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词专辑《淡淡幽情》是邓丽君个人演艺事业处于颠峰时期的经典之作,于1983年面世至今已近二十五年,岁月的滚滚红尘未能遮蔽她俏丽的光华,反而跟着时间的流逝而愈显出不凡的魅力。5 e7 ]* h3 B9 J- G! Q0 U
《淡淡幽情》是邓丽君个人演艺事业处于颠峰时代的经典之作,也是她亲自参加谋划的第一张唱片。与其它专辑不同,这张碟中的十二首歌均选自宋词名作,是经由了上千年历史测验的文学精品,配上古代风行音乐后,由邓丽君用她与生俱来的幽幽情怀唱出来,典雅、稳重又温顺、多情,颇具唐宋风范。可以绝不夸大地说,这是一张最具邓氏特点的专辑,充足彰显出邓丽君情歌演唱的绝代才情和旷世才干,碟中的歌曲除了《但愿人久长》这首较为中性的歌有歌星可能翻唱外,迄今尚无人敢于尝试其它歌曲,由于任何翻唱都将会因为损坏了邓丽君最恰切的演绎和独具的天韵而变得俗不忍听。
7 C8 t ?# V w. H S2 `+ t' v1 J% T R6 m7 d# y5 _
多年来,这张唱片始终被发热友们作为完美人声的试音碟。从音效上看,整张碟以人声为主,配乐的音量较低,乐队的地位也显明靠后,《独上西楼》出场时的的清唱如真似幻,存在极好的表示力和空间感,歌者的身高、姿态和口型恍如历历在目;人声如水晶般污浊,音色如暖和清丽;配乐方面亦表现不俗,民乐和管弦伴奏音质平滑有光泽,那两段不疾不徐富有节奏的梆子声带有清澈的覆信,使你简直能“看”到四周空气的流动――即便是在一般的器材上播放亦能感到到,可见录音后果之好。尤其是当你想到这张唱片从作词到作曲、演唱,前后阅历了上千年的时间,凝集着十几代文艺人杰的超卓才华时,会更加觉得她的可贵! 7 c, n/ G+ A" d5 o: H6 d5 G* Z
4 V# x; F3 _! G/ e0 v$ F* o; I# k( u
●独上西楼 (词牌:相见欢)
$ y* Y$ ^ p$ O8 n; R! x3 O+ P( x
% D8 K0 G( V. {" E) x 词 李 煜(南唐)曲 刘家昌编东尼
; F$ E5 ]4 G4 V2 C6 N Z9 Z7 P9 b0 @; n+ `
[原文] w/ h, p, D# i c# p" b% D0 J% T
- J4 ^( H9 u2 i# f! U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 n7 g+ O; o, l; w, j/ }) E9 W9 z3 x
剪一直,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H$ g- S [- H4 F3 l
5 v/ s/ J o! J- l: M ――《乌夜啼》(又名:《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
' r2 Z2 y8 N+ ~6 J: r2 m6 X" m+ \( j8 l/ ?
[今译]: 6 q K' ~7 R7 q
6 T! d+ Q s" s% i
默默无言,独自一人登上西楼。天涯残月如钩,寂寞的梧桐树啊~(是否和我一样的孤独?)(窗外)庭院深深,冷清的秋天也被锁在了里面。而那剪而不断,理之愈乱的却是我的离愁啊~似乎是另一番滋味在我的心头!
0 _" O8 B2 n, z6 K2 w* T# A5 k3 D+ {8 \; O
[背景]:
- @' e/ s# r1 s0 [5 C. ?0 L- |2 i/ a
这首词是南唐后主李煜写的《乌夜啼》。一开始“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这短短九个字就包含了欲说还休、和无奈与外人性的凄凉之情。它的妙处即在于人“无言”而景“有情”,全让意境本身来向读者谈话。接着一句“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又是笔力峭健之语。“寂寞”者,实非梧桐深院,而指人也;“锁”者,也非锁住清秋,而指锁住人也。所以仅在外景上着一“寂寞”和“锁”字,词人自身家破国亡的心态和处境就昭然若揭了。而这“离愁”也并非平凡的“离愁”可比矣的了。下片的用笔越臻巧妙:“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里首先浮现给人们的便是他内心的挣扎烦乱。这其实是一种“王顾左右而言他”的措施,更是正常的离愁所无法比较的别一种愁情!既写出了他亡国之后那种辛酸苦辣,百味从生的庞杂感触,同时又写出了此种况味只有自己“如鱼饮水,心里有数”和“冬天饮凉水,点滴在心头”的深锐痛苦。
5 \4 a) N X" F9 i: H7 Y5 Q- K2 W, }. J0 [' w4 R& U- x
[结合]: - |* x* e% j/ M" d, C5 q6 Z2 V- S0 E
3 ^6 I% d, c* z" M
作为南唐最后的天子――李煜,从小就无心从政,只喜诗词歌赋,是一个很单纯的国君。但终极被敌国所抓获,长年关在一个冷僻的院落里,也就是他词中所谓的“西楼”。而后在他诞辰确当天,被人在饭菜里下毒身亡,年仅42岁。他的词多半凄美哀怨,似有小儿女之态,被封为“花间派”词人。在邓丽君的《淡淡幽情》中,李煜的词占领三首,是花笔墨最多的一个。可见,邓丽君也十分爱好李煜的词,莫非是因为心情雷同?邓丽君在出这盘专辑的时候,适逢她感情最潦倒的阶段,所以她所选的词大半是哀怨而又缠绵的,而这所有又以“离愁”为主线,可见她当时作为一个异乡浪子还是无比的盼望回归故里。但戏剧性的就是,她仙逝的春秋和李煜一样,都是42岁,这是偶合还是上天埋下的伏笔?便无从考据了~
" s, a* r& C- f d2 F, b
2 M! u1 ~; Y/ w+ Z9 k, L 回复 援用 讲演 道具 TOP 3 E% m. f8 S# q1 C" B2 r
5 D, @/ S% Z% L! k( T: | 青青子衿 发短消息
8 G# z- N8 c) t ?0 z+ M5 |+ f8 b9 K1 n" C. a0 i' j) o3 ^
加为好友 3 n7 Z8 n+ O, c9 m" R
' J* M: ^4 l! C$ C3 |0 d8 j6 i
青青子衿 当前离线 - S8 E$ d: c+ G1 { W m5 I
8 {$ q2 ~& b1 J) Z4 Z* g 初级会员
) @. j, D& M' P
' j/ _0 N `' F, M: { UID3132 帖子302 精华0 积分312 阅读权限100 在线时间550 小时 注册时间2009-3-10 最后登录2010-5-11
3 \- W& O# w5 h5 P+ ?, H W( b4 y
版主
& Q3 M. J, X8 ?9 y$ V& X
& o' n. k# e3 j3 h 积分312 性别女 3#
9 n' ^; o; y3 I! I( C3 q( N4 R0 U: U1 Q7 D9 M5 \/ t' @
发表于 9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但愿人长久(词牌:水调歌头) ! @! R j P2 B* q
; d5 m( f- l/ @. {1 m0 V) W 词 苏 轼(宋)曲 梁弘志编 肖唯忱
$ F# Z& i, T* [( ^$ v7 O) X7 z7 j) |/ T+ T
[原文]
3 {1 B, L: t% c6 b) Z/ X8 D7 O- M @1 C% B% O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B7 y6 \0 D; u, F, D
, k# x. T K& a1 L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A) b* e) a( Z" k$ [8 L" F1 ]4 b# T$ V6 [- b3 Q# {, N3 T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0 {. B/ D$ ]% o, l8 ?& O0 N
8 k5 D% Q- C Q9 p) S+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1 B2 W8 n; M, \* i' t; [0 t0 ]& N
$ {! m S; k: W3 K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8 x3 N( u) u/ }( m
) c9 s$ z; X! s! e' F- s+ q5 y# r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0 Z3 U6 r9 ?4 {+ A2 q1 s9 V) P6 r6 X3 p1 `+ y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 r7 W4 J1 m5 B9 f u
9 Y. R9 z1 z+ `" a* u; v [今译]:
, E2 X- U6 J, d) [( ~9 h
4 O/ ?! D: j) {: N 亮堂的月儿啊~你是什么时候呈现在夜空的?我手持美酒,向青天提问:不知你天上的宫殿,今晚已是哪一年了?我真想乘着风儿回到月宫,但又怕在这玉石砌成的楼宇和白玉雕成的楼阁高处,经受不住那袭人的冷气。反不如翩翩起舞,玩赏自己在清光下的身影,(更何况)天上哪里比得上人间呢?月光在华丽的楼阁上静静挪动,斜射进刻有美丽雕饰的门窗,照在失眠人的身上,引起他无尽的愁思~!月儿啊~你不应该也有什么遗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分别的时刻变圆呢?不过,人的终生充斥了悲还离合,就像月儿阴晴圆缺不断变更一样。这类事从古以来就是难得两全的。我只生机彼此健康长命,纵然相隔千里,也能共对一轮明月!
