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开盘机音响技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查看: 51131|回复: 63
收起左侧

再版邓丽君《淡淡幽情》黑胶唱片音质如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12 08:5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赶快注册并登录访问我们网站,呈现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加入

x
最近想买一张再版的邓丽君《淡淡幽情》黑胶唱片,但是很多朋友对此唱片褒贬不一,一时难以下手,请教各位谁听过这张再版唱片,感受如何?谢谢!
发表于 2012-8-12 23: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台后,邓丽君解开了“假护照风波”的纠结,1981年初她在印尼录制了80首印尼语歌曲,重返舞台,比较从前却是更胜一筹,当年的春节又分别在台北的“迪斯角”、台中“联美”、高雄“喜相逢”等歌厅接连演出,场场爆满,风光无限。
  j( F$ M# t$ N1 d/ H) P$ [7 t: k# C6 a1 E/ a: j  V$ H
  邓丽君重拾当初做歌后的感觉和自信,1981年4月,她第五次在香港利舞台举办个人演唱会,并以七天九场的成绩创下场次最多的记录。这一年她连轴转地活跃在各个舞台,开唱、拿奖不亦乐乎。5月首次主持台湾金钟奖颁奖典礼;8月一次性获得香港“金唱片”奖的五张白金唱片;10月为YAMAHA机车拍摄首支电视广告;1982年1月在香港伊利莎白体育馆举办个人大型演唱会;这年10月又与林子祥、谭咏麟合作,在香港拍摄无线电视特辑;12月在香港参加《欢乐满东华》慈善晚会。 - G( T) U) ]9 X9 T
3 M# e: I6 t! B; ]- [3 ~. n
  值得一提的是,邓丽君1982年开始策划制作、1983年正式推出古典专辑《淡淡幽情》,这张唱片由唐、宋、元等历代词坛大家的婉约词作改编而成,为了这张唱片的完美出世,她投入巨大的热情在策划和制作上,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地来回拍摄唱片的MTV,并苦读古典文学名著、诗词,在她的床头,就放着一本《李后主、李清照词欣赏》。
: v; u2 [/ \$ ]% `. c- \! h0 ]+ E' H7 e% T, {0 B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张《淡淡幽情》弥漫着时间的沧桑之感,中国人独有的缠绵缱绻、离愁别恨、含蓄蕴藉在邓丽君婉转悠悠的歌声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自己忽然有一个奇怪的想法,我能不能与苏东坡和李后主合作,唱出一些可以代表我们民族的声音呢?作为一名歌者,我能不能也为传统文化尽一点微薄的力量呢?在艺术的回廊里,留下几步脚印,《淡淡幽情》一连串的歌,是我梦想的实现,因为我可以很得意地告诉你,我邀请到的词作家,都是千百年来,最了不起的顶尖高手,有时候唱着唱着,我觉得不是在唱歌,而是在倾诉古老庄严而且多情的中国。” : P+ g9 h7 q( q, O& U9 j

# M) J7 X* w% X. \% h  这张唱片历经20多年的风尘,到现在还有出版,宝丽金公司还将唱片的版本不断升级,从普通版本CD升级为x级版本CD,而后又使用尖端的第二代xrcd科技升级为更为完美的第三代CD。   J/ @; P; B% @8 E! V. B1 ~; E3 o4 Z

) \( O: ?$ t8 B* C, W  鲜花著锦,烈火烹油,1983年2月,邓丽君应邀前往美国拉斯维加斯凯撒皇宫举办演唱会,成为第一个在凯撒皇宫演出的华人。她以一首《风霜伴我行》开场,演唱了《再见我的爱人》《甜蜜蜜》等许多首歌。演出取得了意料之外的成功,凯撒皇宫的1100个位置加到1500个,仍有人愿意从“黄牛”手中购买站票。这场演唱会令邓丽君激动不已,观众的热烈掌声使她不得不再三出来谢幕,在呼声中演唱了《何日君再来》作为答谢。
% p; A* }, m4 l
1 k/ q3 ^/ n2 ]  凯撒皇宫的演出为邓丽君赢得了“国际巨星”的赞誉,人生得意,她到了自己事业的最高峰,1983年12月29日,邓丽君以“国际巨星”的风度和自信在香港红体育馆举办六场个人演唱会,总结自己的30岁和出道15周年。这场名为《15周年纪念演唱会》拿下香港歌坛的四项记录:首次红体育馆连演六场,并且六场满座,观演人数达十万人,还取得了最高票房。 3 }3 A. {/ P. V; p2 X

- t0 D5 S+ n, V+ a( t* k0 |  从1975年起到1983年,邓丽君在香港的唱片销量共计有500万之多,也是当时华语歌坛的一大纪录。1983年6月,邓丽君还推出了第二张粤语专辑《漫步人生路》。 9 O+ z( U: @7 U" {1 y

+ a: E% y. z( u6 V: q$ H7 s  香港邓丽君歌迷会会长张艳玲在一篇叫做《串起寸寸思念忆丽君》的文章中回忆了自己认识邓丽君的过程:
4 L* g. [$ Y* s
! ]6 \9 C5 A$ j  让我们用每一颗心儿串起寸寸的思念,送给挚爱的邓丽君。
) F# w. @+ h" w$ g. r3 D. |0 Q" H( E- K/ d/ x
  认识邓丽君是很偶然的事情。
3 y  N! T+ A. z" k3 x! m  D& J9 A4 S+ p6 I' u
  从小我喜欢听歌,除了睡觉之外,一睁开眼睛便听电台的节目,这台不听听那台。在1970年的某一天,忽然在电台中听到一曲《高山青》,有两句很特别的歌词,她唱“阿里山的姑娘没有一个漂亮,只有我邓丽君最漂亮!”当我听到这甜美又自信的歌声时,我暗自下了一个决心,一定要认识这歌声甜美又漂亮的主人翁,而且要永远做她的歌迷。 $ g# X$ z( v/ x+ Q* d( V
: X" E) Y  S: u! Y0 i- u4 L
  那时候我已加入青丽之友歌迷会,跟着也认识了邓丽君,那天她穿了一条花的迷你裙,个儿高挑、青春活泼。当她和我握手的时候,我但愿时钟停留不走,舍不得放手。从此每晚逢有她唱歌的时候,我就上演逃学威龙,那时的电台是24小时播放,所以我在睡觉的时候也听着,但只要一听到她的歌声,就会蓦然醒来,静心欣赏。后来更由邓丽君介绍认识了宗惟庆先生,而且由宗伯伯口中可以知道更多邓丽君的事。 , z# x* W3 g6 y9 c- S# R0 f

4 ~# S" ~/ C( B1 T) ?  那时候有三个女孩想为邓丽君另组歌迷会,想用“青春玉女”的名字,但宗伯伯说人总有长大的一天,那时还叫“青春玉女”就不合适,于是为我们改了名字为香港邓丽君歌迷会,就这样成立了,那天是一九七六年三月三十日。
  p7 X6 G" B% M# }* ]' Z
0 v% ~* t" R* C  和邓丽君多年的交往中,她给我的印象,是一个绝对没有架子的人,最深刻的一次,我和一位朋友去接她的机,当她看见我身旁的人,便马上上前和她握手,她这举动深深感动了我。她已是一位名歌星,却毫无一点儿架子,未经介绍便自动打招呼,这样懂得尊重朋友的朋友,真是非常难能可贵。
9 c& g8 a+ o* \9 ^) E, m8 S
- _& c9 |) Q, o& v& ?" R4 C  …… 4 f: W; ~& }: J

5 l# t- _/ Z9 k  x- n  k2 y  N  邓丽君走了可舍得吗?我只当她又去旅行,只是这次去得更远,没有时间回来而已。可有眷恋吗?二十年来的共处,点点滴滴在心头,所以她仍活在我的心中,长长久久地直到永远。
8 w' _  A7 ]" B* t' b5 i3 y
) p3 f) x( G& ]& F& D: T& [& [  1981年4月28日,邓丽君在新加坡国家剧院举办演唱会时的海报。其时海报上的宣传语为:“国际天皇超级巨星”邓丽君,这个称谓已是无以复加了。 - M, y  I4 G8 i/ E: L
  E. X% v) q/ i2 N2 w0 ^
  环球唱片曾经这样评价邓丽君,非常具有代表性:“在华语歌坛,邓丽君是最有代表性,她以甜美柔情的声线,唱出首首委婉动人的乐曲,以小调式中国旋律,令每一个人心灵悸动。邓丽君是最能代表华人社会的女歌手,她的多首经典乐曲如《月亮代表我的心》《甜蜜蜜》《何日君再来》《千言万语》《我只在乎你》《小城故事》《爱像一首歌》和《但愿人长久》等等,都是令人无法忘怀的作品;只要是有华人的地方,她充满家乡感的歌声,都在震撼着每一个海外思乡之人。邓丽君后来更远赴东洋,把中国的音乐带至彼方,令音乐更加打破国界的限制,自由平等地送入每一个人的耳朵里。” ( T/ \3 X# A2 Z/ S& |1 B5 \3 c, J
; l: U) f3 `# n! f5 w, v( a
  邓丽君在1981年出版了第一张粤语专辑,发行后在香港立刻大卖。她被认为是和许冠杰、许冠英兄弟共同开拓香港中文歌市场的先锋。许冠英更称她的歌为“心灵的歌声”。
8 @- `. l% h6 L4 T2 z" u+ ]. D: f
  1981年邓丽君开始在台湾各地与东南亚巡回演唱。她在香港开创了七天九场个人演唱会纪录,除此之外,她还主持台湾金钟奖晚会,并在高雄举办《何日君再来》义演晚会,为山叶机车拍摄首个广告。 4 j3 @: s2 I8 g0 S0 U" ~
* ~. e8 z0 I: K
  在香港第五届金唱片颁奖礼上她又连获五张白金唱片,刷新香港历届金唱片纪录:《假如我是真的》(白金唱片)、《爱像一首歌》(白金唱片)、《水上人》(白金唱片)、《邓丽君福建名曲专辑》(白金唱片)、《难忘的眼睛》(白金唱片)……
& V/ \+ O, E; x, Q0 ]* A1 M
4 m  u) J* ~/ T+ I6 U  这一年的邓丽君与郭孔丞发生了热恋,他们于1981年10月28日晚上秘密订婚。郭孔丞在自家的香格里拉酒店日本料理厅留了一张桌子,点上一支红蜡烛,还吩咐服务生在餐桌上放一盒玫瑰,又开了瓶香槟。他们的订婚宴很低调,除了双方家人,邓丽君的好友只有已嫁给香港富豪赵世光的何俐俐偕夫婿观礼。郭家与邓家彼此交换了信物,也积极挑选良辰吉日准备结婚。
% I. n" L; f; w% g- F5 T9 r# U3 v* ~! n& U! n4 T: L& ?% S
  邓丽君与香港缘分很深,这还表现在她的歌与香港电影的关系上。很多歌曲不但被香港电影拿来用做插曲,甚至以歌名作为片名的也很有几部。譬如20世纪90年代的《甜蜜蜜》,以及其后跟出的《千言万语》,值得一提的是,这两部电影都获得了成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3 r; ], N+ o1 q0 ~6 ^5 `( `
9 n( |; R5 \; t$ E$ d$ A# a" t  而把邓丽君的歌作为电影插曲的则更多,譬如在邱淑贞主演的《愈快乐愈堕落》中,插入了邓丽君唱的《爱像一首歌》,这是1981年专辑《爱像一首歌》中的主打歌,是在1983年15周年巡回演唱会的第一站-香港红体育馆演唱的第一支歌;《堕落天使》用了《忘记他》,这是她第一张粤语专辑《势不两立》里最受好评的经典歌曲,只是在电影中唱歌的是关淑怡,但是听到它,仍让我们怀念起邓丽君。 . F7 t, J* ~; _3 l8 f0 a: O

7 Y+ ?) S7 Y6 i8 j" N: r* Y( n  邓丽君以主题曲为主打的唱片出了二十多张,包办了全部主题曲和插曲的电影就有多部,最著名的歌曲如《千言万语》《海韵》《你可知道我爱谁》《原乡人》《小城故事》《水上人》等等,在当时都成为了非常流行的歌曲。如今这些电影已经不大为人知晓,但是电影的记忆却因邓丽君的歌声而被保存下来,有许多歌迷仅是因为追寻邓丽君的歌声而去找这些旧电影看,如果当时没有邓丽君的演唱,这些电影可能就会被时光之水迅速冲淡。 " T7 ?2 @; s4 C8 z( t: `
8 F8 E& m4 \' q6 t: Q/ u
  1982年11月底,邓丽君出演“台视”拍摄的《郁金香》,这部片子后来获第四十一届台湾电影金马奖华语影片竞赛单元评审之金穗奖。
2 X" o- p8 @7 N6 u
% m& I! C/ ?2 \3 ~3 c$ z  无论是在哪里演出,邓丽君一直以“中国人”激励自己,在日本的时候,她每次的演唱会必唱中文歌曲,甚至在和家人的私下交谈中,她还认为中国人要比日本人更聪明,理应有更高的成就。 5 u" |9 ?. A* e( \: \

% {& v# @4 q( C5 {5 y/ ^$ @: [1 U9 U* h  而这张《淡淡幽情》唱片,就是由中国古典诗词改编而成的歌曲。邓丽君对这张唱片投入了很大的热情和时间,除了演唱这些歌曲,她还在台湾、香港两地来回拍摄唱片的MTV。在她去世之后,人们在她的房间里还发现了大量的古典文学名著、诗词,如《曹雪芹别传》《李后主李清照词欣赏》等,这些都是原定为制作《淡淡幽情》第二辑所做的准备。她还曾对记者说过,她最喜欢读的书就是《唐诗三百首》。 " o1 n, I$ @% ?9 j+ H: o2 ]
+ {. c, b0 G3 o5 k7 G
  《几多愁》即是李后主著名的《虞美人》: & `6 ~/ {) Q) S7 \; D) X4 K
: ]; l7 E: _6 I, f4 |2 D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j+ O1 e0 \. T# b. f* }

$ M& v& b  c' \2 z8 M" E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 p5 {' b6 k( o6 ^
8 V( n8 x" |5 f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b# Q7 a4 x6 o  T
) o( v; r1 f5 @: E+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7 I8 U( Q4 c0 c, B+ H9 z( n0 K
" ~* `/ V: ]/ \% Y" l
  《淡淡幽情》最终于1983年面世,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了,随着时光的流逝,这张唱片更显现出它的光华。仅宝丽金(即今天的环球唱片)就出了三个版本,最新版标价不菲。而在日本的版本则更贵,售价达到了人民币四百多元。 , ]# Q7 @6 x2 _3 D, b

; r# w  A1 O$ [$ _$ M- p. w9 i& R  这张专辑是邓丽君个人演唱生涯中的巅峰之作,也是她直接参与策划的第一张唱片。这张碟中的12首歌均选自唐、宋词名作,都是历尽凡尘的文学精华,配上现代流行音乐后,由邓丽君用她与生俱来的幽幽情怀唱出来,优雅、温柔、多情。
$ w2 F% p1 }0 l; D& k; F" e  _; y9 X. [1 P( r. n- [+ P
  从音效上看,整张碟以人声为主,配乐的音量较低,乐队的位置也明显靠后,《独上西楼》出场时的清唱如真似幻,具有极好的表现力和空间感,歌者的身高、姿势和口形仿佛历历在目;人声如水晶般纯净,音色温暖清丽;配乐方面亦表现不俗,民乐和管弦伴奏音质平滑有光泽,那两段不疾不徐富有节奏的梆子声带有清亮的回音,使你几乎能看见空气在你身边流淌。而当你想到这张唱片从作词到作曲、演唱,前后经历了上千年的时间时,会更加感到它的珍贵。
$ M! _4 R* I" a5 b6 I, N0 b6 O. @2 X" S: O; c
  目前在市面上还能买到《淡淡幽情》的第一个版本,这张碟附送了一本印制精美的歌词,而每首词后都有解说。此外,这张碟还配有名摄影家拍摄的邓丽君以歌曲为主题的古典装扮照片,联想她传奇性的一生,令人徒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感慨。
% r1 `( W# e( ~, C) o
1 U" ]7 M9 _  D# k  b  《淡淡幽情》中的《但愿人长久》是根据苏轼的《水调歌头》的词作的曲子,当时这张专辑大部分是由台湾、香港(2:1)两地成名的音乐制作人所改编,而惟独此曲由当时年仅19岁的梁弘志作曲。邓丽君曾唱过梁弘志在高中时创作的《恰似你的温柔》,当时的他,主要编曲一些民歌,之后邓丽君向他邀曲,他回忆说:“邓丽君突然打电话拜托我写歌。要我以自己的感觉谱曲就可以,她的要求仅此而已”,“她对年轻的我也非常谦虚,我告诉她,她的声音很美,的确很适合唱民谣,不过还是应该多方发挥,尝试更新的节奏与风格。”
) X( {# h# z1 m8 ~8 W+ z" n& p3 i% [8 b& x- _% W7 x  |" W4 j! ]
  邓丽君与《但愿人长久》的作曲家梁弘志。据《邓丽君的真实世界》一书中记述,创作《但愿人长久》的时候,梁还是个19岁的年轻人,当时也只是个创作型的歌手而已,邓丽君之所以邀请梁为这首歌担纲作曲,还有另一个缘故,是因为邓丽君在几年前就唱过梁在高中时创作的歌曲《恰似你的温柔》。出于对这首歌的满意,他们于是很信任地主动邀请梁为这首歌作曲。 1 H% M& k6 q# q) i

+ L! V( X9 w! ]: W7 ]+ m  “邓锡泉突然打电话给我,要我写歌。他要我以自己的感觉谱曲。小时候家父曾带领我进入古典文学的世界,因此当苏轼的这首词拿到面前时,我并没有手足失措。”梁在后来回忆时说。
3 d/ D& X+ }, @5 P/ n3 b  S7 @4 c. P5 F4 D
  梁弘志还为蔡琴等其他台湾著名歌手写过歌,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作曲家,但天妒英才,2004年他因病去世。
' B% j- \0 F) Z( b+ w* K
- T& b0 j6 v* S, D& M5 i  邓妈妈在凯撒皇宫酒店前留影,海报上写着邓丽君的英文名“TeresATeng”。 6 H& P- k, l0 Y4 x! p6 G
* g$ j2 m2 \" U/ s2 s
  邓妈妈于2004年病逝。
9 f. p* `' `: P. l: f
" M0 l9 N8 c" H  1983年农历年,邓丽君应邀前往美国赌城拉斯维加斯的凯撒皇宫酒店演唱。这是1983年2月19日她在凯撒皇宫举行个人大型演唱会时的照片。
2 r! L; x3 ^7 Y& t' U/ h0 @# c8 ^" a
$ T: \7 d7 y  ]. F' Q  邓丽君是第一个在这家酒店演唱的华人歌星,演唱会持续了两天,2月19日、20日的表演在1月底票已经全部售完,而凯撒皇宫原本的1100个座位后来添加到了1500个。 + V- i* S3 e, p( m4 j

% a9 y# `9 c4 r" z7 }  在凯撒皇宫的演唱会是邓丽君成为国际巨星的一个表征,当时和她一起在凯撒皇宫开演唱会的还有法兰克·辛纳屈等人,他们被放在了一起介绍。此时的邓丽君,其国际著名歌星的地位在华人圈里无人能及。凯撒皇宫位于美国赌城拉斯维加斯,是极尽繁华的地方。“凯撒皇宫”,光名字就足够奢华,令人遥想到2000多年前的罗马王宫的纸醉金迷和烟柳繁花,邓丽君在凯撒皇宫的演出,曲目与以往的演唱会不同,增加了不少快歌,而她的服装和舞台设计自然也突出了一种性感和动感,具有非常明显的娱乐概念。当然,作为中国人,作为第一个在凯撒皇宫登台演唱的华人,邓丽君在演唱会上主要以中文歌曲为主。她以一首《风霜伴我行》的歌曲开始了首场演出,接着她还演唱了《千言万语》《甜蜜蜜》《海韵》《再见我的爱人》等曲子。 " n6 F' V6 W- L5 {8 l' w# m" ~8 a
  u4 f; u$ X+ {: _* U% q
  出乎她的意料的是,凯撒皇宫1100个座位不但坐满了人,而且还不得不加了数百个座位,尽管这样,仍有相当多的人愿意以150美元到200美元购买“站票”,来欣赏她的演出。演出取得了空前的成功,结束时,邓丽君不得不三次出来谢幕,当人们欢呼再来一首时,邓丽君盛情难却,再次演唱了那首经典的《何日君再来》作为答谢。 1 \8 N% m: ~3 U& }4 w
' P( ]- ?  E1 j2 v/ k
  演出现场座位爆满,舞台效果光影迷离。邓丽君的英文名“TeresATeng”光彩四射。
& J3 V& w7 _& |0 h6 k  n
8 A) W5 [% Z2 Q2 \+ W  在演出前练习歌唱手法和舞蹈动作。邓丽君对于表演前的练习异常重视,有时候动作一次不到位,她都会演练上百遍。
- J0 z9 V' U# V8 \  T4 v, D0 p/ N& K+ q7 c
  在劲舞中唱一首很动感的谣曲,邓氏独特的舞技也非常了得,风韵四散,风格独具。
" `; Z1 [8 U4 y" z
& J: f* ~) \' o& Z+ h; Z  1984年,参加日本词曲大赏时的演出。 4 V6 O: e$ C* o5 ?: E/ A0 q1 ]$ G
0 D5 n8 D6 i3 l  c6 x1 c: P
  1984年的邓丽君当选了台湾十大杰出青年,同时又在日本非常风光,拿下了关西举办的第十七回“全日本有线放送大赏”、及关东举办的“日本有线放送大赏”双料冠军。 / B' f. U  r. [+ [5 F6 ]& X

