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ck Corea三十年的音乐生涯是不同音乐经历的一种混合。1941年,他出生于马萨诸萨州的切尔西。四岁时开始学习钢琴,而且儿时家庭之中也是充满音乐的,整天能听到Charlie Parker、Dizzy Gillespie、Bud Powell、Lester Young和Horace Silver,另外Beethoven和Mozart的音乐也启发了他的创作天性。
Chick Corea早期的创作开始于和小号手Blue Mitchell(1964-1966年间)的第一次职业合作演出期间,这时他正式作为这支名为Tones For Jones Bones的乐队的领导者了。早期的合作对象还包括Willie Bobo、Cal Tjader、Herbie Mann以及Mongo Santamaria,使得Corea许多作品中的Latin音乐成分很浓厚。在帮Sara Vaughan伴奏一年之后,由于加入了Miles Davis乐队任电钢琴演奏,Chick Corea开始真正的成名。与Miles Davis合作的几年间,他参与了《Bitches Brew》和《In a Silent Way》两张划时代的Fusion经典作品的录音。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他组建了自己的先锋即兴演奏团体“Circle”,成员包括贝司手 Dave Holland、小号手Barry Altschul、萨克斯手Anthony Braxton。
1971年,在“Circle”成立三年之后,Corea改变了其音乐上的注意力。成立了早期版本的Return to Forever,乐队的风格很柔和、充满桑巴风味,这时Stanley Clark任贝司手,还有人声乐手Flora Purim,其丈夫Airto为鼓手,长笛手Joe Farrell。以这个班底制作了两张专辑和一部分独奏钢琴专辑以后,Chick Corea开始为乐队插上了电,走上Fusion的路线,这时还招募了两位充满火力的乐手鼓手Lenny White和吉他手Bill Connors。
在Chick Corea使用合成器形成其独一无二的风格的同时,Return to Forever(这时吉他手由Al DI Meola代替Bill Connors)以其开拓性的专辑《Where Have I Known You Before》、《No Mystery》和《Romantic Warrior》在七十年代的Fusion大潮中冲锋陷阵。当1975年Return to Forever解散,Corea又开始尝试录制不同风格的唱片,包括电子大乐队、独奏钢琴、古典音乐、强力二人组演奏(与Herbie Hancock或Gary Burton一起)。
八十年代中期,Chick Corea组一支电子乐队,制作了获格兰美奖的专辑《Leprechaun》、《My Spanish Heart》、《Musicmagic》,其他的一些作品还包括《Mad Hatter》、《Return to Forever Live》,以及与Joe Henderson、Freddie Hubbard、Hubert Laws、Chaka Khan和Nancy Wilson等人的一系列合作。
1996年,Chick Corea和Sony Classical唱片合作,与Bobby Mcferrin制作了一张Morzat系列作品的专辑,期间充满了Corea独特的爵士即兴演奏以及Mcferrin的人声录音,另外还包括两个Morzat的钢琴协奏曲、Morzat第二号钢琴奏鸣曲的即兴变奏。Chick Corea与Bobby Mcferrin因此成为好友,共同合作了六年,并制作了一张现场爵士的专辑。
赫比汉考克 请参考二楼
Chick Corea
伍迪赫尔曼原名Woodrow Charles Herman。搖擺爵士,酷派爵士音樂家,出色的Clarinet和Saxophone演奏家。Herman的次中音Saxophone具有自己鮮明的風格,非常精彩。同時他又是一位布魯斯歌手,使他在Swing時代成為一個極其受歡迎的爵士樂明星。至今仍有許多作品依然流傳。
