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UWAI
发表于 2016-11-22 18:06:23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6-11-25 20:17 编辑
HAUWAI 发表于 2016-11-21 17:43
蕭邦創作24號前奏曲的年代,雖然當時前奏曲通常為演奏的引子,但是他的創作為獨立而具有詩的內容以及藝 ...
蕭邦創作了18首波蘭舞曲,該類舞曲原是波蘭貴族間流行的舞蹈音樂,到蕭邦的年代已趨於頹廢,他以自己的獨創性去寫,強烈地反影民族意識。其中的第1-7號鋼琴獨奏曲經常被演奏,蕭邦創作它們時已離開祖國,身處法國或西班牙。他熱愛祖國,感嘆國家的悲慘命運,把激動的感情注入音樂之中,或是歌頌祖國的過去,或是慨嘆悲慘的命運。
Arthur Rubinstein (魯氏)是美國的波蘭猶太裔移民,特別感受到蕭邦熱愛祖國的激情,他的波蘭舞曲錄音亦被很多人奉為最佳版本。下圖左是他的1964年紐約 Carnegie Hall 現場錄音, 當時 77歲,CD 是 1988年日本早版。
魯氏彈奏的第1號,他以有力的打鍵,使琴音結實飽滿,輕聲時又優美浪漫,琴音像會說話似的,彷彿孤獨憂鬱地自言自語的。
他彈奏第2號,氣氛灰暗而沉重,表現到波蘭的暗淡命運和蕭邦的絕望。
第3號又名軍隊,魯氏明快有力地奏出軍隊的性格,此曲沒有蕭邦特有的抒情性。
第4號,又是一暗淡的樂曲,魯氏表現出悲壯感,鄉愁與無常感。
第6號又名英雄,是蕭邦最傑出的波蘭舞曲作品,主題非常有名,大部分人會聽過。魯氏彈出強烈的節奏,感到鼓舞和士氣高揚,琴音有力而華麗,牽動聽者高昂的情緒,效果威嚴而有力。
下圖右是年青的 Kissin 彈奏第5號,當時 22歲,在1993年紐約 Carnegie Hall 現場錄音 。Kissin 彈出規模龐大的效果,戰慄和粗獷的氣氛,他的猛烈和弦擂打,怒濤似的。轉眼間,他又彈出馬祖卡舞曲般的優美旋律,最後以強音敲出和弦結朿。全曲充分表現蕭邦對祖國命運的苦惱和憤怒。
HAUWAI
发表于 2016-11-23 17:55:15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6-11-23 17:57 编辑
HAUWAI 发表于 2016-11-22 18:06
蕭邦創作了18首波蘭舞曲,該類舞曲原是波蘭貴族間流行的舞蹈音樂,到蕭邦的年代已趨於頹廢,他以自己的 ...
在蕭邦的鋼琴獨奏作品中,夜曲有讓人陶醉的旋律,波蘭舞曲有濃厚的民族情感,馬祖卡舞曲有明顯的舞蹈節奏和波蘭文化的情調,諧謔曲表現憤世嫉俗的情緒,前奏曲充滿想像力而短小的練習曲相當精緻。
圓舞曲,又稱華爾滋,是19世紀歐洲社會較通俗品味的輕音樂,發源自維也納。蕭邦一生創作了19首圓舞曲,可分兩大類,一類是可作舞蹈配樂的,例如第 1, 2, 4, 5, 14號,另一類是借圓舞曲來抒發內心感情,例如第 3, 7, 9, 10, 12, 13號,其中第3, 7, 9, 10號的旋律又充滿哀愁。
羅馬尼亞鋼琴家 Dinu Lipatti 的蕭邦圓舞曲錄音是很多人譽為最佳版本。他在1950年7月灌錄圓舞曲後,同年年底因病辭世,才 33歲。他很有才華,年青時在維也納的國際比賽,被 Alfred Cortot 賞識,並被邀請到巴黎收入門下,成為他發展音樂的里程碑。
從下圖的 CD, 可聽得到 Lipatti 彈奏第7號圓舞曲的流暢,節奏如歌般,並奏出了意境。他彈的第 10 及11號,一片優雅氛圍。第 1 號暢順,進入忘我境界。第 2號的音樂感好,非常投入並奏出了意境。
HAUWAI
发表于 2016-11-28 17:59:09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6-11-28 20:12 编辑
HAUWAI 发表于 2016-11-23 17:55
在蕭邦的鋼琴獨奏作品中,夜曲有讓人陶醉的旋律,波蘭舞曲有濃厚的民族情感,馬祖卡舞曲有明顯的舞蹈節 ...