0 S$ C' g; M7 D
% I, T1 D1 E3 f* p6 I! Z [背景]:
3 ], t9 U7 q: N) Z! r: A& _2 ^
: C* Q0 q X9 q8 N. v+ `& } 这首词是出自苏东坡先生的《水调歌头》,是一首咏中秋的词。当时苏轼在密州,而其弟苏辙正在济州,双方已七年没会晤,汽车保养知识,词人思亲怀弟之情便油然而生。在写作技能上,它和屈原的《天问》一脉相传,但又继续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和李白的《把酒问月》。张若虚和李百的诗多为写实,苏轼则多了一些飘逸灵秀之气。此首长调,集中体现了苏轼苦于仕途进退而思路纷扰,心坎抵触交错的感情,同时也表白了词人那奇特的豪放性情和高昂意气。它以问答的方法,自说自回,词人的艺术灵感在问答中天然?发出现,并在一问一答中把情感艺术地推向了热潮,从而引发了千古的感情共识,到达了思维与艺术的完善同一,因此成为千古绝唱! 5 S4 n* R+ Y4 p; k- N
' b: d5 k) H. ~, W* v5 E
[结合]:
% V: U' D2 b, J6 a) M) G: o7 G, P& H f
苏轼自古以来就被公认为是一个至情至性之人,这可以从他的《江城子》(叹亡妻之诗)中看出。这首《水调歌头》也是以离愁为主线,但却和李煜的风格截然不同,一洗儿女之态。整首词构思独特,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颜色。虽然体现了无限的离愁,但却哀而不伤,还时时透露出旷达而不颓唐的坚强信心。邓丽君在演唱这首歌时,也是细腻悠扬,并无透露出涓滴的凄凉之情。可见,她对整首词的意境还是剖析的较为透辟的,汽车保养知识。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她在唱“低绮户”的时候,把“绮”(音“奇”)字唱成了“衣”字,稍微有些遗憾~但还无伤大雅。记得她在这首MTV中,穿的是件纷色的裙子(古装),而场景安排的像个月宫,给人的整体感觉就像是“常娥奔月”,如今回忆起来,唱这首歌确切有些吉祥之兆,不知她现在是否径自一人在冷清清的月宫,低声吟唱这首《但愿人长久》呢? ; @* l5 F. P* G$ ~& ?
8 ?$ v. e8 _+ p
回复 引用 报告 道具 TOP
/ n) Q8 g7 g5 H( q
! p$ o# q& D- w 青青子衿 发短消息
' a* `& w4 A4 T7 v9 s
2 O0 S9 A$ }6 G! q 加为挚友
4 e1 b1 B4 y) k' v7 b+ A; _* `: z3 c. g0 h4 m; W
青青子衿 当前离线 , p9 D1 Q; `! I% r. C
5 l% E* S, h8 i" o! \) Q; m 初级会员 7 N8 \$ R, h3 U' X0 e: f( A" l
8 l/ v; t0 p5 t% A0 _; V UID3132 帖子302 精华0 积分312 阅读权限100 在线时间550 小时 注册时间2009-3-10 最后登录2010-5-11 & ~$ V7 `. w6 T: I0 r) ?, H. w1 f
, M) d" k. i* ~/ n6 |$ P* X9 m: b 版主 $ e- N1 {9 ~. F4 x0 N' O9 i! ~
; S; @/ L2 ^' _$ i/ M
积分312 性别女 4#
4 }4 G# S! `9 O
: a* }' i" Z2 \- r3 B1 _ 发表于 9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多少多愁(词牌:虞丽人)
5 x' O2 I9 |' B. I H- C5 T; f, {! `5 P8 {# Z3 h
词 李 煜(南唐)曲 谭健常编陈扬 c0 x8 T) ~' C) f% e# H0 S" _. E
; b( a+ r9 M' N+ \7 _ v
[原文]
) a N- {3 Q5 s6 |( ~
, x- h7 o( v' ?, l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 F6 D9 S z: j/ E; v
6 ^& [. z) s1 w9 K
故国不堪回顾月明中!
" L/ i! N* l/ o u4 i( Q; P8 u+ I8 v; U- |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 V, @ j0 S! [0 c" Q9 a# _
7 \; L/ G, b* x8 `' |; }& J7 j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Z6 o8 {8 ~* `( L! p. f+ B% Z) ^1 A9 v
――《虞美人》(又名:《一江春水》《一壶冰》等) 6 {1 ~0 i4 X0 O: k. l0 N- h. r- c
- h, W; d L+ h5 n0 [: _
[今译]:
1 G& w9 n6 b( n* `* T: q! t; ?/ r: r& T
春天的花儿秋天的明月,什么时候才会竭尽?从前的事件你又能记得多少?昨晚,小楼又东风拂栏,但故国度园却不堪回忆,淡淡的笼罩在月明之中。雕花的栏杆,白玉石砌的台阶应当还在,只是现在人事已变,宫女们的娇颜也渐憔悴。请问你的发愁能有多少啊?就像是一江春水默默的向东流去。 % y* k0 Q4 X; {
. H- `; ^3 Z: M [背景]: 0 R) H9 X1 i/ F
) v) O$ o, U8 j* f) R2 J 这首词也是出于南唐后主李煜之笔,牌名为《虞美人》。此词既有对故国往事的深厚怀念,又有对亡国破家的深恸巨悲;既有个人厌世失望的情绪,又有对历朝的兴衰寸亡乃至全部人类历史的某种责疑。词初,辟空而来的就是一句奇语:“春花秋月何时了?”。“了”者,了结之意也。春花秋月,本是一年中最美的风物,却被词人语含腻烦地讯问何时了结,充分体现了他的厌世之情。下句“旧事知多少?”又体现了他对故国的蜜意悼念以及自己思惟上的怅惘苦楚。而这无限的伤逝之情却只有“知多少”三字进行总摄,真堪称笔力千钧和虚处传神。底下四句“小楼昨夜又春风,故国不堪回想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都应用了一吞一吐的语势,诉说了他对南唐的缅怀和对失国为俘的悲哀。念此,其心中的怨愤就如春江潮涌那样郁勃而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其愁情之深远,其怨情之高涨,就凭借着这一千古名喻升腾到了极点。甚至于我们今天读它,犹觉气概飞动,唏嘘感人! ' x' f6 C U' H/ y6 [' O0 L
. y7 }. ~7 w! l+ @2 V. r* ?