1913年5月16日生于威斯康星州的Milwaukee。他在儿童时代就表显了充分的音乐才能。在12岁之前,他就在当地俱乐部里唱歌,跳踢踏舞,后来又到轻歌舞剧团中充当歌手。12岁时,为了充实他的演艺,他先后学习了萨克管和黑管,没过几年就完全是一位合格的乐队成员了。在20年代到30年代初,他曾在不少的跳舞乐队中工作过。最后他为之工作的是Isham Jones乐队。他随这支乐队早在1936年就已录制唱片了。到了1936年底,Jones放弃了这支乐队,但队员中一些核心成员仍愿维持乐队继续下去,便选上了赫尔曼来领导。这是一支‘演奏蓝调的跳舞乐队’,在大乐队时代称雄一时。最先令他们成功的两支舞曲是Jiggs Noble改编‘金婚式-La Cinquantaine’的舞曲《Golden Wedding》及乐队成员Joe Bishop写的《Woodchopper’s Ball》。
40年代初,乐队成员开始轮流大变动,直到1944年才固定下来。这些新成员被称为‘第一群’。他们演奏的音乐不仅效果好,其中一些乐曲如《Apple Honey》、《Caldonia》、《Northwest Passage》、《Goosey Gander》等都获得很好的销售成绩 。1946年该乐队虽保留了部成员,但引进了大量新鲜血液。这个‘第一群’虽然在卡内基音乐厅(纽约著名音乐厅,以接纳高质量演奏艺人称著)举办了一个场极受欢的音乐会,加深了知名度,但在年底由于财政困难,这个乐队临时解散了。1947年赫尔曼又组成了他的‘第二群’传称为‘四兄弟’乐队。这支乐队的风格接近现代大乐队。所以被称为‘四兄弟’是指乐队中萨克管部分。他们的音效不同于同时代的任何其它其乐队,但还是摇摆型的。成功的唱片有《Keen And Peachy》、《The Goof And I》、《Early Autumn》等。在《Early Autumn》中Stan Getz的独奏部分,是爵士乐界萨克管吹出抒情乐句的第一范例。也许是这支乐队在那时太前卫了一些,被大众接受的程度有限,赫尔曼又将之解散,但立即又重组了一支。
要数清赫尔曼的‘群’太不容易了,不过赫尔曼将这支50年代初形成的乐队称为‘第三群’。虽然乐队中缺少了‘四兄弟’及‘第一群’所表现的激情,但却表现了很好的摇摆状态。乐队和以前一样,拥有一流的乐手。特别是Nat Pierce,他不仅弹钢琴,编了不少很好的曲子,还充当了副领队的角色。但50年代中期终究不是大乐队称雄的时代,此时赫尔曼也有点不知所措,乐队成员笑称自己为‘非群’。1955年的成员相对稳定,只有少许变动,继而了推出如:《Bijou》、《Your Father’s Mustache》、《Wild Root》、《Blowin’ Up A Storm》等好唱片。到了60-70年代,赫尔曼的乐队有着各种非正式的称呼,如‘摇摆群’、‘雷呜群’等,到也名副其实。在60年代后期,他也曾表现出爵士摇滚的风格,但并非他心甘情愿。
1976年,他在卡内基音乐厅作了他在那里初露头脚40周年纪念的音乐会。进入80年代,赫曼的健康状况不佳,想到了退休。可是在他60年的演出生涯中,他的经纪人一直有着偷漏税的行为,此举这时令他几乎一贫如洗,还欠了税务局好几百万美金,还差点让人把他从在好莱坞山的居所内逐出出去。为了付清债务,他不得已托着有病的身体带领乐队到全世界巡回演出,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却损伤了他的健康。 1986年他做了庆祝作为乐队领队50年的巡回演出。1987年他的名字被刻印在好莱坞大道的名人大道上。同年3月,赫尔曼的‘群’(弄不清是第几群了)还在开音乐会,并且有些音乐会还录了音。赫尔曼于1987年10月29日逝世。