貝多芬第二十一號鋼琴奏鳴曲 "Waldstein" ,又稱"黎明",是最熱門的四首貝多芬奏鳴曲之一。
Claudio Arrau 的 1984年該曲錄音的西德頭版 CD,是我的示範 CD 之一。它可能是 Philips 鋼琴錄音的音效最好的,音色厚暖、豐滿、甜美,由曲首至曲末都有琴腔聲的低音傍著。金屬聲又恰當而有鏗鏘效果,特別是第一樂章,使人想起早晨萬物甦醒,高音好像小鳥在鳴叫。當 Arrau 大力捶鍵時,效果震撼之餘,聲音又舒服。
在第二樂章引子,Arrau 表現出神秘的氣氛,幽深而静謐。即使在輕聲彈奏時,琴腔聲的低頻分量亦多。
在末樂章结構宏大的迴旋曲,Arrau 的琴音愉快地唱出来,豐滿的琴腔共震效果,加強了他的大力捶鍵的轟鳴震撼效果,琴音不會肥亦不會濛,琴音粒粒清晰,細節豐富。
HAUWAI
发表于 2016-11-29 17:58:24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6-11-29 20:57 编辑
HAUWAI 发表于 2016-11-28 17:59
貝多芬第二十一號鋼琴奏鳴曲 "Waldstein" ,又稱"黎明",是最熱門的四首貝多芬奏鳴曲之一。
Claudio A ...
貝多芬15段鋼琴變奏曲與賦格曲《英雄變奏曲》作品35,是他進入30歲以後,在維也納逐漸建立了聲名,不再以別人的旋律當作變奏曲主題,而改以自作主題來變奏。
下圖是 Emil Gilels 彈奏該曲在1980年的錄音,西德頭版 CD,是我的示範 CD 之一。Gilels 的彈奏及 CD 的錄音音色都比較爽一些,鋼琴音質更像真,節奏及力度的變化清脆脷落。
第9變奏的和弦與琴腔聲的超低頻洶湧澎湃。
第11及12變奏的琴音如大珠小珠落玉盤,和弦的超低頻震撼。
第14變奏,左手與右手對唱,超低頻分量宏大。
第15變奏和結尾的低音豐滿溫暖,連綿不斷的和弦造出海浪般的效果。
終章賦格更使聽者熱血沸騰。
HAUWAI
发表于 2016-12-1 17:25:10
HAUWAI 发表于 2016-11-29 17:58
貝多芬15段鋼琴變奏曲與賦格曲《英雄變奏曲》作品35,是他進入30歲以後,在維也納逐漸建立了聲名,不再 ...
下圖是 Claudio Arrau 在1984年錄音的三首貝多芬奏鳴曲的 CD,西德頭版,是我的示範 CD 之一。
第 13號奏鳴曲有很多低音和弦,Philips 的鋼琴錄音的低音分量多,音色溫暖豐滿,餘韻豐富,聲音舒服。第一樂章部分樂段使聽者感覺如被輕柔地按摩或浮在暖水之中。第二樂章的琴音明亮,有動感,低音豐滿而有力量感及震攝感,Arrau 以腳踏把尾音伸延得很長。
第26鋼琴奏鳴曲,別稱《告別奏鳴曲》,CD 播出的鋼琴音色溫暖甜美,低音豐滿及分量充足,低音又有層次,聲音舒服。第二樂章"不在",旋律優美。第三樂章"重逢",低音有雄渾力量,琴腔共震聲特別有實體感。
第23號鋼琴奏鳴曲 是情感最為強烈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此曲亦被人暱稱為"熱情奏鳴曲"。曲中的低音洶湧澎湃,氣勢磅礡。
HAUWAI
发表于 2016-12-8 14:33:10
HAUWAI 发表于 2016-12-1 17:25
下圖是 Claudio Arrau 在1984年錄音的三首貝多芬奏鳴曲的 CD,西德頭版,是我的示範 CD 之一。
第 13號 ...