& B1 w# R1 p0 h& W: l% b, F  1984年1月,邓丽君在台北举办了两场著名的《十亿个掌声》演唱会,这场演唱会成为流行音乐史上的一大盛事。
: u5 L* Y, o5 K, G4 y) P6 v4 }( m. Q5 C7 o/ j) F% k

0 b4 {9 i4 v* `. ?' Y  k
发表于 2014-2-3 08:53:46 | 显示全部楼层
越单纯的东西往往越容易打动人。邓丽君唱歌是纯粹唱歌,现在不知道还有没有人在纯粹地唱歌,论声线唱功或许有人比邓要好,遗憾的是现在很多人唱歌掺杂了太多的东西,所以很难打动人。
发表于 2012-8-12 09:48:07 | 显示全部楼层
                        
6 J, D8 C' g1 b% F
4540d7e3498ab88b3cb28&690.jpg
- S. x$ J9 n; o; b" T( s
: T5 J# A1 u5 g. e" O6 C
) X; X- v& p; w, C
首先关于邓丽君的声音.
      我们每个人就在各种各样的“歌声”中成长,可谓听歌不计其数,但是我们却无暇去研究有关唱歌(声乐)的技术和理论,因为我们不是干这个专业的,我们只要能听就完全可以了。在各论坛上,有关君丽姐演唱艺术的话题和帖子,精彩纷呈,好文不断。遗憾的是我们这里缺少声乐专业人士,一年以来居然没有一篇有份量的“专业化”的文章出现。我想,丽君姐的歌能够打动上亿人的心灵,就其演唱技术而言肯定也有她的过人之处,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真是各行如隔山呵!好在现在有了互联网,咱不懂,可以到网上去找呵。因此,我找到了“爱乐人走四方”这个相对比较专业的音乐网站,在乐论坛上我终于发现了一些自己想要的内容,虽然都是一些片言只语,但毕竟还是从比较“专业”的角度去看邓丽君
         关于邓丽君的高音

中国人学唱歌有一个奇怪念头,老是想往高音唱。其实一个人的音域是天生的,你是唱高音的料子就唱不了或唱不好低音,你要是唱中低音的料子也同样唱不好高音。硬是想在自己的正常音域(TESSITURA)外练唱,不但不可能唱好,而且会损坏声带。德德玛有高音吗?邓丽君故意吊高音吗?真正好的歌手,是能把自己的正常音域充分唱好的人。

关于邓丽君的音域

最优秀歌唱家象邓丽君,她的CD到处都能买到,她所唱过的所有歌里,最高音和最低音之间不会超过两个八度。其他最优秀的中国歌唱家也一样,不信就去统计一下。按同类型的男女声来说,他们的真声音域相差并没有八度,大概只有四五度,拿男女高音来说,男声高音一般到小字二组A,女声一般到小字二组D,这在以真声唱法为主的流行唱法中得到印证。例如王菲,邓丽君这样具有高音音色的歌手她们的真声也只是到小字二组D或再高半音,绝大部流行女歌手的歌的最高音不会超过小字二组D就是这个道理。女声真声能超过小字二组D算是很不错了,就好象男高音超过小字二组A一样。能拿毛阿敏来说,在她几首名曲中,《绿叶对根的情意》的难度最大,有14 度,但最高音也只是到小字二组F,黄绮珊也只能唱到小字二组G,能力已经很超人了。就拿我国女高音的保留曲目《我爱你中国》来说,只有12度,最高音也只是到小字二组G,按你的说法应该是一般没有训练过的女高音都能唱,那是不是这首歌太简单了,对那些女高音歌唱家是不是一种讽刺?有一首流行歌叫《一个真实的故事》,有16 度,最高音到高音C,它就是要真假声结合,能体现出真假声的声区

关于邓丽君的颤音

      颤音的处理每个人都不一样,气息到位了,自然就有了。邓丽君的颤音就控制的特别的好。流行歌曲的处理比较随意,象郑伊建就不用提了,黎明现在也唱的差极了,早些年声音还是比较通的,现在换唱法来追求大众化,真的是残不忍睹,李克勤现在也是这样,早些年的唱法还是很好的,现在也是追求一种气声的唱法,违背了发声的根本要求,但是他在港台歌手里面还是很好的一位代表。张学友现在也是很不行,声音紧,不通,早年唱的很好。如果这位朋友想学颤音的话,我建议模范(模仿)邓丽君的,象刘德华的颤音很多都是喉结摇出来的,很恶心颤音就是气息的滚动产生出来的,但是人为的刻意的去颤出来,就是摇晃,流行歌曲和声乐的颤音不同,在声乐里面,颤音的定义和滚动不一样。在流行歌曲里面,人为的颤音只要不要太过分,象费玉清和邓丽君那样的颤音是很科学的。
      早期的邓丽君在发声方面没有经过训练,所以位置靠前,因此其音域自然不会很广!而她唱的小调式歌曲一般都难度不大,讲究的是琅琅上口,所以感觉不明显,但是她在丽风时期《我要对你说》中唱道:远方有人在呼唤。。的时候很明显是唱到了其高音的极限。
      而在去日本接受了歌唱强化训练后,为什么很多人觉得邓丽君的歌声更加动人更有感情了呢?其实也是因为发生技巧改变的缘故,那个时候她的发声位置已经靠后,也就是专业上说的声音应该是从前额头发出的,而不是从喉咙里发出的,这样越是唱到有感情的时候,反倒越是收敛,效果也就越好!这样的唱法再配以邓丽君独特的鼻腔共鸣效果,所以听邓丽君的歌,很少会听到其强烈的呼吸换气声,即便是现场演唱也是如此,给人的感觉就是很轻松!这个时期的前期,她有一首《爱的理想》,后面的曲调相当之高,可以明显感觉到她的发声运用了美声的一些方法。给人感觉底气十足!而同样那首《我要对你说》在中期时伊馆演唱会上唱时,已是游刃有余啊!
       后期,据介绍邓丽君去西方进一步学习了发声技巧,并指出其应该改变唱法,否则嗓子的寿命便会缩短,同时歌曲的风格也有些改变,作品大都比较大气。加上可能肺部有些疾病,所以明显可以感觉从我只在乎你后开始,邓丽君的发声位置放到前面了,比较随性和放松,不会集聚丹田之力去演唱,可能本身底气业已不足,所以给人的感觉,声音比较尖,唱到高音的时候的确会比较吃力。
       不过,无论如何,邓丽君对自己的嗓音还是相当了解的,她知道在身体的不同阶段、针对不同的歌曲,对唱腔风格进行了大胆的变化,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专型,并且始终得到歌迷的认可!这已是难能可贵!
       邓丽君最为人所赞叹的,就是毫无气声,听来一点也不费力,因为她的中气十足,确能温婉地唱出,使声音具透明却又不失扎实感,柔中带刚,就像海韵,襟裳岬那样,不仅柔,爆发力也够,甚至有声乐家评价邓丽君,是罕见能利用近似声乐的技巧,唱出最通俗的流行歌曲,却不像艺术歌曲般曲高合寡,有些声乐家,换气方面的火喉甚至还不如邓丽君
      近几年处理换气方面较出色的,有王菲等,虽然还差一段距离,但已经难能可贵,王菲的歌,有些是故意表现气声效果,那种气声和齐豫又不相同,但有些歌曲则明显地经过努力,压低了气声,以表现其透净,虽然压的通常不是很完整,也许需再点点加强,但能够注意到这一方面的歌星,已经是很灵敏和敬业,师承于邓丽君,亦是因素之一。
. T% I# T  E$ o+ g) @
6 U$ O6 O9 p# X+ }
发表于 2012-8-12 10: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淡淡幽情》的起源
                              ———淡淡幽情中的激情
; z! z9 L. A' ^                                          ---------谢宏中

                                                                                             激情的触发
* Y; g( |- R3 }! {       三年前的一个秋夜,我在小书房写李后主的一首“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井荀漫不经意地走进来,看了一眼然后漫不经意地朗读。那戏剧性的感情和音乐感的节奏,美妙极了。如果能将词用现代的乐韵,用唱的形式去表达,那该多好!我赶忙籍着当时的灵感,将这首李后主的〈乌夜啼〉谱以曲,用我极重南音腔调唱出。我在唱,她在朗诵,并将之录下来,噫,效果果然不俗。

激情的唏嘘

将唐宋诗词谱以曲,用唱的形式表达,这概念曾向数位音乐界朋友“卖”过,自谱自唱的一首〈乌夜啼〉也不知道表演过多少遍,反应并不热烈……难道这仅是理想主义者的白日梦?曾予鼓励者仅有牛莉及林枫夫妇。我在空闲时将数十首绮丽的幽愁的词辑成一集,名之为〈淡淡幽情〉,至于谱曲灌唱片一步,活动、鼓吹了整整一年,仍然无结果,一股激情只留下无限唏嘘。

激情的共鸣

两年前,在一个晚宴上遇到邓丽君,不期然地将这蕴藏已久的概念向她游说,反应热烈。相隔不久,在星加坡(即新加坡)遇到宝丽金负责人郑东汉,亦向他鼓吹这概念,反应相当热烈并促成马上付诸行动。

也是一个秋夜,在已失去踪影的浅水湾酒店露台上,有四位年青人在高谈阔论,那就是邓丽君、郑东汉、邓丽君唱片的监制人邓锡泉和我。谈论中心是〈淡淡幽情〉的制作方案,如何去突破、如何去实现、如何将我国数千年遗留下来的古词用现代音乐去表达,令听众共鸣,籍此保存将被遗忘的中国文化。这一连串的如何足以令我们四位心弦紧扣、情绪高昂……我又处于激情中!的确,放眼当今歌唱界中人,有谁比她更有代表性?有谁比她更能恰如其分地表达那一份淡淡幽情?我的梦再不是个人的梦,我已经依稀听到共鸣之声隆隆作响。

                                                                                    八二年激情的延续 艺术的突破   

在唱片里面,邓丽君以她与生共有的幽幽情话唱出十二首名家名词,这是一种突破。不仅如此,蛮声国际的中国名画家单伯钦先生特别为这十二首词作画,将词中的意境用国画手法去表达,这又是一种突破。我们将这十二幅作品精工印制送给听众。其中,林枫先生还对每首词加以解说,以便各位听众……作者的背景亦有简述。

此外,名摄影家林伟先生以邓丽君为主题,拍了一辑淡淡幽情彩照,将十二首词的情意用现代的背景表达,引人入胜,也是艺术的突破。这一切的一切全在唱片里,希望听方也能在欣赏〈淡淡幽情〉时产生一丝激情。

* E2 _3 `: d: t7 \5 N& v

由此可见,淡淡幽情从最初的酝酿到灌制为唱片,前后经过了三年时间,从79年产生“概念”,到80年遇到邓丽君和郑东汉,然后进入策划,到基本完成用去了两年的时间,而到正式发行与我们见面,则是第四个年头了——正式发行日期:1983年2月。


! j4 `* M& g/ G- j( N5 d
       注1:郑东汉是郑中基的父亲,郑中基回忆当年有和邓同台用餐
       注2:邓锡泉当年长期做邓在宝时期的唱片监制,后来也做其他人的,张学友1987年 <JACKY>   专集他就作为日本录音顾问

/ b1 e. h& f' U# W
发表于 2012-8-12 10:02:17 | 显示全部楼层
●独上西楼(词牌:相见欢)            词:李 煜(南唐) 曲:刘家昌 编:东 尼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 深院锁清秋6 F5 M9 b! Y5 _+ h$ ^" o! \) W4 T  j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但愿人长久(词牌:水调歌头)      词:苏轼(宋)      曲:梁弘志 编:肖唯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昔是何年
+ m+ e- Z* B% `) O4 k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 u3 v0 N7 q7 G1 v) e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
' O) b& e) Q' ]" Y9 r% A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几多愁(词牌:虞美人)                 词:李 煜(南唐)  曲:谭健常 编:陈 扬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l. d5 b5 y0 a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芳草无情(词牌:苏幕遮)             词:范仲淹(宋)      曲:钟肇峰 编:钟肇峰
碧云天 黄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7 {: m* F$ m1 z+ V  e3 _9 ?黯乡魂 追旅思 夜夜除非 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清夜悠悠(词牌:桃园忆故人)         词:秦少游(宋)      曲:古 月 编:东 尼1 \* y% X4 g5 o4 Q: o5 B( h
玉楼深锁多情种 清夜悠悠谁共 羞见枕衾鸳凤 闷即和衣拥
! y7 i6 K& B9 b! [4 |无端画角严城动 惊破一番新梦 窗外月华霜重 听彻梅花弄
●有谁知我此时情(词牌:鹧鸪天)词:聂胜琼(宋)      曲:黄 沾 编:顾嘉辉
玉惨花愁出凤城 莲花楼下柳青青 尊前一唱阳关后 别个人人第五程$ T3 F# X) g$ t) e+ g  |! ]5 n& k
寻好梦 梦难成 有谁知我此时情 枕前泪共帘前雨 隔个窗儿滴到明
●胭脂泪(词牌:乌夜啼)                 词:李 煜(南唐) 曲:刘家昌 编:奥金宝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B1 s, C1 C& w* c
胭脂泪 留人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万叶千声(词牌:玉楼春)             词:欧阳修(宋)     曲:刘家昌 编:东 尼
别后不知君远近 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 水阔鱼沉何处问9 s9 q4 l* [1 u; Q
夜深风竹敲秋韵 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欹单枕梦中寻 梦又不成灯又烬
●人约黄昏后(词牌:生查子)          词:欧阳修(宋)     曲:翁清溪 编:东 尼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3 u. {+ ~( F3 n
今年元夜时 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 泪湿春衫袖
●相看泪眼(词牌:雨霖铃)             词:柳永(宋)      曲:古 月 编:陈 扬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都门长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6 X" ?. h5 U1 G- L
执手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沈沈楚天阔
7 s6 e$ ~% {7 e- P$ _1 U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欲说还休(词牌:丑奴儿)             词:辛弃疾(宋)      曲:钟肇峰 编:肖唯忱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 G: F4 a5 W% {, u: E: V8 I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思君(词牌:卜算子)                    词:李之仪(宋)      曲:陈 扬 编:陈 扬
4 _- O/ X2 E- x% P0 K) Y我住长江头 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 共饮长江水3 Y' g& {, c9 x* F  c
此水几时休 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 定不负相思意
# \  T" {* a( X- K  j
发表于 2012-8-12 10: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版本之说之LP和卡带! K( Z+ S, u$ k  r' v
7 F" o5 D1 N/ R8 O7 x6 k

1 p! L% N" Y, @) R8 t5 v# O5 s* `3 w% o
德国宝丽金版(传说中的物品)
香港宝丽金45转白版12寸
香港宝丽金33转白版12寸   
3.jpg
6 D8 H, L( [( t, n. H: H7 r3 k0 a+ ]
2.jpg , |. v' K7 W& n! a
- L. M! u; L+ r. r! M7 O5 e* G7 N
1.jpg
+ h( j  i2 D  L5 E% \$ a, Q- u) p7 K

0 E/ d3 I8 B0 G, J+ ^
香港宝丽金双封面版
香港宝丽金双封面版(和前一张分别是双封面的脊骨胶厚)
台湾歌林版(单封面)
台湾歌林版(双封面)
5.jpg
上图,唱片封套。由右至左(1 至 5):2张不同的宝丽金港版,一张白版(33转),2张台湾歌林版。
环球版
6.jpg
台湾宝丽金
' u. T  s- w1 V台湾歌林
7.jpg
8.jpg
台湾齐飞
9.jpg
金典引进版
10.jpg

9 [+ @; h/ W; \+ a- z+ E6 j  Q6 H0 U
  |- k0 G1 k- a( m1 a0 D9 Y
, J) h- R# U4 w$ l1 B* x( Z! l! Y
# G6 D: W7 \6 o1 J8 h4 o
6 M; V. d& Z  f. g6 x

7 m* B( t# t6 F, I! z) D( _. n* O2 \7 B2 j! F
发表于 2012-8-12 10:2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CD版本
1 ^3 y! _1 K7 M3 y
西德头版银圈
1.jpg
香港宝丽金头版南韩银圈(南韩银圈分小字版,大字版)
2.jpg
香港宝丽金T113 01
3.jpg
香港宝丽金T113 01 IFPI6 }( `0 L2 ?9 L# N- }, F
香港宝丽金97年再版
5.jpg
香港宝丽金20世纪光辉印记版  

; w: H; g) O6 p( {2 M, Y8 p& ]5 y4 w) b7 c1 C" a
6.jpg
香港宝丽金20世纪光辉印记再版
- _; `# W3 B- F
7.jpg
环球再版(普通再版多了环球标志)& I5 [2 P" _) ^$ ]) @
环球天国的情人20CD版
8.jpg

$ ~' P- }) o  u, a) @, }/ T
# ?- K+ ?% U6 c/ z, S
环球复黑王
9.jpg
10.jpg 11.jpg
普金XRCD
12.jpg
91日本金牛宫版
13.jpg
95日本金牛宫画碟版
14.jpg
内地金典引进版首版(港压)
15.jpg
内地金典引进版再版(封面上有打洞,盘面印刷粗糙)
. e- R5 f$ m8 i2 f" `内地宁夏大地出版社版的(99出版的碟名为《唐诗宋词但愿人长久》)
当然还有D版
16.jpg

注:“淡淡幽情”德国版,其实如同此次日本的XRCD2版一样,是在德国压片的特别版。邓丽君签的是宝丽金集团(今天的环球)旗 下的宝丽多公司。注意到那个商标半个太阳下面是POLYDOR字样。这就是宝丽多。宝丽多是勃林那德国公司二战后改的名字, 为了与英国的百代,美国的胜利相区别。它们本身是一个人开的。说来要牵涉到世界百年唱片史,太多了。后来,宝丽多与菲利普旗下的PHONOGRAM合并,取前者的POLY和后者的GRAM,就成立了POLYGRAM公司。压片的总部在德国汉诺威。由于欧洲压片水平高,并且“淡淡幽情”又是发烧名盘,因此在那里刻了 一些特别版的密纹黑胶唱片。如今是有行无市了。

: _9 Z. ^" V, V" Q3 J5 l6 u. H

" B+ N1 i* }7 ?" C& a
* m& w+ e5 ~! w) `& K. {) a* ]! Z0 }( Q/ g( l, x; Q
( E5 P" {2 h& p1 U% Q9 l
发表于 2012-8-12 10:3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各方评论

  淡淡幽情于1983年面世至今已近二十年,岁月的滚滚红尘未能遮掩她美丽的光华,反而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愈显出非凡的魅力。

  邓丽君是上个世纪最令人怀念的华人歌手,也是国际公认的最成功和最具影响力的中国歌星。她在二十多年的演唱生涯中,出版专辑唱片过百张,唱过的歌曲上千首;她在八十年代前后近二十年的辉煌岁月正是中文流行音乐的黄金时期,而《淡淡幽情》则是她个人演艺事业处于颠峰时期的经典之作,也是她亲身参与策划的第一张唱片。与其它专辑不同,这张碟中的十二首歌均选自宋词名作,是经过了上千年历史检验的文学精品,配上现代流行音乐后,由邓丽君用她与生俱来的幽幽情怀唱出来,典雅、庄重又温柔、多情,颇具唐宋风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张最具邓氏特色的专辑,充分彰显出邓丽君情歌演唱的绝代才情和旷世才华,碟中的歌曲除了《但愿人长久》这首较为中性的歌有歌星能够翻唱外,迄今尚无人敢于尝试其它歌曲,因为任何翻唱都将会因为破坏了邓丽君最真切的演绎和独具的天韵而变得俗不忍听。

       多年来,这张唱片一直被发烧友们作为完美人声的试音碟。从音效上看,整张碟以人声为主,配乐的音量较低,乐队的位置也明显靠后,《独上西楼》出场时的的清唱如真似幻,具有极好的表现力和空间感,歌者的身高、姿势和口型仿佛历历在目;人声如水晶般纯净,音色如温暖清丽;配乐方面亦表现不俗,民乐和管弦伴奏音质平滑有光泽,那两段不疾不徐富有节奏的梆子声带有清亮的回音,使你几乎能“看”到周围空气的流动——即便是在普通的器材上播放亦能感觉到,可见录音效果之好。尤其是当你想到这张唱片从作词到作曲、演唱,前后经历了上千年的时间,凝聚着十几代文艺人杰的超卓才华时,会更加感到她的珍贵!$ b8 H; y  D* E) X& S7 t
                                                                                            
