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谢大家跟帖,接下来我来说说在进口开盘机进来之前,广播电台是如何利用这些国产开盘机器进行节目制作和播出的。/ W, A- z  q3 _, ?) d
首先省市级广播电台播出和节目制作,基本上使用国产的635大机器,外采主要是使用601 602等机器,后期有了晶体管便携录音机,比如国产的青云DL录音机等(末期出现了用盒式磁带录音机外采,代表机器就是SONY的TC-D5M,俗称破五),这些外采的素材,回来播出前要编辑、混音、剪接、合成、审核,所有的这些制作绝大多数都是在635机器上进行,大家知道,国产的录音机没有走带计数器,所有寻迹编辑完全是凭借录音师娴熟的技术。由于那时都是单声道的调幅广播,因此把不同的素材带子通过调音台混合输出一路直接录制一盘母带上。现在很多市级以上的广播电台都还有很多上个世纪的开盘录音带,这是极其宝贵的声音财富,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国产的单声道机器录制的。我刚开始参加工作的时候,就曾经多次用自行车驮着广场的L602到位于南宁市建政路的实验电影院去录制电影录音,录回来以后有编辑们根据多次观看电影写下的稿件,进行配音解说,就只做好了一盘“电影录音剪辑”6 C1 x. F9 U5 @, J& l. Q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不定期的复制一些节目分发给各个省级人民广播电台使用,有时候我们地方台的技术人员也会带上自己的机器(比如602)和录音带,去北京中央台或者兄弟省市台录制我们需要的节目,同样本省的地市县广播台站也会来我们这里复制一些节目供播出使用,这些都是用国产开盘机完成的。8 y" A# |6 T' ^2 k
现在广播电视技术已经今非昔比,但是我们要用历史的观点和发展的眼光来正确的看待我们的历史,正确的看待这些机器,它们是广播历史的功臣,没有它们也就没有我们现在广播电视的辉煌今天,虽然与90年代以后以STUDER为代表的进口专业广播级开盘机无法比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