[结合]:
1 z% W# ^" z2 h$ Y& H" j% x) G$ S( G* U6 P, q
李煜的艺术功底是相称雄厚的,他的整首词都未使用任何典故,所抉择的词汇和意象也平常之极,但他却像赤手空拳去活捕龙蛇那样,一下子就擒住了主题,并把这难以言说的“愤世”之愁表现的淋漓尽致,这绝非普通的词人所能望其项背的,难怪会被誉为“白描圣手”了。邓丽君之所以会选这首词来唱,我想和她当时多多少少的厌世之情脱不了关联。舞台上光辉四射的她,终免不了曲终人散后的寂寞。而此时的她,又无人能诉苦,只能默默的埋藏于心底。歌迷们的盼望和公司的名誉使她没有私家的空间,台湾政府的百般刁难更使她起了逆反心理,说出了“我厌恶台湾”这句令另人为之震惊的话(参考《漂亮与孤单》一书),因此,也可以说她是假李煜的这首词,来斜喻对当时生活的无奈和对世事的厌烦。“问君能有几多愁?”邓丽君,你到底有多少鲜为人知的愁绪呢? * X0 }$ U8 p3 d& X- L; x
+ g5 V) `) D7 z2 u7 h8 l 回复 引用 呈文 道具 TOP
$ _# k: f v$ O2 `2 r
7 j2 ~7 K! g6 t! Q 青青子衿 发短消息 + V2 V+ h7 h% u, V. j n- B
; E0 z0 s: x# S" M. [8 ^
加为好友 7 m2 A2 }3 v1 {
v' W4 j8 B( M8 e
青青子衿 当前离线
5 G, T/ y% S! q3 y: Q" |1 J( p
6 n8 q8 d, b" W 初级会员
# p% P5 i) T2 b0 j4 K: P* \1 o' G/ P. M
UID3132 帖子302 精华0 积分312 阅读权限100 在线时间550 小时 注册时间2009-3-10 最后登录2010-5-11 ) C/ i J* h7 ?% p; `3 n
\( C8 T9 z9 n" \ 版主
7 {4 o" [% C6 r8 \; e6 `2 j9 p5 S2 }6 y% p. [
积分312 性别女 5#
* o; F5 N4 D( \- r" i
- T: `8 l% l7 i 发表于 9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芳草无情(词牌:苏幕遮) 1 I0 E0 w4 q3 e h+ `6 H: k7 Y
/ ~- G& d$ a5 _( M- y: R( B
词 范仲淹(宋)曲 钟肇峰编 钟肇峰 2 m) a4 T1 c$ Z) j. w, a' g
2 }) t- Y2 A' F. n% u3 I B
[原文]
A: P1 ~/ l) F3 @4 m& a
0 x, k2 J3 G( Z# k2 i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1 ]% U* i+ o0 G$ v( \7 p
: |6 o6 `2 ^* |# |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4 ~2 _7 f5 [* }* }
' ]9 Z* g& E0 o. T& R& S' E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0 _/ Q+ i: V, s' L, l& U+ A. N6 `; \9 f8 K8 A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 q" u7 U$ P7 M+ m7 H
5 B# {' C9 M5 g( F; t
――《苏幕遮》 * D* c% @, c; I( O2 Q
4 }& W$ P/ s0 G [今译]: 5 |6 n: L: k9 _. }4 [' R: ~
' G# G& U* b2 X4 _. L1 h 晴空飘着白云,黄叶无风自落,水边一片秋天的景色。那波上洋溢着秋天绿幽幽的雾气,而落日的余辉则照着远处的山脉,与天和水混为一然。芳草的无情,又何况是在夕阳之外?思乡的灵魂黯然失色,羁旅的愁思环绕不休。除非每个夜晚都有美梦使你入睡,否则,千万不要在月明灯尽之时,单独一人踏上高楼,(观赏这凄凉的美景)免得酒入愁肠,换化成点点相思之泪。
( h9 e6 U' L3 Z( u0 s* q0 H6 k
9 Z4 T1 I* k% c- Y. l [背景]: ; A7 V3 ^0 Q2 V% l
2 L+ H1 v: d" Q6 b
这首《苏幕遮》是出自宋朝一代名臣范仲淹之手。开首四句不外借秋色苍茫来隐抒其忧国之意;“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三句,隐隐见世道不甚清明,而君子更为自得之象;第二阙因心之忧伤,不自聊赖,始动其乡魂旅思,而梦不安枕,酒皆代泪。他的忧愁实可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了。 : ?; M) v: W: f5 V
. P$ s: d1 V) D& F7 j. t$ R. \" O5 p [联合]:
7 G; ?- r# F1 J0 m/ H% e$ F6 l
9 ~# N( m4 p: C/ F 范仲淹,字希文,姑苏人氏。所以他写的诗词多为风月之谈。他曾写过一篇有名的散文《岳阳楼记》,但他的词并未几,今存者仅六首,而六首之中又以这首《苏幕遮》为代表,描述了塞下秋色的苍莽和壮志未酬的感慨,是前人所未有的,力属上上之作!邓丽君真是有目光啊~哈哈!还是有点诗词功底的嘛!这首词虽以忧国为主线,但却也映射出了强烈的思乡之情。邓丽君在演唱时,略带一些哀怨之声,可见她也是触景生情,想起了自己的家乡了吧?
