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开盘机音响技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查看: 5239|回复: 24
收起左侧

再现原创的演绎-----龙源之声推出双张碟舞剧<<红色娘子军>>专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7 22: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赶快注册并登录访问我们网站,呈现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加入

x
本帖最后由 杨维中 于 2012-10-7 22:16 编辑
/ f* U- Z! q; \( g& m
* T% t& b; G% t& P# N       不得不承认,截止目前能够在中国常演不衰的芭蕾舞剧,似乎只有《红色娘子军》。这部红色的现代舞剧中琼花换了几茬儿,常青换了几代,而且还演到了欧洲,却依然火爆。
3 g4 h/ t: v1 g. _9 W, J* {       自1964年《红色娘子军》公演以来,以白淑湘为代表的第一代“红色娘子军”演员曾让无数观众倾倒,并成为几代人精神生活中的美好记忆。剧中射击、投弹、刺杀的舞蹈是军队动作与芭蕾舞足尖技巧的结合,生动地塑造出了女战士们的英姿飒爽。
* D" Z1 @. D7 r       此外,像“五寸刀舞”、“军民联欢舞”、“黎族少女舞”、“大刀舞”、“排山倒海、乘胜前进”等精彩舞段,均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剧在舞蹈方面还融入了传统的戏曲和拳术的动作,使得芭蕾舞散发出强烈的中国特色。
' k9 H6 H# u# U+ U  m7 N       有意思的是,50后一代喜欢这部舞剧的乐迷中,不少人都能轻松地哼出该剧的绝大部分旋律乐章。所以真要谈感受,可以毫不谦虚地说,还只有这一代人最为铭心刻骨与“心有灵犀一点通”。。
0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0-7 22: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碰到了哪根神经,龙源之声唱片公司这次终于算是找对了路子,给<<红色娘子军>>录音,就得找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才最为擅长。毕竟,业有所长,术有专攻。
. T5 u6 G0 a& ~0 H9 t& H# o      当然,日后要录制“苏三组曲”、“穆桂英挂帅”、交响诗“嘎达梅林”、“北京喜讯到边寨”等等一类曲目,则当然非中国交响乐团莫属了。
101_3418.JPG
101_3419.JPG
发表于 2012-10-7 22: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赶紧过来坐沙发{:4_240:}。
 楼主| 发表于 2012-10-7 22: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抱怨豪华包装喜欢简装、朴实无华的人来说,此碟正中下怀,即便是双碟专辑,整碟也和单张碟一样厚。而且封套的内页中,也没有令人望而生畏的长篇累赎生硬文字介绍。
101_3423.JPG
101_3427.JPG
101_3430.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0-7 22:2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维中 于 2012-10-7 22:56 编辑 7 O1 m6 Y8 [2 u
- y( g, D5 n/ q3 Q
花絮∶, k& s. y5 w$ w' ]! t% ~
                         《红色娘子军》还能火多久? : c" ?7 e8 [& S; x5 g1 Y6 Y2 {! `
      上周六晚,国安俱乐部总经理高潮出现在保利剧院,非工作非应酬,纯粹是来放松心情的,他选择的放松方式是观看芭蕾《红色娘子军》,“这么多年了,我每次一觉着累就找场芭蕾舞看,《红色娘子军》都不知道看过多少遍了。”
  Q* z9 Y2 C% C' u4 x  X* t* d       作为“相约北京”联欢活动的闭幕演出,上周中央芭蕾舞团的《红色娘子军》在保利剧院连演3场,在北京每周数百场演出中,《红色娘子军》不算新创剧目,也没有如流行演唱会一样的大腕,更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但不管何时,永远不怕和别的演出撞车,永远不愁票房,永远有一帮像高潮一样的老观众捧场,这事儿的确有意思。2 U4 N" [3 S* p9 ^
    更有意思的是《红色娘子军》的演出现场,观众观看这部戏的状态。一般观看国外经典芭蕾,观众鼓掌和喝彩的节点都在演员表演高难动作时,或者在演员无可挑剔完成一段舞蹈时,而《红色娘子军》的演出现场,观众的情绪表达要丰富得多。序幕的音乐刚响起,大幕还没拉开,观众席中就有掌声。第一场琼花躲避抓捕的段落,舞台上灯光昏暗,气氛紧张,观众的情绪也比较压抑。: v* H9 x( `. G# A
       而第二场大幕拉开的瞬间观众的瞳孔立刻放大一圈,掌声也随即爆发,舞台上灯光大亮,红色娘子军连成立大会正在举行,红旗飘扬、歌声嘹亮,尤其是娘子军标志性的灰色上衣、短裤、绑腿打扮让观众倍感亲切。随后的演出中,当“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怨仇深……”的歌声响起,观众自发跟着节奏齐鼓掌,大刀舞、刺杀舞、五寸刀舞看得观众热血沸腾,而“万泉河水清又清,我编斗笠送红军”的歌声一出现,很多观众都打着节拍跟着唱。最热烈的掌声来自于洪常青英勇就义时,一些年纪大的观众甚至流下眼泪,舞剧在雄壮嘹亮的《娘子军连连歌》中结束时,观众给予的是齐刷刷、长时间的鼓掌……