Rosinni 是義大利的詼諧喜劇大師,一般人對他的印象,多半來自他的歌劇作品。他在 12歲那一年,寫了六首弦樂奏鳴曲,樂曲都是由兩把小提琴、一把大提琴和一把低音大提琴演出,唯獨缺少了中提琴,這樣的弦樂組合非常罕見;更特別的是,樂曲中的低音大提琴不以傳統的演奏方式,直接模仿大提琴旋律,而是單獨成為獨立的聲部。
Neville Marriner 與聖馬田室樂團在 1966 及1968年由 Kenneth Wilkinson 錄音該六首奏鳴曲是發燒圈的天碟。下圖是 1991年首版 CD 的頭版德國銀圈 CD。樂曲旋律優美,弦樂音色悅耳、清爽,樂器定位一件件如在目前,堂音豐富,彈跳感及躍動感好,若音響系統正常,弦樂不會硬聲及不會拮耳。
Rossini 為自己在十二歲時譜寫的作品寫了一段筆記,大意是:「這六首弦樂奏鳴曲,是自己年幼無知時創作的作品,結構和內容皆不成熟。」。我覺得此話不錯,上述錄音的音響效果吸引力是高於音樂內容的。此套 CD 的弦樂雖好,但不是示範級的水平,發燒友追捧及司徒織讚譽,可能是基於黑膠唱片的好聲。以 CD 計,我認為 DG 錄音 Camerata Bern 演奏該套 Rossini 奏鳴曲的 CD 比 ArgoMarriner 及炒至天價的 Philips Accardo 的都要好,亦是我的示範 CD 之一。
HAUWAI
发表于 2016-12-9 11:58:07
HAUWAI 发表于 2016-12-8 14:33
Rosinni 是義大利的詼諧喜劇大師,一般人對他的印象,多半來自他的歌劇作品。他在 12歲那一年,寫了六首 ...
下圖左的黃碟在發燒圈中被奉為天碟,二手價不菲,此 CD 在1988年出版,由 Wilson Audio 創辦人David Wilson 錄音,封面標籤 Wilson Audiophile, 擺明車馬追求發燒級音效,當年陳煐光經常在音響試聽會中播放此 CD 作示範。
黃碟內有兩首樂曲,都是小提琴與鋼琴兩件樂器的奏鳴曲,小提琴用的是 Guanerius 名琴 , 鋼琴是 9呎漢堡史特威琴。當年曾在家中以 Rogers LS3/5A 15 Ohm 揚聲器播放幾張小提琴靚錄音的 CD 給小提琴老師聽, 他現時是沙田管弦樂團音樂總監,老師認為最似小提琴真聲的是此黃碟。
黃碟的鋼琴及小提琴的動態無邊無際,全無壓抑,即使扭至很大聲,聲音仍然舒服。樂器的木味是少了一些,小提琴擦弦及面板共震聲的細節也少一些,使人感覺其琴音少了味道,鋼琴琴腔聲及其泛音、尾音亦少了一些,超低頻分量也略少。黃碟的音效音色與 Wilson Audio 揚聲器設計取向似有異曲同工之效果。
聽一遍 Oistrakh 拉奏貝多芬第十奏鳴曲 (作品 96) Philips 西德版 CD 比較一下, Philips Oistrakh 的琴音味道濃郁,有感情得多,使人感動,使人投入,豐富的音樂感使人慢慢細嚐音樂的韻味。Oborin 彈的鋼琴音色豐滿溫暖,超低頻分量又多,他彈的比較低調,讓小提琴的突顯主角地位。
HAUWAI
发表于 2016-12-22 12:55:16
HAUWAI 发表于 2016-12-9 11:58
下圖左的黃碟在發燒圈中被奉為天碟,二手價不菲,此 CD 在1988年出版,由 Wilson Audio 創辦人David Wils ...