戴夫·布鲁贝克是一个勇于创新的爵士乐四重奏乐队队长,他是美国爵士乐先锋,被人们称为爵士传奇音乐家。他把对位旋律与复调结合在一起(几条旋律和几种节奏同时进行)的即兴演奏很著名。他的作品,如清唱剧《荒漠中的光》(The Light in the Wilderness)(1968年)和康塔塔《确凿无疑》(Truth Is Fallen)(1971年),揉合了爵士乐、摇滚乐和古典音乐的各种元素。布鲁贝克生于加利福尼亚州康科德,师从大流士·米约和阿洛德勋·伯格。他的四重奏乐队1951年成立后,很快名扬海内外。 [1] 很多乐迷相信,布鲁贝克四重奏在1959年出版的最著名专辑“节奏实验”(Time Out)中的一首单曲“土耳其蓝色轮舞曲”(Blue Rondo A La Turk)开创了爵士乐的崭新时代。这首单曲结合了古典音乐、爵士乐和第三世界节奏等复杂的节拍,是这张专辑中好几首上榜歌曲中的一首。 “节奏实验”是现代第一张销量超过百万张的爵士乐专辑,是有史以来销量最高的爵士乐专辑之一。
John Coltrane是爵士乐历史上最伟大的萨克斯管演奏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音乐革新家,他对六七十年代的爵士乐坛有着巨大的影响。
John Coltrane出生于美国的北卡罗来纳州。在军队服役时,就在海军乐队里担任萨克斯手,1946年在费城定居,先后和当地几个著名的乐队一起合作,在这期间,Coltrane的演奏技巧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为他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1955年Coltrane加入Miles Davis(迈尔斯·戴维斯)乐队。开始,很多人对Colitrane的演奏技巧产生怀疑,但Miles Davis则觉得Coltrane的演奏不同寻常,有着巨大的潜力。不久,Coltrane便超过了乐队其他成员,在演奏中担当重要角色。1955年至1956年,他和Miles Davis一道为显赫唱片公司和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灌制唱片。此时的Coltrane 已小有名气。1957年,因为吸食海洛因,Miles Davis开除了Coltrane。Coltrane离开Miles Davis乐队后,永远的戒掉了这个恶习,显示出他过人的毅力。在和钢琴家特洛尼斯·蒙克合作了数月后,在1958年,Coltrane重新加入了Miles Davis乐队。和家特洛尼斯·蒙克的合作,已使Coliane成为一名优秀的次中音萨克斯手。在以后与Miles Davis合作的两年中,Coltrane把即兴演奏带入了一个新的领域,使Bebop音乐有了历史性的突破。在这一时期Coltrane还与亚特兰蒂克公司合作,推出了著名的作品《巨人的脚步》。1960年,Coltrane离开了Miles Davis乐队,这使他的演奏风格有了很大的变化,开始从尽可能的采用和弦,转变到充满激情的即兴伴奏。1960年,Coltrane与他的乐队为亚特兰蒂唱片公司录制了《我之所爱》。
1961年到1964年,Coltrane继续演变他的风格特点。他将艾里克·多菲吸收到了乐队,并在61年的下半年为前卫村唱片公司录音,这使他被一些保守的评论家称之为反爵士乐。但是Coltrane的演奏还是非常动听,有时独奏会长达45分钟之久,在《我想和你谈谈中》,Coltrane运用了精彩的华彩乐段,使人震惊。1964年,他录制了名曲《至高无上的爱》,又反映出他对东方宗教的兴趣。
1965年,Coltrane的音乐发生了变化,受艾伯特·埃耶勒、阿齐·舍普和帕罗阿·桑德斯无调性音乐的影响,Coltrane改变了他原本古典的唯美风格,在放弃了大多数的旋律后,转向声音方面的探索,并在自己的音乐中采取了快速处理的方式。
1966年,Coltrane组建了他的一支五人乐队,但是就在他的事业大获成功的时候,却被病魔夺去了生命。1967年,Coltrane因过度工作而死于肝癌。
Coltrane的一生短暂却辉煌,他在萨克斯演奏中的成就是没有人能超过的,而他在爵士乐史上的权威地位也是无人能代替的。
