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快注册并登录访问我们网站,呈现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加入
x
半导体是现代电子业的基础,业包括我们热爱的音响业。下面详细展示了Intel从沙子到芯片的全过程,满足你的好奇心。; o; `! x$ C9 V2 C8 `
不知道发到这个版块是否合适,不合适的话请版主迁移~~{:soso_e181:}" O' w) R) Q+ ]# P4 J% z
" l0 a$ K; q! |' Y简单地说,处理器的制造过程可以大致分为沙子原料(石英)、硅锭、晶圆、光刻(平版印刷)、蚀刻、离子注入、金属沉积、金属层、互连、晶圆测试与切割、核心封装、等级测试、包装上市等诸多步骤,而且每一步里边又包含更多细致的过程。
" H4 b! Q u0 x) h, C& Z
) u; Y' w o7 [6 z2 n4 E, e下边就图文结合,一步一步看看主要的过程:
6 m" M0 n% p: W$ l2 P, n8 u) L) M/ Q# |% ^2 }; P" g( ^
沙子:硅是地壳内第二丰富的元素,而脱氧后的沙子(尤其是石英)最多包含25%的硅元素,以二氧化硅(SiO2)的形式存在,这也是半导体制造产业的基础。7 W7 z7 N7 J. v. Y6 y3 X( W* V
* g; v7 ?8 G. o4 v5 q! u) W' G: F/ \
8 ^6 m4 G! d& k! V硅熔炼:12英寸/300毫米晶圆级,下同。通过多步净化得到可用于半导体制造质量的硅,学名电子级硅(EGS),平均每一百万个硅原子中最多只有一个杂质原子。此图展示了是如何通过硅净化熔炼得到大晶体的,最后得到的就是硅锭(Ingot)。
3 ?, t8 X$ N% P' W! `
^2 Z* E) M! B* q6 M, d
+ w& U/ k) H/ R, o+ j2 t6 _# X6 C/ b$ `8 _4 j
单晶硅锭:整体基本呈圆柱形,重约100千克,硅纯度99.9999%。8 \0 M# w) d* C& |6 Z5 a
3 c, v; W( Q F8 g& C+ F2 H6 X4 _/ c
1 j# v2 q7 V$ z3 W6 P6 Q- V5 _8 k' l
硅锭切割:横向切割成圆形的单个硅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晶圆(Wafer)。顺便说,这下知道为什么晶圆都是圆形的了吧?
0 }4 F# O. C( ]& _3 i& i
0 o. v8 }5 q. |2 L- S3 K# X! P; `- I( E" z9 N6 X& [/ ]
晶圆:切割出的晶圆经过抛光后变得几乎完美无瑕,表面甚至可以当镜子。事实上,Intel自己并不生产这种晶圆,而是从第三方半导体企业那里直接购买成品,然后利用自己的生产线进一步加工,比如现在主流的45nm HKMG(高K金属栅极)。值得一提的是,Intel公司创立之初使用的晶圆尺寸只有2英寸/50毫米。
4 f4 a: n# ?7 p! T ?
1 ~0 n) x; V2 J$ e3 H/ H. O/ z z8 ^ h8 I+ _5 S2 @
' k4 J2 m7 |# y% ]# R/ Q1 o光刻胶(Photo Resist):图中蓝色部分就是在晶圆旋转过程中浇上去的光刻胶液体,类似制作传统胶片的那种。晶圆旋转可以让光刻胶铺的非常薄、非常平。
+ u2 O" P- t5 k( G$ W" q. _1 b
. y3 Z* e6 k/ I* v* V$ q M* F; M& u' }5 ^) [! P2 B
光刻一:光刻胶层随后透过掩模(Mask)被曝光在紫外线(UV)之下,变得可溶,期间发生的化学反应类似按下机械相机快门那一刻胶片的变化。掩模上印着预先设计好的电路图案,紫外线透过它照在光刻胶层上,就会形成微处理器的每一层电路图案。一般来说,在晶圆上得到的电路图案是掩模上图案的四分之一。
9 j# X& T4 R0 E: u) Y* y
6 @. K1 ~5 T7 y! M3 c1 G7 ?) c
, r0 s. x. _, U/ E$ a6 s" n/ Y( M
8 m9 O+ `% r3 p6 p! s( i
光刻二:由此进入50-200纳米尺寸的晶体管级别。一块晶圆上可以切割出数百个处理器,不过从这里开始把视野缩小到其中一个上,展示如何制作晶体管等部件。晶体管相当于开关,控制着电流的方向。现在的晶体管已经如此之小,一个针头上就能放下大约3000万个。7 b- P+ ?' b+ X& q# F6 a