) E. t1 a: t" d. t% c( ?8 J  《红色娘子军》至今已经演出近4000场,中央芭蕾舞团只要去外地演出,民族舞剧必点《红色娘子军》,受欢迎程度甚至超过《天鹅湖》、《胡桃夹子》。芭蕾舞和歌剧上世纪中期才真正进入中国,看舞蹈演员立起脚尖跳舞,听歌唱演员用具有金属色彩、富于共鸣的音质唱歌,对于中国人实在很新鲜,那些王子公主的爱情和宗教色彩浓厚的故事更是离老百姓非常遥远,而《红色娘子军》突显了民族题材的绝对优势。
0 ^4 G( ]" N0 A$ |: B* I. b) t4 r  不过疑问也随之到来,随着有时代情结的这一批观众老去,80后、90后成为剧场中的主要观众群,《红色娘子军》这样的民族革命题材的剧目还能继续火下去吗?据记者了解,不仅是观众群呈现年轻化,随着中芭新鲜血液的注入,《红色娘子军》的演员也逐渐以80后、90后的年轻人为主体,尽管中芭也坚持给年轻演员进行军训,排练时强调“斗志”,但模仿始终是不可避免的。
2 {4 A6 r& t: e: l( r7 b: B0 l        在记者进行的随机调查中,答案逐渐清晰。高潮的女儿就是一个80后,高潮估计女儿不会喜欢看《红色娘子军》就没有告诉她,结果招来了女儿一顿埋怨。在观众席中也能看到不少年轻人的身影。有一位80后观众的感受有些出乎意料--------“那个时代人们对信仰的追求那么单纯而坚定,现在恐怕很难了,我很羡慕他们”。
121477508_21n.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0-7 22:31:17 | 显示全部楼层
       该舞剧五位原作曲家除戴宏威过世之外,吴祖强、杜鸣心、施万春、王燕樵均为本专辑题词,从而强化了这张专辑的份量感,以及演绎艺术上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101_342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0-7 22:34:15 | 显示全部楼层
作曲家杜鸣心为本专辑所题的<<序>>中指出∶2 m8 Q" f1 s- P! p; r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于1964年为国庆15周年献礼而创作,至2014年将迎来诞辰50周年。回顾长达半个世纪的场场演出,能受到国内外观众的热烈欢迎与赞誉,令我们作为音乐创作者十分欣慰。
' S" V$ G* w1 B3 _, x& y( P  H8 n       但是,时至今日,全剧音乐还从未正式录音出版。现市面所售录音制品都是从电影中转录而来,音响和速度都难以令人满意。今次北京龙源之声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广东龙源音像有限公司特请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在张艺先生的指挥下,将全剧音乐再次录音,以纪念该舞剧问世50周年。' e3 _7 _; S$ z* C" K
       这一最新录音的面世,听众将听到最佳音响效果,对该舞剧音乐的诠释亦更具有权威性。......
  Z$ N* f2 h. w) x
      鉴于此,本人聆听此专辑只能选用飞力浦公司录制的中国交响乐团演奏的<<音乐会组曲>>之“红色娘子军”片断稍作比较,而其他唱片公司的演奏专缉由于均为单声道录音,故不适宜用来作对照。
. i1 c( F4 \) R      另,为了欣赏本专辑录音,还用所收藏的该剧主旋律乐谱作参考,试听时采用了耳机监听方式。
101_3431.JPG
101_3434.JPG
101_3436.JPG
101_3446.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0-7 22:4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较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和中国交响乐团两个版本的序曲演奏,可以发现二者在演奏气势上旗鼓相当,不过由于前者的演奏速度(0∶59秒)略快于后者(1∶11),所以旋律的动感性更强,也即“即兴”的元素会少一些而更为标准化,因为舞剧的音乐节奏必须和舞蹈动作同步而在时间值上高度吻合。% h' R& p9 t! P& C, {
       注∶杜鸣心在本专辑<<序>>中,所提及市面上其它版本的“音响和速度都难以令人满意”,其中的“速度”应是指乐团的演奏速度
2306165img5v51q0e5z5iy.jpg
101_344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0-7 22:49:0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四与团丁们的那一段舞蹈仅0∶56秒,单簧管吹奏出来的一连串16分音符,在本专辑中由于每一个小节的第一个重音被强调的更鲜明,因此人物形象被刻画的更为突出。
, z- f& }9 ]( o; B. ^% x) j+ ]       我的脑海记忆中再次闪现------反面角色老四的扮演者,万祺武,这也是已经退出舞台数十年的人物了,可以看出头发已经花白,穿着经典的黑色绸子衣服出现,扎着宽大的铜扣皮带…… ! H' n7 V5 h, @+ t8 n6 ]
* y# P) g0 K' Q
http://www.56.com/u18/v_NDYxMjg2MTc.html
 楼主| 发表于 2012-10-7 22:5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常青指路”一段音乐非常煽情,极易令聆听者来电,这种特有的煽情不是强化乐团演奏的音量,而是以凸现强弱反差的比值所获得,最终达到起伏反差鲜明的效果对比,通俗地说也就是以情感人。
