡單幾件樂器,蔡琴的歌聲及每一件樂器的位置清晰及分隔得清 ...
Maisky 與 Argerich 演奏的 Schubert Sonata for arpeggione and piano 是我的示範 CD 選曲, 該錄音的音樂感濃, 有感動人的魅力。
Schubert 在 27歲病癒後作該曲,特別使用 arpeggione, 一件像結他的六弦琴,用弓拉奏的,近代的演奏都以大提琴代替了,Maisky 也不例外。
該曲的音樂抒情,琴音如在說話,有味道和令人投入的感染力。個人覺得曲中鋼琴比大提琴還精彩呢!
聆聽的是德國銀圈版。
HAUWAI
发表于 2016-1-15 17:54:28
HAUWAI 发表于 2016-1-15 09:04
Maisky 與 Argerich 演奏的 Schubert Sonata for arpeggione and piano 是我的示範 CD 選曲, 該錄音的音 ...
堂吉訶德是在西班牙創作於四百年前的流行小說,主角在騎士年代已過的世代,還扮作騎士,他到處受人嘲笑及欺凌。Richard Strauss 在十九世紀末以那小說故事為主題,寫成了四十多分鐘的變奏曲,以大提琴代表堂吉訶德,高音大號代表他的隨從,並分別以小提琴及中提琴獨奏和出他倆的性格,樂團的配器繁多,五彩繽紛,音樂風格與作曲家的交響詩作品類似。
卡拉揚與柏林管弦樂團在 1965年灌錄了該曲,演錄俱佳。錄音師 Gunter Hermanns 的音效比他的其他製作較為清晰一些,低音亦沒那麼肥。下圖是我的示範 CD。
同碟的交響詩“死亡與變形”是在 1972/73年的 ADD 錄音,比1982年重錄的 DDD 錄音,前者的尾音和泛音稍多一些。
sunkee
发表于 2016-1-16 20:56:02
HAUWAI 发表于 2016-1-12 16:57
前後用了三年多時間,在 2013 年收集齊了全套Karajan 指揮柏林管弦樂團演奏的 Anton Bruckner 第一至 ...
我未听过好声,可听管弦樂的 Altec A5。
补充内容 (2016-3-5 14:23):
我未听过好声的 Altec A5。比较喜欢JBL 听管弦樂,如 Olympus。
HAUWAI
发表于 2016-1-17 07:30:21
sunkee 发表于 2016-1-16 20:56
我未听过好声,可听管弦樂的 Altec A5。
鄭師傅在本論壇的 DIY 膽機分類“大戰 Altec A7" 版面分享改裝及調校 Altec A5
http://kaipanj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0883&mobile=yes
HAUWAI
发表于 2016-1-18 13:00:26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6-1-18 13:35 编辑
HAUWAI 发表于 2016-1-17 07:30
鄭師傅在本論壇的 DIY 膽機分類“大戰 Altec A7" 版面分享改裝及調校 Altec A5
http://kaipanji.com/f ...
下圖是我的 Martha Argerich 鋼琴示範 CD,西德頭版,曲目是蕭邦作品。此錄音是在她 33歲時灌錄,她後來比較少獨奏,著重演出協奏曲,亦產生了經典的 Rachmaninoff 第三鋼協及柴可夫斯基第一鋼協的錄音,Philips 出版, 再後期,她著重室樂演出了。
Argerich 在 1965年得到蕭邦國際鋼琴大賽冠軍後,便蜚聲國際,及後,在 1980年出任評判,因對 Pogorelich 的高度評價得不到認同,憤而離席,成樂壇一時之佳話。
下圖示範 CD 的 Chopin 第二奏鳴曲第一樂章,Argerich 狂風暴雨式的爆棚,力量不弱於男鋼琴家,表現頗與 Richter 相近,巾幗不讓鬚眉也。第三樂章送葬進行曲,她奏出莊嚴,宏亮,悲慟的使人投入的氣氛。
同碟第二首 Andante spianato et Grand Polonaise ,曲的前半,Argerich 奏出華麗的光彩,後半部份,奏出了節奏鮮明的舞蹈感。
CD 最後一首是蕭邦第二號諧謔曲 op 32, 我常聽 Michelangeli 彈奏此曲。Argerich 在二十歲處於藝術低谷時,曾隨 Michelangeli 習琴,可是在該一年半期間只上過四課。Argerich 彈此曲的重量感充足,樂曲流暢,她的老師則優於有歌唱性,而且動態對比更大。
一向認為 DG 的鋼琴錄音是最好的,此 CD 是示範品,它的高音比 Philips 的多,琴音鏗鏘一些。它的金屬聲和木聲比例自然,超低頻分量足,琴腔共震音色豐滿,泛音豐富,重力轟鍵的力量十分充沛。
HAUWAI
发表于 2016-1-18 20:02:06
HAUWAI 发表于 2016-1-18 13:00
下圖是我的 Martha Argerich 鋼琴示範 CD,西德頭版,曲目是蕭邦作品。此錄音是在她 33歲時灌錄,她 ...