貝多芬創作了十首小提琴與鋼琴合奏的奏鳴曲。第一至第三號的三首是早年作品,多少受莫扎特的影響。自第四及第五號的两首開始,有自己獨特的光彩。第六至八號是步向巔峰發展,至第九號到達最頂峰,而第十號則是後期作品。
這10首奏鳴曲有較多柔美的氣氛,特別是著名的第五號《春天》,另一首最為著名的是第九號 Kreutzer 。
貝多芬的小提琴奏鳴曲,並非完全是以小提琴為主,鋼琴為輔。鋼琴並不只是伴奏的作用,而是小提琴與鋼琴兩件樂器同等重要,不分主次,兩者對樂曲的表現是平分秋色,同樣精彩。因此,兩者的交織與融合也是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的特色之一。
下圖是 David Oistrakh 與 Lev Oborin 演錄的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全集,偉大的錄音,是 Philips 在1962年於巴黎老牌 Le Chant du Monde 的錄音室錄製的,可惜包裝說明沒有錄音師的資料。
在九十年代初,經香港資深發燒友 Leo Fung 推介,購入此套 CD, 從此成為了我的試音 CD。每當我選擇音響器材,必會以此 CD 試音,試聽小提琴的聲音是否舒服耐聽,音色是否有味道,是否播出到鋼琴的超低音及音色厚暖。調校揚聲器擺位時,亦必以此 CD 試音,位置前後微調會影響鋼琴的超低音分量,位置左右微調會影響小提琴的聲音密度,是否有味道,音像的凝聚,及音色的開揚。
CD 除了播出 Oistrakh 與 Oborin 分別拉奏和彈奏的主音之外,小提琴、鋼琴的每一個部件發出的聲音細節,輕聲的細微變化,琴錘撞弦線聲的餘韻,泛音,尾音,空氣感,及鋼琴琴腔共震聲,CD 都原原本本地播了出來。
Oistrakh 的琴音富有歌唱性,音色甜美,又像會說話。第5號奏鳴曲春天的第二樂章是我用來試音的主要樂章,那富於表情的極柔板,優美而悠揚的主題隨鋼琴徐緩奏出,然後小提琴反覆同一主題,鋼琴與小提琴時離時合,穿插行進,像一對戀人在親切呢喃,取得無比溫柔的抒情色彩。小提琴的音色嬌美之餘,又如泣如訴,時有聲淚俱下之感,感染力深入心勘。
這套 CD 是我認為是最好聽的小提琴錄音,是最好不是之一。我的一套四碟裝,CD1 至 3 是德國銀圈碟, CD4 是西德銀圈碟。曾經向朋友借來四碟全是西德銀圈碟的套裝比較,雖然它們之間的聲音分別微小,但是一開聲便可清楚指出是不同製碟。西德碟的高音、泛音、細節多一些,琴音的連接連貫順滑些,音像較趨前,樂器大件一些。德國銀圈碟的低音多一些,音色厚暖一些,琴音彷似好味道一些,聲音耐聽,音像則瘦一些。
播放小提琴錄音,我覺得英國 LS3/5A 揚聲器是最好聽的,即使售價百萬元以上的大型揚聲器仍不及它, LS3/5A 的小提琴音色、感人魅力及獨特的味道,只此一家,至於Sonus Faber Guaneri 揚聲器,則嫌它的音色沒那麼厚暖,味道亦沒那麼濃郁。
HAUWAI
发表于 2016-12-26 11:00:41
HAUWAI 发表于 2016-12-22 12:55
貝多芬創作了十首小提琴與鋼琴合奏的奏鳴曲。第一至第三號的三首是早年作品,多少受莫扎特的影響。自第四 ...
上述 Oistrakh 的貝多芬奏鳴曲錄音,Philips 在1995年出版了 24bit 紙皮包裝單碟版,日本 Mercury 製碟,選載了第5 及第9號兩首,有些發燒友認為比西德版更好聲,二手價炒至很貴。我則以為 24bit 版輸給全集銀圈版很多,雖然前者比銀圈版多些泛音、聲尾、高頻、空氣、細節,但是後者的中頻、厚聲音色、味道、感染力勝過 24bit 版,而這些正正是聽音樂令人投入及感動的要素。
此外,Philips 早期西德版亦有出第5及9號兩首的單碟 CD,聲音比較瘦一些和乾一些,少些溫暖感,音色亦缺少晶瑩通透效果,聽落比較嘮嘈。
HAUWAI
发表于 2016-12-29 20:45:45
HAUWAI 发表于 2016-12-26 11:00
上述 Oistrakh 的貝多芬奏鳴曲錄音,Philips 在1995年出版了 24bit 紙皮包裝單碟版,日本 Mercury 製碟, ...