1 T! L2 K9 M4 W" M- u: Z. I8 F* \- k- O
回复 引用 报告 道具 TOP " ]- g6 H/ S+ ]; m O
: a Q8 [8 B r% z
青青子衿 发短消息
: a" I5 {$ L0 k2 W( |* |5 h
( c8 Z! j; z9 ^5 R. P) r 加为好友 4 V% F# f( z; w5 @3 X
5 x, |6 |, O$ @) ` 青青子衿 当前离线
& S" g( O/ B: H- f; _6 Z2 d) m, D4 x; _& [. r/ A5 R5 T' q, {
初级会员 5 Z) p( }, @1 t
' [5 n2 r0 Z7 w8 z+ ` UID3132 帖子302 精华0 积分312 阅读权限100 在线时间550 小时 注册时间2009-3-10 最后登录2010-5-11
4 e7 A9 Y( e- _7 N/ \9 S" H; A3 v/ J4 O9 F3 ~1 }, N& }2 t, g8 S
版主 积分312 性别女 6# 7 H# _8 O0 C1 k
$ n5 }0 s; V: q 发表于 9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清夜悠悠(词牌:桃园忆故人)
E" c @. F' b: l0 h" x1 y1 U7 l1 u3 ~4 M8 Z+ f
词 秦少游(宋)曲 古月编东尼 " i) f4 n! [5 D6 T. q* t1 X
" c+ Q6 U) \6 z7 |5 Z [原文]
0 i) b; q1 }9 l
/ x: k0 W( g" k$ @- T ^ 玉楼深锁多情种,清夜悠悠谁共? 7 ]4 j- t! T( m$ ^& t$ H; `
L. U) |( B9 Z& X' k6 M: x" } 羞见枕衾鸳凤,闷则和衣拥无 0 c+ G) J: |! C! q1 r1 z: d. X
! @3 }( a& e2 E: V% f 端画角严城动,惊破一番新梦。 ! y; I/ a. X: ~& D
3 D$ W; S9 q2 B7 _' x H 窗外月花霜重,听彻梅花弄。 : Z- q. J. A) Y
: f; j# z Q6 X2 {% I$ T
――《桃源忆故人》
* B+ d4 \* O% J! z$ R; q n. U0 c4 K" {; @2 b8 p# }
[今译]:
; [- E" l+ |' y) P3 c0 ]5 I1 ]( ^- t$ E
玉楼上住着一位多情的奼女,是谁共她度过这悠久而又寂寞的夜晚?但见枕头和被褥上绣着的鸳鸯和凤凰都成双成对,不免有些害羞。烦闷的心境使她衣着衣服便昏昏入睡。忽然间,无故真个,军营里的号角声音彻了长空,惊破了她的新梦。远望窗外,但见晶莹的月光和带露的花朵,屋顶上也积了厚厚的一层晚霜。此情此景,无可奈何,唯有弹一曲《梅花弄》赐与示慰借。 5 Q$ D: M. {7 @9 w5 m
8 L: f! y* Z/ G, P6 H) }" A
[背景]: 6 E4 _- ?$ p G) [; Y2 x# |
& B) ]8 z+ M$ q3 ~" V
(引邓丽君原话):秦少游是宋朝的扬州人(弥补一点:秦少游即为秦观,宋朝著名的词人,后与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结为夫妻),自小豪放大方,喜好词章,但是他的考运与官运却不太佳。因为没有考中进士,所以就熟读兵书来自我鼓励。作者曾经是苏东坡的学生,但是他的词却与他的老师的不太相同。这首词是描写多情少女的相思情怀,当夜深人静,万籁俱寂的时候,我们微微的唱这首歌,就好像乘着音符的翅膀,飞越千载岁月,万重绵山,缓缓的进入了这位宋朝佳人内心深处的感情世界。
: o9 G* z9 Q+ o+ P9 e9 S. c5 P) C$ c# H v s) Z
[结合]: 3 }" n! z; y5 b
- Y4 s' G# f" L7 \9 s- G
无话可说了,独一打动的就是,这首词邓丽君的解释总算是少了一点了,否则快把我给抄逝世了!呵呵~~开玩笑,别介意啊!主要说的就是,这个MTV的造型好像是个丫环的造型,大家应该看到过一个镜头的,至于是哪里看到的我忘了~就是穿着蓝色的衣服和裤子,(当然是时装!)戴着一个红色的肚兜,有这个印象吗?发型么,是梳着一根长辫子,放在胸口,有点小家碧玉的样子容貌!大家别和《思君》的MTV搞起来啊,《思君》里面邓丽君固然也穿了件红色的肚兜,可那里面她的衣服和裙子都是红色的,头发也是披着的,不是扎起来的!啊,就是在一艘小木船上的,她坐着欣赏水景的,好像《星愿》的这个MTV一开端的样子,记得了吗?这个才是《思君》的MTV!咦?我当初好像要说的不是《思君》喔,自己都搞糊涂了~《清夜悠悠》的造型就是有点像……啊呀,我也说不清,反正也是站在庭院里拍摄的!很英俊~
' L' d- v$ E! \6 m( K% b6 [% l4 e4 Z7 E) s! ~
回复 引用 报告 道具 TOP ' I5 s6 z) I3 \/ N0 r5 E$ l6 c7 o
- y( ^% f) b+ _: |; r1 \. ^ 青青子衿 发短消息 9 v- R* J j3 T: A
& [! v9 h1 W! R# {. n/ q- r& @
加为挚友 u) U0 ~% l" ^9 }+ N6 ?) G+ l3 H
" ]/ t. X ` N S% k* C4 R1 T
青青子衿 当前离线 6 O5 G; G' p+ v& C- ^- a$ }
' ~! V- Y% [+ g6 M3 A
初级会员 : j; T4 }) Y: o
4 G# _1 d7 H3 G0 ~0 e0 F UID3132 帖子302 精华0 积分312 阅读权限100 在线时间550 小时 注册时间2009-3-10 最后登录2010-5-11
, d2 V5 \1 @9 |* o+ H2 G y. Z* b* v! h5 ?. A7 @' q5 q2 A
版主 5 J8 P8 R3 c- {: S) c* {
' H) B/ E! ]4 ]3 }5 B$ o2 O$ ]$ {
积分312 性别女 7#
% D7 m3 u( i- Q. Z/ Z; P j6 h( J& L( J1 M& G/ V5 ? T; `% s
发表于 9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有谁知我此时情(词牌:鹧鸪天)(寄李之问)
. w% h* c& p1 Y+ s8 t- n: [0 O& U n1 U8 d2 c( K( [
词 聂胜琼(宋)曲 黄沾编 顾嘉辉
N4 d. w% b1 G f) i. x: ~% A6 J
5 U$ h# L; h4 \: t' L7 P [原文]
7 \: t$ X6 }6 C$ o' s$ X6 E& Y9 y* [# ]# W2 K0 l& w
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 5 ]5 H2 c6 E6 u9 k) R$ c9 _) _0 |/ T
0 B& d$ j/ g4 E- F- l6 [ 尊前一唱阳关后,别个人人第五程。
