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开盘机音响技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楼主: 红灯记
收起左侧

我来开贴说说 开盘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21 08:45:32 | 显示全部楼层
17# 红灯记 8 u6 l9 q# X$ I* n% S# ^0 k, h 广播事业的历程,讲得好!
发表于 2011-3-21 08:5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1-3-22 07: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红灯记 于 2011-3-22 07:29 编辑 9 d& c' I+ @9 p' L% ~$ d " T- V# n! Y- ^ m* A; ~ m 丙 小型文艺节目的制作 0 m0 m1 r' Y9 s3 ~作为一个省级的广播电台,要求至少能进行一些小型的文艺音乐节目的制作(这里提及的文艺音乐节目制作不是现场实况录音),在当时业内所称的文艺节目指的是曲艺节目,比如相声、单弦儿、快板儿、说唱大鼓等,这类节目的特点与语言节目类似,语音和一种乐器就成,传统乐器的频响和动态要求不高,因此上文提到的机器都能满足要求。再有就是音乐节目制作,主要是指民乐合奏、戏曲等,这类节目除了人声外,还要有由多种民族乐器组成的伴奏乐队,比如京剧、越剧、粤剧等,要求比较高,人声在舞台上走动,而乐队伴奏是固定的,但是由于乐队配置的乐器较多,而且各种乐器的频谱都不尽相同,因此录制这样的节目对开盘机要求就比较高,频响和动态要好,因此上文提到A810 A812 小谷的MTR-15以及nagra IV(南瓜机)等基本能胜任。在这里我来说说几句耐格拉(NAGRA)机器,因为后文不再涉及它,但是现在发烧界也拥有一定的数量,耐格拉机器在那个模拟时代,流行于广播领域的有俗称的大南瓜和小南瓜之分,大南瓜引进的比较少,原因之一就是价格非常昂贵,频繁的使用故障率高,修复困难,有的朋友可能不同意我的观点,因为他的大南瓜机用了很长时间了都没有问题,在这里我要说明的是:你做欣赏节目和简单录音的使用和广播电台节目制作的使用不是一个概念!而小南瓜相对多一些,分为4.2 和4s两种主要机型。南瓜机器由于精致小巧美观,做工精细(当时而言),磁头耐磨深受电影界的钟爱,可是广播领域里却不太钟爱它,因为爱不起,第一,价格昂贵,其高昂的价格估计是用了瑞士的钟表工艺制作了外观,非常适合欣赏把玩,与其说是一台开盘机,倒还不如说它是一部能录音的工艺品,第二,真是有其价格昂贵,害的很多人不敢用,怕弄坏、怕失窃,只有领导一级的人物或者去采制大领导讲话的时候才拿出去,一旦回到单位,立马上交管理人员,第三,它不适合广播领域的频繁使用,别看他的外表非常精致,但是它的内部电路由于受到空间的限制,为了紧凑而相对其他的大机器而言就简单了不少,故障率略高,第四就是他致命的弱点,接插件不通用,咱们国家广播领域里的接插卡口以卡农口、莲花和大三芯居多,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南瓜机器在广播领域的使用,这点虽然在后期的南瓜机器上有改进,但是为时已晚,广播领域考虑的是性价比。第五对于大盘的带子,需要加扩展器,十分不便。从目前流向市场的南瓜机以及国外市场拍回来的南瓜机的状态可以证明这一点。
 楼主| 发表于 2011-3-23 22: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 Z; c- u0 `4 B/ Q3 \/ q 我认为差不多{:soso_e181:}
 楼主| 发表于 2011-3-27 22:4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红灯记 于 2011-3-27 22:51 编辑 " n9 q8 b/ w5 ]/ ~( r5 o6 k0 W 8 u9 s/ f \: y+ h9 e! k6 E 丁 大型节目的制作 0 G, F1 n5 t$ E# {' W6 W9 z5 w 大型节目的制作主要分两种:立体声广播剧的制作和立体声音乐节目的制作 + v% h# ]/ E! U7 Q+ K先说说立体声广播剧 # [4 g/ o1 {, m1 G/ Y1925年世界上第一部广播剧《煤炭之中》在英国诞生,至今已有86年的历史了。1933年,上海播出了我国第一部广播剧《恐怖的回忆》,距今亦有78个年头了。可以说,中国播剧已进人了稳健发展的年代。广播剧是一项集编剧、导演、音乐、效果、录制等为一体的合性艺术,每一个环节都要根据剧情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专长,哪一个环节处理不好,都会直接影响全剧的质量和艺术效果。所以说,制作一部立体声广播剧要比其他一些节目困难、复杂得多。7 Z( R5 J7 \+ ]. O% E - y/ g1 Z0 d; E7 n. `& b: y  上个世纪七、八十,我国立体声广播剧的发展是比较快的,但就立体声效果而言,与立体声音乐相比,则尚欠成熟。其主要原因是广播剧的编创制作人员对立体声的认识较肤浅,不能很好地运用立体声技术和特点来制作立体声广播剧。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国中央台和一些比较大的省市电台,先后采用了立体声广播技术。