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开盘机音响技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查看: 14011|回复: 45
收起左侧

MC和MM各有什么特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3 06:2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赶快注册并登录访问我们网站,呈现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加入

x
本帖最后由 烤羊 于 2012-5-3 06:43 编辑
0 i5 i  c' ~" A- H4 k) K6 t3 ]
7 m7 T2 O% Z, p2 s{:4_244:}
发表于 2012-5-3 06:54:35 | 显示全部楼层
MM动磁唱头,与针连接并一起震动的是磁铁,信号强,可用较普通的低噪声放大进行信号提升后进行RIAA均衡9 @" D  N! ]% u* s4 e
MC动圈唱头,与针连接并一起震动的是线圈,与MM相比,信号地十几倍,一般的低噪声电压放大器较难在保证一定的信噪比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放大,因此有的便采用升压牛的形式将微弱的信号进行十几倍的升压,目的是保证有较好的信噪比,因为升压牛是无源器件,但这个升压牛就很有讲究了,性价比差异较大。。。
/ |3 ^1 ^* I1 {2 S  A9 u, h6 _0 pMC头价格贵,但细节丰富,完好不容易。。。
 楼主| 发表于 2012-5-3 08:29:35 | 显示全部楼层
" R3 u: g& `9 L( {: K
那就是说还是玩MM唱头了
发表于 2012-5-3 08:3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说入门玩MM,入神玩MC。
发表于 2012-5-3 11: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波仔 于 2012-5-3 21:10 编辑
9 e4 D- h: P5 p" k! z
[color=#脚印留下*^_^* ]烤羊 发表于 2012-5-3 08:29 1 ?2 x( b4 a1 E# `% P& @
那就是说还是玩MM唱头了
" G- W, e1 n6 i+ d  r" a
/ T! M# j: B! B' d6 {$ D# t
我也是主玩MM头的,十年前主玩思雅V15,我现玩的歌德唱头(MI头)有着MC风格的分析力,更绝对具备了MM唱头的兼容性
发表于 2012-5-3 11: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灯记 发表于 2012-5-3 08:36 7 g7 I* w' K. \$ m7 f' q
据说入门玩MM,入神玩MC。
: U# o# _- H% h" ?- c* i2 m
哈哈,幸好,我不够入神,不然我开车就走道了{:soso_e102:}
发表于 2012-5-3 16:33:58 | 显示全部楼层
红灯记 发表于 2012-5-3 08:36
$ |9 a( w. f' @2 k) X# N0 t据说入门玩MM,入神玩MC。
% l0 O' B% l9 H/ M+ V* k7 p
赞同 !{:4_198:}
发表于 2012-5-3 17:2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拉~~~
发表于 2012-5-3 19:37:29 | 显示全部楼层
磁电转换的方式有几种,如动磁式、动铁式、动圈式、压电晶体式等等。其中动磁式(MM)、动铁式(MI)、动圈式(MC)最具代表性。黑胶唱头也据此主要分为三大类,即动磁(MM)、动铁(MI)以及动圈(MC)。! }. j) h: Y9 Y: y. `