Arthur Grumiaux 與 Clara Haskil 在五十年代演錄的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全集,單聲道錄音,被頗多資深樂評人評為最佳版本,下圖中是 1988年西德頭版 CD。其中的第5號春天錄於1957年,與 Oistrakh Oborin 的比較, Grumiaux 的錄音使人聽少了很多細節及輕微變化的層次,感覺到它的音樂欠缺了幼妙細緻,影響感情的傳達和感染力。
Grumiaux 的演奏沒 Oistrakh 的那般氣定神閒,後者在快速樂段中,仍把每個音符交待得很清楚。Grumiaux 的琴音沒那麼舒服,而且金屬聲多一點。
下圖右是 Henryk Szeryng 在1979年演錄貝多芬奏鳴曲第5及第9號的西德頭版 CD, 它的鋼琴與小提琴的音色比較爽一些,而還有一些奶油般的軟滑的感覺,然而,沒有 Oistrakh 的那麼甜美。Haebler 的鋼琴的力感猛一些,低音及木聲的分量卻沒有 Oborin 的那麼多,音色亦沒有 Oborin 的那麼溫暖。
David Oistrakh 的琴音有深刻的感人魁力及質感細節豐富, 又有令人薰薰欲醉的感覺,這是 Grumiaux 和 Szeryng 所不及的。
HAUWAI
发表于 2016-12-30 17:51:28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6-12-31 17:01 编辑
HAUWAI 发表于 2016-12-29 20:45
Arthur Grumiaux 與 Clara Haskil 在五十年代演錄的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全集,單聲道錄音,被頗多資深樂評 ...
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第9號 Kreutzer 是小提琴奏鳴曲中的傑作。
David Oistrakh 拉奏此曲的小提琴音色甜美,細節、質感豐富,西德版 CD 可播出清楚的輕聲及微小動作和輕微的變化。Oistrakh 的琴音感情豐富而又爽朗,清脆琍落,有強烈的感人魅力,又充分表現到剌激、高速度與強大力量感的樂段,他又可奏出強勁的沖激力,琴音生動、生猛,順滑。Oborin 彈奏的鋼琴音色豐滿溫暖,有力感,有力量,不會軟綿綿的,其沖擊力、激情、琴腔聲共震、泛音、餘韻,超低音完美地結合小提琴的琴音,更昇華了樂曲的效果。
此 Philips 的貝多芬奏鳴曲全集西德/德國銀圈版 CD 的錄音的鋼琴音像的高度及空間感好,玲瓏浮突,音效泛音豐富,音色豐滿,小提琴的聲音醇和。
相同錄音的精選西德版單 CD 卻沒有全集(4CD)的音色那麼豐滿、溫暖,單 CD 版的音色乾一些,泛音少一些,感覺 Oistrakh 奏來沒那麼氣定神閒,音色瘦一些,而且聲音有些搶,當 Oistrakh 發力拖弓時,有聲嘶力竭之感。
Henryk Szeryng 的1979年錄音單碟版西德頭版 CD 的小提琴的細節及質感少一些,音色沒那麼甜美,感染力亦沒那麼濃烈,聽來小提琴及鋼琴急躁了一些,鋼琴琴音有部分缺乏清脆感。
Grumiaux 1957年單聲道錄音的 Kreutzer 在該套西德版全集 CD 九首之中是錄音最好的一首,琴音的氣勢猛勁,有動感,然而錄音的整體音色音效則遠不及 Oistrakh 的。
偉大的貝多芬,出色的 David Oistrakh,經典的 Stradivarius 名琴,加上 Philips 精心調製音色音效的錄音師及 CD 製碟,造就了如此偉大的小提琴錄音 CD。
HAUWAI
发表于 2017-1-26 10:07:32
丁酉年將至,謹祝壇友們 身體健康,音響好聲,享受音樂!
HAUWAI
发表于 2017-2-7 10:37:12
HAUWAI 发表于 2017-1-26 10:07
丁酉年將至,謹祝壇友們 身體健康,音響好聲,享受音樂!