; O5 U7 H1 T" k5 `. r5 ?4 O6 i7 U5 v
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 * O3 z6 G8 P& |% V, V
0 X, [$ R" f0 u* A( h* l
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 \9 m' A0 j1 V! q
6 z- ?) t0 x. N* |$ Q2 O, q1 m+ k) b ――《鹧鸪天》(寄李之问)
6 ^* @1 O! T. s# d! d8 L* }; i6 M+ W ]3 J. k( x# B
[今译]: 1 c; U" t1 q# H, j
1 l4 T2 j3 T: B2 C9 X6 g4 v9 o 你离开凤城的时候,玉楼是变得那样的苍白,花朵也开得如此悲愁。就连为你饯行的莲花楼下,那柳树也显得青青悠悠。我举起羽觞唱一首《阳关曲》为你送别,伴你过了一程又一程,却终需分别!真愿望能和你在梦中相会,但是好梦又难寻成。有谁知道我此时的情怀?我只有在枕上默默流泪,而天也在阶前暗暗飘雨,隔着窗儿,里外一起滴到天明! ; I$ i( ~" I3 e& Q! C$ i
! j# \ l0 ^$ s' g, H [背景]: 5 {$ W5 X7 c6 j2 p3 X
/ ]2 W, F4 B" u J3 \3 h2 }
(引邓丽君原话):这首《鹧鸪天》的作者是聂胜琼。她是宋朝时期一位风花名妓,(什么叫风花名妓?我不懂,呵呵~~)才貌出众,与当时在朝庭的一位大员李之问相知相恋。这首词是作者在送别了李之问之后,难耐相思之苦,借着词意倾诉告别的凄楚与自己的一片痴心。写好了就请人专程送交给李之问,成果事机不密,被李太太逮了个正着。(邓丽君很可恶,假如照着当时的意境来讲,应该称李之问的妻子为“李夫人”,她却叫她“李太太”,很赶潮流啊~)东窗事发,岂但没有攻破醋坛子,做河东狮吼(她也知道“畏妻如虎”的典故? )。李太太居然也被词中的真情所激动,立即命令李之问筹备嫁奁敲敲打打,正正式式的迎取聂胜琼回家,传为千古的文坛佳话。我有时想,聂小姐并不寂寞,无论天南地北,在数不清的难眠雨夜里(邓丽君这句话说的很有程度啊~),只有有中国文字的处所,就有成串滚烫的泪珠。(仿佛接不上前面说的话嘛!)在作者热忱的诗句里,得到抚慰,含着微笑在梦中与离人重逢,语语切切,低低绵绵,诉说着比雨夜还要绵长的离情与别叙。(总算回到正题上来了)
- ?* H, c& \- ~' k, J) G4 H# W6 i) j# B, @* m. D
[结合]: - @* V$ R: j `4 L! F
4 g/ u! J' S% N# v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很意外的可以看到台视的《淡淡幽情特辑》,里面邓丽君在每唱一首歌前都有对这首词的先容,上面的话除了扩号里的之外,全体都是引用于邓丽君的原话,说得相称的好,即便是别人为她写好的,她能背得这样流畅也不轻易!至于扩号里的完整就是我自己的见解,不许骂我!呵呵~~喔,还有一点要提一下,她这个MTV实在就是大陆看到的《欲说还休》时的穿戴,一袭白衣,头发是披着的,坐在梳妆台前照镜子,还记得吗?当然这里面不止这一个镜头,似乎大局部都是在床上拍完的,不是!我的意思是坐在床上拍完的,大家千万别误解了,呵呵~~邓丽君很美丽~ 6 ]1 f. N1 Q( T% ~
$ w7 s& J7 ~( S6 O* x
回复 引用 报告 道具 TOP
* e% B/ m9 W. a' q E: B( c3 u v2 d; u% }: ]) F& G
青青子衿 发短消息
: N1 z) v& o+ m( d1 D6 T* p
; n& |, P' I3 ~ 加为好友 : G' w! B+ ~3 l' D1 s: @
& B7 b1 B$ _/ W 青青子衿 当前离线 * k3 j' _3 u9 W$ ~- k+ w: ~( j+ |
! \% T3 a; L1 T Y
初级会员 1 x0 A! D) [0 ?; K$ |( x, U
+ N5 D" f: d( D- F/ [4 Q UID3132 帖子302 精华0 积分312 阅读权限100 在线时间550 小时 注册时间2009-3-10 最后登录2010-5-11 ' a& N: ~; z5 H; B# v3 l( D
: k- r' ?9 ]* k* Z
版主
- s6 E# w! l: K
7 [- z. }/ [. X# _: S 积分312 性别女 8# 8 B6 G7 Q4 ?2 B s
6 Q+ U: S; r. Q3 \3 j! h 发表于 9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胭脂泪(词牌:乌夜啼) 8 R+ A( {) Z) i6 {/ M2 Q: [
$ b5 _, A, \% T- F5 U+ o8 t0 \1 P 词 李 煜(南唐)曲 刘家昌编 奥金宝 $ k( V3 E% L: c r
( l7 J+ P$ r! y# H1 ^
[原文] ' M% T# U6 l5 [$ g; p
( W7 a. h& ~0 ^( Z7 t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 V& ?3 r, n+ U2 Z
/ F- `; s6 W0 t6 F) E( O 胭脂泪,汽车保养知识,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成长恨水长东!
, j, J6 U" l2 R% {! Q; n4 P2 H3 F3 W& \4 u9 g; @
――《乌夜啼》(又名:《相见欢》)
7 F; _* B$ E0 c; W! \& L+ |! U, ~7 j; \. g) S
[今译]: 8 r" m; M" k% R
& Q% N5 D6 `! A; C7 t
春花如林,转瞬间,就被促几场风雨所催折。无奈啊~那凌晨严寒的冰雨和午夜凄凉的晚风是如此的无情!而那落花却偏又多情,宛如泪流粉面的才子还在那儿殷勤地留客喝酒,殊不知它本人要再重开更待何时?唉,人生将长久与恨为伴,就像那河水常向东流一样! % Z+ V) N9 m2 }' S; y# j/ R- |
' O3 P) K' O& ?7 X
[背景]:
5 E, Q* O; U. z6 W: S- l m9 K4 q8 l+ ~( W
这首词又是出自于李煜之笔,牌名为《乌夜啼》。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词与前面的一首《独上西楼》的格律一样,所以词牌名也为《乌夜啼》。此词一反普通伤春词的哀婉作风,而以极富气势的语句(所以我用了三个赞叹号和一个问号来标点其主要的句子)来表达他郁积于胸的悲哀。它不仅对作者的人生教训做了沉痛的反思,而且还对全部人类历史进行了“一网打尽”式的概括和总结,其论断是:人生的实质就是一场大悲剧。虽然这种见地不免达观了些,但其忧患情绪之深浓却足以令人惊叹。
1 A2 _% @3 l" `# x5 l
+ c% G! Y' I2 b' h. F- V [结合]:
/ l. ]4 `* W ?