       编号:POLYDOR 817 121-2(X)
如果你正好是前二十个流行年代的见证者;如果你的审美观还没有异化,你不得不认同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今日中文的流行歌坛,从创作到歌手一直到制作品质,已经一路滑坡,全面倒退了!中文流行唱片的价值观也已经被泛滥街头的D版唱片彻底改变。可怜那些唱片公司,只得被迫制造短命、廉价、不忍卒听的“垃圾”,以求活路。相较于如今的颓势,过去的十几二十年,对于中文流行歌坛而言,简直就是令人怀念的“黄金年代”。优美的曲调、精彩的歌词、动人的演唱、认真的制作,发烧友只能在当年的流行作品中去寻找。邓丽君的《淡淡幽情》就是那个“黄金年代”留下的流行经典。这张根据唐宋诗词谱曲演唱的专辑,召集了当年港台最有才华的音乐人共同创作,既彰显了邓丽君情歌演唱的绝代风华和旷世才情,又突破了通俗小调老框框,概念十分高级。论艺术性、可听性,拿今日那些上榜歌曲与之比一比,你会发现那些不知所云的杂碎在卫生间聆听都嫌烦,拿去填海简直也是多余的!
原版唱片在发烧友中已风行多年,最近更有极其昂贵的XRCD版面市。但笔者经过比较,发现还是宝丽金用dsc24bit处理的“20世纪光辉印记”版较忠于母带的真实音质。其实,此碟所以流行发烧圈,是胜在歌好听,而早年的模拟录音远非达到现在发烧友要求的Hi-Fi水准。XRCD版虽然本底噪声更低,但后加工在修饰缺陷方面略显做作,人声过甜,有加“味精”之嫌;而dcs版音色虽略显硬,但分析力更高。第一首《独上西楼》前段的清唱,质感和空间感表现更一流;第三首《几多愁》、第四首《芳草无情》中的民乐和管弦伴奏音质平滑更有光泽。这都说明了发烧唱片也并非越贵越新越好。                                                                                                            
! U$ j6 n! l& a  J& U; W6 j
      听邓丽君的碟,不要过分要求效果。音乐性远比音响性重要得多。不要说是磁带,就是农村广播站的高音喇叭,播出来依然那么优美动听。想听录音效果,现在翻唱邓丽君的口水碟多得是。但是她那独特的韵味和唱腔不是简单的模仿能达到的。                                                                                                                                         6 W3 \9 D3 q& x4 w" D) y
《淡淡幽情》有好多版本,最早的西德版,後來的韓國銀圈小字版,大字版,日壓東芝版,圖案版等等,這些都不錯,後來的dcs,xrcd,復刻版都很一般,而sacd版還算過得去.                                                                                                   
      一张CD音质的好坏决不是一张CD盘所决定的,关系到人的欣赏能力~水平~判断能力~整的声音回放系统~甚至是环境................~有人在40W的系统下才放下韩银选择西银~所以大家不需要太挚着一张好的CD也不是音质好就好~CD不单是音乐的载体~它还涉及了唱片工业~平面设计~书籍装帧.............
) k% [5 G# R/ u3 Z9 x

( [8 z9 Z2 q9 H- `6 d2 v5 ~
发表于 2012-8-12 11: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据了解:类似《淡淡幽情》的AA母带等一大批珍贵的音乐资料在一场大火中遗失殆尽,现在有的估计也就是BB带,一定用了数码技术进行了加工处理,已经不是原来的味道了{:4_214:}# k& [9 c1 u2 P
发表于 2012-8-12 19:52: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灯兄提供的资料!
发表于 2012-8-12 20:37: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卢哥的详细介绍,拜读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8-12 21: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多谢,长见识了!
发表于 2012-8-12 22:4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词专辑《淡淡幽情》是邓丽君个人演艺事业处于颠峰时期的经典之作,于1983年面世至今已近二十五年,岁月的滚滚红尘未能遮蔽她俏丽的光华,反而跟着时间的流逝而愈显出不凡的魅力。
0 D7 `, J% a; ?3 l, ]4 j3 B      《淡淡幽情》是邓丽君个人演艺事业处于颠峰时代的经典之作,也是她亲自参加谋划的第一张唱片。与其它专辑不同,这张碟中的十二首歌均选自宋词名作,是经由了上千年历史测验的文学精品,配上古代风行音乐后,由邓丽君用她与生俱来的幽幽情怀唱出来,典雅、稳重又温顺、多情,颇具唐宋风范。可以绝不夸大地说,这是一张最具邓氏特点的专辑,充足彰显出邓丽君情歌演唱的绝代才情和旷世才干,碟中的歌曲除了《但愿人久长》这首较为中性的歌有歌星可能翻唱外,迄今尚无人敢于尝试其它歌曲,由于任何翻唱都将会因为损坏了邓丽君最恰切的演绎和独具的天韵而变得俗不忍听。 " ^  i$ _! T* c1 K* T

$ c7 _3 K7 ^3 g  多年来,这张唱片始终被发热友们作为完美人声的试音碟。从音效上看,整张碟以人声为主,配乐的音量较低,乐队的地位也显明靠后,《独上西楼》出场时的的清唱如真似幻,存在极好的表示力和空间感,歌者的身高、姿态和口型恍如历历在目;人声如水晶般污浊,音色如暖和清丽;配乐方面亦表现不俗,民乐和管弦伴奏音质平滑有光泽,那两段不疾不徐富有节奏的梆子声带有清澈的覆信,使你简直能“看”到四周空气的流动――即便是在一般的器材上播放亦能感到到,可见录音后果之好。尤其是当你想到这张唱片从作词到作曲、演唱,前后阅历了上千年的时间,凝集着十几代文艺人杰的超卓才华时,会更加觉得她的可贵!
1 a9 z+ r# }$ D% I" [6 M+ P' |) [  c. e* L8 M6 }
  ●独上西楼 (词牌:相见欢) + g2 s" i: \/ o/ L; j
$ t. c" B5 x5 t1 B6 a# q
  词 李 煜(南唐)曲 刘家昌编东尼
1 S" l# I+ m" i! d- H" }6 L$ Z1 B; Z9 b. U  o& D" x+ g" W! `
  [原文]
5 ~9 z+ W; k! m2 @9 m7 d# E5 ~" _- Z6 F- X, t7 y6 u0 |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 S7 [( K% V2 {: J

8 L, ~$ W1 r# S( y  剪一直,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U& w9 C4 f5 G4 Z& M- k
1 V& |0 ]. V( H( Y
  ――《乌夜啼》(又名:《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 / a4 E( }5 i+ ~( _: Y  d7 q; J

- N8 f5 t8 ~$ N, h! R" ?  [今译]:
+ u: b3 c# S$ F2 k* P0 \7 l* @0 o
  默默无言,独自一人登上西楼。天涯残月如钩,寂寞的梧桐树啊~(是否和我一样的孤独?)(窗外)庭院深深,冷清的秋天也被锁在了里面。而那剪而不断,理之愈乱的却是我的离愁啊~似乎是另一番滋味在我的心头! : V+ G! D: F7 {4 q

7 N7 d7 V1 q0 u+ p& U4 P  [背景]:
" o; V+ E, u* `9 C2 f3 \9 N; H5 X5 ]$ ]8 T, w3 L5 ~  i% g
  这首词是南唐后主李煜写的《乌夜啼》。一开始“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这短短九个字就包含了欲说还休、和无奈与外人性的凄凉之情。它的妙处即在于人“无言”而景“有情”,全让意境本身来向读者谈话。接着一句“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又是笔力峭健之语。“寂寞”者,实非梧桐深院,而指人也;“锁”者,也非锁住清秋,而指锁住人也。所以仅在外景上着一“寂寞”和“锁”字,词人自身家破国亡的心态和处境就昭然若揭了。而这“离愁”也并非平凡的“离愁”可比矣的了。下片的用笔越臻巧妙:“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里首先浮现给人们的便是他内心的挣扎烦乱。这其实是一种“王顾左右而言他”的措施,更是正常的离愁所无法比较的别一种愁情!既写出了他亡国之后那种辛酸苦辣,百味从生的庞杂感触,同时又写出了此种况味只有自己“如鱼饮水,心里有数”和“冬天饮凉水,点滴在心头”的深锐痛苦。
5 r6 V2 m0 @! j9 ]' `
1 r$ F# F+ j0 [0 D$ {# S6 N7 ^% Y  [结合]: 0 S. w9 A/ N8 V+ V, L' W* b0 {

  H# b" y& m4 c' W  作为南唐最后的天子――李煜,从小就无心从政,只喜诗词歌赋,是一个很单纯的国君。但终极被敌国所抓获,长年关在一个冷僻的院落里,也就是他词中所谓的“西楼”。而后在他诞辰确当天,被人在饭菜里下毒身亡,年仅42岁。他的词多半凄美哀怨,似有小儿女之态,被封为“花间派”词人。在邓丽君的《淡淡幽情》中,李煜的词占领三首,是花笔墨最多的一个。可见,邓丽君也十分爱好李煜的词,莫非是因为心情雷同?邓丽君在出这盘专辑的时候,适逢她感情最潦倒的阶段,所以她所选的词大半是哀怨而又缠绵的,而这所有又以“离愁”为主线,可见她当时作为一个异乡浪子还是无比的盼望回归故里。但戏剧性的就是,她仙逝的春秋和李煜一样,都是42岁,这是偶合还是上天埋下的伏笔?便无从考据了~ , M( m3 f, K8 Q

7 y! ?# ]: Z3 t9 U  回复 援用 讲演 道具 TOP , @9 K: G  w) O5 M  i
5 K1 ]2 }  }; f- e, E
  青青子衿 发短消息
6 M" W/ L& [' q9 v2 J1 I2 [8 Q1 Q8 U! i- t& [% b' s6 t3 g  O
  加为好友 - L1 w( n/ V6 l0 E0 s- C
" h: K" ^# {& ^2 C% ^
  青青子衿 当前离线 4 {+ E' M  Z0 \+ }5 m8 Z! p; W

5 V: t* g2 k- p3 q5 g& N  初级会员
, q# d+ [' L5 V6 t0 H4 T3 J4 t$ e7 g/ l4 g7 K' V: n3 ?9 U
  UID3132 帖子302 精华0 积分312 阅读权限100 在线时间550 小时 注册时间2009-3-10 最后登录2010-5-11 9 U* T) s' ]( _5 l# j6 B4 C3 j7 _

0 U: Y2 K) |5 Y' \  D/ T, x2 f  版主
- O) f. g$ ~% ?2 {- P
/ X: E: C# ~1 b7 O  积分312 性别女 3#   `& N, L: E( D' w3 h

  Y; Q+ T% K5 @! T# A  发表于 9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但愿人长久(词牌:水调歌头)
$ C& N3 t) \3 O, B# t& \! S
. r' V! Q& E9 i4 n  |- c  词 苏 轼(宋)曲 梁弘志编 肖唯忱
8 c1 u9 @  h8 f; H7 O: h' l, z; ?! w' \/ @3 y
  [原文] 9 Y! w; y7 m' N4 S8 B+ I9 n

/ P; W" z5 l2 h% A3 d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R+ V: i- q2 M; l4 ]$ S3 \
4 |4 F3 R0 D8 }2 X  h' G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d7 C) [- l- ?/ R9 @* Q8 A7 F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9 h/ J; z  @, f3 Z7 i0 I
9 v- X, J3 F  J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1 \. D# f0 l" i# d
/ P9 u3 N  e% Y$ K* E- p$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0 T6 o0 i* D9 I3 A: {$ A( n
/ D* D2 f+ d. p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1 x! R: u/ P9 p& c9 f% F/ y) i3 U" P6 @+ d# M. m; _" Y; N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 b$ G8 W! T, m( b7 t1 U& w( X

. q5 B2 b+ S+ `# ]6 T- k  [今译]: . f4 g5 q0 ]- n+ v- X3 h* O

/ ^* u$ B7 N% c+ }  亮堂的月儿啊~你是什么时候呈现在夜空的?我手持美酒,向青天提问:不知你天上的宫殿,今晚已是哪一年了?我真想乘着风儿回到月宫,但又怕在这玉石砌成的楼宇和白玉雕成的楼阁高处,经受不住那袭人的冷气。反不如翩翩起舞,玩赏自己在清光下的身影,(更何况)天上哪里比得上人间呢?月光在华丽的楼阁上静静挪动,斜射进刻有美丽雕饰的门窗,照在失眠人的身上,引起他无尽的愁思~!月儿啊~你不应该也有什么遗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分别的时刻变圆呢?不过,人的终生充斥了悲还离合,就像月儿阴晴圆缺不断变更一样。这类事从古以来就是难得两全的。我只生机彼此健康长命,纵然相隔千里,也能共对一轮明月! 7 o+ r; D4 G# s7 t0 `/ g

- i& f9 o* x6 z3 t  [背景]:
: q, i& Y0 T6 |
; I' c! P) t6 ~/ l  这首词是出自苏东坡先生的《水调歌头》,是一首咏中秋的词。当时苏轼在密州,而其弟苏辙正在济州,双方已七年没会晤,汽车保养知识,词人思亲怀弟之情便油然而生。在写作技能上,它和屈原的《天问》一脉相传,但又继续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和李白的《把酒问月》。张若虚和李百的诗多为写实,苏轼则多了一些飘逸灵秀之气。此首长调,集中体现了苏轼苦于仕途进退而思路纷扰,心坎抵触交错的感情,同时也表白了词人那奇特的豪放性情和高昂意气。它以问答的方法,自说自回,词人的艺术灵感在问答中天然?发出现,并在一问一答中把情感艺术地推向了热潮,从而引发了千古的感情共识,到达了思维与艺术的完善同一,因此成为千古绝唱!
  Z% |1 ~; P. d+ c- @+ \# A( ^0 s# z& d6 h4 i7 a
  [结合]: 1 a2 K5 Q: i. I: J
1 y; B( J# n1 Y3 u
  苏轼自古以来就被公认为是一个至情至性之人,这可以从他的《江城子》(叹亡妻之诗)中看出。这首《水调歌头》也是以离愁为主线,但却和李煜的风格截然不同,一洗儿女之态。整首词构思独特,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颜色。虽然体现了无限的离愁,但却哀而不伤,还时时透露出旷达而不颓唐的坚强信心。邓丽君在演唱这首歌时,也是细腻悠扬,并无透露出涓滴的凄凉之情。可见,她对整首词的意境还是剖析的较为透辟的,汽车保养知识。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她在唱“低绮户”的时候,把“绮”(音“奇”)字唱成了“衣”字,稍微有些遗憾~但还无伤大雅。记得她在这首MTV中,穿的是件纷色的裙子(古装),而场景安排的像个月宫,给人的整体感觉就像是“常娥奔月”,如今回忆起来,唱这首歌确切有些吉祥之兆,不知她现在是否径自一人在冷清清的月宫,低声吟唱这首《但愿人长久》呢? 0 s( K3 a1 L$ O5 F* z$ t

: a' z3 v3 U' Y+ s1 R; z  回复 引用 报告 道具 TOP
1 ^- t# @! ~! v, X$ l- y. a) h2 z
  青青子衿 发短消息
( {( ]+ q# N( @2 ~
/ v2 Z, ]. K" g4 [! ?' g' S4 X0 Y  加为挚友
& y; A% ?2 Y% [/ q* Z* ^: H  y# x8 S7 d4 n' t; Q2 b  z/ o4 [3 I" m
  青青子衿 当前离线
' x/ {, V+ L" m: _" Y1 ~: P& r) f0 e4 x% S/ Y, Q- I, s( Y
  初级会员 & b# `( R7 I: W+ Y
+ T, o5 e- K) F" `7 _. C2 k
  UID3132 帖子302 精华0 积分312 阅读权限100 在线时间550 小时 注册时间2009-3-10 最后登录2010-5-11 * E/ I9 `6 u, Z' r; L0 f

7 S" h! F' x; o9 h. |4 G  版主 6 H+ x1 s  g. F
1 s. X" B* i- s- E
  积分312 性别女 4# 8 y! L0 L5 d% c4 c* G7 ]
' Q; N' b) d* N5 E
  发表于 9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多少多愁(词牌:虞丽人)
/ V& y' Y9 u/ B8 Z- H' f/ ?( e% t$ L. b+ Y# V+ w3 q7 T
  词 李 煜(南唐)曲 谭健常编陈扬 * v; e! T5 h' u' B
& ?5 Y+ f' M( Z' h) @4 \3 r$ m
  [原文] $ F: {+ j6 l( w7 N

+ n& k9 _1 s$ X. o* F( t( q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9 A7 O6 t/ V- D* Q' S  [! W

, C! ^4 P. {* S  故国不堪回顾月明中!
4 Y/ p! a2 D$ J6 t- k. P* B( f, a! K, D. t5 r8 R5 @5 S, q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2 ^) K5 b: j7 f: D9 W  ^
% V# g. W! H% ^& z3 w% z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M/ ~' G1 p; r1 P" T, I
4 g7 |5 K/ s1 }0 J. C  u
  ――《虞美人》(又名:《一江春水》《一壶冰》等)
  A! V5 t+ t' i3 O/ ?
8 b6 Z/ r6 H! b# h* k2 t. I9 s, H  [今译]:
/ m! K9 A: ^7 }3 ^) w: p
: X2 W+ R8 ?- v3 Z. J) i& g  春天的花儿秋天的明月,什么时候才会竭尽?从前的事件你又能记得多少?昨晚,小楼又东风拂栏,但故国度园却不堪回忆,淡淡的笼罩在月明之中。雕花的栏杆,白玉石砌的台阶应当还在,只是现在人事已变,宫女们的娇颜也渐憔悴。请问你的发愁能有多少啊?就像是一江春水默默的向东流去。   d  y8 J7 m6 R
5 f4 z5 ~* i4 X" v( Z
  [背景]: # x( j2 ]( K) J# s6 e

2 r" |0 Z0 n$ h1 n# ?; B9 k  这首词也是出于南唐后主李煜之笔,牌名为《虞美人》。此词既有对故国往事的深厚怀念,又有对亡国破家的深恸巨悲;既有个人厌世失望的情绪,又有对历朝的兴衰寸亡乃至全部人类历史的某种责疑。词初,辟空而来的就是一句奇语:“春花秋月何时了?”。“了”者,了结之意也。春花秋月,本是一年中最美的风物,却被词人语含腻烦地讯问何时了结,充分体现了他的厌世之情。下句“旧事知多少?”又体现了他对故国的蜜意悼念以及自己思惟上的怅惘苦楚。而这无限的伤逝之情却只有“知多少”三字进行总摄,真堪称笔力千钧和虚处传神。底下四句“小楼昨夜又春风,故国不堪回想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都应用了一吞一吐的语势,诉说了他对南唐的缅怀和对失国为俘的悲哀。念此,其心中的怨愤就如春江潮涌那样郁勃而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其愁情之深远,其怨情之高涨,就凭借着这一千古名喻升腾到了极点。甚至于我们今天读它,犹觉气概飞动,唏嘘感人!   \; S: |% I+ }
7 }, p; ?) U2 ^& W& l2 k2 t8 G! E. E
  [结合]: 9 o: o9 B! a. {8 s' ]9 |
- M; X8 [) d* |2 O$ `1 a5 u8 [
  李煜的艺术功底是相称雄厚的,他的整首词都未使用任何典故,所抉择的词汇和意象也平常之极,但他却像赤手空拳去活捕龙蛇那样,一下子就擒住了主题,并把这难以言说的“愤世”之愁表现的淋漓尽致,这绝非普通的词人所能望其项背的,难怪会被誉为“白描圣手”了。邓丽君之所以会选这首词来唱,我想和她当时多多少少的厌世之情脱不了关联。舞台上光辉四射的她,终免不了曲终人散后的寂寞。而此时的她,又无人能诉苦,只能默默的埋藏于心底。歌迷们的盼望和公司的名誉使她没有私家的空间,台湾政府的百般刁难更使她起了逆反心理,说出了“我厌恶台湾”这句令另人为之震惊的话(参考《漂亮与孤单》一书),因此,也可以说她是假李煜的这首词,来斜喻对当时生活的无奈和对世事的厌烦。“问君能有几多愁?”邓丽君,你到底有多少鲜为人知的愁绪呢? : X$ o/ s3 [) T. C5 r( \0 I
# G* h; o7 F2 E% i2 p
  回复 引用 呈文 道具 TOP - M0 U  s* O* L2 C

5 T& {  i2 t; i1 m/ L' G  青青子衿 发短消息 ) u% e! r- {, _* o
) {" U2 c; v5 G8 o+ w
  加为好友
3 R- r# U$ A& R6 U, |
' N9 `8 w6 M7 ~, ^2 e9 @- i  青青子衿 当前离线 % P& h6 \; R! m* p" T1 S0 G' t
- e& Z7 n  Z' n. I* ]5 B6 j  d
  初级会员 . Q/ S6 q# x4 g: y

* I& h1 @6 Y5 [0 P  UID3132 帖子302 精华0 积分312 阅读权限100 在线时间550 小时 注册时间2009-3-10 最后登录2010-5-11
; e% |  w7 D! O. P) [6 H$ g8 I: |% N2 T. O. X
  版主 3 O; G$ I( ~0 G7 ?0 @7 I
) s4 C% O+ A" u* _8 q. }3 u# g" z
  积分312 性别女 5#
  v  F* ]3 `+ @1 B0 Q" j9 J+ f" u4 A1 r( Q. N6 m& i4 v
  发表于 9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芳草无情(词牌:苏幕遮) 1 j! d, s# |2 T1 Q% Y. ?