Weather Report乐团的音乐打破了爵士乐严谨的和弦与旋律结构,把摇滚乐、拉丁音乐、疯克音乐以及非洲音乐的元素渗透到自己的音乐中。而他们对于电子合成器丰富音色的运用更使得乐团的音乐丰富多彩。整个乐团,尤其是Josef Zawinul和Wayne Shorter依靠自己的音乐修为运用新的音乐逻辑连接以上一些独具特色的音乐,使得它们相互滋润、包容。最后,用音乐作品本身的精神力量来感动每一位聆听者,从而达到创作音乐的最终目的--影响灵魂。音乐是一种对外在世界的洞悉,一种叙述现实的特殊方式。同时,它也是一种生命的哲学指南。而融合音乐的首要思想就是不同乐派、不同国籍乐手之间毫无隔阂、敞开心扉地进行音乐上的调和,并且在调和中许多不同的元素相互靠拢、相互探触,进而互为一体,生长,发芽,开出五光十色的美丽花朵。这种共享互惠的方式成为融合派乐手创作音乐的主要源泉。这也就是为什么象Weather Report乐团和Shakti乐团这类相同重量级的乐队在一起巡演时能够安静地坐在台下互相仔细认真地聆听和学习的原因。 前Miles Davis乐团的成员,来自奥地利的Josef Zawinul和黑人萨克斯手Wayne Shorter一手创立了Weather Report乐团。记得Josef Zawinul曾经说过:“贝司是所有音乐之母,而鼓则是所有音乐之父。”显然,他对于整个乐团中的贝司手和鼓手有着不一般的要求。正因为这个才导致了Weather Report乐团中贝司手和鼓手的频繁更迭。象贝司手就经历了Miroslav Vitous、Alphonso Johnson、Jaco Pastorius以及Victor Bailey。而鼓手的变换更是让人眼花缭乱。从巴西鼓王Airto Moirera、Dom Um Romao到Chester Thompson(前Frank Zappa乐队的鼓手)、Narada Michael Walden(此君在放下鼓棒后因为成为流行天后Whitney Houston的音乐制作人而名噪一时)、Alejandro Alex Acu?a(秘鲁裔鼓手,曾与猫王以及Tina Turner合作)、Manolo Badrena(波多黎各裔)再到Peter Erskine以及Omar Hakim。Zawinul一直希望自己乐团的鼓手拥有一种力量,一种能够突然爆发出来的惊人力量。这对于Zawinul来说比节奏感更重要。1971年,一张名为《Weather Report》的同名专辑诞生。这就预示着这个重量级乐队辉煌的开始。他们的音乐就象70年代这个音乐的黄金年代那样散发着绚烂的光芒。 在Weather Report乐团的音乐中电子合成器扮演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1972年的《I Sing the Body Electric》专辑的《Unknown Soldier》中,Zawinul第一次运用了ARP 2600电子合成器。这些合成器的运用使得Zawinul的演奏得到了解放。他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自己想要的音色,自如地指挥一个并不存在的弦乐团。到《Mysterious Traveller》专辑中,他更是运用了两台ARP合成器。这使得他的即兴弹奏变得游刃有余。那首有22页曲谱的《Nubian Sundance》就体现了这种效果。后来,Zawinul更是喜欢上了复音合成器(Polyphonic Synthesizer)。尤其是在最富争议的专辑《Mr.Gone》中使用的Prophet-5复音电子合成器。它那准确的音色完全俘获了Zawinul的心。即使现在回想起来,Zawinul也是赞不绝口。当然,整个乐团不仅仅是Josef Zawinul使用合成器。Wayne Shorter也在《Three Clowns》中尝试了一下Computone Lyricon(一种风鸣合成器)的电萨克斯的味道。 Weather Report乐团最成功的单曲非1977年专辑《Heavy Weather》中的《Birdland》莫属。Birdland是纽约一家著名的爵士俱乐部。它对于Josef Zawinul来说具有不一般的意义。可以说,在这个俱乐部所发生的事情浓缩了他的一生。在那里,他遇到了 Miles Davis、Duke Ellington和Louis Armstrong,还有他那漂亮的妻子Maxine。在这首流行味道极浓的歌曲中Zawinul巧妙地运用Oberheim Polyphonic合成器的4音,从而取得了非常棒的效果。可以说,就是因为这首歌曲才使得整张专辑成为乐团销量最好的专辑。当然,Weather Report乐团也能够做出非常柔情的作品。《A Remark You Made》就是一首柔情万千的歌曲。Shorter以往高亢尖锐的萨克斯在这首歌曲中被植入一种细腻的情感纹理,简短的音乐语句中充满了让人落泪的情绪。优秀的音乐作品依靠其强大的情感冲击打动了一个个被爱情、友情以及亲情滋润过的心灵。