3 T$ E8 p1 |0 {0 ~ 南唐后主李煜恰是因为他的单纯和气良,才会落入敌国之手,终日郁郁寡欢,苦不堪言。邓丽君在演唱这首歌时把“相留醉”改成了“留人醉”,仍是有其必定的意思的。从男女对事的角度来看,“相留醉”是出于男子的态度,能够引深为,在女子的劝酒下,再喝了一杯,便醉了。正所谓“酒徒之意不在酒”嘛!而在乎美色也~呵呵~~但“留人醉”可说明为因心虚烦乱,而借酒销愁,无奈“举杯消愁愁更愁”,便一醉不起了,这也就无所谓是男是女了,所以在此处略做修正,反而井水不犯河水! & N1 ~- |: F2 H( J4 _* n
- }0 e9 [4 \9 ^& |) g& j+ s; H
●万叶千声(词牌:玉楼春)
; K& T7 }8 D: W. Y q8 w9 X4 t9 {' W, b( f8 T8 O4 l* B! f9 }( J, p
词 欧阳修(宋)曲 刘家昌编东尼 , n: t I+ |8 k0 D ]/ y4 b
% k; h7 B: W& ]* f: U+ }& `
[原文] ( x& L" J0 o R7 N
% R/ C5 R' k8 u0 B" C U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9 U1 M3 C7 E! r% y3 U, T [8 H3 l& b0 p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 H9 r5 z6 w% |5 U
7 S5 L3 }6 g: w: ^$ {4 a5 G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4 [9 u% s8 p/ F/ e* O# E
, } ]( ?" e8 L5 L0 Y) y6 X4 s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尽。
0 ~ m) ^) \* h
+ o2 d+ g$ G6 e m/ A ――《玉楼春》
3 E# R+ z: ]" z; [4 G! H5 A
0 ^% v; e0 L6 ~3 ?1 ?7 r" e [今译]: 5 `( r$ w7 _* n, s/ q
- `. y) b( j' ?+ g& x 自从你分离之后,就不知你飘泊在何方?面前所见到的,皆是一片悲凉的风景,和多少忧郁~你渐行渐远,匆匆的便不了书信寄来,像鱼沉大海般,到何处去查问你的行踪?深夜闻声风吹竹叶,好像响起了秋天的声音。而那千万片叶子,千万种声音,全都是离恨的呻吟。成心斜倚着孤枕,指望在梦中能找到你。可却不想,彻夜难眠,灯尽而又梦不成。 + t m' [ A4 S1 Y; h
8 E, ~) F" V! q' q- r
[背景]: / w: {, g u0 T' s5 j' M2 B
& R# B/ y+ m( Z
(引邓丽君原话):词原来就是为歌唱所作的,自五代草创以来(天啊,她竟然知道“五代草创”,太难得了! ),到了宋朝就分外的发挥光大。而欧阳修有宋代文学之父的美誉,他是宋朝的江西人,号醉翁。自小家景贫困,以芦苇画地来学习写字。二十四岁时中了进士,做过秘密副使(考察的很明白嘛~),但是因为性格正直独破,所以在官场不太得意。他的词雅丽温敛,文章名冠天下。后人称他为欧阳文宗公,写活了天下为情所苦者的心情,(是不是也包含她自己呢?)为千古传颂。而最后“梦又不成灯又尽”一句又道尽了相思与苦恋的哀痛。“问世间情是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这两句是出于元好问的《摸鱼儿》,用在此处很适当,但原句应该是‘问世间情为何物’,她要说‘是’也无大碍),兴许有情尚还有心的人,可以从这首冷冷的《万叶千声》中找到一个谜底吧?(大家找到了吗?呵呵~~) $ w6 K- d8 Q) V8 h" d% W
6 u! I# s$ J# E X# f( i [结合]: . z4 l B. h5 m3 p. j) ^
$ D1 h2 O; y6 U! e* j 想必大家看了邓丽君说的话,也没多大的兴致听我说了吧?呵呵~那就说一下她的这个MTV好了。在这个MTV中,她穿的是一件金色的祺袍,很有性格吧?但不是很亮的那种金色,是那种暗金色!暗金色懂吗?想必你们也不懂,因为我自己也不懂,突然想到的!呵呵~~而梳的发型呢,也是配合祺袍的年代,把头发盘起来的那种。就是民国时期年青的富家太太的发型,知道?不知道的话,可以去看看琼瑶拍的民国时期的电视剧,那种头发盘起来,插朵小花的!咦?琼瑶怎么不请邓丽君拍电视剧啊?邓丽君这种造型很漂亮呢!喔,扯远了~不好心思!言归正传,拍摄的环境是在一个小庭院里,其切实《独上西楼》的MTV里能看到这个庭院的。而她就是站在这个庭院的中心演唱。四处烟雾迷离,如梦如幻,好像“月朦胧,鸟朦胧”一般,浪漫极了~
' ~8 c' _3 y; l: }0 L
f& e! [' N: P/ p! k8 n( M 回复 引用 报告 道具 TOP & n9 b9 g3 ?9 V, |3 Z' T( h& n
7 ^; |3 R0 X2 e2 j: H/ j; } 青青子衿 发短消息
5 l; j+ b- C% O3 }* o5 n) V' r7 y6 s+ z2 n: a: ~; K
加为好友 6 @7 a1 z4 X$ d" ~# r/ F$ ?
9 f j# R+ z) I. L0 B5 Y
青青子衿 当前离线 * w2 {; G3 l1 \* x% |
; G- I0 `) n6 X& r 初级会员
7 O$ |4 K, _( d! `3 n5 |: I7 a' S2 H, m# e
UID3132 帖子302 精华0 积分312 阅读权限100 在线时间550 小时 注册时间2009-3-10 最后登录2010-5-11 . G6 ?, R0 r* y& z; n$ N% A
) K+ u5 o7 ]5 X( ? 版主
: ]0 Y$ C4 ]" x: R- X: a/ [) X$ T5 c+ }& ~& [
积分312 性别女 14# 4 |4 k8 k0 h% U5 [5 |# K6 _$ d
1 J2 ?6 D' b7 \: ~2 Q0 a
发表于 2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人约黄昏后(词牌:生查子) & S( F6 Z9 p/ B0 o
8 p9 w- P2 Z% \; F- R 词 欧阳修(宋)曲 翁清溪编东尼
+ F* x" b$ g0 R
% T( x4 \) V* o. D [原文] , g/ o' p- l2 y
' B1 G+ ?9 Y6 g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6 }* R% L2 m- e6 E- F% X b
1 u3 E$ y. w. D: O4 t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o6 b# t, h9 Z' o/ L
! I. r) `* ]6 u% [( I9 J: p8 I$ W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仍旧。
0 T9 g+ f" W+ Y+ G b8 v+ m& p
y( D4 Q3 A f. B5 B: h8 S. J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 |, d+ v( o1 Y. l7 X
: _# u! D( B7 g
――《生查子》
x. R+ f( n+ D( Z7 M* V* W' r+ x5 \2 x% P7 c) {
[今译]: & Q3 \! w. {" M3 w8 N- A
. l0 b7 p& r% v 去年元宵节的夜晚,灯会上的花灯照射得犹如白天个别。月儿挂在柳树的树梢,我和情人商定在傍晚当前相会。今年元宵节的夜晚,月亮和花灯一如往昔的气象,但去年相约的人儿啊~已不见踪迹,我暗自呜咽,眼泪沾湿了春节新衫的衣袖。 ( I5 U# ^' C1 m ~
4 l7 l9 N# a. E0 g& R+ ^ [背景]: 这首欧阳修的《生查子》,(亦见朱淑真集,南宋曾?《乐府雅词》指为欧阳修作),语言艰深,情义显豁,无需读者去发掘什么微言粗心,但却有一种动听的力气,足以让人感慨很久。首先是这首词奇妙的应用了对照的伎俩,上阙写了去年元宵佳节两情相依,浪漫温馨的气氛。字里行间流露出了浓浓的柔情深情,感动过无数读者的心,因而这两句成为抒写爱情的名句,千百年来,传诵不衰。如果说上阙是对爱情的温馨的回忆,那么下阙则是对恋情失踪的感伤,高低阙之间比较明鲜,构成了强烈的感情落差,读来不甚今昔之慨,从而凸起了物事人非的主题。
) {! a6 t6 ~: D: h$ f. m' ]- F1 b* S5 z
[结合]: / A" v( S7 Q. M r
6 i% l$ v K: j L 这首词是一首以“爱情”为主线的情词。就我个人认为,让邓丽君来演唱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可能是她自己深有感想,也经过不少的感情挫折,因此演唱起来布满韵味,经久不衰。让人听后犹感余音绕梁,也许正如她自己所说的:“不论开心也好,痛苦也好,我都是用我的歌声表达出来了。”