Oscar Peterson Trio "We get request" 是我二十多年來的試音、示範 CD,西德版,1990年在香港金鐘廊買的。
該 CD 是1965年的錄音, 錄音師是 Bob Simpson,他曾錄製天碟 Belafonte at Carnegie Hall, 此錄音亦有相同特色,就是空氣感和現場氣氛的聲音特別好。
全碟是爵士音樂,只有三組樂器,大師 Oscar Peterson 彈鋼琴,Ray Brown 玩低音大提琴,Ed Thigpen 打鼓。組合、音場與蔡琴"金片子壹"頗相似,然而 Bob Simpson 的製作,俠音效更上一層樓。此 CD 相比金片子壹,空氣感多些,現場氣氛更廹真,高音多些而樂聲鏗鏘,音樂顯得生猛些,彈跳力好,力感亦重些。
主要聽 “You look good to me” 試音,開首在右方 Ray 拉鋸低音大提琴,有極顯現的擦弦聲,低頻要向下潛,若不,便要前後移動揚聲器,要聽到揚聲器的能力所達的最低頻及沒有受壓抑。若音響的膽老化,低頻會很少。更換新膽之後,低頻會最多,隨著使用令膽損耗,低頻會逐漸減少。此 CD 可用作測試低頻分量。
在中間的鋼琴聲可拮耳,要有琴腔聲,否則便要調校。
左方的銅鈸測試高頻的表現。
接著,Ray 會彈撥牛筋,要有彈力和不含糊。記得多年前在沙田麗豪酒店晚餐,現場有菲律賓樂師在我三呎距離玩低音大提琴,回家後立即開機聽此 CD,印証了該錄音的低音大提琴相當接近真聲,即是琴腔共震聲低頻的分量是很多的,撥弦是有彈力的。
該曲末段,Ray 又鋸一次牛筋,極之過癮。
曾在發燒朋友家聽此錄音的日本版CD及FIM馬濬remastered的銀CD (silver-plated,) 。日本版乏善足陳,後者尚可接受。西德版則最好聲。
HAUWAI
发表于 2016-1-19 17:42:15
HAUWAI 发表于 2016-1-18 20:02
Oscar Peterson Trio "We get request" 是我二十多年來的試音、示範 CD,西德版,1990年在香港金鐘廊 ...
在2013年,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發表了 《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以李斯特巡禮之年樂曲作為小說的主題之一,那年該樂曲被廣泛注意,Lazar Berman 彈奏的版本在日本熱賣得很。我最愛聽的卻是 Alfred Bredel 彈的“巡禮之年第二年義大利”,是我的示範 CD, 下圖為 Philips 西德頭版。
李斯特在“巡禮之年”灌注了很多他的個人多方面的體驗,包括文學、藝術、詩歌、風景、宗教、個人自白等。第一年巡禮焦點在大自然,第二年巡禮則以藝術及文學為主題。
Alfred Brendel 除了演奏鋼琴,還自己撰寫封套的說明, 從說明可了解鋼琴家對該樂曲的理解,他認為巡禮之年是李斯特的僅次於 piano sonata in B minor 的成就。
該 CD 是1986年的錄音,鋼琴音色優美、悅耳、晶瑩通透,溫暖豐滿、 琴腔聲及超低頻足夠,泛音亦豐富。
HAUWAI
发表于 2016-1-21 20:24:45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6-1-22 19:52 编辑
HAUWAI 发表于 2016-1-19 17:42
在2013年,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發表了 《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以李斯特巡禮之年樂曲作為小說 ...
在小提琴家的錄音之中,最喜歡聽 David Oistrahk, 他的琴音音色厚暖,有濃郁的味道,因此份外感動人,令人投入忘我。幸運地,他有給 Philips 錄音,該公司的小提琴錄音,我認為是最好的,好演奏加上好音效,收錦上添花之效。Oistrahk 與 Oborin 給 Philips 在1962年灌錄貝多芬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全集,順理成章地成為我最愛聽的小提琴錄音,亦是最常聽的試音及示範 CD 之一。
Oistrahk 生前曾用過七把不同的 Stradivarius 琴,都是蘇聯政府提供的,好的演奏家有靚琴之助,因而產生了音色美而感染力強的琴音。
近日重溫在莫斯科1968年9月27日的一個重要音樂會的影碟,該音樂會是特別為慶祝 Oistrahk 六十歲壽辰而舉行的。Oistrahk 演奏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該首難度高的樂曲,在他手中,奏來自然流暢,令人覺得輕鬆容易。Shostakovich 亦是現場觀眾之一呢!曲終,觀眾獻花,以玫瑰花為主,獻上舞台的卻全是連花盆的盆栽啊!