) q! C6 G7 x  j  h7 K  词 范仲淹(宋)曲 钟肇峰编 钟肇峰
2 V' s: G# F/ U0 B7 R1 f8 y: C: a  P( A" a5 p2 o9 c8 k
  [原文]
% O+ T6 S3 D+ k9 t* A# o6 t* B6 N0 X
+ q6 H* y. i! F9 b% |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6 y" U# k6 l% X
, v6 E! {' R9 H7 }- D7 G' A" T% ?6 i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 ^+ H( G3 j: o( [/ W) r& Z
4 n. |4 Z& V- T4 N  u  w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 x) E9 X1 N0 Y" Q' E
$ C! j! W8 A# [9 {8 z5 U# I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5 ]& K4 J; A4 A. `! U
# P0 m  g& J" e& o$ v& K  ――《苏幕遮》 ; M7 Z7 z" \& q$ D; D

" i# q# \  y9 f+ R4 ^4 ^  [今译]:
/ p+ Q) l5 ]/ J# U& n
. g: M* ^* E% {; H+ Y  晴空飘着白云,黄叶无风自落,水边一片秋天的景色。那波上洋溢着秋天绿幽幽的雾气,而落日的余辉则照着远处的山脉,与天和水混为一然。芳草的无情,又何况是在夕阳之外?思乡的灵魂黯然失色,羁旅的愁思环绕不休。除非每个夜晚都有美梦使你入睡,否则,千万不要在月明灯尽之时,单独一人踏上高楼,(观赏这凄凉的美景)免得酒入愁肠,换化成点点相思之泪。
8 B- h0 k1 E) w& d9 b1 d5 _* L
# C0 X+ d9 y6 ^( y- q  [背景]:
2 c, X+ G1 H$ e/ }& q) E! l- ~7 E( d6 ~5 k+ c' I4 S
  这首《苏幕遮》是出自宋朝一代名臣范仲淹之手。开首四句不外借秋色苍茫来隐抒其忧国之意;“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三句,隐隐见世道不甚清明,而君子更为自得之象;第二阙因心之忧伤,不自聊赖,始动其乡魂旅思,而梦不安枕,酒皆代泪。他的忧愁实可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了。 $ M6 o: O' r  K5 ?4 j8 E5 ~. ~7 s
3 l5 r! z2 h2 n: B' A; Z% C
  [联合]: ) s3 y5 Q% X0 A; b& A  {
: k' Z. d- q' I- v  O' ^
  范仲淹,字希文,姑苏人氏。所以他写的诗词多为风月之谈。他曾写过一篇有名的散文《岳阳楼记》,但他的词并未几,今存者仅六首,而六首之中又以这首《苏幕遮》为代表,描述了塞下秋色的苍莽和壮志未酬的感慨,是前人所未有的,力属上上之作!邓丽君真是有目光啊~哈哈!还是有点诗词功底的嘛!这首词虽以忧国为主线,但却也映射出了强烈的思乡之情。邓丽君在演唱时,略带一些哀怨之声,可见她也是触景生情,想起了自己的家乡了吧?
& f: F4 C# p1 K2 j% _2 K9 N  t, O( ~% z
  回复 引用 报告 道具 TOP + W/ f9 o6 d4 E- x; r8 x( q  E) y( S

8 c7 @+ [% f& L7 W, z  青青子衿 发短消息 8 q8 z1 R! J9 g/ b8 G1 U( {
$ `: @; P! x- g2 l  T( V- E
  加为好友
& W& A  p9 ?# y! A0 z$ H$ x- x5 v: M' I
  青青子衿 当前离线 / N& W1 F$ Z( e1 l, E9 L9 o) n6 R
. w+ r3 x) |; w7 |8 ]) D
  初级会员
& p: L6 n$ J! A& @5 `$ R% |& O" |* k! @  \1 Z+ z1 D0 P& i
  UID3132 帖子302 精华0 积分312 阅读权限100 在线时间550 小时 注册时间2009-3-10 最后登录2010-5-11
; N, t8 q6 ]) z. q8 a! G  u* p" P) G, B+ T- I+ W5 ^& r4 |
  版主 积分312 性别女 6# & v' O! ~5 \2 S4 h

1 I5 b; Y& E. N% b; E2 J1 m  发表于 9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清夜悠悠(词牌:桃园忆故人) 7 J5 S- G# X. S8 ~3 S% x1 a

- B' O# K( w" l; L1 g5 I  词 秦少游(宋)曲 古月编东尼
3 D* I% X3 O% d1 E* P8 X5 ]1 _- @
8 Q7 ^3 W' t1 @' l% a/ g  [原文] . b3 ]4 y% L/ Y* h: y: l

" I. ^; J0 T. r/ {; j( w% ]2 r  玉楼深锁多情种,清夜悠悠谁共?
+ E: ]" K! a* _+ \0 p/ H; K3 T+ B' G- q. e+ M8 _
  羞见枕衾鸳凤,闷则和衣拥无   ^( D1 L' G) l# _, A

' q* Q' O) o; U  端画角严城动,惊破一番新梦。
. x# ^! H1 S- a: P$ ?( K( M2 B. _" ~9 z
  窗外月花霜重,听彻梅花弄。 / }# Q- V: g1 Z9 y7 \
% h: L3 A: g5 c3 n8 }; U, j
  ――《桃源忆故人》   r3 B1 P/ A+ \

/ e4 T+ u2 c0 j. B- H  [今译]:
, w3 V2 X5 M: L# q9 y) i, c5 _  T
4 [& X/ E6 @6 T/ R5 y5 x( B$ ?- g  玉楼上住着一位多情的奼女,是谁共她度过这悠久而又寂寞的夜晚?但见枕头和被褥上绣着的鸳鸯和凤凰都成双成对,不免有些害羞。烦闷的心境使她衣着衣服便昏昏入睡。忽然间,无故真个,军营里的号角声音彻了长空,惊破了她的新梦。远望窗外,但见晶莹的月光和带露的花朵,屋顶上也积了厚厚的一层晚霜。此情此景,无可奈何,唯有弹一曲《梅花弄》赐与示慰借。
1 c, R) D7 H$ k- y, |; |' F, j7 e5 A/ X# x- [  @
  [背景]: 8 {1 _8 G! i7 q; I/ T5 [

. a9 U6 f% Y. l; V9 M/ q$ `! U  (引邓丽君原话):秦少游是宋朝的扬州人(弥补一点:秦少游即为秦观,宋朝著名的词人,后与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结为夫妻),自小豪放大方,喜好词章,但是他的考运与官运却不太佳。因为没有考中进士,所以就熟读兵书来自我鼓励。作者曾经是苏东坡的学生,但是他的词却与他的老师的不太相同。这首词是描写多情少女的相思情怀,当夜深人静,万籁俱寂的时候,我们微微的唱这首歌,就好像乘着音符的翅膀,飞越千载岁月,万重绵山,缓缓的进入了这位宋朝佳人内心深处的感情世界。
9 q* ^3 e/ Z& W( {3 f9 b, _# _0 F# j+ k9 \0 A& C5 M9 G: H# {
  [结合]:
+ I8 Z( v( ]) h7 \8 y
% W6 {( }% |- y- @! z% D  无话可说了,独一打动的就是,这首词邓丽君的解释总算是少了一点了,否则快把我给抄逝世了!呵呵~~开玩笑,别介意啊!主要说的就是,这个MTV的造型好像是个丫环的造型,大家应该看到过一个镜头的,至于是哪里看到的我忘了~就是穿着蓝色的衣服和裤子,(当然是时装!)戴着一个红色的肚兜,有这个印象吗?发型么,是梳着一根长辫子,放在胸口,有点小家碧玉的样子容貌!大家别和《思君》的MTV搞起来啊,《思君》里面邓丽君固然也穿了件红色的肚兜,可那里面她的衣服和裙子都是红色的,头发也是披着的,不是扎起来的!啊,就是在一艘小木船上的,她坐着欣赏水景的,好像《星愿》的这个MTV一开端的样子,记得了吗?这个才是《思君》的MTV!咦?我当初好像要说的不是《思君》喔,自己都搞糊涂了~《清夜悠悠》的造型就是有点像……啊呀,我也说不清,反正也是站在庭院里拍摄的!很英俊~ ) n3 I& w9 j' P
  t5 v4 d, U) c/ a) ~' b
  回复 引用 报告 道具 TOP 7 f' G- L! }" n
; w1 ?0 X; H. {6 O0 b9 M
  青青子衿 发短消息 % N& T! B0 k7 |6 M- B: t8 F8 c
6 m2 Q* ]/ c2 t+ d1 l; x5 S
  加为挚友 # H, }0 N" f$ P

+ n) L* f$ v9 `, u' S, b  青青子衿 当前离线
& V2 S# K% N8 c, j/ R5 V2 E' H9 s6 k9 C
  初级会员
  B& R2 a4 l" F3 \9 A5 c8 T, t9 q5 L5 P7 |& H+ X
  UID3132 帖子302 精华0 积分312 阅读权限100 在线时间550 小时 注册时间2009-3-10 最后登录2010-5-11
6 x* {! P& M3 r& }3 d, L8 j2 @, e" b3 s9 h' f' H9 n
  版主
5 O% a4 ~0 @2 u* P2 k1 |- G2 e5 f7 ]
  积分312 性别女 7#
( \3 g% j7 i, c6 @7 B, G$ s2 U4 c6 [" T: W* ]
  发表于 9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有谁知我此时情(词牌:鹧鸪天)(寄李之问) + r! `7 c( l4 ?7 d' [
7 g: c9 o/ ]5 E2 @, W
  词 聂胜琼(宋)曲 黄沾编 顾嘉辉 5 d. E+ z4 @% ]: ]
2 p( d1 w" }! Z2 U) W
  [原文] ( W" ^0 z% T5 J6 j

% Q3 z# C0 b( ?( T+ j3 k2 E& b, o6 b  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
: U; C6 J; K1 ?/ j: O  }, C3 \
, e% I% _* y4 f, N. ?! A# [  尊前一唱阳关后,别个人人第五程。
0 \& y5 A$ L& \/ q1 d3 ]; ]0 _
2 V- A1 [$ ?8 c4 Z8 A1 ^4 ?  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
( D6 T" M$ `4 V2 i9 ~- N6 U( ^  s# V
  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 _" b) K! s# y. x5 v& o
2 o& w" S; K3 R& j- k  ――《鹧鸪天》(寄李之问) & _; ]' I' p% r5 g% @& O/ @
: A. K7 I. g9 t% {! n
  [今译]:
9 G4 u) l' [" j1 t9 w  L6 D8 I: o9 z+ j
  你离开凤城的时候,玉楼是变得那样的苍白,花朵也开得如此悲愁。就连为你饯行的莲花楼下,那柳树也显得青青悠悠。我举起羽觞唱一首《阳关曲》为你送别,伴你过了一程又一程,却终需分别!真愿望能和你在梦中相会,但是好梦又难寻成。有谁知道我此时的情怀?我只有在枕上默默流泪,而天也在阶前暗暗飘雨,隔着窗儿,里外一起滴到天明! 9 @' d# o6 @  l, |
( i, Y; m, e, e% ^* w& q5 n
  [背景]: ) K4 L/ ?0 Q: O% q

# l3 J$ Y! j+ j8 E) X  (引邓丽君原话):这首《鹧鸪天》的作者是聂胜琼。她是宋朝时期一位风花名妓,(什么叫风花名妓?我不懂,呵呵~~)才貌出众,与当时在朝庭的一位大员李之问相知相恋。这首词是作者在送别了李之问之后,难耐相思之苦,借着词意倾诉告别的凄楚与自己的一片痴心。写好了就请人专程送交给李之问,成果事机不密,被李太太逮了个正着。(邓丽君很可恶,假如照着当时的意境来讲,应该称李之问的妻子为“李夫人”,她却叫她“李太太”,很赶潮流啊~)东窗事发,岂但没有攻破醋坛子,做河东狮吼(她也知道“畏妻如虎”的典故? )。李太太居然也被词中的真情所激动,立即命令李之问筹备嫁奁敲敲打打,正正式式的迎取聂胜琼回家,传为千古的文坛佳话。我有时想,聂小姐并不寂寞,无论天南地北,在数不清的难眠雨夜里(邓丽君这句话说的很有程度啊~),只有有中国文字的处所,就有成串滚烫的泪珠。(仿佛接不上前面说的话嘛!)在作者热忱的诗句里,得到抚慰,含着微笑在梦中与离人重逢,语语切切,低低绵绵,诉说着比雨夜还要绵长的离情与别叙。(总算回到正题上来了) " i+ L* I' t, y" N6 L

- h  p! J: V9 G: c  [结合]: * W0 C% a8 {; i# R

# _+ H6 w, r# T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很意外的可以看到台视的《淡淡幽情特辑》,里面邓丽君在每唱一首歌前都有对这首词的先容,上面的话除了扩号里的之外,全体都是引用于邓丽君的原话,说得相称的好,即便是别人为她写好的,她能背得这样流畅也不轻易!至于扩号里的完整就是我自己的见解,不许骂我!呵呵~~喔,还有一点要提一下,她这个MTV实在就是大陆看到的《欲说还休》时的穿戴,一袭白衣,头发是披着的,坐在梳妆台前照镜子,还记得吗?当然这里面不止这一个镜头,似乎大局部都是在床上拍完的,不是!我的意思是坐在床上拍完的,大家千万别误解了,呵呵~~邓丽君很美丽~
; T) l2 K! k$ L+ g" N% i: w$ m; e6 }
  回复 引用 报告 道具 TOP
" r! {, k* v% C7 Q: H! m
5 |- C' q2 b. M$ P  青青子衿 发短消息
. |8 ]& v8 \2 N/ V7 `) P4 |- d* L. M  t8 m" p8 t2 ?9 Z2 I
  加为好友 9 c, F/ Y, V) i7 J3 G6 a, W9 H
3 {  U: B$ M. L/ ?/ A6 l$ {
  青青子衿 当前离线
% A2 a5 W$ X  {% D
, }6 _  @0 a% L! P# J( O3 J  初级会员
4 v9 V+ \9 [* D4 ~: v
, N9 W$ ^/ [3 P% x  C  UID3132 帖子302 精华0 积分312 阅读权限100 在线时间550 小时 注册时间2009-3-10 最后登录2010-5-11 * I- f- {# v" N1 c% b* P% a& M( X8 ?
( T5 B5 a* h4 Q1 m( `9 ^, g
  版主 $ V! Q2 x1 u7 {. g2 I

5 p: Q3 A; F' N  o5 {  积分312 性别女 8# ( A3 o- ^/ L8 M" F) e0 K

$ Y' k/ H. r- K; u$ V  发表于 9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胭脂泪(词牌:乌夜啼) - }1 C6 |# e5 a; i% X
& N! z4 I, P5 i  ?
  词 李 煜(南唐)曲 刘家昌编 奥金宝 # p9 m" f9 q& C& k+ P
# w, v1 p. i, k$ T+ b3 @
  [原文] ; m# V) K0 `* W& R% M

+ o$ G$ y( {: x7 [: W6 l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2 r& X9 c* C$ r( H

4 s7 G9 {5 V* K5 W% f  胭脂泪,汽车保养知识,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成长恨水长东!
/ O- W7 x" v- a0 \, z! `6 ^" R, \3 d- a# x8 k
  ――《乌夜啼》(又名:《相见欢》)
1 Z  M1 l7 p9 ?2 r4 i
9 O( v: V' X# ]" w9 F& U, V+ `  [今译]:
0 m$ `* R3 A" ~+ S( H1 P% A) A# k/ W9 r6 \
  春花如林,转瞬间,就被促几场风雨所催折。无奈啊~那凌晨严寒的冰雨和午夜凄凉的晚风是如此的无情!而那落花却偏又多情,宛如泪流粉面的才子还在那儿殷勤地留客喝酒,殊不知它本人要再重开更待何时?唉,人生将长久与恨为伴,就像那河水常向东流一样!
6 G" D8 r: n: }, X5 t! f; J. V( l0 t
  [背景]:
9 F8 `  f3 D, x# |* A2 l+ m* A: p: h4 P
  这首词又是出自于李煜之笔,牌名为《乌夜啼》。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词与前面的一首《独上西楼》的格律一样,所以词牌名也为《乌夜啼》。此词一反普通伤春词的哀婉作风,而以极富气势的语句(所以我用了三个赞叹号和一个问号来标点其主要的句子)来表达他郁积于胸的悲哀。它不仅对作者的人生教训做了沉痛的反思,而且还对全部人类历史进行了“一网打尽”式的概括和总结,其论断是:人生的实质就是一场大悲剧。虽然这种见地不免达观了些,但其忧患情绪之深浓却足以令人惊叹。
6 I5 q8 g6 t& K7 o6 L3 Z8 O2 [6 }
7 k& F# q2 C5 {  [结合]:
6 U6 J( m( f2 I6 B4 t
0 L$ t, R6 F$ }! a" l  南唐后主李煜恰是因为他的单纯和气良,才会落入敌国之手,终日郁郁寡欢,苦不堪言。邓丽君在演唱这首歌时把“相留醉”改成了“留人醉”,仍是有其必定的意思的。从男女对事的角度来看,“相留醉”是出于男子的态度,能够引深为,在女子的劝酒下,再喝了一杯,便醉了。正所谓“酒徒之意不在酒”嘛!而在乎美色也~呵呵~~但“留人醉”可说明为因心虚烦乱,而借酒销愁,无奈“举杯消愁愁更愁”,便一醉不起了,这也就无所谓是男是女了,所以在此处略做修正,反而井水不犯河水! ; M/ w2 V/ W  n2 l6 O& n
0 p' C% @. {2 a6 K- M
  ●万叶千声(词牌:玉楼春)
$ Z  U/ g% O! S4 W/ {7 j
, h' B1 ?4 D2 _1 ?  词 欧阳修(宋)曲 刘家昌编东尼
1 _% s" {+ K' a; M% K. Y2 |, Q6 S. F8 u
  [原文]
* S! t% F  t" t7 g) Y' G) L; J! {. g, H) ~/ b! a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 \1 w9 c  a: v  y6 z3 d  S
! f4 M. q% O- V: _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6 k/ {0 \  ^7 N4 g
6 z- h7 l& g) N; Z% V) F7 W7 ^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 t7 X( h* \/ i$ h9 i& D7 r: ]1 }5 o% q% E/ u0 @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尽。 ( m7 e% L' N: n; _9 L

2 }' }* k2 O) z- [# I  ――《玉楼春》 + o/ W8 U/ \8 H" R0 }

# y: m! Z7 f$ {* q7 k  [今译]: 1 v8 M1 c/ G- _, ~: x

. m- [& c$ [: J1 M4 `9 c5 @9 K% \  自从你分离之后,就不知你飘泊在何方?面前所见到的,皆是一片悲凉的风景,和多少忧郁~你渐行渐远,匆匆的便不了书信寄来,像鱼沉大海般,到何处去查问你的行踪?深夜闻声风吹竹叶,好像响起了秋天的声音。而那千万片叶子,千万种声音,全都是离恨的呻吟。成心斜倚着孤枕,指望在梦中能找到你。可却不想,彻夜难眠,灯尽而又梦不成。 # B( r: q" `$ O

4 r- Z; ~1 e+ O5 V8 o3 Q4 |; L  [背景]:
4 o2 N# q( c, n0 A+ ]3 S
( V0 ~% z$ r  \! |% q  (引邓丽君原话):词原来就是为歌唱所作的,自五代草创以来(天啊,她竟然知道“五代草创”,太难得了! ),到了宋朝就分外的发挥光大。而欧阳修有宋代文学之父的美誉,他是宋朝的江西人,号醉翁。自小家景贫困,以芦苇画地来学习写字。二十四岁时中了进士,做过秘密副使(考察的很明白嘛~),但是因为性格正直独破,所以在官场不太得意。他的词雅丽温敛,文章名冠天下。后人称他为欧阳文宗公,写活了天下为情所苦者的心情,(是不是也包含她自己呢?)为千古传颂。而最后“梦又不成灯又尽”一句又道尽了相思与苦恋的哀痛。“问世间情是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这两句是出于元好问的《摸鱼儿》,用在此处很适当,但原句应该是‘问世间情为何物’,她要说‘是’也无大碍),兴许有情尚还有心的人,可以从这首冷冷的《万叶千声》中找到一个谜底吧?(大家找到了吗?呵呵~~)
, ^9 F. w3 i; E% g
6 Y# S7 E0 r# y9 }- p$ t' R* e  [结合]: ) d# o6 K3 G5 h. o: U( _( T9 b