/ ^- X$ L m8 L6 m1 R
3 Z) {# U% \7 S 回复 引用 报告 道具 TOP
+ C# I6 P. Q/ Z/ t5 D- n( e1 y" j; P- c( z
青青子衿 发短消息
% l# K5 z! s! [2 @" u& D4 w) T9 }& C0 P4 T& h" l8 H
加为好友 # j& Z5 a" g' A2 a5 T
9 U2 m' }6 G6 w& q- J1 a2 R
青青子衿 当前离线
2 t* w3 K% a( S% [3 k1 t) U3 p; J# L- a/ d B T
初级会员 : j- R: r% }1 x7 q
8 R* P$ H! J" L UID3132 帖子302 精髓0 积分312 浏览权限100 在线时间550 小时 注册时光2009-3-10 最后登录2010-5-11 , I2 f: f5 ^* i; l
! ~1 P; i% a7 P/ `; P 版主 5 q1 O0 e l0 t6 I7 D# i
3 w R" J: Z S! k3 r
积分312 性别女 15# # n- n! t4 M' Q3 K$ S
3 Z8 Y/ P( j0 d$ V 发表于 2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相看泪眼(词牌:雨霖铃) , ~0 |; X, o" l i- |
1 j# I) @# l( |& x 词 柳 永(宋) 曲 古月编陈扬
; K$ C* D C' Y5 L B9 U
M+ W9 i8 c" h' q$ G% e) C6 X [原文] , e! c$ W% N# q, B' e% _
+ a" r/ Z, X9 B
寒蝉悲凉。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 w8 j5 S }# |8 E2 U
8 ], ?' a h! `) R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 ^ q9 `9 {! G
- t4 ]* {* b/ R h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V+ C6 k, U! l# U8 B2 J1 g6 Y
9 d9 E8 @! ~: u4 _2 I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 c$ K9 o* c `
" t, p, C9 H* w* G0 P' M! b; j! T 多情自古伤告别。更何堪、冷清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 a" m1 N. r0 D) T+ t' {# B- c6 `& J& n& _ Q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 f% q+ Q% @8 C% a; x
9 z$ L. x4 t6 d7 l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Z1 o4 |0 X( L% i- J$ _
* d& v9 V# [7 @. P9 m! J ――《雨霖铃》(又名:《寒蝉凄切》) 8 r$ \# @# k0 c; Y" I" x- i
' u) X0 P& ^3 q' C
[今译]: 5 h' W9 m7 d8 w$ d8 i" E8 n$ |0 g
4 V7 d1 h* s+ T' @* } 寒风中的蝉声凄凄厉厉,覆盖长亭的暮色啊,越发浓烈。狂风雨擦过,刚整理住雨滴。京城外,帐幕里纵有送别的酒宴, 却哪里还有昔日的幽情逸绪?! 正在这依依难舍的时刻,船家却督促说,就要扬帆远去。 彼此紧抓着双手,泪水含混的了视线,迷恋地彼此注视。 喉咙哽噎了,默默无言,绝对饮泣。 想到这一别,便是千山万水, 烟波浩淼,要相隔千万里远,而能看到的却是繁重的暮霭充满了南方的天空,无边无涯。 自古以来, 有情人谁不痛伤分手? 更叫人难以忍耐的是―― 这次分别偏偏在凄清寥落的秋季! 今夜酒醒之后你要去哪里? 是在杨柳凋落的岸边停揖, 还是披着黎明的大风, 面对一弯残月在把旧情回想? 这一去啊,一年紧接着一年, 即使是吉日良辰,对我还有什么意义! 唉,纵然在我内心深处,涌起千般心事,万种柔情,又能向谁去倾诉我痴心的话语呢?
2 H8 ~$ h# v; b; i4 H+ Q' F( I. ~
[背景]: 7 ~0 \5 M9 n$ z* u
3 a0 ~; J" p& u* P+ K+ B 本篇是柳永的代表作品之一《雨霖铃》。词人在倾诉难以割舍的恋情与离愁别恨之时,也抒发了自己终身失意的感叹。作者早年曾游学京都,长期出入歌楼舞榭。因为他精晓音律,教坊乐工每有新的曲谱,便请他填词。他的词也深受宽大下层市民的欢送。因为他的生活行踪,颇为士大夫,乃至最高统治所不齿,柳永的毕生,在仕途上崎岖失意,后改名为永,辗转到暮年才得中进士。所以,不丢脸出,这首词浸透了作者的身世之感,反应了他不得不分开京师而远走他乡时那种抑郁的心情以及心灵上失去慰藉时的疼痛。词中吐露出的那种消沉与感伤情调,也都与此亲密相干。
% B' T2 `1 h$ l
$ v6 L* a e9 i- S$ b [结合]: # _& R7 N' G/ Y ?& J
3 b( n" t) E) x. }) R# C8 @; } 柳永为人放纵不?,毕生潦倒。其词多刻画城市景色和歌妓生涯,尤擅长抒写?旅行役之情,也粗通于音律。《雨霖铃》这个词牌名原是唐玄宗在栈道中吊唁杨贵妃的曲调,后来就普遍的被用做有情人分离时的叹调。只管有人说这首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晨风残月’。”但是这其中的哽咽凄断之声是这等年纪的女孩所唱不出的,而邓丽君在演唱时,哀怨凄美,把与心上人分辨时的那份痛楚诠释的酣畅淋漓,充分反映出她的歌颂水准,岂非是因为触景生情?
0 y$ `) b% s: i: U
5 L/ e( S. I% m# ?) Y- Z 回复 引用 报告 道具 TOP
8 T7 U* [7 X- \ ]8 Q
5 Z- f/ H1 d4 S 青青子衿 发短消息
& J$ d8 f1 m2 Q, f: @
* l+ r3 u* L p+ q6 [ 加为好友 0 `+ A, u. U4 ~- A, l% T
4 n4 e! t; x) ?, r3 B3 W
青青子衿 当前离线
( Q6 x4 e. v0 Y! j5 P u4 t D" D; M6 ]( i
低级会员
% u* i4 o! o5 G2 t9 P' m" c( I5 Y3 [% M% D+ {; L
UID3132 帖子302 精华0 积分312 阅读权限100 在线时间550 小时 注册时间2009-3-10 最后登录2010-5-11
2 x: z0 L0 j) o8 C" W# a( v
! ~7 p; K/ N- z: Y* P 版主
$ k. P1 H# N$ O8 D
5 l, L! ^+ v/ R7 H9 U* i 积分312 性别女 16#
- q/ b% k- w- d* d, Y/ T
6 q4 B+ b/ w! @( [% g; j 发表于 2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欲说还休(词牌:丑奴儿)
. j: r$ @' ]0 `' m" g( Q \5 ^' }! G( z" h" v7 E- t O
词 辛弃疾(宋)曲 钟肇峰编 肖唯忱
5 p) A+ q8 O2 e; o
5 l |5 V, Q- b [原文]
8 P- C4 f, K3 h1 S
) |* B8 \ |" n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 I4 P6 x$ W5 q7 |$ s/ G) {2 t \ d+ n
爱上层楼。
( S( l9 _! o5 p8 E. M' O( @. R
3 b! ~) \/ V9 {/ H' ]1 B1 U$ J 为赋新词强说愁。
1 ?2 f. v, K; ]: Y$ J3 k, @( k: m+ v6 f* g5 N9 Q) A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3 L; X4 J$ g* R+ x4 d5 H! _. {" O7 B: {
欲说还休。 ) P" V5 n. u3 _( R1 ~6 Y
9 k c0 z7 {, X 却道天凉好个秋。 ^- @' n; X8 {; K! M) q* s
% [ x4 v. }5 P' b7 `3 c9 j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3 A' D3 ^% S7 g% r$ m" e( H8 E* [5 e& {
[今译]: C. e# g) P0 u# A9 \
% s R' z1 R' V- l4 U( L 年少时不知道忧虑的滋味,总爱登上高楼。登上高楼,为写新词硬说自己满怀愁绪。如今尝尽人生的愁苦滋味,可是却半吐半吞。欲言又止,也只能淡淡的叹一声:“好一个凉爽的秋天!”