查尔斯·明格斯(Charles Mingus)是20世纪美国爵士乐的标杆人物,他不仅是一个技艺精湛的贝斯大师、钢琴手,还是突破古典与爵士界限的出色作曲家,他的音乐对于后世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启迪作用。 查尔斯·明格斯生于1922年4月22日, 查尔斯·明格斯 查尔斯·明格斯 在洛杉机的黑人区Watts长大。Mingus一开始接触乐器时,学的是伸缩号和大提琴,高中时改学低音提琴老师是Red Callender。和大部分的黑人一样,Mingus 最早的音乐启蒙来自于教会。童年时的Mingus目睹灵恩派的教会成员,以诗歌赞美神所表现出来的忘我境界,为他们自由吟唱,与不受拘束的风格深深感动不已。四十年代,年轻的Mingus曾经加入著名的Lious Armstrong(1943),Kid Ory,Lionel Hampton( 1947-1948)等乐团。1950年初,Mingus定居纽约,并先后和多名爵士乐手,如BillTaylor、他的偶像 Duke Ellington、Stan Getz、Art Tatum甚至Bud Powell等同台演出。Dizzy Gillespie 和Charlie Parker等人在 Massey Hall著名的演出也可以见到Mingus的踪影。 Mingus 真正自创一格,确立第三派的风格应该是在1950年之后,Mingus 担任Band leader的角色之后才开始。和大部分爵士艺人最大的不同是Mingus具有强烈的政治与社会意识, 查尔斯·明格斯 查尔斯·明格斯 为了不被白人主导的唱片工业剥削,Mingus不但自组唱片公司DebutRecords(1952-1955),而且还成立爵士作曲工作坊(JazzWorkshop),期盼爵士乐界能够挣脱商业力量的羁绊,而以更严肃的态度从事创作。除此之外,他也积极推动爵士艺术家协会的成立,希望能爵士乐手够团结,对抗流行工业界对于音乐创作者的剥削。 直到1977年年末被诊断出有一种罕见的神经性疾病为止,Mingus一直周游于欧洲、日本、加拿大、南美洲和本国大陆。此时他只能坐在轮椅上了,去世前的一些作品后来都是录在录音机上的。从六十年代至其去世时,Mingus始终是站在美国音乐的前沿的。当被问及对自己一生的自我评价时,Mingus说道:他的贝司演奏来自于刻苦的练习,而作曲的天赋则来自于上帝的恩赐。 Mingus一生获得不少的音乐奖项,其中包括国家艺术基金、古根海姆基金等等,古根海姆基金的Steve Schlesinger对Charlie Mingus的艺术成就评价道:“我们期待某一天能不局限于爵士乐的范围,承认Charlie Mingus是最重要的美国作曲家之一”;纽约人杂志对Mingus的评价:“具有十足原创性的旋律、节奏和音乐结构,他的作品堪与二十世纪西方音乐史的任何一部作品一较高下。”
渡边贞夫被誉为“日本萨克管之父”,生于1933年,从小就受到日本传统音乐的影响,后来通过美国驻军的电台才开始接触到西洋流行音乐。 有一次,电台转播诺曼·葛兰兹(NormanGranz,老牌爵士乐唱片公司VERVE的创始人)发起的JATP(“JAZZATTHEPHIHAMONIC”,意即“爵士乐进入洛杉矶爱乐大会堂”)音乐会,渡边贞夫如醉如痴地听完之后,就暗暗下了决心,要选择爵士乐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在看过当时美国最红的歌手、“低音歌王”平·克劳斯贝(BingCrosby)主演的影片《蓝调的诞生》(“BirthoftheBlues”)之后,渡边也学着影片里的情节吹起了单簧管。高中毕业后,为了谋求发展,渡边去了首都东京。他先是在美军基地里演奏舞曲音乐,与美国同行共同学习、演出,很快就改吹了中高音萨克管。