我認為 Horowitz 的鋼琴錄音 CD, 以 Horowitz in Moscow 的音色、音效為最好,下圖是西德版。
Horowitz 彈的莫札特,風格獨特,感情比較沉重和沉溺,不是一般輕快的氣氛。他彈的 Scriabin 特別有感情,因他年青時,作曲家對他有知遇之緣,六十年後重返莫斯科,還專誠探望作曲家的女兒。
Horowitz 在該音樂會,造句是一貫的加強對比,效果戲劇化,輕聲細語時又如唱歌。舒爾曼的夢話是全碟最令我陶醉的一首,Horowitz 常在音樂會或 encore 彈奏此曲,以這 CD 的音色最舒服、醉人。
HAUWAI
发表于 2017-2-7 16:54:02
HAUWAI 发表于 2017-2-7 10:37
我認為 Horowitz 的鋼琴錄音 CD, 以 Horowitz in Moscow 的音色、音效為最好,下圖是西德版。
Horowitz...
俗稱黑教堂的 CD,是發燒友人手一張的天碟,下圖是西德製碟的包裝。
看圖知義,該 CD 的音樂內容是在教堂內常聽到的,包括聖誕歌曲,由於我從小在教會學校受教育,對碟中音樂倍有親切感。該錄音製作也是在斯德歌爾摩一所教堂內進行。
演出陣容有男女聲合唱,女高音獨唱,管風琴及銅管樂器。合唱的歌聲非常舒服、和諧,空氣感又多,伴奏的管風琴下潛的超低頻有分量和質量,由此可見對音響高低頻兩端伸延的要求很高,並且要播到厚暖舒服的人聲音色及細節多,定位又可以數人頭。
女高音獨唱與銅管樂器要播得很有力量,要音色靚,又要有力感,頗考機的。
若音響系統可播到此碟上述的表現,聽下去是令人享受不已的。
HAUWAI
发表于 2017-2-9 16:30:27
HAUWAI 发表于 2017-2-7 16:54
俗稱黑教堂的 CD,是發燒友人手一張的天碟,下圖是西德製碟的包裝。
看圖知義,該 CD 的音樂內容是在教 ...
最貴的原裝黑膠唱片不是 RCA Living Stereo 的天碟,而是有滾石之王稱號的貓王皮禮士利 Elvis Presley 的早年唱片。
下圖是很好聲的貓王的 CD,在 1995 年出版,美國製碟。內容包括貓王在 1956 至1972年的經典名曲錄音,有膽機單聲道或身歷聲錄音,也有原子粒機錄音。其中 1969 至1972年的錄音,不及早年錄音那麼好聲。
早年錄音的音色厚暖豐滿,貓王的歌聲充滿磁性,感倩濃郁,十分醉人。即是用原子粒機播放,音色仍是膽味盎然。其中的 Love me tender 與 Are you lonesome tonight 是我最愛的,百聽不厭!
HAUWAI
发表于 2017-2-10 14:15:09
HAUWAI 发表于 2017-2-9 16:30
最貴的原裝黑膠唱片不是 RCA Living Stereo 的天碟,而是有滾石之王稱號的貓王皮禮士利 Elvis Presley 的 ...
蔡琴金片子壹是我認為在蔡琴的 CD 之中,音效音色最好的,下圖是在 2001 年出版的頭版 24K 金 CD , 全碟於香港錄音,留意一下小冊子的製作人員,他們造出了世界一級的錄音天碟。若與蔡琴老歌比較一下,金片子壹的高低頻的伸延,超低頻的分量,鋼琴、銅鈸、鼓、低音大提琴、結他、口琴、小號等樂器的音質、蔡琴歌聲的細節及音色豐滿厚暖度,音樂的動感,都比老歌有過之而無不及,最重要它還營造到藍色的爵士氣氛,音樂味非常之濃郁。蔡琴錄此碟時已四十多歲,嗓子比不上二十多歲唱老歌時的清麗甜美,中氣亦有所不及。聰明的蔡琴轉型以爵士風格翻唱經典老歌,因此年長的缺點沒有影響,而且創出了一片新天地,成就了她的唱錄最佳的錄音。
後來添食的金片子貳未能再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