+ c* v" V+ c1 r# w# _  想必大家看了邓丽君说的话,也没多大的兴致听我说了吧?呵呵~那就说一下她的这个MTV好了。在这个MTV中,她穿的是一件金色的祺袍,很有性格吧?但不是很亮的那种金色,是那种暗金色!暗金色懂吗?想必你们也不懂,因为我自己也不懂,突然想到的!呵呵~~而梳的发型呢,也是配合祺袍的年代,把头发盘起来的那种。就是民国时期年青的富家太太的发型,知道?不知道的话,可以去看看琼瑶拍的民国时期的电视剧,那种头发盘起来,插朵小花的!咦?琼瑶怎么不请邓丽君拍电视剧啊?邓丽君这种造型很漂亮呢!喔,扯远了~不好心思!言归正传,拍摄的环境是在一个小庭院里,其切实《独上西楼》的MTV里能看到这个庭院的。而她就是站在这个庭院的中心演唱。四处烟雾迷离,如梦如幻,好像“月朦胧,鸟朦胧”一般,浪漫极了~ 5 Y( G" \5 @2 l) p' r$ }4 g
' m6 j- p4 c( w) x
  回复 引用 报告 道具 TOP 7 m2 x; z$ ]3 f6 N4 Y& L6 C" R

- [. H' v4 m9 u. l( ]8 a5 o  青青子衿 发短消息 . y5 Y+ k$ V6 f$ d' l+ x
& o0 \2 e0 r& H3 M/ c
  加为好友 ' G8 e  Q0 ?& L# V

: ]6 ]6 H; D+ l0 j! `  青青子衿 当前离线 3 s- Z, F/ }& @* T8 |2 d

5 [8 Z, k# a3 r, c# d( r  初级会员
; ]3 [0 u) s# Z- C
$ t) e3 F( _% |1 z1 u) u/ P/ C  UID3132 帖子302 精华0 积分312 阅读权限100 在线时间550 小时 注册时间2009-3-10 最后登录2010-5-11
; ]% h0 G6 |1 c  q  ~; v6 h* f
7 ]* u+ ~2 S/ U3 Q: k/ \" g* V, S  版主
2 u1 i/ a. p; b' M$ W$ R  O& l, v. J3 k
  积分312 性别女 14# 2 y7 a9 p% _( `6 i" T
$ Y' W5 O6 W4 V
  发表于 2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人约黄昏后(词牌:生查子) , ~& R- E8 Z/ ?# o
8 L% Y- e$ J; z- h8 F: v, b
  词 欧阳修(宋)曲 翁清溪编东尼
( C" r+ N& G! T. p- [$ h. K% _* _; l- `+ t. l
  [原文] 8 x  h* d& c! j% j

: u* [) H: n  x. x& c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9 L9 n/ x5 Y" n% m

0 x% l3 i" V- D6 k+ y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p6 U9 d4 L" R
; B9 M; u2 S( |- L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仍旧。 3 J) w& c7 y' @. X5 M
+ L* s+ _# D! j$ |  c+ [5 n/ X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 l/ n8 \0 V6 ~6 p$ G# Q

, h* h- x, d. y  ――《生查子》
  F' v' ~8 o/ Z% d
! R3 e* Z0 e6 W, s" a  [今译]: / t! L; t" ?0 ]9 \6 \
2 E; [7 Q- W' \. w
  去年元宵节的夜晚,灯会上的花灯照射得犹如白天个别。月儿挂在柳树的树梢,我和情人商定在傍晚当前相会。今年元宵节的夜晚,月亮和花灯一如往昔的气象,但去年相约的人儿啊~已不见踪迹,我暗自呜咽,眼泪沾湿了春节新衫的衣袖。 & f7 ~, N7 Q6 C: Y

% u; s7 C' N2 g8 K2 E  [背景]: 这首欧阳修的《生查子》,(亦见朱淑真集,南宋曾?《乐府雅词》指为欧阳修作),语言艰深,情义显豁,无需读者去发掘什么微言粗心,但却有一种动听的力气,足以让人感慨很久。首先是这首词奇妙的应用了对照的伎俩,上阙写了去年元宵佳节两情相依,浪漫温馨的气氛。字里行间流露出了浓浓的柔情深情,感动过无数读者的心,因而这两句成为抒写爱情的名句,千百年来,传诵不衰。如果说上阙是对爱情的温馨的回忆,那么下阙则是对恋情失踪的感伤,高低阙之间比较明鲜,构成了强烈的感情落差,读来不甚今昔之慨,从而凸起了物事人非的主题。
* \' n$ H4 y; w4 g. L# R4 c, p! {, ?
  [结合]:
2 a7 N2 u) }3 C
1 k7 j( h" N7 v: f1 j$ R  这首词是一首以“爱情”为主线的情词。就我个人认为,让邓丽君来演唱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可能是她自己深有感想,也经过不少的感情挫折,因此演唱起来布满韵味,经久不衰。让人听后犹感余音绕梁,也许正如她自己所说的:“不论开心也好,痛苦也好,我都是用我的歌声表达出来了。” & T. X7 X" ?) r/ U' F
' _5 ~. {5 n# F2 C4 m7 N: F# g
  回复 引用 报告 道具 TOP
7 s, w( ?7 X1 }: q4 h( B2 n0 k# g7 D% c7 y) ]) b, B
  青青子衿 发短消息 / w  ?; i- |- |/ ^9 {

7 }$ P; Z' l+ `( e# V  加为好友
1 f/ T- |4 s" X7 C. W7 t
( r# _4 p: t/ [  青青子衿 当前离线 0 ], j, w. D0 e; o9 d
; D/ `- Z* d! A# C( O) t
  初级会员 7 `& t9 K# z6 P. D( U& \" H
6 U( U8 A: I2 o# {- L# g
  UID3132 帖子302 精髓0 积分312 浏览权限100 在线时间550 小时 注册时光2009-3-10 最后登录2010-5-11
6 R8 q: Z  b) n$ @( W& `. p6 T" o' ?. H5 w+ a; |6 v3 B0 l
  版主 # d$ |2 g  ]4 d

1 X; m' I6 u6 q% R" P9 n# T  积分312 性别女 15# / d& u; t* J& U5 K% U0 R: L

! g  k4 J1 R% W  发表于 2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相看泪眼(词牌:雨霖铃) # T( A- G! Q- g: I

8 |$ o3 A/ G' M7 U1 ^  词 柳 永(宋) 曲 古月编陈扬
' F7 u, n( m5 ^/ j& O
) `0 J& u' m3 E0 g4 W' E' W  [原文] % a3 A! |7 {3 _) J
5 b# j6 T2 E* U/ o' [
  寒蝉悲凉。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 \- q% ]* D: `% Q8 }+ v8 A' f

3 c5 ^* m2 V. C0 u7 E( ^* M* e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 |7 G+ E" i9 u) I. c2 t
* A" k# G5 y  z  ?7 H% E0 H  z3 j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b/ ]  f" Q/ B$ C( _4 {6 E0 @3 q  h0 {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0 h; y6 ]. w2 r% ]+ b
% n. O: n1 S; m
  多情自古伤告别。更何堪、冷清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 r& W; ?/ v' v+ @! L! p8 D7 Y
$ x5 ?4 q3 C7 ~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 {$ _& `/ f/ D
! E2 J$ a, X1 {1 S2 x, e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x- Q! o- z1 T$ ?  S9 `: w( K

& @* f) e( @  Y  b0 A! }( z; h  ――《雨霖铃》(又名:《寒蝉凄切》)
7 _7 {9 W1 J1 C0 C! _
* q  {* P; f0 B  [今译]:
( e2 U* C# H+ l( T% D7 U
- ?$ y9 o  k+ u9 Y8 a  寒风中的蝉声凄凄厉厉,覆盖长亭的暮色啊,越发浓烈。狂风雨擦过,刚整理住雨滴。京城外,帐幕里纵有送别的酒宴, 却哪里还有昔日的幽情逸绪?! 正在这依依难舍的时刻,船家却督促说,就要扬帆远去。 彼此紧抓着双手,泪水含混的了视线,迷恋地彼此注视。 喉咙哽噎了,默默无言,绝对饮泣。 想到这一别,便是千山万水, 烟波浩淼,要相隔千万里远,而能看到的却是繁重的暮霭充满了南方的天空,无边无涯。 自古以来, 有情人谁不痛伤分手? 更叫人难以忍耐的是―― 这次分别偏偏在凄清寥落的秋季! 今夜酒醒之后你要去哪里? 是在杨柳凋落的岸边停揖, 还是披着黎明的大风, 面对一弯残月在把旧情回想? 这一去啊,一年紧接着一年, 即使是吉日良辰,对我还有什么意义! 唉,纵然在我内心深处,涌起千般心事,万种柔情,又能向谁去倾诉我痴心的话语呢?
1 u1 `' k; ~* ]4 j4 g5 r( u1 U5 B4 R' d5 T+ l% ^% B, Z7 f  I2 P
  [背景]:
, f( c3 |3 A7 q! g; `2 L# U4 \8 o- h. a0 N
  本篇是柳永的代表作品之一《雨霖铃》。词人在倾诉难以割舍的恋情与离愁别恨之时,也抒发了自己终身失意的感叹。作者早年曾游学京都,长期出入歌楼舞榭。因为他精晓音律,教坊乐工每有新的曲谱,便请他填词。他的词也深受宽大下层市民的欢送。因为他的生活行踪,颇为士大夫,乃至最高统治所不齿,柳永的毕生,在仕途上崎岖失意,后改名为永,辗转到暮年才得中进士。所以,不丢脸出,这首词浸透了作者的身世之感,反应了他不得不分开京师而远走他乡时那种抑郁的心情以及心灵上失去慰藉时的疼痛。词中吐露出的那种消沉与感伤情调,也都与此亲密相干。
" p6 l# N, W6 Y2 z8 g/ F
; z0 P1 w3 q6 ]& s* Z) I, |  [结合]:
2 c& y2 `5 ~. o( t- C$ i2 }! F% F5 g0 G
  柳永为人放纵不?,毕生潦倒。其词多刻画城市景色和歌妓生涯,尤擅长抒写?旅行役之情,也粗通于音律。《雨霖铃》这个词牌名原是唐玄宗在栈道中吊唁杨贵妃的曲调,后来就普遍的被用做有情人分离时的叹调。只管有人说这首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晨风残月’。”但是这其中的哽咽凄断之声是这等年纪的女孩所唱不出的,而邓丽君在演唱时,哀怨凄美,把与心上人分辨时的那份痛楚诠释的酣畅淋漓,充分反映出她的歌颂水准,岂非是因为触景生情? ; V3 F3 P) l- r8 B# |

  ?0 E1 t- {) |4 a7 M2 l  回复 引用 报告 道具 TOP ) P( M+ I* ?8 P9 q
5 |8 Y2 N6 w; c/ ]
  青青子衿 发短消息
( c! M# a  ~: C" d0 v  P5 ]7 Z% `- A0 T6 Q$ m2 e' w
  加为好友
, V& ~6 k) ?, o4 E8 z, Y
. |2 O3 K  y, p3 G8 q  青青子衿 当前离线 ) G$ v" ?( z7 q7 m8 ~

( z; h" Q8 I7 [+ D7 t  低级会员
+ m* C8 M3 G8 b. t( y3 ~" {& X2 @) u: ?2 p/ m& p" _
  UID3132 帖子302 精华0 积分312 阅读权限100 在线时间550 小时 注册时间2009-3-10 最后登录2010-5-11 ) g8 U% q* N6 m3 D, }
6 I! C! ^+ j9 N0 }8 F
  版主 1 I3 g. F& d% Y/ i  X

2 C- H: t* l+ _$ M! [  积分312 性别女 16# 8 J6 d' u3 T+ s* _: G
! K, k& F) j; Y; i; [& w) |1 Y, V# C
  发表于 2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欲说还休(词牌:丑奴儿)
# `: R; u' P& Q9 ~
. Y8 P" G" Z. S* E: c# ~  词 辛弃疾(宋)曲 钟肇峰编 肖唯忱
  d2 E, c/ r# f9 D. x0 H0 X" m" d
2 ]# a- j% w( g' E  [原文] ! A: n. p' j+ d5 {
" _8 ~' \6 ?! T1 ^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 H5 |+ J2 q& l& ]0 p* s2 ?; q& W- p# p) I! i/ X* W0 t
  爱上层楼。 & B5 }  d/ k2 B8 O& g
1 ?8 z: R7 }2 r* Z" }9 T6 R8 a; u. x
  为赋新词强说愁。
- R1 T% y. [, _
2 w8 F& ^& Q' K5 }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1 D% m- f- r( x1 W
. Z+ w2 P3 L2 H
  欲说还休。
, o5 Z# |7 ]" }7 v: L
* Y! U4 i/ P9 j! N8 A' ~' \  却道天凉好个秋。 # q" j) x* O; ~( D% ~
& E$ N4 w4 S, _* F7 `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 R; r- r1 \$ r2 c9 \' ?( |2 K  }
: c- L0 y3 b: t2 ^6 m1 {
  [今译]: 0 K7 l3 O  p( ?! l, L  q$ a

. }* n4 w9 P: @* c  年少时不知道忧虑的滋味,总爱登上高楼。登上高楼,为写新词硬说自己满怀愁绪。如今尝尽人生的愁苦滋味,可是却半吐半吞。欲言又止,也只能淡淡的叹一声:“好一个凉爽的秋天!”
5 Q2 {5 D' E0 M
6 S; a) w- Z/ y4 V  [背景]: 5 u) D) a" |# F

! s& o+ h7 t* T; T- z  这首词是辛弃疾罢官居信洲带湖时的作品。辛弃疾是南宋的一位爱国词人,此词缭绕一“愁”字开展,重要倾诉的是满腔忧国忧民之愁,却偏从“不识愁”的少年时代说起。上片以少年时不谙圆滑,未尝人间艰苦,却效仿古人附庸风雅,登楼抒情,“为赋新词强说愁”为主线。活泼描绘了少年人的单纯、成熟和可恨。当然,这“愁”只能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之闲愁,并非是后文所抒的真愁。这是作者故意造成的一种强烈反差,以起到反衬的作用。下片首句一“尽”字,将人到中年饱经沧桑,尝遍艰辛的情怀倾诉得非常畅快。词尾说“天凉好个秋”,字面好像抛开了“愁”字,另换话题,给人以“顾左右而言他”的印象,但实际上作者绝无享受“天高气爽”的闲情逸致,而是饱含着无穷的苦涩和凄楚,来抒发回天无力的无奈心情。 , [3 m& @/ [' S0 f; O! _; r

, _9 d  |" V* k, q: l" Z  [结合]: 7 O' _7 d+ ]8 l) X/ W) z9 I
1 Z& H2 \! X5 f
  这首词作为年轻一代来看,是相对看不到它本质性的货色的,也就是说,咱们知道他写的是“愁”,也可以感到说我懂得他的“愁”。然而这个“愁”却只是月下花前之“愁”,而绝非真愁。只有当你历尽人间的沧桑,才有资历说,“嗯……我晓得‘愁’的味道了。”所以作为我――一个高三刚毕业的学生来说,解释这首词的内涵略似有些不妥跟不当之处,还望见谅。但已届中年或已有一定社会经历的友人一定能很深入的领会其含意。正如邓丽君!她唱这首歌的时候,可以说是已尝尽了世间的酸甜苦辣,而并非刚出道时一个对任何事都懵懵懂懂的小女孩了。所以在演唱这首歌时,她绝对是深有体会的,因而才调演唱的如斯富有情感,想必她已发觉到“人生行乐耳,身后虚名,何似生前一杯酒”的意境!
: V5 c8 X1 @$ ?7 r6 y& V: k5 t  L: H. ~( U; l% y
  回复 引用 报告 道具 TOP
5 r- A) K) R, J. ?# i* w
8 k) P6 u) B' s/ A* \/ p& r  青青子衿 发短新闻
' g- L4 D5 b3 \$ Y; |+ |9 ~2 }& Q# H$ @% u3 L. b1 M
  加为好友 # G" W! o; u5 P9 a2 Z$ F  e! k
- F5 ~7 Y* c9 V- D5 ~. T1 |. N
  青青子衿 当前离线 2 N; B4 T7 N! w, S% s% }
( {- B# G3 q# w2 H, o4 ?2 W
  初级会员
/ y& F) t! B- x4 n: d
1 f2 w$ V. @4 _9 F7 q  UID3132 帖子302 精华0 积分312 阅读权限100 在线时间550 小时 注册时间2009-3-10 最后登录2010-5-11 % u- j) a, N5 ?6 w: {. Y( T& B
# B  B& Y& t7 _) L% \: u+ }! G# p/ F
  版主 4 ~- o1 {8 r6 i+ c
, R: [' \* V5 ^( I# R/ g
  积分312 性别女 17#
4 P7 c, I0 h2 I, V) ^; W$ t, A' T
  发表于 2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青青子衿于 2010-5-11 15:41 编纂 ( m1 A# b3 F1 ?- N, M

( G- b" K+ H8 v1 A) q2 O  ●思君(词牌:卜算子) $ R. j( B1 k) m
9 s. a8 l$ h; ?5 N9 O: I' m
  词 李之仪(宋)曲 陈扬编陈扬 $ I  ~& t: {/ F% O2 O

% B& z5 ^" N4 ]4 E& ~" j& _0 Z  }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4 w' Z2 d, Q, b" a5 a
8 p1 C" {) M8 G# i8 y! U$ K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 @2 H% {/ v2 }* }* C8 ^2 m0 _9 Y$ v+ D' l; v
  ――《卜算子》
4 w& R( ?3 ^/ l2 y3 A. e/ |
- s, T- }8 Q+ ]. q* ?* o: K; Q  [今译]: 7 a. A1 f' W7 P9 S/ |. R
8 F  n/ v" l' ^) K
  我住在长江的上游,你住在长江的下游。每天思念你而见不到你,却共饮着统一条江河的河水。这江水啊~要流到什么时候才会结束?这段离愁别恨又要拖到何年何月才会停止?但愿你的心同我的心一样,就一定不会辜负这一番相思情意。
- {8 |4 l8 h, y( y% e
$ Y% v1 I/ x; p( R& {/ G9 T* S  [背景]:
( g, F* j. p! q/ l8 b* J+ R4 K
( U/ z) R" }$ }# A" X. Y7 o7 l  这首词出自于李之仪的《卜算子》,借水寄情,将一位深于情、专于情的女子对心上人的怀念描写的淋漓尽致。“我住长江头”二句便揭示她们之间的地舆间隔,言外颇有憾恨之意。接着,“日日思君不见君”句则将这种憾恨之意和盘托出,令人设想女主人公徒自鹄立江头,翘首企盼的怨望情态。“共饮长江水”句复作自我慰解:两地情思,一水相牵;既然同饮长江之水,自必心息相通。跌荡之间,密意毕见。“此水几时休”二句仍然寄情江水,却又推动一层,以江水之永无竭时,比方离恨之永无绝期。“只愿君心似我心”二句是女主人公对心上人的盼望――冀望他象自已一样心无旁属,守情不移。“只愿”二字,既表明女主人公别无所求,但求两情山高水长!但也泄漏出其内心唯恐对方负心的隐忧。虽然全词言简意明,但实为上上佳作! ) M/ \& y& r% D& a& l! L: B( p
  Q( ~5 w7 ]5 P1 \1 U
  [结合]:
3 b# S: O0 ~# g
. _7 Y0 f- u# A& ^, F  这首词是模拟民歌所作的。作者以一位薄情女子的口气,表现她对爱情的忠贞。以滔滔江流写绵绵情思,不敷粉,不着色,而自成高致。邓丽君演唱这首词,是最适合不过了。就我个人以为这是她选的十二首词中最能代表她自己的一首,也是最合适她唱的一首。家喻户晓,邓丽君的感情生活可以说是崎岖艰辛的,她是一位很痴情,也很专情的女子,偏偏上苍故意打趣,让她无法有一段圆满的姻缘。也只能感慨世事难预感,又或者有得必有失,理当如此吧~
1 u. b* {6 f8 \+ I# _* J- l9 R' e. G. Q, Y
发表于 2012-8-12 22:55: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女人,天生就是唱歌的女人。
7 w% C/ d# q$ D  m, x8 r1 ~: I- {# X" s# Q4 |
  1953年出生的邓丽君给家庭带来了欢乐,茅檐低小,醉里吴音,她为贫困寂寞的家庭生活带来缤纷的色彩,就像一个鲜亮的音符一样在父母、兄弟身边游动,身为全家唯一的女孩子,她备受宠爱。这是一个虽贫穷但自足的家庭,他们有自己的幸福生活。
: I1 c# x1 T# m4 i
( O3 }  [: K) Y( M# O7 }  邓丽君出生于台湾南部的云林县,这里充满了南国的风情,蕉风椰雨,泥土芬芳。邓丽君父亲邓枢是随人民去台的军官,祖籍河北,军衔不高,举家背井离乡,生活清贫。 * J1 D5 E$ F0 I( N3 H0 i/ e, {