7 b+ g* x% A& W7 G# Y7 V: W
0 h+ j7 @5 o# a3 m( a! \! f" G [背景]:
+ T: ]0 s- N2 D+ F7 ~
' }! X( W8 m2 v- C1 U% v 这首词是辛弃疾罢官居信洲带湖时的作品。辛弃疾是南宋的一位爱国词人,此词缭绕一“愁”字开展,重要倾诉的是满腔忧国忧民之愁,却偏从“不识愁”的少年时代说起。上片以少年时不谙圆滑,未尝人间艰苦,却效仿古人附庸风雅,登楼抒情,“为赋新词强说愁”为主线。活泼描绘了少年人的单纯、成熟和可恨。当然,这“愁”只能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之闲愁,并非是后文所抒的真愁。这是作者故意造成的一种强烈反差,以起到反衬的作用。下片首句一“尽”字,将人到中年饱经沧桑,尝遍艰辛的情怀倾诉得非常畅快。词尾说“天凉好个秋”,字面好像抛开了“愁”字,另换话题,给人以“顾左右而言他”的印象,但实际上作者绝无享受“天高气爽”的闲情逸致,而是饱含着无穷的苦涩和凄楚,来抒发回天无力的无奈心情。 . R. O9 e8 b. [; `' D/ U
7 Z( ]; G7 E) e; h+ c$ `9 d! D/ S
[结合]: 6 R4 P& R3 k! }% Z
6 D2 J/ C' D; ]; _0 N
这首词作为年轻一代来看,是相对看不到它本质性的货色的,也就是说,咱们知道他写的是“愁”,也可以感到说我懂得他的“愁”。然而这个“愁”却只是月下花前之“愁”,而绝非真愁。只有当你历尽人间的沧桑,才有资历说,“嗯……我晓得‘愁’的味道了。”所以作为我――一个高三刚毕业的学生来说,解释这首词的内涵略似有些不妥跟不当之处,还望见谅。但已届中年或已有一定社会经历的友人一定能很深入的领会其含意。正如邓丽君!她唱这首歌的时候,可以说是已尝尽了世间的酸甜苦辣,而并非刚出道时一个对任何事都懵懵懂懂的小女孩了。所以在演唱这首歌时,她绝对是深有体会的,因而才调演唱的如斯富有情感,想必她已发觉到“人生行乐耳,身后虚名,何似生前一杯酒”的意境!
% E b, I/ t4 r6 s+ \, V" n$ ^2 u3 z# Z: Q$ E, v) o
回复 引用 报告 道具 TOP
. ~4 k1 k: Z# W& [5 A& o" A% [. D- ^! n
青青子衿 发短新闻 1 g0 _) K! |* O* D9 O3 W
, y; m2 q9 U& Q5 @7 `6 g5 `9 p
加为好友 . U" I& l4 N0 S( K6 ^3 W5 w3 _
+ ^) k' o# b# [
青青子衿 当前离线
9 x+ E6 m) E8 Q& `# ?" g
( P* a6 J$ D4 N# o: ^' d 初级会员 + O# V5 h/ k! k0 ]5 s
F$ t' Y, r- D UID3132 帖子302 精华0 积分312 阅读权限100 在线时间550 小时 注册时间2009-3-10 最后登录2010-5-11 : l* y0 V& s5 P2 {8 H
! f4 O, J' E0 C, I# H7 t% v
版主 , P5 X! k# D2 Y- O
! q! O; {4 @ D! l% }/ d* |
积分312 性别女 17#
& C" C% b9 z# ^8 s! I
7 {5 V3 z) y- ^( J 发表于 2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青青子衿于 2010-5-11 15:41 编纂 / Y5 |9 | }2 q6 f2 m* @7 j2 b; ~
?3 x8 i6 s# h- U
●思君(词牌:卜算子)
2 e; l9 x, V$ F, ]# Q4 {9 ^, |' l4 }- ?& `- h! l
词 李之仪(宋)曲 陈扬编陈扬 2 r. S/ v8 V: ?9 D* l) u
0 p& {% K9 k8 c1 W- E9 P, s6 C W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 z% W! j) _' J8 ~* l! C# Q# R' O6 G# P5 O* Y1 j" N4 V- c7 a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0 u: V" h# k. G( }8 E3 g
# {: L7 b; [1 y) h ――《卜算子》 , l; P7 f: S" z9 @' j5 Y/ ]$ K6 a
/ b- r# ]9 T2 ]
[今译]:
& m# _3 w5 a( q3 j: R) P1 i9 b# H% H
1 V' _6 _# T2 {, K- R4 M' v 我住在长江的上游,你住在长江的下游。每天思念你而见不到你,却共饮着统一条江河的河水。这江水啊~要流到什么时候才会结束?这段离愁别恨又要拖到何年何月才会停止?但愿你的心同我的心一样,就一定不会辜负这一番相思情意。
, h* h; F& w7 G2 {2 R0 E; ]! x7 F4 R) s3 l7 m; U
[背景]: # J; J7 s& } ]5 l; k) K& i- g
- N `% T$ f. y7 \; I
这首词出自于李之仪的《卜算子》,借水寄情,将一位深于情、专于情的女子对心上人的怀念描写的淋漓尽致。“我住长江头”二句便揭示她们之间的地舆间隔,言外颇有憾恨之意。接着,“日日思君不见君”句则将这种憾恨之意和盘托出,令人设想女主人公徒自鹄立江头,翘首企盼的怨望情态。“共饮长江水”句复作自我慰解:两地情思,一水相牵;既然同饮长江之水,自必心息相通。跌荡之间,密意毕见。“此水几时休”二句仍然寄情江水,却又推动一层,以江水之永无竭时,比方离恨之永无绝期。“只愿君心似我心”二句是女主人公对心上人的盼望――冀望他象自已一样心无旁属,守情不移。“只愿”二字,既表明女主人公别无所求,但求两情山高水长!但也泄漏出其内心唯恐对方负心的隐忧。虽然全词言简意明,但实为上上佳作! 8 d0 ~. u* J( b5 w; @/ r8 v9 P
% K `& O% S E' g' i* t$ g [结合]: : c- G4 p Q O9 x" A
4 ^' ^: {" ^: n: s 这首词是模拟民歌所作的。作者以一位薄情女子的口气,表现她对爱情的忠贞。以滔滔江流写绵绵情思,不敷粉,不着色,而自成高致。邓丽君演唱这首词,是最适合不过了。就我个人以为这是她选的十二首词中最能代表她自己的一首,也是最合适她唱的一首。家喻户晓,邓丽君的感情生活可以说是崎岖艰辛的,她是一位很痴情,也很专情的女子,偏偏上苍故意打趣,让她无法有一段圆满的姻缘。也只能感慨世事难预感,又或者有得必有失,理当如此吧~ ! X, i/ y5 M1 B! ^+ `0 d
2 `4 N! S3 E2 G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