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快注册并登录访问我们网站,呈现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加入
x
本帖最后由 杨维中 于 2013-11-26 18:22 编辑 6 N# P F, D' P) t( H: Q( f# n
2 m" H+ E5 Q: c4 C; @4 S: S, d; x- R" \这是50后一代非常熟悉的歌舞音乐,当年罗马利亚多依娜军队艺术团访华演出时也曾表演过,今天再来聆听仍不失那个时代的浓郁气息。
% C: Y! C- N( n: e: Q1 K9 D4 M p h
4 N2 \) U* m- ]2 y3 _: u5 U# q 中国舞蹈名作赏析—— 《丰收歌》 女子群舞 编导:黄素嘉、李玉兰 音乐:朱南溪、张慕鲁 首演:1964年 团体: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 ,这个作品创作于上个世纪60年月初,中国刚刚战胜三年自然灾难之后。 1963年6月,在江南收割的季节,编导们深入到浙江富春江地区,亲眼看到众多劳动妇女从早到晚在稻田辛勤农作的情景。那些光鲜的人物形象,悦耳的劳动场面,使编导发生了创作的激情,他们以“收割”这一最能浮现人们精神面貌的劳动环节作为题材,环绕着集中表现出人们丰收时的喜悦神色和劳动时的热闹气氛,以生活在江南水乡的劳动妇女收割稻谷为背景,通过割、挑、打、扬等细节,表现农村妇女勤劳奋发的美德与热情豪爽的性格,反映出一派喜获丰收的愉悦。创作了这个女子群舞。 《丰收歌》是个愉快热烈的情绪舞蹈。总的来说,情绪舞蹈没有复杂的具体情节,以至没有情节,也没有特定的人物关系,更没有崎岖跌宕的故事,其主要特点是重在抒发某种凝结的情怀,以典型的舞蹈蹈语汇、乐曲的明快节拍、丰富的画面构图和流畅的舞蹈台安排为载体,给观众以艺术的感受。《丰收歌》的特定情绪是喜获丰收的愉快,丰收是这部作品一切动作形态的机缘,而愉快则是由丰收而引发的情感的升华。从它所编织的舞蹈蹈语汇中,一方面分发着浓重的生活气味,有收割、肩挑、打谷、扬场等劳动描述,同时又摒弃了劳动过程的复现和生活原型的搬迁,侧重于以艺术的概括和舞蹈蹈的雕琢,锤炼出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组合,并贯之于欢声阵阵、笑语不绝的兴奋之情、激越之情与愉快之情。从而形成炽烈、红火、昂扬、欢愉的基调。一片金色郊野的布景显示已到了收成的季节,两排劳动妇女从舞台的摆布双方斜线进场。她们挥舞镰刀,一排排、一组组,在稻田欢乐而忙碌地收割。并排又分隔,横线又直线,一再以镰刀的砍、挥等动作再现江南一派丰收气象。望着金灿灿的成堆稻谷,她们擦去辛勤的汗水,感应丰收的喜悦,看到还未割完的庄稼,心中又高涨起热情,镰刀与稻谷齐飘动,激情的挥洒与火热的收割相陪同。你进我退,你先我后,穿插又重叠,不竭地以手臂的横挥摆、竖抛、立圆抛及跪、半蹲、立上的姿态来表示劳动忙碌又热闹的场景,最终舞蹈在众女手臂的持续摆动的收割动态中结束。凡是情绪舞蹈都离不开民族属性与地区特色。《丰收歌》舞蹈蹈语汇的形成,除它有贴近生活的一面之外,还立足于民间舞蹈蹈素材的土壤,运用江南广泛流传的民间舞蹈“泰兴花鼓”中的“颠三步”、“喜鹊登枝”、“四方步”等素材,予以消化、变异与发展,并结合经过提炼的生活动作,使特定的丰收女的舞蹈蹈抽象既符合生活的真实,又具有地域的特征;既能营造出喜获丰收的氛围,又能宣泄出非常欢欣的情绪。 《丰收歌》在艺术处理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对道具的选用。一是用得好,二是用得巧。好在具有明显的抽象性,巧在富有变化的多样性。《丰收歌》的创作基点是丰收时的喜悦神色,为了充分表达这种面对劳动硕果丰收,劳动者无法按捺内心的喜悦。编导在收割场景的场面上做足文章,经由过程对“收割”的多条理描画,把喜获丰收的愉悦情感层层衬着,以凸起喜悦、欢庆、强烈热闹的空气。作品以下田劳动、小憩、收割竞赛三段组成,为了表现出劳动妇女热情豪爽,不让须眉的性格和气质,舞蹈的语汇以动作较刚健的“泰兴花鼓”的“颠三步”、“喜鹊登枝”、“四方步”等几个动作为基本,将其中的动律提炼转变,并连系上劳作中的动作和劳动妇女的性格特点,使用民间舞的动律和元素来表现特定场景和典型人物,并在动作的协调上力争光鲜的对比,别具特色的进场矮步跳跃、前后、仰含、正反的对比。为了使“泰兴花鼓”中头部的摆动适合于脚色,编导运用了凉帽,这也与劳动的真实场景相符。