9 t& K4 S# D4 N  e4 q5 R8 t  20世纪50年代的台湾依然贫穷,听收音机广播是一般人家主要的娱乐,邓丽君就是这样一位收音机的“忠实听众”,跟着收音机学唱歌是她那时最大的乐趣。她常去干妈家作客,因为那里有她钟爱的收音机,而母亲与干妈也成了她的忠实听众。在收音机的广播里,藏有她与音乐的缘分。 8 c3 t/ k3 L& [: H
# [, m' _- Y1 p. G* g8 u7 |& |
  那是一个下着淅淅沥沥小雨的一天,那一天的空气中漂浮着雨水的清凉和湿润,那一天,一个幼小的女孩子独自哼唱着周璇的《飘渺歌》,她并不知哀愁为何物,只是随着缠绵温柔的调子轻声吟唱,绵绵不绝。
8 d' J/ S: X5 z% \% W5 Q: l8 A* f1 v* K/ ]: {4 l
  她也不知道这就是周璇在电影《董小宛》里唱的歌曲,甚至,她还不知道,就在此时,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已经在她家的篱笆旁沉默良久,那把黑色的雨伞和他身上银灰色的西服就像一朵云一样停留她家门前。一个女孩和一场春雨,一个细雨天和一首歌,就成为了她与自己一生音乐的缘起。
+ M7 |& v2 j' q3 |1 c% |0 x( s! ]  B) b+ k" u, W4 ]
  一切都是缘分,邓丽君因为不经意的一次哼唱,被恩师常荫椿听见后如伯乐遇见千里马,他被邓丽君的歌声感染陶醉,竟像任何一个心怀激情和真诚的人一样,巴巴地跑到邓丽君父母那里,登门请求她的父母允许自己教授这个孩子。 6 O8 o1 N& I# c& _

, G& j$ n! I# K; p  之后才有那一出《访英台》的故事。
4 ]  j" Z+ K& X4 k: Y' f$ d9 W, C8 i! y% _$ ?
  邓丽君从民谣戏曲唱起,她婉转的歌喉,可爱的形容,令人难忘。1963年,李翰祥导演的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台湾上映,引起台湾盛极一时的黄梅调热潮,而到了“中华电台”顺水推舟举办黄梅调比赛时,恩师常荫椿遂自作主张为其报名参赛,当年邓父对此并不十分乐意,父亲只以为她唱歌是为了自娱,焉知她心中对音乐的挚爱。及至邓丽君一路过关斩将,雏凤清于老凤声,技压群芳,一举拿下决赛冠军,邓父方心中大喜。
) b$ ^+ f$ J5 ~/ k) d  T* x) C+ U  j! _5 ?
  拿下黄梅调比赛的冠军,邓丽君登台献唱的机会越来越多,学校、亲友、街坊之间,她的表演欲望得到了充分的展露,也获得了众多热烈的掌声。
; v4 C4 [0 o8 f4 H4 ^7 w2 y6 I
0 `' N6 ~! ?6 h: N( B1 d  邓丽君是家中的“清贫乐”,而她从九岁开始随父亲的一位袍泽也是她的启蒙老师李成清四处义演,也以微薄的酬劳补贴了家用。虽然要到处奔波,但她性格坚韧,并未因此而感到悲观忧郁。
# F# P2 M8 r2 K. ]7 @4 \
% i' s0 J5 i  S3 O1 C% n  妈妈怀里的邓丽君白白胖胖,像个假小子。邓丽君原名为“邓丽筠”,而“邓丽君”则是她的艺名,当她满月时,家中的哥哥都称呼她“丫头”,父母觉得不雅,于是请部队一位学问高深的杨姓军官给她取名,几经斟酌最后将她命名为“邓丽筠”,其意为美丽的竹枝,志节高且出人头地,但“筠”与“君”同音。实际上,她在台北的长眠之地金宝山的墓穴即叫“筠园”。出生于1953年1月29日的邓丽君幼时家境贫寒,母亲赵素桂为山东人,而父亲邓枢为河北人,1949年,邓枢一家随败退的人民军撤退到台湾,他们租住在台湾中部的云林县褒忠乡龙岩村,隔年举家迁往屏东机场附近居住。邓丽君在家中排行第四,由于在她之前是三个哥哥,邓丽君的出世使其双亲分外欣喜,她更是受母亲的宠爱,无论走到哪里,身边总带着邓丽君。由于母亲爱看电影,也爱听黄梅戏、评戏等地方戏曲,因此邓丽君自幼随着母亲耳濡目染于这些中国传统音乐,奠定了对音乐的爱好与根基,而邓丽君当初一鸣惊人的也是其演唱的黄梅戏。
- O- o% C. ^! f5 @. e6 \6 ^( U: [% J5 q7 E9 s
  有一回,小邓丽君独自来到家附近的照相馆,一进门就告诉老板娘:“我妈妈要我来照相!”老板娘虽然惊讶于她的到来,也不多想,要拍就拍吧。拍照的过程中,邓丽君完全展露了未来大明星的气质,各种姿态和表情完全难不倒她。
1 q9 P1 a0 ?( [) k" A. d/ x6 o
; `* ]  V- ^% e  相片冲洗后,照相馆将照片送至邓家,邓妈妈接到了小女儿的照片觉得又惊讶又好笑,不知道爱拍照的女儿何时做了这么一件有趣的事。
- i0 v6 P6 k, n: i8 \& F
) I" [% f; C2 |6 T  屏东眷村的附近有条小河,邓丽君的兄弟都很喜欢到河边玩耍,五岁时邓丽君很喜欢跟着哥哥们出去玩,但是三位哥哥嫌她年纪小需要照顾,是个小麻烦,都不让她跟。有一次三位哥哥玩得忘了时间,回家被严肃的邓爸爸罚跪,小小年纪的邓丽君看见哥哥被罚跪,于是也跟着大家跪下,邓爸爸看见这一幕,心疼小女儿,也因为她的友爱之心,邓爸爸就让大家都起来免跪了。从此以后哥哥们出去玩都愿意带着妹妹,邓丽君成为哥哥们的“护身符”了。 1 L6 e$ w- i3 Z& p9 I
2 B* R6 [+ J; M
  邓丽君出生时上有三个哥哥,由于家境贫寒,她母亲在怀孕的时候曾对人说,如果再生个男孩就将他送给人,幸好她生下的是女儿。邓丽君最爱的就是她母亲,也因为是唯一的女儿,她得到了家人最多的宠爱。多年后,大哥邓长安披露:“由于家中只有你一个女生,妈妈对你就照顾得多一点,遇有亲友家喜事,总是将你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带你参加,回来时会带你到邻居‘初妈妈’开设的照相馆,照张相留作纪念。四岁多时送你去读当地唯一的幼稚园,又送你去当时屏东唯一的‘李彩娥舞蹈社’学芭蕾舞,你也未使妈妈失望,聪明伶俐, 5 S, p/ e  F$ ]. q  I

; c/ I- ?. n, O. h) l: T* H& L  一学就会。幼稚园中班时欢送大班毕业,你代表在校生致辞,老师写的讲稿,你在妈妈带你读二三遍后,即可朗朗上口,一会儿就会背诵了。毕业典礼时你上台由人将两节式的麦克风放到了最低还需在脚下放一张小凳子,才能对上麦克风致辞,你从容大方地致辞完毕,观礼家长们报以热烈的掌声,自此‘邻家丫头’的知名度即大大地提高了。”
3 G% {) P2 `! P$ A
: t, o7 h$ J2 w1 ]* u# ^  邓丽君对表演有着浓厚的兴趣,据她的弟弟介绍说,她从小就不怕生,很受大人的喜爱。根据《邓丽君之梦》一书中的记述,邓丽君坦承:“不是大人要我唱,而是我自己想唱的,刚开始时是参加国小才艺表演,后来参加当时的广播节目办的歌唱比赛。那时候广播节目是在学校操场录音,我因为很喜欢唱歌,所以唱得非常卖力,而且当时的我非常可爱。”的确,从这张照片之中可以看见当时的邓丽君举手投足间已相当有明星气质了。当回忆第一次在正式场合唱歌的情形,她说:“很有趣,虽然还小,但我相当兴奋。”接着,她又诚实地说出自己为何而唱,“不仅是为奖金和鼓励而唱。我很喜欢唱歌,所以我只是为自己在唱而已,即使没有奖金,只要能唱歌,我就非常高兴了。” 1 F/ H; S0 U0 A% [

: @# }' _1 o( M# W6 h  邓丽君第一次在公众场合里唱歌缘于一次偶然。一个清闲的午后,突然想骑脚踏车的她,却没有多余的零用钱租车。租车行的老板见她爱不释手,于是向她约定唱首歌来听听,如果唱得好,一定便宜租给她。没想到她毫不怯场,不急不徐唱起《访英台》,唱做俱佳的她得到车行老板的大力喝彩,答应将车子免费租给她,还让她爱骑多久就骑多久。
" L* X  l" P' z% S& b  P
' D% J- a" D! B8 v% f  15岁登台出道之前,邓丽君已有很丰富的舞台经验,12岁时,她代表金陵女中参加由金马奖唱片公司所主办的歌唱比赛,以一曲《采红菱》摘得桂冠。 % W0 j* B: S" _' T. D( `
5 H0 }" m3 P: ^  r
  还在芦洲读书的时候,邓丽君就喜欢在学校唱歌,有时候她甚至就在课堂中轻声哼唱,搞得坐在她后面的一位男同学没法专心听讲,当时她梳着长辫,于是这位男生就将她的辫子绑在椅子上,等到下课班长叫“起立”的时候,她在慌乱之中连同椅子一起抬了起来,惹得班上的同学哄堂大笑。
, B) n; `/ C1 @& d. j/ F, i) b
+ U! f5 z( e% O5 g$ k  小时候的邓丽君长得瘦小,但她酷爱在大人面前表演,如能登台则更是高兴。 ' |6 I+ h6 t( X7 I; ]0 |
' f& T/ k1 g9 Y6 k2 V
  邓丽君在屏东时就认了邻居周将军及其夫人为干爹、干妈。小时候她酷爱表演,干妈与母亲曾是她最忠实的观众。
# Q- q3 M; z8 u7 t2 X) j; C" Z
8 ~0 O$ a9 j8 Y- E0 s" b  住在附近的干妈家也是邓丽君常去的地方,因为干妈家有台收音机,于是四岁的她便跟着收音机播放的音乐一起哼唱,那时邓丽君最喜欢的是白光与周璇的歌。爱听音乐的母亲也经常倾听女儿歌唱,并为她买了许多的歌本。邓丽君还因为哼唱周璇的歌而与她的恩师常荫椿结缘。
$ c2 m* \' G  ^; Z: _8 F# S  j: V( Z" M5 y, |; A
  有一天,邓丽君在自家门口的台阶上,哼唱周璇在电影《董小宛》中唱的插曲《飘渺歌》,其时天空下着淅沥的小雨。就在她专心哼歌的时候,蓦然发现旁边默默站着一位老人,他两鬓斑白,穿着一件银灰色的西服,有五十多岁的样子。这位老先生举着把黑色的雨伞,在细雨中朝小院子里张望,仿佛已经听她唱了很久。
$ T6 _% l+ t/ n1 R  q0 O; Y2 A
+ O4 [' [( M$ c# t" K. R, t1 \  这位默默听她唱歌的老人就是台北济众声乐学校的教师常荫椿教授。他认定邓丽君是个可造之才,于是当晚便登门请求邓丽君的父母许可她随己学习声乐。 6 J- q4 |+ }) q. k6 j- ]6 }) @; r
( N3 C" x* R) S6 @6 A) G5 O% }. v
  在学校举行的一次晚会上,邓丽君和同伴一起登台表演前的照片,时年十岁。从小喜欢表演的她,曾被大人称做“歌仔戏小公主”。 $ v" x" Q, U% P4 X

! m0 q& P) M. W- w. D! x$ R) @  邓丽君是学校文艺活动的积极分子,二年级就参加芦洲桥大先修班的晚会演出,之后学校各种晚会都可以见到她的身影。她年纪虽小,但每次登台唱完,台下的掌声总是很热烈。也因此,邓丽君在学校就获得了许多奖状。譬如“梁祝电影插曲空中歌唱比赛个人组第一名”、“芦洲小学国语演讲比赛第一名”等等。
" Y  ?% q( B2 S8 g) `
" }8 {0 ~: Z% t9 H) y) u! n  这些演出也影响了她的学习成绩,在芦洲小学,邓丽君的学习成绩一般,国语尚可,朗诵尤其是她的强项,成绩不俗,但是她的算术较差,经常不及格。音乐课也是邓丽君很喜欢的,可是一个星期只有两堂课,且每堂课老师只教一首歌,让邓丽君觉得很郁闷。邓丽君记忆力超强,尤其是歌词,唱过一次即不会忘记,能够过目成诵。 1 R0 _* ^  Z/ Z4 t9 }% F

7 E% F; X2 Z" S+ c; e* C- N  五年级时,邓丽君被学校推举参加县演讲比赛,因为当天就要决出人选,第二天就要上台演讲,演讲稿都没有着落,邓妈妈非常着急,倒是邓丽君安慰她说没有问题。结果第二天,她没有讲稿就在台上侃侃而谈,说得非常好,把第一名捧回了家。 9 B2 X2 D8 `- _, n0 k5 |* @- E

+ n# X4 F" g4 z2 B: b6 N% ?1 N  “邓丽君小姐于1963年8月份参加本台第一次梁祝电影插曲空中歌唱比赛成绩优异,经评定为个人组第一名,特发给奖状以资鼓励。” & d& p  e. ]$ z

; X' Y/ ^# H: i( ]/ O! v5 `  机会,她的表演欲望和才华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这让年少的她兴奋而忐忑。有意思的一点是,奖状中直呼只有十岁的邓丽君为“小姐”。
; z- O3 D" w# F" J6 s8 X  _: d# ]
8 Z/ a# i$ C0 D2 `- Z6 R  邓丽君在校获得的奖状,这是一张国语比赛的奖状。虽然出生于台湾,但是父母俱由大陆迁移而去,且童年生活在眷村,周遭里的习惯用语都是汉语(国语),邓丽君的国语自然不会落人后面。
1 z  k' ^0 g  A+ ]1 V& |# v. e1 t( T* [  l, i% H8 B

" ]3 ?  v' X, j( |1 a7 R( Q4 J/ y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O7 y( p  m: o1 Q  y7 G
- J, H% C' j* R! i- i$ J5 ~
  邓丽君是家中唯一的女儿,出生一年之后,她尚未断奶,弟弟邓长禧即出生了。作为唯一的女儿,邓丽君比弟弟受到更多的宠爱。他们的大哥邓长安回忆说,当母亲喂邓长禧吃奶时,邓丽君常常抢着去吃,而妈妈总会让她先吃饱了再喂她弟弟。由于年龄相近,邓丽君与弟弟在一起的时间最多,童年时就一起长大,一起玩耍,邓长禧习惯叫姐姐为“老姐”。“我的老姐邓丽君,本名邓丽筠,河北省大名县人,身高1.67米,体重47公斤,喜欢唱歌,爱吃猪脚。”
' c# L( R' E) Q0 v% X7 e3 P1 G& L6 {7 Y$ D8 i
  邓丽君全家拜访台北县芦洲亲戚时在一起合影。前排右二为邓丽君,右一为其弟邓长禧,立于两人身后者为他们的母亲赵素桂。邓丽君父亲是人民军官,1949年人民败退台湾后全家随之迁进台湾。这张照片很有中国北方人家的味道,房门上的对联横批上写着“天地间诗书最贵”。 3 G  ]0 E1 H+ A4 x
7 r* u& J, D  Q" a) T# u
  邓丽君身上的衣服与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童装几无二致,这些都是她母亲亲手为其缝制的。1953年1月29日邓丽君出生于云林县褒忠乡龙岩村,次年6月全家搬迁至屏东市军用机场附近的眷村。邓爸爸于1955年退伍,开始在外省人聚居的地区经营小生意,他们曾在屏东开了一间小米店。
% b5 H' s; |4 e8 x7 O4 g6 h5 r- W! M4 C% r
  邓丽君的一副好嗓子,除了秉承天赋之外(据说她的嗓音多遗传自母亲,邓妈妈的嗓子就不错,即使老年之后说话声音也很嫩细),也是自己努力锻炼学习的结果。很小的时候,邓爸爸每天清晨都会用自行车载着她到附近的河边去练声。邓丽君对着朝霞一遍一遍地唱,把嗓子磨炼得越加圆润饱满,唱腔也愈发成熟,声线也更具灵气。
. ?8 a0 d, c% P' e8 l' J! P: P; j: f# e
  1963年8月,在“中华电台”举办的黄梅调歌唱比赛中,邓丽君雏凤清于老凤声,击败了当时年纪和经验都要大她很多的杨燕、金陵等人,以一曲《访英台》摘取了冠军,这首曲子是当时风靡港台的影星凌波主演的电影《梁祝》中的插曲。
2 t' U! B) h4 v4 A+ Y5 J2 y: F. g: @" w2 j: q4 t  S9 G' c
  邓丽君小的时候总有比哥哥弟弟更多的做客机会,只要一有亲友家的喜庆事,邓妈妈喜欢将女儿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一起去参加,回来后还要到邻居家开设的照相馆里立此存照以资纪念。算是童年时做女儿的最大好处。( n, v7 W( K; F3 A4 [; I' j4 @. o

4 k; x: s; j; [: a0 M. [
发表于 2012-8-12 22:5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她孤独地走出校门,走到公车站等车,看起来十分难过……我和她同搭一班公车……” 8 {, F  m, T- ^

! A; M# ^1 {6 ~( Z8 v: [2 K* I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金陵女中不允许学生到歌厅当驻唱歌手,邓丽君被迫休学。1967年,邓丽君告别学校,转而加入宇宙唱片公司,以14岁的年龄,正式出道当了歌手,邓妈妈赵素桂遂护女于左右。
8 N; ]7 J% W; v. v( G0 p
  m7 a% c, |0 e: L* ]% k/ x8 \  从此她与母亲辗转于台北各大歌厅献唱,不论风雨昼夜,莺吟燕舞,有时竟要一夜连赶六场,而演唱带来的收入渐渐成为七口之家的经济支柱。她的这个赶场的经历,也是许多“外省第二代”的女孩子的经历,贫穷与孤独萦绕着这些外省人,所不同的是,邓丽君是真实地爱着唱歌,以及舞台上的灯火和最后的掌声。 0 ^$ o' u# ^, q, `$ M
% k# T$ R: S# B& I3 W" M
  14岁的少女情窦未开,她清秀可爱,未深尝忧愁,歌喉清越,唱的都是欢快的谣曲,邓丽君越唱越好,渐渐有了“娃娃歌后”之称。 - C  f9 N5 P/ M/ K( s

1 O9 x0 \, y/ d$ i! f7 C1 M. k. v3 M  随后有了第一次上电视演唱(15岁)、演出第一部电影《谢谢总经理》及演唱台湾首部电视剧《晶晶》主题曲(16岁)的经历,邓丽君渐渐被人熟识,被观众认可。 ) T( l8 p% d0 ~5 K: x
" b! J. Y8 z7 n
  也是在16岁的时候,邓丽君第一次走出台湾,应新加坡总统夫人的邀请出席在新加坡国家剧院举办的慈善演出。邓丽君的眼界大开,目光因而转至东南亚和香港。 $ }2 m6 ?. f# b7 Y0 z
& ~, q$ P# N) C, v" ?& p2 Q5 w
  第二年的1月,17岁的邓丽君参加了香港工展会主办的“白花油慈善义卖”,即以第一名的成绩成为义卖历史上最年轻的“白花油义卖皇后”。随后的10月,邓丽君与张冲拍摄了个人的第二部电影《歌迷小姐》,这部电影大获成功,“歌迷小姐”的称号也取“娃娃歌后”而代之,成为邓丽君另一顶桂冠。 ) {" R6 X7 ~* o( O
/ e1 e! v8 @* K8 I1 b/ V
  新加坡和香港的行程很为邓丽君开了眼界,她始知海外各地遍居华人,这个发现让她兴奋,培育了她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同时她也希望自己的歌声可以传播得更远。1971年,邓丽君跳槽到了丽风唱片公司,这是一家有东南亚背景的唱片公司,在公司的支持和策划下,邓丽君如愿以偿地在东南亚巡回演唱一年,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等地,她甜美的歌声如飞花,四处飘扬。
$ X4 G$ r8 \, @6 {, \+ Z$ k( K/ b! t8 ^$ G" O9 w; d
  东南亚巡回演唱的历练,使邓丽君的舞台技巧不断精进,演唱水准也大有提高。花里春风不觉时,及至1973年6月,20岁的邓丽君再次来到新加坡国家剧院,但这次她是来出席“远东十大巨星慈善晚会”的,自从1972年底当选香港十大最受欢迎歌星之后,邓丽君渐渐树立了东南亚的歌后地位,新加坡国家剧院的这次晚会则使她更上了层楼。这年9月,邓丽君又拿大奖,在香港获颁“十大歌星金骆驼奖”,大奖连连,登高而远望之,邓丽君的目光又投向了音乐市场巨大的日本,真可谓春风得意。
$ k. q' }1 t9 @. m8 C
! F6 R) y  \; Q, g0 z! K  邓丽君的母亲在邓丽君的一生中发挥了超乎寻常的作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邓母改变了邓丽君的一生。她最早帮助邓丽君下定决心唱歌,首次登台唱歌也是邓母带着她。其后,她就像是一个护雏的老母鸡似的,护着邓丽君。陪着自己的宝贝女儿经历了人生的光辉以及黑暗。她陪着邓丽君在日本呆了漫长的几年,我们在邓丽君相关的行程中,也随时可以看到邓母的身影。这位母亲在爱女逝去多年后的某天,给邓丽君写了一封信,信中所述令人记忆最深的一句话让人心恸:天国好吗?你好吗?
; a! }* A% |5 @+ N7 u  p
" X, P3 o5 B! p) d3 r! z8 u* k  邓丽君站在一个巨大的黑漆漆的树洞后面,标志了年轮的树桩很像是一幅地图。13岁的她肯定不知道,日后她竟然也像日月潭一样,成为人们对台湾印象的一部分。
" c) E5 F- A' m: K! H  M! x. f' L( ~8 V& k; h$ \7 T3 [
  邓丽君这一年从金陵女中休学后,常到南投的日月潭游玩。期间她签约宇宙唱片公司,正式踏足歌坛。 - B6 G4 S: a7 Q! k! h1 J: ]1 ?; J