在一次演出中,渡边贞夫认识了当时已经成名的女爵士乐手、钢琴家秋吉敏子,因此有机缘而加入秋吉的“疯狂四重奏”(“CrazyQuartet”)乐团,并随团到美国演出。在此期间,渡边接触到美国比波普(BEBOP)爵士大师、中高音萨克斯手“菜鸟”查理·帕克(CharlieParker)的音乐,从此也对爵士乐更有了一番新的认识。1956年,秋吉敏子改赴美国发展,渡边贞夫继任乐团领班。非常赏识渡边的秋吉一直催促他到美国学习更多的东西,1962年,渡边进入著名的波士顿伯克利音乐学院,三年间研习了很多作曲理论与技能,并经常与济科·汉弥尔顿(ChicoHamilton)等爵士名家一起合作演出,还参加了济科的唱片录音,因此也吸收了济科等人所擅长的南美波莎诺瓦(BOSSANOVA)抒情乐风。此后,渡边贞夫更进一步地把巴西音乐元素融入自己的音乐创作中,从而形成了他后来广受欢迎的抒情风格。渡边对各种音乐元素的消化吸收能力特别强,所以,不论摇摆(SWING)、波普(BOP)、拉丁(LATIN)还是后来的融合(FUSION)爵士,都能自在地在他的吹奏中流转变换。
学成回国后,渡边贞夫自己组建了爵士乐团,频频进行演出。1968年,渡边首次参加美国著名的音乐盛会——新港爵士音乐节,之后又曾应邀到欧洲、非洲和南美演出。虽然渡边所擅长的巴西乐风很受欢迎,但他仍不断地挖掘新的素材,谋求新的创意,1971年推出的“PAYSAGES”专辑就是一张兼具实验性与音乐性的唱片。参与录制这张唱片的乐手有低音提琴手格里·皮卡克(GERRYPEACOCK)、钢琴手兼键盘手菊地雅章和鼓手富木坚雅彦等人。1975年,渡边与钢琴手沃尔顿(Walton)领衔的三重奏在东京新宿“PITINN”爵士乐俱乐部联袂演出,后来以此录音出版了一张现场演奏唱片,名字就叫做“渡边贞夫在PITINN”(“SADAOWATANABEATPITINN”)。如果说在此之前还有人认为渡边仅仅是一位流行爵士乐手的话,那么这张现场唱片的推出就扫除了所有对渡边的偏见。在这次现场演出中,渡边手中的中高音萨克管音色沉稳老练,蕴蓄不惊,在速度与节奏上的掌握更是令人叹服。如果这不是现场演奏的实录,说不定还会有人怀疑渡边是不是真有这样高妙的一手,特别是那种抒情的音色,简直象极了“菜鸟”查理·帕克。
在60年代末,渡边贞夫曾与多位爵士乐大师合作过,其中就有齐克·柯里(ChickCorea,钢琴手、键盘手兼作曲家,融合爵士大师)、赫比·汉柯克(HerbieHancock,钢琴手兼键盘手,“酸性爵士”大师)和查理·马里亚诺(CharlieMariano,秋吉敏子的前夫)等。特别是1967年渡边与查理·马里亚诺合作灌录的3张唱片,将传统爵士调性与东方音乐织体有机地融为一体,是渡边早期最重要也最为人所称道的作品。
渡边贞夫既是一位多产的爵士作曲家,又是一位技艺不凡的优秀乐手,这一点,他曾获得的诸多权威的爵士乐奖项可以作一个证明。尤其令人信服的是,日本最权威的爵士乐杂志《摇摆日志》(“SWINGJOURNAL”)年度读者票选中的中高音萨克管一项的冠军,渡边贞夫曾连续38次获得,如此深厚实力和如此火旺人气,真令他人难以望其项背。
从70年代起,渡边贞夫不仅经常与其他国际知名乐手合作录音,而且还有很多专辑唱片打入美国《公告牌》(“BILLBOARD”)杂志流行爵士乐专辑排行榜。1979年,渡边与戴夫·格鲁辛(DaveGrusin,一流的爵士作曲家、乐手,著名的融合爵士唱片公司GRP的创始人,现在该公司已并入VERVE唱片公司)合作灌录的专辑《晨岛》(“Morningisland”)创下了惊人的销量,而80年代他录制的《前座》(“FrontSeat”)、《弥漫黑夜》(“Fillupthenight”)和《科拉考制造》(“MadeinCoracao”)等个人唱片也都是深受欢迎的录音杰作。