下圖是 Philips 紙套厚盒 4 CD 套裝,在 1991年買的,內裏是三張德國銀圈、一張西德銀圈 CD。曾借朋友的四張西德銀圈 CD 比較。後者的聲尾稍多一些,音像稍鬆化一些,感覺上德國銀圈厚聲一些,可能是長期聽慣的關係,愛聽德國銀圈多一些。
常以第五奏鳴曲“春天”第二樂章試音。一開聲,要聽到鋼琴的超低頻,在此可測試音響系統的超低頻(40Hz 以下)表現,若聽不到超低頻及泛音,我便會調校系統讓超低頻出來。在開首 40秒,小提琴在右方,之後才漸移至左方直至曲終,不知原因為何?定位穩定後,在左方的小提琴的音像凝聚於肩膀高度,右方的鋼琴的音像則位於及腰高度,立體定位猶如現場。Oistrahk 小提琴的擦弦聲頗顯現, 由於有琴腔聲烘托著,可聽到音色厚暖,有濃郁的味道,琴音感人,若音響系統的低頻不足,便出不到如此效果,要做功夫了。揚聲器左右之間的距離, 會影響小提琴琴音的密度和味道,及音像的聚散,因此可藉此 CD 調校以至微調。
接著的第三樂章,可測試動感和節奏感,要聽到 E弦不刺耳。
在購買揚聲器、CD 機、放大器、接線,隨身聽等,我必用此 CD 試聽,過得了此關,才會考慮。
HAUWAI
发表于 2016-1-21 21:08:41
HAUWAI 发表于 2016-1-21 20:24
在小提琴家的錄音之中,最喜歡聽 David Oistrahk, 他的琴音音色厚暖,有濃郁的味道,因此份外感動人,令 ...
有些發燒友認為1995年24bit 日本Mercury 製碟的精選第五及第九奏鳴曲更好聲,二手價亦非常高,我則覺得它比較薄聲和味道淡。
HAUWAI
发表于 2016-1-21 21:20:05
HAUWAI 发表于 2016-1-21 21:10
有些發燒友認為1995年24bit 日本Mercury 製碟的精選第五及第九奏鳴曲更好聲,二手價亦非常高,我則 ...
有些樂評人認為 Grumiaux Haskil 單聲道錄音是貝多芬全集的最佳版本,可是 Oistrahk 身歷聲錄音的音效音色實在太好,是我忠心不二最愛聽的小提琴。
HAUWAI
发表于 2016-1-26 17:02:58
HAUWAI 发表于 2016-1-21 21:20
有些樂評人認為 Grumiaux Haskil 單聲道錄音是貝多芬全集的最佳版本,可是 Oistrahk 身歷聲錄音的音效音 ...
貝多芬莊嚴彌撒曲,卡拉揚指揮, 1966年錄音,西德頭版,是我的示範 CD。
有些人稱該曲為貝多芬第十交響曲,事實上該曲完成於1823年,比貝九還早一年。前者首演在 1824年4月於聖彼得堡,後者則在同年5月於維也納。
貝多芬完成莊嚴彌撒曲後,樂譜以手抄本限量出售,至 1827年他去世那年,才印刷出版。以上兩首貝多芬 合唱交響樂曲,加上 Choral Fantasia, 都可看出貝氏創作此類樂曲,發揮得特別好。
莊嚴彌撒曲的聲部,除了管弦樂團,還有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合唱團。卡拉揚選用他經常合作的 Christa Ludwig 唱女低音, 還有男高音 Fritz Wunderlich, 他倆亦是發燒名盤 EMIKlemperer 馬勒大地之歌的主唱者。
卡拉揚指揮柏林管弦樂團,演出細膩、柔順、流暢,爆棚時開揚而且有力量。此 CD 音效傑出,音場空間大而立體,聲音舒服,動態從容,音色自然,人聲立體。
當初我因見有卡拉揚、貝多芬兩個名字而購入此 CD, 沒想到它的質素是
演錄示範級的。
HAUWAI
发表于 2016-1-27 11:29:06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6-1-27 16:45 编辑
HAUWAI 发表于 2016-1-26 17:02
貝多芬莊嚴彌撒曲,卡拉揚指揮, 1966年錄音,西德頭版,是我的示範 CD。
有些人稱該曲為貝多芬第十 ...