5 L" P1 s6 s' w6 E& l
3 {' h& L* D! R6 l% _+ g/ W5 N, N" b, F2 R
溶解光刻胶:光刻过程中曝光在紫外线下的光刻胶被溶解掉,清除后留下的图案和掩模上的一致。9 d5 |/ Q- r0 X- F
) n# \( t* e1 g, e; `; h
, X9 E6 o' K6 h5 Y4 D
. o( p6 t g! n: W! T5 J# g4 k' A
蚀刻:使用化学物质溶解掉暴露出来的晶圆部分,而剩下的光刻胶保护着不应该蚀刻的部分。* l( t$ L0 J6 r& i+ r. R
8 P7 Q( X# B7 U$ Y8 A3 u8 J( Y7 `
1 \" l0 p5 f; J8 k' i7 A# G) ~ ^6 V' W1 a, W1 `5 a- f
清除光刻胶:蚀刻完成后,光刻胶的使命宣告完成,全部清除后就可以看到设计好的电路图案。
) F4 T `" o. j/ _( n
$ o0 A& g' _ _
1 y* S5 x" P8 A& ~! B9 R# V光刻胶:再次浇上光刻胶(蓝色部分),然后光刻,并洗掉曝光的部分,剩下的光刻胶还是用来保护不会离子注入的那部分材料。% T+ N- g% X' M6 d/ l8 v
/ V% Z5 } V, o' E& M
- V* `0 n2 w# n0 b. j& g: D U+ v+ H& M
( Y& o7 V. L6 B9 T& t: A _* D! P
离子注入(Ion Implantation):在真空系统中,用经过加速的、要掺杂的原子的离子照射(注入)固体材料,从而在被注入的区域形成特殊的注入层,并改变这些区域的硅的导电性。经过电场加速后,注入的离子流的速度可以超过30万千米每小时。0 q% a4 e. U4 v% ^7 @% p
" I/ B! y1 o# m+ c
( _# i+ Y, n; T' k, w: X5 h4 ]4 V) d0 _$ P6 a' `6 _
清除光刻胶:离子注入完成后,光刻胶也被清除,而注入区域(绿色部分)也已掺杂,注入了不同的原子。注意这时候的绿色和之前已经有所不同。
/ z( m! \/ ^$ w/ }9 z# g: V
3 H2 ]' P" x+ P, E3 C% L4 i {* _! V
* {% l7 f- ^) N- \- y晶体管就绪:至此,晶体管已经基本完成。在绝缘材(品红色)上蚀刻出三个孔洞,并填充铜,以便和其它晶体管互连。( e ~6 `, |, C( p
6 M% J2 z$ D) M8 ?' `2 g
' ~1 r' q0 e/ E X$ o7 `/ O* j% K. p, o/ Y
电镀:在晶圆上电镀一层硫酸铜,将铜离子沉淀到晶体管上。铜离子会从正极(阳极)走向负极(阴极)。
: J# j9 J& F8 W" D1 a
' Q7 ?% c2 G8 |# A1 h" U* m. x
! ~4 `' R+ G3 n" T; T8 [" [
. Y: q a5 y) p% B4 U( ~& c铜层:电镀完成后,铜离子沉积在晶圆表面,形成一个薄薄的铜层。, f+ p) U1 }8 A) S/ k Z+ N
- i1 ^, o c2 B! j- u; u1 W/ Y. d7 C& @6 Z6 Y$ ~6 B
; n, w& I/ a) R) l
抛光:将多余的铜抛光掉,也就是磨光晶圆表面。5 U4 k, `! [9 j
8 M1 [; G1 P- b
% P) _; j4 p$ @% E- `
/ h! m: G! t9 W: c3 H2 Y* @
金属层:晶体管级别,六个晶体管的组合,大约500纳米。在不同晶体管之间形成复合互连金属层,具体布局取决于相应处理器所需要的不同功能性。芯片表面看起来异常平滑,但事实上可能包含20多层复杂的电路,放大之后可以看到极其复杂的电路网络,形如未来派的多层高速公路系统。
& m" ^! _% G o* t2 Q
# L7 q3 d4 a X' c7 w8 K$ p
}% C$ t9 O8 ~2 w$ J) O. `, ~( s3 J9 q1 x- d* s& c2 O; {6 g
晶圆测试:内核级别,大约10毫米/0.5英寸。图中是晶圆的局部,正在接受第一次功能性测试,使用参考电路图案和每一块芯片进行对比。: ?; ]$ D/ v. G9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