- F4 J( B- p0 I    动磁式的唱头(MM,Moving-Maganetic Cartridge)的工作原理为:将唱头里的线圈固定,针杆的后方带有一块小磁铁,磁铁中装着一小块橡皮阻尼,以这块橡皮阻尼为支撑点,通过唱针接收沟痕里的音乐讯号振动小磁铁的方式,产生磁力线切割的作用,从而获得输出电平。其中 SHURE是动磁式唱头的代表厂商,其从未生产过其它种类的唱头,是动磁唱头的力推者。) W! A6 i) h2 Q+ I( A
( y  ?4 s7 p) p( _* }0 ^! {3 g" X
动铁式唱头(MI,Moving-Iron Cartridge)则是由固定磁铁与线圈组成,以针杆带动铁芯从而改变磁力线的分布量,借此输出电平信号;这种唱头以美国的GRADO 为主要生产代表厂商,其生产的MI唱头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 m/ K2 J' ]* c6 T- g2 u9 Y
9 Z- _; R# L" u' U动圈式唱头(MC,Moving-Coil Cartridge)是在针杆的后方绕上又小又薄的线圈,通过针杆的振动带动线圈振动并由此产生输出。丹麦的Ortofon公司的动圈式唱头为代表之作。
0 L# x5 Q: a/ w# S* z; V9 c2 N: ?唱头中的唱针也是比较重要的配件。一般的唱针针尖可以分为圆形针尖、椭圆形针尖、超椭圆形针尖三种。其中,圆形针尖加工程序比较简单,成本较为低廉。相对的,由于唱片的沟槽是 V形的90度角,圆形针尖因其天生的缺陷使得它无法接触到沟槽的最底部;椭圆针尖则较为接近沟槽的形状,因此它能够接触到更细微更底部的沟槽,其所拾取到的声音细节也就比圆形针尖丰富得多,播放效果比圆形针尖要好得多。经过精密加工的超椭圆针尖,其边缘更加薄,能更加广泛地接触到高频的沟槽。可以认为,超椭圆针尖所再生的频宽最高,椭圆针尖次之,圆形针尖的高频再生能力最差。当然,也不能说圆形针尖一无是处的。圆形针尖因为容易调整,非常适合初学者使用;相反,椭圆形针尖和超椭圆形针尖由于太薄,比较容易产生杂音、磨损、定位等问题。 唱头的角度是需要调整的,它的角度直接关系到唱针在唱盘沟槽里接触的情况,直接影响到唱针接收信号的好坏程度。如果各种唱头的角度不准确,不仅会产生出声音单调、二声道音量大小不对、相位不正确、杂音增多等问题,还会衍生出定位不准确、二声道声音不平衡、音质不佳、音色不正确、声音沉闷等问题。简单来说,唱头角度的调整方法就是自己面对着唱头,将唱头沿顺时钟或逆时钟的方向摆动。顺着这个调整步骤,用耳朵细心的聆听吧;当你听到最和谐的、最不尖锐刺耳、声音层次感分明的、定位最明晰、杂音最少的声音时,说明唱头的角度已经调整到恰到好处,你可以安下心来,慢慢品味着那一首首动人的歌曲吧。对于发烧友来说,整个黑胶系统如音箱等都是要经过“煲”的过程,才能使各个部件功能发挥出极致的功效。所谓的“煲”,就是对一个部件一开始不断的使用,使整个部件真正运动起来,处于一个最佳的状态。唱头也不例外,经过“煲”才能令其完全融入整个黑胶系统。唱头“煲”的过程很简单,就是把唱针放在唱片上,不断播放唱片,用心去听,直到你觉得所播放的声音比较完美为止。这个过程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定,通常经过50到100个小时“煲”的过程,就一定能令你感到唱头脱胎换骨,所播放的声音再不是刚开始时那般木讷了,而是富有感情的、人性化的声音。虽然动圈式唱头适宜中级以上者使用,刚入门的朋友应以动磁或者动铁唱头作为起步点,但过渡到动圈式唱头已是必然趋势,因此笔者在前面着重介绍了动圈式唱头,希望对大家未来的黑胶系统升级作一点启发性指导。
; A) m% g5 i" o* W7 i4 G! d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8 收起 理由
红灯记 + 8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2-5-3 20: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烤羊 于 2012-5-3 20:13 编辑 * |; \8 w7 h  g/ g

- s4 L( U2 |/ k: f学习了{:4_226:}{:4_226:} 我玩的是君子P3,想换个唱头,帮我推荐买什么牌子,什么价位的
 楼主| 发表于 2012-5-3 21:28: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意思,发错地方。{:4_287:} 发错地方自己能改吗
发表于 2012-5-4 12: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但当听过MC之后就很难再走回头路了。{:4_234:}
 楼主| 发表于 2012-5-4 12:4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圆形针尖、椭圆形针尖、超椭圆形针尖,在买唱头是有标示吗
 楼主| 发表于 2012-5-4 12:47:16 | 显示全部楼层
tony 发表于 2012-5-4 12:11
( {% w( t- @% T' U: t4 ]但当听过MC之后就很难再走回头路了。

2 H6 W4 l* a8 n4 u$ H5 iMC头必须用升压牛吗,或是不用升压牛效果要差
发表于 2012-5-4 16: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烤羊 发表于 2012-5-4 12:47 ' u" H5 b3 g6 V
MC头必须用升压牛吗,或是不用升压牛效果要差
" S) n9 I- L8 G4 o4 L; u
不一定的,好几款高端的唱放也不用升压牛。
发表于 2012-5-4 16: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乱烧 于 2012-5-4 17:29 编辑 , e2 d6 L1 e3 b- W  t6 }5 l  O
[color=#脚印留下*^_^* ]烤羊 发表于 2012-5-4 12:45 ' l4 Y0 i9 [* k+ Z1 c
圆形针尖、椭圆形针尖、超椭圆形针尖,在买唱头是有标示吗

: y/ D9 h# y3 j! k1 ?! K: r% S1 X2 Y' }+ {& ?) ^3 M, U
唱头说明书上没有标示这么清楚的。玩嘛,不用搞这么复杂。最好是能听听唱头与唱臂以及唱放的实际搭配,能满足自己要求就可以下手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开盘机音响技术网 ( 桂ICP备20003207号-1  公安部备 45010302002201 客服:18077773618

GMT+8, 2025-2-23 17:01 , Processed in 0.10019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