在开始研究录制立体声节目初期,音乐工作者就介入立体声节目录制工作。他们在长期学习探索中,较好地运用它创作出一批群众爱听的音乐和歌曲。一些有经济头脑的出版商,把它作成商品推向市场,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反过来,消费者又要求音乐出版商制作出更加好听、更加精细的音乐制品。如此反复,形成良性循环,从而促进了立体声音乐的发展。广播剧的编创人员接触立体声技术是比较晚的,近年来虽然也采用了立体声技术,但编剧、导演、演播等环节,基本上还是沿用制作单声道广播剧的表现手法,没有把立体声的特点充分发挥出来。这主要表现在编剧、导演、没有充分运用立体声的空间感和发挥立体声特有的音响效果。空间感和现场感是立体声技术的主要特点,它是我们制作立体声广播剧所极力追求的。 8 t3 `/ n2 O) C- c, L 0 E" u+ a( t) g. S p, c9 F  广播剧也是音响艺术,要创作一部较完美的广播剧,必须有一个总体艺术音响的设计蓝图。按照广播剧主题思想的要求和人物个性的矛盾发展需要,编排戏剧情节的音响方案。因为广播剧的人物是看不到的,它运用语言、音乐、音响效果,产生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从而引起听众的共鸣,所以广播剧的艺术音响结构特别重要。语言、音乐、效果是广播剧的三要素,但在单声道技术时期,由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束缚了音响效果的发挥,只是处于附属地位,很少有表达剧情的机会。有时编剧、导演想特意运用一下音响效果,但由于单声道是单点放音,为了突出演员对话,只好忍痛割爱,使得节目气氛不够,编剧、导演总感觉遗憾。3 a, R& B$ H6 }6 U+ v8 H6 P, p6 C/ X ' E4 V. m& k" ?4 w( v/ M9 A, d3 J1 Y  立体声技术的应用,由单点发音变成立体声,扩大了听党领域,拓宽了编剧、导演在音响效果等环节施展技艺的空间。这个空间,大可包括蓝天大海,小可表现农家小舍。由于广播剧采用了立体声技术,把过去一直出于附属地位的音响效果推上非常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到广播剧的质量和艺术效果。地位提高了,对音响效果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不能像制作单声道广播剧那样,完全靠剧本的提示加些音响效果,要有自己的创意,要根据剧情,创作出编剧没有写出来的音响效果来。就像拍电影一样,影片中的所有场景和动作,大都不是编剧写出来的,而是导演、美工、制景、灯光、音响等人员共同研究设计出来的。电影有画面,剧中的场景和动作观众一目了然。而广播剧则完全靠声音、靠音响效果来表达剧中的场景和动作,所以说,搞好广播剧的音响效果具有很高的难度。搞好音响效果,首先录音质量要好。立体感、空间感、现场感要强,声音要逼真,这样制作出来的广播剧立体效果才强。所以在录制立体声广播剧时,要尽可能地采用立体声的音响效果。否则,用单声道的音响素材,靠PAN来控制声像,这样做声像定位感虽强,但由于延时等问题,空间感不好,与剧中的音响往往出现脱节现象。如有的音响素材或音乐,实在没有立体声的我们可事先把它们制作成膺立体声。方法是按MS制工作原理,把单声道节目信号分为M信号和S信号。M+S=L,M-S=R。 2 G' x5 _& v' w/ ` ) @" R4 H& v" t4 _1 x$ @& V  搞好音响效果只是广播剧的一部分,表达剧情的手段主要还是依靠语言。不管是过去的单声道广播剧,还是现在的立体声广播剧,我们的编剧手法和导演手法,基本上是按话剧(也就是舞台戏)套路走的。演员也大都是话剧演员,他们的演播方法也基本上是按照舞台戏的方法来演播的。在录音时为了追求声音的清晰度,每个演员离话筒都比较近,声音缺少层次。有时为达到所谓的立体声和声像定位感,在录制两个人谈话时,把一个人的声音安排在左传声器;另一个人的声音被安排在右边的传声器;或在录一个人说话时,为f表示有移动感,一会儿在左边传声器里说话,一会儿走到右边传声器里说话,让人听了很不自然。6 T$ K8 q9 p5 L! G+ p* {+ E $ y Z, z# b% ~2 ~4 r   以上情况是对立体声技术缺乏了解和重视。这里应该明确一个概念,即立体声广播剧不是舞台剧,不是舞台戏的再现,更不是什么源于舞台高于舞台。立体声广播剧和电影一样,是生活的再现,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概念搞清楚了,一切都会随之改变。录制立体声广播剧应和拍电影、电视剧一样,导演不仅要指导演员的演播,还要分出场次,根据剧情分出镜头,也要分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我们的话筒就像是摄像机,要善于使用和调动话筒,这样录制出来的广播剧才会有空间感和立体感。有人会担心这样做会影响演员说话声音的清晰度,我们认为这种担心大可不必。最近一些年,一些人对声音清晰度的概念有些误解,认为演员在演播时,离话筒越近,对的越正,声音的清晰度就越好,不管录什么节目都是如此。这就造成了我们在录广播剧时,让每个演员都尽量靠近话筒以确保声音的清晰度,结果录出来的声音除了近景就是特写。假如电影或电视剧全是近景或特定镜头的组合,那将是什么样子呢?