渡边贞夫在1980年以前的唱片都是在日本本土发行,其中收入的大多是轻松欢快的波莎诺瓦小品,很受乐迷欢迎。在1980年以后,渡边正式进军国际乐坛,加入美国的唱片公司,风格开始转向融合爵士。1997年,渡边加盟老牌的VERVE唱片公司不久,就马上推出了酝酿已久的一张唱片《笔直走,再左转》(“GOSTRAIGHTAHEAD’NMAKEALEFT”,CD编号VERVE537944-2)。在1997年1月到2月于纽约录制这张唱片时,渡边邀请到了十几年前就已熟识的年轻有为的钢琴手兼电钢琴手伯纳德·莱特(BernaldWright)加盟,另外还有贝司手斯蒂芬·蒂尔(StephenTeele)、打击乐手斯蒂夫·桑顿(SteveThornton)和鼓手麦克·弗莱斯(MikeFlythe)、海森·弗莱斯(HassanFlythe)、查理·德雷顿(CharleyDrayton)等来自于牙买加这个“节奏国度”的年轻乐手。渡边自己除了中高音萨克管外还吹奏高音萨克管。他吹奏的高音萨克管线条明晰,奔涌的激情和优雅的音符似乎就是他的“招牌”,对于聆听者来说是绝对煽情的。这张唱片可以说是爵士乐与南美流行乐、巴西桑巴(SAMBA)、中美洲沙沙(SALSA)节奏的融合,洋溢着轻松浪漫的风情。唱片收入乐曲9首,其中既有以抒情见长的《夜夜的你》(“Nightlyyours”)、中美洲拉丁情调浓郁的《马基》(“Maji”),又有渡边特意写给伯纳德·莱特的《甘松时光》(“Nard'stime”),还有跳荡着鲜明的牙买加雷鬼(REGGAE)节奏的一曲《齐心协力》(“Harambee-maraika”。斯瓦希里语)。从这张唱片我们可以听出,渡边贞夫在爵士乐坛的成就,几乎已经超越了爵士乐本身的范畴,而同时实现了音乐及文艺上的双重价值。
在推出《笔直走,再左转》后不久,渡边贞夫又在纽约录制了一张唱片,名叫《地球阶梯》(“Earthstep”,CD编号VERVEFORECAST521287-2)。此次渡边依然吹奏中高音和高音萨克管,协作的乐手则与上张唱片完全不同,包括键盘手兼打击乐手罗勃·蒙西(RobMounsey)、吉他手杰夫·米罗诺夫(JeffMironov)、打击乐手巴西里·约翰逊(BashiriJohnson)、贝司手威尔·李(WillLee)、鼓手斯蒂夫·盖德(SteveGadd)等。这张唱片与前不同的是人声的使用占了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7位歌手以不同声部、不同音色的歌唱与乐手们的精彩演奏有机地融合,甚至使这种人声也近似于乐器而俨然成为乐器音色的一个构成部分。唱片中收入乐曲11首,其中有标题曲《地球阶梯》和《梦中一夜》(“Onenightinadream”)、《非洲情歌》(“LovesongforAfrica”)、《情侣漫步》(“Lover'swalk”)、《直到我们再相见》(“Tillwemeetagain”)等“土”风浓郁而又新颖耐听的作品。
1998年,在日本东京,渡边贞夫又录制了一张个人唱片,取名为《维亚让多》(“VIAJANDO”,CD编号VERVE557859-2)。这次与渡边合作的乐手班子又是与以前迥然不同的一套人马,包括键盘手、鼓手兼打击乐手塞瑟·C·马里亚诺(CesarC.Mariano)和吉他手罗梅罗·鲁本波(RomeroLubambo)、贝司手尼尔森·迈塔(NisonMatta)、鼓手保罗·布莱加(PauloBraga)、打击乐手凯菲(Cafe)以及几位歌手。看得出,虽然渡边贞夫早已功成名就,但他仍在努力超越自我,刻意求新。唱片中收入标题曲《维亚让多》和《阳光明媚的日子》(“Onasunnyday”)、《蝴蝶》(“Butterfly”)、《别为我担心》(“Don'tworry'boutme”)等共12首乐曲,风格与《地球阶梯》中的乐曲相似,但似乎更讲究节奏的纯正和素材的风土自然本色。除此之外,渡边贞夫在纽约录制的另一张唱片《掌握节奏》(“INTEMPO”,CD编号VERVE527221-2)也可说是演录俱佳的杰作,其中,渡边仍然以中高音和高音萨克管主奏。
积数十年浸淫之功,渡边贞夫已完全打入了国际爵士乐主流世界,能够与欧美一流爵士吹管高手分庭抗礼,一较短长。在美国、非洲、拉丁美洲和日本这些各不相同的音乐土壤上,善于融合的渡边贞夫已经造就了自己自然随兴的艺术个性和浪漫优雅的音乐风格,从而成为当今日本乃至于整个东方最有成就和影响力的爵士音乐家之一。