$ M2 X2 w/ m8 {$ J2 X% L) N0 w4 ^  照片中的邓丽君一副意气风发的表情,正处在每个少女的丑小鸭时代。当时的她,虽然小有名气,却不是个大明星。此时的华人年轻歌后是凤飞飞、欧阳菲菲等人。邓丽君为了专心于歌唱生涯,14岁自台北金陵女中二年级辍学,成为了少女歌星的一员。 2 F: w5 W# ~3 c8 \0 l9 ~

) ?5 ]# P+ {" m1 j/ R8 z# C1 x  邓丽君于1965年正式出道,从此往来于电台、歌厅之间演唱国语歌曲,赚取了比父亲多几倍的收入,为清贫的家庭贴补家用。她的弟弟在回忆她这一段时间时充满了感谢和伤感。对于年轻的邓丽君来说,休息时间总是太少,常常一个晚上要赶多个场。她从少女时期就成了家庭的经济支柱,承受了很大的压力。1966年,金陵女中因邓丽君不能顾及学业,要求她在读书与唱歌之间选择其一,当时的邓父认为学校是多管闲事,与校方不能达成妥协,最终,邓丽君从学校辍学,结束了义务教育。其时邓丽君在东方歌厅驻唱,一次酬劳是1000至2000元,几乎是当时一般人一个月的花费。
" p! \' K/ a6 k3 v1 Y4 e1 I) B* q4 h
  实际上,邓丽君是个“好学分子”,除了国语,她还能熟练地使用闽南话、广东话,而日语、英语她也很精通。
9 ^% S5 p; g/ N! f+ w) g5 q( E* U  M0 A8 H- G* ]% j0 B
  1967年,邓丽君摄于台湾日月潭的另一张照片。邓丽君有张惹人怜爱的娃娃脸,她由此被称为“娃娃歌后”。这位小女生不但有着特异的嗓音,而且她所拥有的古灵精怪的天才式少女姿态也给当时的台湾留下极深的印象。
* U! O( a& D' s) s7 f0 j0 _& S- ?0 A5 ^* N5 M0 e6 I3 m
  正式出道后邓丽君的母亲为她取了“邓丽君”这个艺名,20世纪70年代进军日本歌坛后,所属公司又为她取了另一个艺名“泰丽莎·邓”,英文名则是“TeresATeng”。 1 _% g! D4 ?. X0 h0 @
; v1 U/ {/ p6 H6 D
  13岁时,邓丽君就成为台视的专属歌星。1966年,还在金陵女中就读的邓丽君就参加了金马奖唱片公司举办的歌唱比赛,她以《采红菱》夺魁,更打开了名气。14岁时,也即1967年,邓丽君加盟宇宙唱片公司,公司为她灌录了第一张黑胶唱片,也就是邓丽君之歌的第一集《凤阳花鼓》。她的歌唱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 @3 Z7 G: r! T$ n6 l* W
, l8 V/ r, X  H  P( i% h! K
  1967年邓丽君第一次跃上了电视荧屏,参加台湾电视公司节目“群星会”的演出,由于是第一次上电视台唱歌,邓丽君非常紧张,竟然把歌词给唱错了。这个出丑的记忆在她的弟弟的回忆中留下了相当深的印记。在接受凤凰卫视的专访时,邓长禧说自己的姐姐其实很普通,她“第一次上台就忘记了歌词,后来也经常忘记”。但这些细节并没有掩盖邓丽君的光芒,在众多歌星中,娃娃脸的邓丽君清新淡雅,展现了独特的清新气质。 , s) G: U7 J) E/ v
5 |4 _" f8 b' L8 }
  邓丽君在台北东方歌厅演唱,时年14岁,自金陵女中休学后,邓丽君成为东方歌厅的驻唱歌手,并赶场于台北市的各大歌厅。
, g( ]! l9 T& q  |0 L( t4 y2 q% T* e8 c1 M: V2 Y! T& G& T
  童年时,邓丽君在芦洲小学上学,班上的同学十之八九都是本省人,一个班通常只有一两个像她这样的外省人或者外省第二代,芦洲当地人大多姓李,但邓丽君并没有因此而感到孤立,她经常用半生不熟的闽南话与同学们一起嬉闹,也经常打着赤脚和他们一起挖芋头。 9 \% r. [* |9 _) ^: i

0 y3 m: m/ X/ C5 `1 r, v  很小的时候,父亲清早都会带着邓丽君去附近的郊外练习发声,晚上则随着妈妈出去唱歌。在她上中学的时候,因为学校不允许学生在夜总会当专属歌手,她被迫中途休学。她的老师回忆她当日离开学校时候的情景:“她孤独地走出校门,走到公车站等车,看起来十分难过的样子……我和她同搭一班公车,站在摇晃的车厢里,我告诉她:将来读书的机会多的是,不妨看开点!现在虽然休学了,但也许明年还可以回到学校来读书。听了这些话,她的表情似乎开朗了些。” 9 _2 A, b- C$ r% D& P/ m7 t3 q  @

1 [# c6 f, U1 O6 L( N# ^  在七重天歌厅演出,穿着花衣,提着篮子,不胜羞涩,表演一个村姑。从邓丽君第一次登台起,邓妈妈就拎着化妆箱,紧伴着女儿。无论任何恶劣的演出场所,跟进跟出,风雨无阻,母女俩相依为命,到处奔波跑码头。她才华出众,所到之处均博得满堂喝彩。于是,邓爸爸计划让她走上专业歌手之路,便开始带着她走唱四处,卖东西表演,充当她的经纪人。当时,台湾的歌坛尚未走上正轨,歌手的社会地位还很低微,对女性歌手更是轻蔑,这些意味着邓丽君没有少女时代。年幼的邓丽君就和绯闻纠缠不清,诸如怀孕、堕胎、未婚生子,恶毒谣言不绝于耳。但她的生存武器就是歌唱才能,她以实力粉碎了各种不实的谣言。她在15岁时就灌制了七张以上的唱片,她几乎平均每个月都推出新的唱片。她自幼便勇于挑战变幻多端的音乐领域,举凡民谣、流行歌曲、电影主题曲、拉丁、摇滚等都得心应手。她聪慧努力,中英文歌都能朗朗上口。她的歌声柔美、抑扬有致,具有绝佳的歌唱实力。
- C  s/ s* \! O/ h. ?2 H! s
+ K$ H+ v' L! g, r  为了全力在歌坛冲刺,邓丽君终于面临课业与歌唱生涯无法兼顾的困境。据邓丽君的小学老师回忆,邓丽君虽然功课不很突出,但是上课很用心,也会自动写作业,无须老师太过操心。但对学生课业与生活管理相当严格的金陵女中,则认为邓丽君缺课时间太多,因此要她放弃歌唱,专心课业。这一度让邓家与校方关系紧张。甚至传言邓丽君的父亲曾为此直接到金陵女中与校方协商,希望校方不要这么严苛。但后来邓丽君与父亲商量后,出于对歌唱的热爱,加上校方坚持邓丽君必须二择一的立场并未改变,1967年邓丽君终于忍痛从金陵女中办理休学,并正式加盟宇宙唱片公司,专心在歌坛发展。不过初中生涯不能与她的同班同学一起毕业,也成为邓丽君心中的长痛。1967年,邓丽君自金陵女中休学,正式走上从艺之路。她虽然外表柔弱,内心却是个很坚强自足的人。但学历的缺失似乎已是成功人物成功的一个通例。邓丽君虽然休学后再没有回到这家女中上学,但这并不妨碍多年后,这家中学将她的照片与歌集收藏起来,作为自己校史的一部分。 % B; n8 Z( i" T, ^1 y  H1 q

% q+ _0 q; D) N# R* M/ D6 T  1968年穿着大氅在台北东方歌厅登台演出前留影于后台。奔波于各大歌厅演出虽然很辛苦,但她很满足于自己的表演。歌厅的舞台和我们想像的不一样,不华丽也不喧嚣,面带微笑的邓丽君有着少女时期的微微羞怯和快乐。 $ ^8 f6 u: k: u, |3 r
; G0 @- W% {. D# L* P
  歌厅的走红使邓丽君的身价迅速上涨,这引起了同在歌厅唱歌的其他女歌星的不满,她们嫉妒这位相貌圆润可人、歌声甜美的“娃娃歌后”。
# d% P0 m6 V( I
/ p9 v2 m4 O6 S  w/ r4 ~& W" h  实际上,开始在歌厅唱歌的那一段时间,邓丽君每天都要承受着其他歌手的排挤,有时,原定让她唱的歌最后却被别人唱去了。每遇到这个时候,和她一起赶场的邓妈妈总是安慰她说,不要和别人去争,你还年轻,受这点委屈算不了什么。而这些歌手,有相当部分都是歌厅老板的女朋友。
+ ^$ B! K- u. K* Z4 N' F0 S+ X& k
* l6 ?% V) c' _8 t. q  渐渐走红的邓丽君有着不少稳定的歌迷,他们通常都会在固定时间来到歌厅里捧场,有时送一些小礼物给她;甚至有些歌迷为了能和邓丽君见面竟然走起了“妈妈路线”,巴结邓丽君的母亲,说要请她们一起吃饭云云。   K$ ~% W( f6 a' r9 s4 [/ @
- B' U. Q$ h- F
  邓丽君在东方歌厅表演《梁祝》之梁山伯,她女扮男装,扮相清秀。少女时代,邓丽君以民谣、戏曲等见长,她字正腔圆,拿捏准确,相当受欢迎。
5 L. r/ H/ Z' b6 \3 m4 e+ Q4 Y* R  F7 Y. _6 |7 j
  邓丽君在大哥邓长安的婚礼上献歌一首,时年15岁。 # R" v5 f' K+ h
! }! c, c+ H/ ~9 |# C8 L
  或许与邓丽君在歌坛有关,邓家大哥结婚竟也请来了乐队。邓家子女甚多,邓丽君排行第四,与大哥的年龄相差有十岁多。
- H  }1 U6 H% K9 f# K& m) S, N# Z" g8 o* S
  邓丽君去世后,邓长安曾为纪念妹妹开了一家名为“筠园小馆”的餐厅,餐厅里摆放有四十多张邓丽君生前的珍贵照片和物品,这些照片与物品多半没有在媒体上曝光过;而走进餐厅时,耳边就传来邓丽君的曼妙歌声。
  p8 U4 e7 P( r" |
' i4 ]3 y8 B$ P6 V' p  不过这家位于香港的餐厅,由于受经济不景气的影响,邓长安计划关闭,并表示要拍卖邓丽君的那些照片。许多歌迷听说这个消息后,都表示要买下收藏。
$ h1 w1 N7 g% x! J4 O! X8 f) r# H" q, u: |
& l7 y% w3 B: [8 H/ _& U2 Z: ?  邓丽君的父亲邓枢为河北省大名县邓台村人,早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14期;而母亲赵素桂是山东省东平县人,原为公务员,他们于1943年结婚。 3 u$ _2 s5 [, }  r$ [5 T( J

" m3 {) |* R2 L5 O  邓丽君踏入歌坛后,母亲即跟随左右,保护、照顾成长中的女儿,风雨无阻。 % ]3 I) k$ J- Q4 v5 B
. c0 e6 P# x' g% E
  据估计,邓丽君去世后,身后遗产约有新台币两亿元以上,由于中年后一直退隐,且表示不参与商业演出,因此没有来自公开演唱所带来的收入。她的遗产多半来自唱片版税,不动产包括位于法国香榭丽舍大道、价值新台币三千万至四千万的住宅,价值一亿七千万新台币的香港赤柱别墅,位于台北市孙中山纪念馆附近的大楼住家则至少价值一千万元;另留有马自达跑车和劳斯莱斯汽车等动产。 : ?! i3 {  v. e+ y8 e& T. v* D
. j  n( A$ @- ?' g
  因为没有结婚,邓丽君最后的一位爱人保罗没有继承权,而邓父在她之前已过世,所以邓丽君的所有遗产全部由母亲赵素桂继承。邓家以她的这些遗产成立了邓丽君文教基金会,出版与邓丽君相关的作品,或扶持乐坛新人,推广音乐教育。 5 M1 O+ x- r/ F8 A

2 W: ?. c! l$ V9 o5 _  和许多做儿女的人一样,邓丽君最感谢的人就是母亲。1995年5月,邓丽君去世后的几天,邓妈妈在台湾《联合报》上发表了一封信,标题为《邓丽君妈妈一封要烧的信》。 7 G/ D2 a7 ]5 i, d

6 I: u( _+ b, Z: z2 F$ }  丽君,女儿:
$ p: T/ x# {5 M8 c4 a; G% t, A$ g4 ]& t! @; i8 ?! _+ |* e" A# e
  你听到妈妈在叫你吗?妈妈曾一再地叮咛,要把身体保养好,你就是不在乎,又用“已经好多了”来安慰妈妈,唉!现在说什么都已太晚了,妈妈真的气你不听话。
* I: _" d6 F" N5 F8 v$ ?2 \5 q: H# A3 z. O( Y; V
  今天是你发生不幸的第七天,也即是习俗中的“头七”,又适逢母亲节,以往你在身边,总会一大早拿一朵白康乃馨,为我佩上,纪念你外婆,又再佩上一朵红康乃馨,再神秘兮兮地拿出早已选好的礼物,祝母亲节日快乐。如果不在身边,哪怕再远再忙,也都会打通电话来贺节,使我不论你在何处,都会感受到那份温馨。
( v6 j  O4 q7 J0 p( P0 K% F: r' r, u2 B9 |) K# F
  记得,你父亲过世后两年多的一天晚上,你自香港来电话,问我好吗?我奇怪地问你有事吗?你回答说没事。
2 _0 P& O" ~9 q9 \: h8 \, |6 B% u' u# t& M' h8 g1 H2 R9 R
  第二天上午10点多,家里门铃响了,我纳闷地在想是谁来访,打开门吓了一跳,只见你拎着行李回来了,你则调皮地笑着说:“母亲节要给你一个大惊喜。”我才知道当天是母亲节,母女俩过了一个温馨的母亲节。 5 j8 z/ o9 i, I7 ?6 ]
& _. \( d+ T  v6 ?) g/ s+ }0 V) i
  女儿!你为什么那么不注意自己的健康呢?到今天已是“头七”了,我才开始渐渐接受此无情、残酷的不幸事实。虽在悲痛中,由各界的慰藉,尤其是热忱、执著的广大歌迷们给予的肯定与支持,稍解我胸中的痛楚,但事实毕竟是事实,再残酷也得接受,但愿由于你的不幸,能唤起大家对健康的重视,不再因自己的疏忽,再造成一个家庭的不幸。 . B+ O6 {- g5 k/ q2 |

. I4 ?" K% Y% r, N/ h' K' n. y  今天是母亲节,由悲痛的我,伴你过“头七”,现在轻轻地告诉你:女儿!安息吧!愿你不再辛劳了,你所坚持的信念,大家都也知道了,不要有所牵挂了,你三位哥哥及五弟以及广大的肯定你的支持者,都愿你早日安息吧!
, E/ F- v- g8 `4 {0 I5 Y( [" w4 Z7 r9 a, l+ ~% A
  不知道为什么,我胸中总有一团团的痛,这也是我心中永远永远的痛,千言万语也诉不尽,但,女儿,安息吧

4 k# O+ x  j* M* q. g8 e1 ^

. T; r) T+ u7 P! C( t: z
# I( Y4 c; [9 s. ^9 c8 G9 x* y4 [
发表于 2012-8-12 22:5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东南亚与香港的成功使邓丽君想要去尝试更多的音乐可能,对于音乐,她有太多的追求。1973年11月她与日本宝丽金公司签约,预备着赴日本发展。
" ?2 D4 x% q2 Y* y: ]$ ?
; r% z: M+ l6 `4 i) r  在日本的第一年里,她便见识了日本人对音乐制作的认真态度,从歌手的包装、唱片的宣传等等,邓丽君成为整个“邓丽君音乐工业”流水线上的最重要的一环。在日本,她语言不通,无亲无故,所幸还有母亲陪护着。邓丽君一切都要重新开始,她不再是东南亚的那位年轻歌后,在日本音乐界,她仅是个新人而已。
+ M; n- E* x# h6 s3 ]' E) Q) Q' x
  “最初来日本的时候,一天到晚忙,尤其是新人,正挂虑是否会叫座的时期,嘴上说的完全是拜托两字,没有逛街的时间,完全照着所定的日程做,非常怕出丑,就这样做了五年。相当严肃,尤其自己是外国人,感到压力更重。”
- r* B+ _8 C; s' g8 V8 K7 o
$ W. o0 F  D6 h1 v) ^9 D, F5 B# P  邓丽君在日本度过了最艰难而迷惘的一年,由于第一张日语唱片的失败,宝丽金公司甚至怀疑自己选错了人,直至1974年,邓丽君推出了单曲《空港》一时大热,获得日本唱片大赏的“新人赏”,邓丽君方始恢复了自信。 0 I0 m' o' g$ Z$ A2 W2 L! d( }$ A

5 I: N6 l' F7 J  《空港》,1974年度共卖出了80万张,一扫前一年的阴霾,至1975年,邓丽君又加盟了香港宝丽金唱片,趁热打铁推出了经典系列《宝岛之情歌第一集》(之后1977年又录制了《宝岛之情歌第二集》,并获得了香港第一届“金唱片奖”)。随后的9月至10月,已经成功打开了日本市场的邓丽君再次回到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展开巡回演出,还于10月底在香港首次录制了《邓丽君电视特辑》。
5 L: d4 ?( l" w$ O9 _, u9 R6 Y2 T5 i
( W: L' ?9 ~1 M# L  1976年,在香港颇有历史的利舞台迎来了邓丽君第一次驾临,当年3月,邓丽君在利舞台开唱,举办首次香港个人演唱会。而其后连续几年,邓丽君又在利舞台举办过多场个人演唱会,并获得了空前的成功。1978年9月的第三度的香港利舞台个人演唱会更是破纪录地举办了三天共五场。香港是邓丽君的一块福地,她在20世纪70年代的唱片很大一部分都是港人购买的,而香港的东西融汇,它的大都市氛围、现代气息,也深深吸引着邓丽君,成为她最喜爱的一座城市。 $ ?' {8 I0 k- t6 ~

8 V- z% j+ t+ d: e0 ]5 J  而1976年7月,邓丽君也在日本新宿举办了首次日本个人演唱会,仿佛是与香港利舞台演唱会的遥相呼应。11月,她又率领丽星歌剧团赴马来西亚进行巡回演出。
; k4 D6 w1 A* }6 }6 }3 K) _. P) ?. ?  N7 J
  邓丽君开始奔忙于东南亚、香港与日本三个主要音乐市场,走马兰台,她的个人演唱会和巡回演出开展得紧锣密鼓,而她乐此不疲。1978年9月,邓丽君又出演台视剧场的《天涯常念此时情》。
6 M: @4 Y: E  D" r3 o+ |- ]9 t' O# i5 B$ W7 ~/ P+ z& M+ Q' u+ r3 h! I
  邓丽君在美丽的音乐之路上一路奔跑,繁花似锦,而一块巨大的石头正在路途中等着将她绊倒。 9 J7 A5 H: |- L4 D3 w9 N/ l

! }* x  A% x2 }3 |1 E* u4 }  1979年2月发生的“假护照风波”是她一帆风顺的事业历程中最大的波折。邓丽君的身影以另外一种方式又被聚合在闪光灯之下,她试图以“假护照”飞往日本,尽管没有成功,却依然被人告发,而牵涉入籍印尼的猜疑,随之引起了日本与印尼两国的关注。在确认护照非邓丽君本人的之后,日本出入国管理事务所随即留置了她,人们还怀疑她这张“假护照”中藏有更大的背景和更深的秘密。 6 o" N' [" u- ]0 ~

9 Q$ G4 f; Y+ o$ u5 m, q  t: U" b  于是“叛国”、“丢中国人的脸面”、“抓回来”种种上纲上线的言论频频出现在台湾的媒体报章之上,演艺界也不同情她,称其损害了艺人的荣誉,要求她解释事件始末。 7 W$ {7 d9 c# ~* S6 e% J8 w/ ?