就广播剧而言,声音的清晰度就是可懂度,能叫听众不费力地听清剧中人物在说什么就可以了。不用像播音员播音那样,要求剧中人物个个都声音清澈明亮、字正腔圆。要像生活中一样,离近了,说话的声音就清楚明亮,离远了,声音自然就小一点,微弱一些。5 \+ p7 o1 a" B( X: r& ]+ [ 4 g. j+ a/ b o$ U    为了更好地表现剧本所描写的环境,很多人想通过改变剧中人说话声音的混响时间,让听众一听,就能分辨出剧中人是在什么环境里,是在室内、室外、繁华的街道还是在荒郊野外等等。我们认为,此种方法固然可取,但也有其不足之处。如两个人谈话,若不加汽车行驶的音响,谁能分辨出是室内谈话还是坐在汽车里谈话?又如两个人交谈,若不加小溪流水和大海的海浪声,谁又能分辨出两个人是在小溪旁还是在大海边2所以说,只要配好不同场景的特定效果,就足以点明剧中人物所处的环境。如能有适合各种自然环境声学条件的演播室,那当然最好,不过这造价太高了。有人说目前录制的广播剧,演员对话的声音全是播音室味儿,实际上是指播音室的混响声。这的确是个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选用演播室不当。采用录音的大演播室来录制广播剧,由于混响时间过长,必然会出现人们所说的演播室味儿。录广播剧最好采用专用演播室,面积在200平方米左右,混响时间在0.3秒到0.4秒为宜。另外,合成广播剧的机房周边设备要齐全,房间面积也不能太小,最好80平方米左右,混响时间为0.4秒到0.6秒。以上是我们个人的一点见解。
发表于 2011-3-28 00:06:19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听课ing
发表于 2011-3-29 22: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拿着板凳等着继续学习
发表于 2011-4-4 21:4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红灯大师的无私奉献.您辛苦了.
发表于 2011-4-23 17:0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打算玩开盘,以后要多来这里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22:3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打算玩开盘,以后要多来这里学习!. D1 ]5 Z, k! Q$ q" L! ?6 o 琴心 发表于 2011-4-23 17:03 [url=http://kaipanji.5d6d.com/images/common/back.gif
http://kaipanji.5d6d.com/images/common/back.gif[/quote[/url]]) t7 l j T9 w& N9 X6 g* P( L0 S {:soso_e181:}欢迎您的到来
发表于 2011-4-23 23: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好,学习了。{:soso_e142:}
发表于 2011-4-26 19: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等听司令讲专业课 2 O8 w5 c* f6 y ~$ w, G" c {:soso_e181:}{:soso_e181:}
发表于 2011-4-26 19: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国外看了几台G36,但不知道2轨和4轨到底哪个好?有什么区别?请红灯记兄指教。先谢了!
发表于 2011-4-26 19:59:53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听课.................
发表于 2011-5-19 10: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红灯大师的无私奉献.谢谢
发表于 2011-5-19 11: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国外看了几台G36,但不知道2轨和4轨到底哪个好?有什么区别?请红灯记兄指教。先谢了! 4 K3 j3 _" a/ A! G3 ]琴心 发表于 2011-4-26 19:16
) K% Y* D, f% ? 7 c, y! t/ m9 q7 T7 t7 S G36在购买的时候要特别小心,因为年代久远,别说状态好坏,能正常工作的比例就不高。身边已经好几个朋友碰到病机了,而且G36价格也很高。! i0 f$ K- q" `% D 关于2轨和4轨,在录音的时候,当然2轨好。如果是播放原版带,2轨带几乎找不到,4轨带原版有几千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开盘机音响技术网 ( 桂ICP备20003207号-1  公安部备 45010302002201 客服:18077773618

GMT+8, 2024-12-23 22:17 , Processed in 0.06526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