Art Blakey可以算是爵士乐史上最重要的鼓手,他就是hard bop硬派爵士乐的先驱和精神领袖。他具有的非凡技艺除外,更重要的是他带领很多乐手,造就了一批爵士的爱好者和爵士艺人,他同时是许多乐手的重要指导者和合作者。Art Blakey不论是在大乐队或是小的团体,他都有很好的表现。 Art Blakey可以算是爵士乐史上最重要的鼓手,他就是hard bop硬派爵士乐的先驱和精神领袖。他具有的非凡技艺除外,更重要的是他带领很多乐手,造就了一批爵士的爱好者和爵士艺人,他同时是许多乐手的重要指导者和合作者。Art Blakey不论是在大乐队或是小的团体,他都有很好的表现。
童年时的Art Blakey受到过钢琴方面的训练,也曾经为了生活当过煤矿工作的童工,后来也与许多人组成乐队在酒吧里演奏谋生,但是因为Art Blakey是不懂得看乐谱的,但这件事被团员们知道之后,Art Blakey被强迫放弃钢琴,而开始成为一位鼓手。事实上他演奏鼓纯粹都是自学成材,只不过方法上有其独到之处。他选择了一些著名鼓手的音乐,细细体味,认真揣摩,奇克·韦伯和西德·凯特莱持的音乐是他最好的音乐老师。
Art Blakey对于非洲音乐的节奏有极大的兴趣,他还在1949年亲自造访非洲。他爱上了非洲音乐和伊斯兰教,最终他改变了自己的信仰,改信伊斯兰教,追随至圣的脚步,并为自己起了一个穆斯林的名字,叫做布海纳。他击鼓的速度运用十分巧妙,非常擅长于运用大鼓与鼓缘的敲打所造成音色上的变化,他的打鼓好像雷击,而且力道强劲,他吸取了一些非洲音乐的演奏技法,这包括了叩击鼓的边缘,在手鼓上用肘部敲击以改变音高。他另外一项知名的技法就是每秒和四次击后都戏剧性地关闭踩钹。
1943年和 1944年他效力于 Fletcher Henderson的管弦乐队,并同他们一道去南方做巡回演出。1954年 Art Blakey与钢琴手 Horace Silver组成一个五重奏,其中还包括年轻的天才小号手Clifford Brown,由于演出得到很好的回应,因此他决定让乐团成为永久性的团体,前后长达近 40年的时间,他将乐团命名为Jazz Messengers。
Jazz Messengers被公认为hard bop爵士乐队的原型和典范,他们演奏的音乐以活泼的BLUES为基础,同时加入了大量活跃的,令人兴奋的 bop音乐素材。 从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Jazz Messengers乐队基本上是 Blue Note 唱片公司录音,但 Impulse 唱片公司也是其合作者之一。Art Blakey一直活跃在爵士舞台上,使人们几乎认为他是永远存在的。最终他在1990年去世。
爵士乐迷对于Horace Silver的作品并不陌生。这是因为Silver最重要的专辑都在知名爵士乐厂牌「蓝调之音」(Blue Note Records)旗下发行,而其中最著名的《Song for My Father》,不但是个人创作颠峰期的代表作,也是蓝调之音六○年代最畅销的专辑。八○年代中期,「蓝调之音」卷土重来,除了录制新专辑外,更展开大规模的爵士经典盘 CD 重发计画,《Song for My Father 》被选为「蓝调之音」二十五张最佳专辑之一,Silver的作品叫好又叫座,由此可见。
作为与「蓝调之音」签约最久,也是最受欢迎,最大牌的钢琴家之一,Silver绝非浪得虚名。他的钢琴弹奏技巧扎实,灵活又充满节奏感,一方面继承现代爵士钢琴手Bud Powell的bebop语汇,另一方面向福音诗歌与家乡民谣(Silver有西非维德角群岛的血统)借火,发展出律动感强烈的音乐。越是深入聆听Silver在「蓝调之音」的作品,越能深入体会他的音乐魅力。
Silver同时受到乐迷瞩目的,是他与鼓手Art Blakey共同创设了影响爵士乐风格深远的「爵士信差」乐团(The Jazz Messengers)。1954年,Art Blakey和Horace Silver共同组建了The Jazz Messengers乐队,包括小号手Kenny Dorham, 鼓手Art Blakey,贝斯手Doug Watkins和伟大的Hank Mobley,因为对Hard Bop流派建立和发展的贡献,他们一同成为Hard Bop历史上的里程碑。此后,Horace Silver因他与众不同编曲,和个性的钢琴演奏,真正成为了爵士音乐历史上的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