9 Y, _& a- `6 @4 Z       不时迭起的高潮来临不是急迫地、突兀地展现,而是那种累积式、叠加形的蓄势萌发,这是一种缓冲式、渐进形的艺术表现手法,管弦乐音乐效果非常显著而令人欲罢不能。
; C, T2 S5 m  f6 a) W0 _       对照原谱,曲首的原中国打击乐“才台、才台、才台、才台...”伴奏音型被删除。不过影响不大,因为小军鼓和管弦乐由弱渐强的节奏音型进入,很巧妙地转移了聆听者的注意力。
a.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0-7 22:51:5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场的“清华控诉,参加红军”是整剧的高潮戏,它由女声齐唱“娘子军连歌”、“娘子军操练”串接而成,其中的“娘子军操练”中又细分有“连长独舞”、“女战士射击舞”、“常青刀舞”、“女战士刀舞”、“小战士独舞”、“女战士剌杀舞”,整体衔接高潮迭起一气呵成。6 \5 a& f( f% M. n
       其中,“常青刀舞”是以圆号和弦乐齐奏构成铜管乐器和弦乐器的音色反差,旋律大气、恢宏而富于感召力。印象中,原“女战士刺杀舞”的最后一个顿音应该伴有一声铿镪有力的呐喊---“杀”,现在删掉了。
' W  b/ E0 [$ m6 y# h       比较此段落两个版本,中央芭蕾舞团因有<<中国歌剧舞剧院合唱团>>助阵,故气势与感染力上更胜一筹。
 楼主| 发表于 2012-10-7 22:5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此剧老粉丝们来说,可以发现乐曲中原本是民族器乐演奏的段落,旋律虽未变动但乐器却作了改动,而这会令一些熟记此剧的乐迷产生不适。
6 ?9 j1 N/ @) _, I0 S$ o       例如“军民联欢”一段中的“儿童们的舞蹈”,原本是用柳琴弹奏的,音符活泼而充满跃动感,现改为小提琴组和长笛轮奏,实际音效反而不及前者。再者,“南霸天做寿”中的一段特色音乐,乐谱中对演奏者注明的要求是“平庸地”,此段落被“木管”、“短笛”、“大提琴”、“小提琴+木管”、“三弦”重复演奏,并根据不同乐器之擅长予以旋律加花(短笛的吹奏最出彩),从而形象再现了土豪们相互勾搭捧场的场面。: E$ D5 q1 y" S9 f" r& v
       我注意到,末段最为适合刻画此种场景的“三弦”被巴松管取而代之,虽不失诙谐,但孰优孰劣则见仁见智。

: |* Q* t  T  ~
" X' e5 I: F8 o: H
 楼主| 发表于 2012-10-7 23: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维中 于 2012-10-7 23:08 编辑 5 m9 A, X+ _$ j( w
# t$ P1 b' e8 |
花絮∶
- z. L1 \4 H( F  c* B      它是一个时代的符号,是无数人心中的经典。意大利著名历史学教授玛丽尼拉认为,芭蕾舞《红色娘子军》的价值和内涵,已经超越了时代和意识形态的局限,“令我们不得不关注它的存在,可以说《红色娘子军》已经成为了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9 @: q2 B0 `8 a, m4 Y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回忆录中称赞《红色娘子军》“令人眼花缭乱的精湛表演艺术和技巧给了我深刻的印象”。
0 _4 z$ j. i/ \0 M# D% z
- N- d9 l* n: h      听着那围绕《红色娘子军连歌》主旋律交替出现的音乐,激昂的、抒情的、仇恨的、欢快的、悔恨的音乐段落,从取景框里抓拍“足尖弓箭步” 、“倒踢紫金冠”、“燕式跳”等美姿,得到了艺术的熏陶,还受到心灵的冲击。
2 z+ O# z9 r) R: }
a.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0-7 23:0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维中 于 2012-10-7 23:07 编辑 % V! h; [& z* R: I
! K* d, X! i: I2 y/ x4 G
《常青指路》一幕。古语说是“贵人相助”。
& J% Z4 d' P8 W3 v1 v1 l2 T0 g& H3 }# G
b.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0-7 23:0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维中 于 2012-10-7 23:07 编辑 % N& ^+ i8 ^% S3 n
: Y9 O" b2 J( n8 ]
倾诉,任何时代、任何人都是必须的。; x" f5 Q; h1 Z+ o
c.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0-7 23: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维中 于 2012-10-7 23:05 编辑
* A. H+ d$ f) U0 v9 }4 m( C7 D! ?$ [& C( P5 x
倾诉,也需要倾听。
! Z% o9 w  N2 [& X7 j' v6 L! S
aa.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开盘机音响技术网 ( 桂ICP备20003207号-1  公安部备 45010302002201 客服:18077773618

GMT+8, 2025-2-25 15:28 , Processed in 0.08056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