下圖的 CD, 你可遇上過?它是頗罕有的,我在數年前尋找了兩年,才遇上日本原價3,500日元早版,二手價高昂。
此 CD 曲目是意大利作曲家 Respighi 的羅馬節日及羅馬之松,是交響詩羅馬三部曲其中之二,另一部是最早寫的羅馬之泉,每部均為四個樂章。羅馬節日是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在美國首演,由 Toscannini 指揮,取得成功,使 Respighi 在美國樂壇奠定基礎。此 CD 是 Maazel 指揮 Cleveland 樂團演出,Decca 錄音大師 Kenneth Wilkinson 遠赴美國 Cleveland 主持錄音。
CD 的音效是一級的,音場深闊,音色自然,聲音舒服,動態凌厲,爆起上來很強橫,全無壓抑, 特別是銅管樂與敲擊樂的表現,燦爛非常。羅馬節日第一樂章的低音鼓一浸浸暗湧,第四樂章的低音鼓卻爆到翻天覆地,終結時,堂音的廻響頗長。
此 CD 最適合用來炫耀表演音響的效果,是我的示範 CD。
HAUWAI
发表于 2016-1-27 12:52:39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6-1-27 16:13 编辑
HAUWAI 发表于 2016-1-27 11:29
下圖的 CD, 你可遇上過?它是頗罕有的,我尋找了兩年,才遇上日本原價3,500日元早版,二手價高昂。
此...
馬勒第四交響曲,以色列指揮 Eliahu Inbal 聯同法蘭克福電台交響樂團演出,在1985 年由日本天龍公司錄音師,以兩支 B&K 咪錄音,是我購入該系列馬勒交響曲的第一張 CD,天龍濛字版,二十多年來是我的示範 CD。
兩支咪出來的效果是,音場濶且深,樂器定位清晰,有遠有近,音色優美,輕重對比得出的動感和力感出色,低頻包括低音鼓的分量足。
在 1990年,我帶同此 CD 到訪法蘭克福 Alte Oper,購買音樂會門票, 進入音樂廳錄音現場,該晚是列寧格勒管弦樂團的節目。門票不設劃位,觀眾可隨便入座。上半場,坐樓下大堂,聽到很多廻聲,影響到聽不清楚台上的演奏。
中場休息,到二樓大堂及露臺歇息,有香檳酒售賣,在歐洲的音樂廳或歌劇院的大堂是經常可飲到酒的。一杯在手,步出露臺,夏天的德國,入夜仍然天亮,往下望長長的行人專用區,搭了長形木台,原來當晚有時裝表演,好不熱鬧。與朋友閒聊一會後,入場改坐樓上。可是聲音仍然是很多廻聲的。在現場聽到的,與天龍的錄音,有天淵之別,天龍的聲音是清而背景乾淨的,估計錄音咪的位置是吊在觀眾席上空的,是現場聽眾不可能坐的位置。
HAUWAI
发表于 2016-1-27 15:06:57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6-1-27 16:16 编辑
HAUWAI 发表于 2016-1-27 12:52
馬勒第四交響曲,以色列指揮 Eliahu Inbal 聯同法蘭克福電台交響樂團演出,在1985 年由日本天龍公司錄音 ...
我經常說 DG 的鋼琴錄音是最好的,下圖 CD 的貝多芬第四鋼琴奏鳴曲,西德版,聽過之後,不由你不服!它的琴腔共震聲 、超低頻、泛音,加上 Gilels 奏出的動感、音樂感、力感的效果。想不出有任何唱片公司的錄音可與之匹敵。
第四奏鳴曲是貝多芬的三十二首之中長度第二的,最長的是 "Hammerklavier" sonata。貝多芬採用四樂章的交響曲格式作為鋼琴奏鳴曲的常規,莫札特與貝多芬的老師海頓並沒有這樣做。在這里,貝多芬沒有傳統般地加進小步舞曲,亦沒有如第二奏鳴曲般的諧謔曲。
Gilels 奏得剛勁、爽朗之餘,音色又厚暖,他指下的琴音把音響的音效發揮到極至。
刘树才
发表于 2016-1-27 21:04:36
高人收藏,高水准之声,可遇不可求。
HAUWAI
发表于 2016-1-31 14:15:12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6-2-1 11:26 编辑
刘树才 发表于 2016-1-27 21:04
高人收藏,高水准之声,可遇不可求。
在林子祥音樂會,他與葉倩文及兒子合唱 Lemon Tree, 原唱者是 Peter, Paul & Mary, 大碟在 1962 年出版,是發燒友的熱門碟之一。簡單的兩支結他伴奏,結他音色豐滿溫暖。Peter 與 Paul 一左一右,Mary 在中間,三人輪流主唱或合唱,唱出了味道來。人聲音色、細節、質感、結像、定位的音效俱佳,此錄音在六十年代非常流行,有一段時期的收音機天天播。我在九十年代初買的是德國製碟,最愛聽 Lemon Tree, Where have the flowers gone? 及 500 m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