有了凉帽,头部显得动作幅度较小,稍一摆动即可,这样既能保留原有的头的动律,又避免原民间舞中头部过度摆动发生的“楞”的感受,强化了收割竞赛的严重空气,一举三得。这样的体例,使丰收中的妇女形象既有地域性的艺术特色,又不脱离生活,而且具有典型的时代风貌,达到了艺术的真实。作品所有的动作都环绕“收割”的主题,没有多余的表现,很是紧凑凝练。收割的动作表现于手臂动作上,首要以在右至左年弧线的挥舞、膝前小的翻转镰刀的摆布摆动来表示。除语汇的使用精辟有新意,这个作品还有两个特点:一是道具的使用,另一个是队形、构图的转变。 《丰收歌》根据生活的真情实况,将劳动妇女常用的白汗巾演变为作品中的长纱巾,并从中间的白色过渡到两头的金黄色。这样,它就从原来意义上的汗巾变化为意味性的稻束和谷穗,成为创造艺术抽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当挥镰收割时,它是一把把扬起又放下的稻束;当肩挑走向场院时,它既是悠悠颤动的扁担,又是扁担两端的稻捆;当忽上忽下连续翻动时,它便显现出打谷脱粒的景象;当抛扬飞起垂落时,它像是一铲铲金谷从半空中撒向地面;当劳动小憩时,它又还原以汗巾的用途。一条纱巾,时而是田间稻束,时而是肩头扁担,忽儿是谷粒,忽儿是谷穗,妙趣横生,耳目一新。更令人折服的是,它通过一个个画面的变化与一幅幅构图的形成,使丰收的情景得到了更抽象、更充分的渲染。如一排排平行推进的安排,像是金龙伏卧,滚滚而来;一组组交替崎岖的构图,仿佛金穗成堆,遍布田野;集体围成圆圈高扬纱巾的场面,仿佛谷粒归仓,金山叠起;当两排穿插迎面走来,间或上下交错时,更是呈现出一派稻浪翻腾、金波闪亮的意境,并由此而将作品向高潮。 显而易见,道具的使用在《丰收歌》这部特定作品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定位。在艺术表现上,它显示了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功效;在抽象创造上,它起到了神来之笔、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舞蹈蹈语言的形成上,它不只是人体动作的延长,而且是人体动作无法替代的具有典型意义的语言系列。在构图的转变上,多运用大幅度的转变来显示劳动空气的强烈热闹,如三排割稻,前两排低,后一排先起,继而一层层的回复,试图表示收割在一望无际的高过腰的稻浪中忙碌的进行。四行轮番的构图与动作是表示人在稻浪中身体升沉的劳动。又如一连续排低的摆布摆动动作,是表示一群社员从远到近,集体往前割的情景。为了表示抢收的重要,采用了一个快速“缩短”之后紧接一个大大的“开放”,象征妇女们配合割完一块田,又割另一块的忙碌。画面与构图的转变和道具运用互相融合,互相陪衬,达到互相辉映的效果,使一派忙碌的丰收气象更形象、更有生气地呈现于舞台之上,生活激情和劳动气息扑面而来,女性之美、劳动之美、健康之美的场景配合生动,引人入胜。此外,在直面生活,运用民间舞蹈素材,借以创造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时代风貌的舞蹈蹈抽象方面,《丰收歌》是个突出而成功的例证。 该作品荣获1964年第三届三军会演优异作品奖和表演奖,后被收入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影片《旭日东升》;1994年评为“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奖。
+ Z' r3 J1 A/ N* y# G" k[url=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K2noeBd4_K8/?union_id=100501_100500_01_01#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F3i54g6LyyI/]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K2noeBd4_K8/?union_id=100501_100500_01_01#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F3i54g6LyyI/[/url]
: L2 M! p# T2 @# m# y2 P. t2 O/ x/ b#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