- m- l5 j# ^7 a8 G8 m6 }+ ~3 |  综观事件始末,邓丽君的“假护照风波”只不过是一次情急中的小作弊,我们并不能说她在这件事情上就没有错误,只是加之于“叛国”等罪责却是极不相称。事情被闹大了自然有作为观众的落井下石、人云亦云的不良习气,然而在一个不自信的台岛上,“爱国”、民族等等精神、意识自然成为人们治疗心中羸弱与失意的一剂中药。邓丽君演唱于日本、东南亚等地时又喜于中国人身份为荣誉,因此,可以看到,在她的成长史中被不断添加了诸多精神符号,她并非单纯地作为一个歌手而受人欢迎,除了她的歌声,她的“爱国”情怀也一再被人们所提及。 ! ]( E) b0 j, E

% p" [9 S0 V8 C5 @  }  既为“假护照”所害,邓丽君的音乐事业再次陷入了迷途,事件平息之后,她径直飞往美国,开始了一场痛并快乐着的疗伤。
" u4 s( P$ ^$ z+ J: C: s
; L: c8 L* b5 C4 A. z  她与母亲一同飞往了美国洛杉矶,其时五弟也在洛城读书。她在事业高峰处直跌谷底,世态炎凉,未免灰心丧气,经过与家人商议之后,邓丽君决定告别舞台,再次捧起书本,预备潜心读书。 , u3 f7 C  P; Q1 }; R

7 }! Q& \+ W. D9 I6 ?  她在洛城认识了正在美国拍戏的成龙,两人时有约会,而成龙也常去邓丽君的寓所探望她们母女,邓丽君甚至亲手煮粥,奉与成龙。这是一场真假不明的爱情,媒体问及,邓丽君只说认识了“成龙的朋友”,至于究竟是否就是成龙本人,却不肯明说。 ) a) u% K- j* A) }6 V2 X  W

, a- a% j: n, h  暂别舞台,邓丽君一时还不大习惯,她天生就是舞台上的人,喜悦于谢幕时的掌声,因此,在洛城的生活未免令她因闲生愁,联想自己从小休学而赶场于台北各大歌厅、夜总会,一路辛苦走来总算有如此成就,却横生枝节,凭空来了一场风波,如今,竟连台湾也回不了,不时伤感起来。其弟邓长禧撰回忆时称及“在‘护照风波’以后,我有一天下午看到她一个人孤坐窗前,望着窗外洛杉矶陌生的车水马龙,独个自顾自地掉眼泪,为人弟弟的我心如刀割,既难过,又无可奈何”。
4 O" V# ?' [* F
, @! q& `  c% l( E! T" B0 a: t$ Q  回台之后,邓丽君重回舞台,在日本、香港等地接连召开记者会,旧事重提,再次解释“假护照”一事。并在这一年,第四次在香港利舞台举办个唱。 # i" i: Y$ d: q5 P
* x( m- l, T- E! E& M
  1973年11月,20岁的邓丽君为首支日文单曲《无论今宵或明天》赴日本开始录音,顺道至京都、大阪旅游。她在大阪旅行之中回眸一笑。
5 V8 _, \+ Q# h
( n5 K! n, P1 V# F2 f  1973年1月邓丽君赴美修读英文,也到香港歌剧院以及汉宫、珠城等歌剧院演唱,其后又赴越南演唱。同年,邓丽君还拍摄了电影《天下一大笑》。 ! z0 G1 g/ L- y0 S
9 H7 R: |# ^* G, s& t& U$ L: Q; l
  与日本渡边公司签约,并与宝丽多机构合作唱片发行,然后赴日接受密集训练,1973年的邓丽君到了事业的另一个关口。在新加坡国家剧院出席远东十大巨星晚会,使她正式跻身于亚洲巨星。这一年,她忙忙碌碌,《少年爱姑娘》《天下一大笑》原声带、《你可知道我爱谁》《第一次见到你》《路边野花不要采》《有了春天不知道》《你是我的梦中人》《悲哀的梦》《千言万语》《海鸥飞处》等等专辑和歌曲相继出炉。 5 e" |8 M& u$ {! R7 ^
$ o, U7 v5 ~3 C3 V8 M% n
  初到日本的邓丽君一句日文都不懂,宝丽金公司于是为她请了一个华人做语言老师,不过这个华侨日语讲得很好,而中文却忘记得差不多了,使得他们上课时比比画画,仿佛对讲哑语。邓丽君只好自己自学,从最简单的单词开始,一年之后她已经能写能说了。谈到这一段时光,她也笑称自己的日语是从粗口讲起的,但一直没有机会用,为的只是有备无患。 * O. g; o  [! v2 M9 O
0 ?% u- g2 }& v+ t1 X- z; T/ \. G
  邓丽君的语言天赋很高,有人惊讶她为何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学好日语,并且在还没有学会日语的时候就能出日语歌曲,而她说:“日语,没有这么困难,也许它的发音比较简单,其实我还不会讲日语的时候就开始录制日语唱片了,只要发音窍门儿抓对了,其实没有那么难。” 3 z& f% R' |( @9 p) Q7 N
" i& H- [2 {. P2 V0 V
  清秀但也普通的邓丽君在日本街头,时间是1974年2月,邓丽君模仿玩具店里那个塑料机器人的造型(右侧)。正是少女怀春的时节,此时的她,就要将事业的重心转移至日本。她微笑着,对未来充满了憧憬,有清风迎面之感,也令见之者感受到她的希望。
3 |# P) I% o7 M) Z+ m& V* x5 x% z2 K
  1974年,邓丽君在日本发行的一张大碟《空港\雪化妆》获得成功,让邓丽君松了口气,邓丽君始有心情出门游玩。及后《空港》的大卖使邓丽君在日本迅速蹿红,人气大升。一年的辛苦终有回报,这张专辑在日本的音乐排行榜上停留了很长的时间,当年的11月19日,她也以《空港》一曲当选1974年日本“最佳新人歌星赏”。
( C6 O0 V6 {1 Z' G, I2 G/ m0 X0 V% @0 X
" P) i) j& S! z, R  p; ~- p  邓丽君在日本有许多极其忠实的歌迷,其中有几个被称为“永远坐头排的听家”,不管风吹雨打,只要是邓丽君的演唱会,他们总会在她面前出现,而且必定是坐在第一排的位子,深情地望着邓丽君在舞台上唱歌。邓丽君曾和媒体回忆这段趣事:“他们大概有20岁到30岁,大部分是男士,最初各不相干分别坐在第一排,后来有几个竟然坐在一起谈话了,显然他们互相认识啦……对于他们这样拥戴,我只是感动,并不会真的动了感情,当然他们也没有办法和我认识交往,我不知道他们这样着迷是痛苦还是快乐,只好每次演唱和他们目光接触时,就对他们微笑、点头打招呼,也算是我的报答了吧!”
! }" f; O8 f. Q: H8 R2 P$ R; U+ U% Q2 h
  母女情深,从邓丽君出道的那一天起,她的母亲赵素桂就一直陪伴在她的左右,成为她的经纪人,寸步不离。无论邓丽君的歌唱事业到了哪里,母亲总是陪着她。从台北到香港,再到东南亚,然后是日本。即使是在发生“假护照”风波的时候,邓妈妈也陪在她的身边与她一起担惊受怕。
" z9 E, ]1 g: K! a$ q
9 a' y0 B* b+ I$ U% T8 |  到了日本发展事业之后,邓丽君开始和母亲住在饭店中,人生地疏,饮食也不能调理,邓丽君立即消瘦了许多,及至公司为她们租下了东京原宿的繁华之地的寓所,邓妈妈也可以亲自下厨为女儿平衡营养,邓丽君的体重方才恢复。 0 R  v! g; S, X% c, _8 T. s

0 y& K% n4 f7 Q. _  1974年3月,飞往日本为首支单曲《无论今宵或明天》作宣传,唱片公司在机场为她举行了欢迎仪式。不过遗憾的是,这支单曲在日本并没有流行起来,以至于当时的唱片公司都考虑是否选错了歌手。
& v- X5 ?0 I' x) n; m3 a3 q) c7 x# p, x7 b- x6 C" E1 f
  20世纪70年代是邓丽君成长最快的时期,连轴转的演唱会虽然辛苦、忙碌,但她很享受表演的舞台和人们的认可。 / `9 u. j# _: l* P. [8 x( L# n

& ?8 B9 i4 n- ?; z" \5 ~  1977年,及其后来的两年,邓丽君连续在香港利舞台举办个人演唱会,TeresATeng带着日本的成功衣锦还港,引来的注目与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港艰难发展又有所不同,海报上的“邓丽君之歌”是很有号召力的字眼,其他广告的话语也不用多说。当时的利舞台是香港最重要的表演场地,剧院的门口已经打出了“全院客满”的告示了,但门口依然有很多人在徘徊。 + b0 ~6 N! S3 d- i+ f2 g. V; A

6 r, Y% j; A3 v: k  摘下1974年“日本唱片大赏新人赏”之后,拿到的奖状和奖牌。这是日本第十六回唱片大赏新人赏,为邓丽君赢得这一荣誉的就是单曲《空港》,这是发行于1974年7月1日的歌曲。 ; I, a* L% T- W* e$ F

( g2 ~1 g- n6 X: F  邓丽君参加1974年6月日本“新宿音乐祭”,她获得音乐祭的铜赏。
& K4 H, g5 @) L6 J5 n! z( {7 `; d
  邓丽君初到日本的时候并不是一帆风顺,第一张专辑并没有一炮而红,在宝丽金公司几乎准备放弃她的时候,幸好渡边娱乐公司看中她,将她借到旗下,让她学习日语,学习声乐,邓丽君很快就显示出了自己的实力。 6 k4 \9 ?, T' t

5 D6 b# H4 U, z+ o2 B! I: H& h7 j  不久推出的唱片《空港》震动扶桑,唱片突破70万张。1974年7月盛夏在日本东京所举行的“红白”歌大赛会上,邓丽君获得了所有日本观众的认可与全部评委的好评,摘取了“新人赏”、“电视赏”、“银赏”等三个大奖,成为光彩照人的冠军。当邓丽君怀抱奖杯,满面含笑地出现在领奖台上的一瞬间,造成了整个日本四岛的轰动,而消息传到东南亚的时候,整个东南亚轰动了。因为中国歌手在日本同时获得这三个辉煌的奖项,是日本历史上从来没有的。此后,邓丽君的歌唱事业令人吃惊地发展着。1975年1月她又获取日本“第十八届唱片大赏”和“新宿歌谣祭”的新人奖。1976年3月她在香港举办首次个人演唱会,4月香港成立“邓丽君歌迷会”。1977年初,在东京举行的“何处是故乡”歌曲大赛中,夺得第一名。2月推出《宝岛之情歌第二集》,4月成为香港“第一届金唱片颁奖礼”首位金唱片得主,7月在香港举办第二次个人演唱会,盛况空前。8月在日本获“电视放送奖”,年底在日本录制《邓丽君专辑》。1978年在香港举办第三次个人演唱会,同时推出《宝岛之情歌第三集》。 & j; _) r& ~6 X9 v7 o7 c4 X

7 L* Z; b4 e6 ^5 C' E. E' Q* ?( P/ }  邓丽君刚到日本发展时,当地的媒体对邓丽君修长而美丽的双腿大书特书,称是“腿线美”,穿上高跟鞋后姿态婀娜,更是颠倒众生。虽是如此,但开始时的邓丽君还是多着长裙演唱,鲜少让人一睹她的双腿。 : e9 J1 g  m* e$ @( R

% ^3 _$ K9 |' {3 J0 r" T  在一次偶然,穿着开叉的中国旗袍上电视节目,清丽的形象获得热烈的好评和极佳的印象,更有许多歌迷的来信,都要索取她穿着旗袍的照片。邓丽君幽默地说:“日本的朋友赞美我的双腿漂亮,我说因为脸蛋不好看嘛!只好穿高叉的旗袍转移大家的注意力喽!”不过相对日本女人的短腿来说,邓丽君的长腿也是名副其实的长了。 3 w1 C" F8 b, U; }5 Z

1 F3 v; v8 B- U( w+ j9 E  邓长安年长妹妹邓丽君十岁,已经中年发福的他和年轻的邓丽君坐在一起更像是一对父女,而不像是一对兄妹。
; r; ~5 ?6 U9 D, Q$ C$ `  `! i) X3 u5 K( s8 H& i$ ^. d! a. }
  邓长安是一名记者,他在纪念妹妹的文章《永远的小妹》里回忆了邓丽君出生时的一幕,贫寒的家境使她险些被送给了别人。 7 c( @8 j8 l4 |6 [1 x

2 O* Q$ }3 J8 A' r! D) v  “1953的1月29日清晨时分,迎接农历春节的欢愉气氛,弥漫在云林县褒忠乡纯朴、祥和的龙岩村,你在此时来到人间,成为我们家的新成员。当时我们三兄弟睡在一张床上,被人声吵醒后呆呆地窝在床上,只见助产婆婆、房东太太等人忙着点煤油炉子烧水,准备衣物等,不久即听到你那嘹亮的哭声,再加上大人们一声声呼着:是个女儿!是个女儿!我们才知道多了一个妹妹了。父亲不久即在部队中接到通知,气喘喘地跑回家来,见到妈妈即连声说:女儿好!女儿好!而此时我们三兄弟也被父亲叫着穿好衣服到外面去。天大亮后左邻右舍的妈妈们都过来看邓家的女儿,一时之间家里多了好多的客人,还有两位妈妈好像在争什么似的,另外一位妈妈一直过了中午还不肯回家。 # v4 V! f; M/ S! M

5 i( ?8 R. Y4 p* U" E9 ]; i: L/ P  “当时我们兄弟三人少不更事,稍长后才从父母的言谈中听出一些端倪,原来是当时父亲任上尉军官,生活相当苦,妈妈怀孕后曾对邻居的妈妈们说,三个儿子都快养不起了,如果再生个儿子就送人,当时有多位邻居妈妈膝下犹虚,即向妈妈订个儿子,但在你出生后竟是个女儿,妈妈也舍不得‘送人’,所以当时曾有两位妈妈在争,另一位妈妈一直在等,当看妈妈搂着刚出生的你,那份幸福、快乐、满足的模样,也就不忍心硬要,还奉上带来换你的老母鸡、鸡蛋等礼物。回想起来,即又想到缘分,如果当时邻居妈妈坚持要妈妈履行诺言,将你要走,不知后来还会不会有‘国际巨星邓丽君’的出现了。”
  N8 b5 q8 t' @' E- t/ c- k3 N+ w" l0 I# `
  1975年邓丽君与双亲在家中合影。三个人都显得有些土气,邓丽君也没有什么明星风采,这张照片,和如今大陆农村的富裕家庭的全家福有点相似。但可看出,这位父母的掌上明珠在家中的自如与惬意。 / Z9 ~6 F/ H" w- d

# T( E$ z/ ]# ], y' T* ^8 E! b  其后这位执掌邓丽君事业的五弟将自己对姐姐的尊崇发挥到了极点。也做了诸多事宜。他曾在一篇怀念姐姐的文章中声称:
# b9 [. u* z6 C+ f% f5 x! o: [5 b  {# @7 o
  毋庸讳言,不分男女老少,喜欢俺老姐的人确实很多,但是不见得每一个人都知道俺老姐从15岁就出道唱歌,表演生涯不是一条坦荡荡的康庄大道,这么小小年纪就不知天高地厚的,在五湖四海闯荡,而且对于原则的坚持与自己方向的把握丝毫都不动摇,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中的许多酸甜苦辣,大概也只有我们邓家明白,是不足为外人道的。所以除了喜欢以外,我对俺老姐还有一份别人不会体会的尊敬。在甜美的歌声与笑容后面我还看到满腔力争上游的志气,虽然在老姐面前我从来没有恭维过她,但平心而论,老姐不是一个平步青云、一夕成名的明星。当然在表演事业这一行,老天的眷顾和运道十分重要,可是十余年不是一段短暂的日子,我深深地相信,没有平常一点一滴的努力,我老姐在歌唱方面绝不会有今天的成就,很多事情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4 ?& E2 u4 V6 b0 o8 h
# w3 f& b; W: h: v8 a  1978年2月1日,邓丽君举办了大马巡回演唱记者会。往来于东南亚、香港、台湾和日本等地的邓丽君正处于事业的黄金时期。 3 O: t" K+ w' [: @( x% ^, m

1 T5 g" U! m! i0 x3 c  1978年邓丽君又开始在新马演出,同年她还主演了台湾电视连续剧《天涯常念旧时情》,并第三度于香港利舞台举行演唱会。在日本,邓丽君的大型演唱会也在举行,个人大碟《邓丽君GREATEST
; O+ k* c( v7 n+ k2 E% Y- B6 Y) c- P1 Q
  HITS》及《宝岛之情歌第三集》同时获香港第三届金唱片奖;于日本以《东京夜景》获得“正顽张中赏”。
- V1 C8 e7 h/ n# ^& B" E5 q. i/ @2 ~" f7 `( }! u- O, O
  而邓丽君将演唱所得捐作慈善,获台湾“警广(‘警察广播电视台’)雪中送炭奖”。
! d+ r8 a% Y* V& h, M% @/ u# a; Y. x
  《爱情更美丽》(白金唱片)、《一封情书》(白金唱片)、《金曲精选二》(金唱片)、《又见炊烟》、《无情荒地有情天》等专辑也在1978年开始发行。
* S) u! K$ i( @$ r% S  V' B# ]1 |7 Z/ {5 t; X/ K
  新加坡永恒邓丽君歌迷会联络站郭仁金先生在一篇《不必刻意去想起,因为从未忘记……》的文章中回忆了当时的盛景:
2 [# i4 H# o: T/ v7 I4 Y9 x' \2 `* n' o
  不必刻意去想起,因为从来都未曾忘记……这应该是我们这八年来对邓丽君小姐最贴切的感受吧!
/ _+ \& C: a  [, e& c  H' V
  ?2 H5 y/ ^* p* n  用八年的时间认识邓丽君小姐42年的人生及艺术生命,虽无法及早参与,但庆幸终没有错过。
9 h2 [! d4 g, I' {3 F1 w3 a# X0 I4 }- E$ [+ P; E- g" q- K/ }
  她把珍贵的一切给了大家。这些年她的歌声,从不间断地支持着大家。跨越了年代也跨越了区域和种族。
; U) @# N% b9 r, B. @
% f4 e5 v* |* _5 w  时间在岁月里悄悄流逝。但邓丽君小姐的每个神情在我们无数的回忆里清晰烙印。人生能有几个八年?过去的八年我们心甘情愿感染她的气息,相信在未来…… % Z! B8 g1 |5 x+ ?2 G; P% _8 C

1 |& @+ }' [9 n5 E  据邓丽君的弟弟回忆,邓丽君虽然从未生育,但其十分喜欢小孩子。每次回到家里,都会带着大哥的孩子出去玩,甚至会买各种好吃好玩的东西给他们,与他们一起把玩。此情此景令人倍觉伤感。
- A% u* n; ]6 `2 _
' k$ U* i) h( u: u6 P& `  邓丽君国际歌迷台湾俱乐部会长王凤秋记述了自己听到邓氏歌声的情景:
$ ]% G- d6 E1 U" o. b  \$ {' \5 r4 d4 R2 v+ g0 S( m
  1978年,无意间听到,“纵然天边有黑雾也……”好轻柔、好优美的歌声,这是我第一次听到邓姐的声音,从此喜欢上她的歌! ! J) }+ D# ?" G" Z% n

- p! M& z' g( E* |  1984年,《十亿个掌声台北演唱会》上第一次看邓姐的现场演出,感受到CD、录音带与现场演唱的“零误差”,声音更加优美,国英粤台语展现她的语言能力,让观众听得如痴如醉! * B" q" H6 Z5 L# ?
" |2 [0 @. B2 C" R9 e# T
  1988年《与君同乐》电视特辑,更近距离的接触,更感受到邓姐的亲和力与幽默感,我也充分地“与君同乐”。9月27日,在香港与邓姐单独见面,对我而言是美梦成真,邓姐剪短头发非常帅气,而这次香港之行,也与香港歌迷会成员见面,从此有了互相交流。12月初,因《任时光匆匆自身畔流逝》一曲,邓姐在日本获得“全日本有线大赏三连霸”,看着她领奖时,这是华人多么骄傲的一刻。过了16年都无人破过这个纪录。也是第一位将中国旗袍成功带入日本演唱会的歌者。 4 H6 r$ \% a) m: r- `
8 K" f1 N5 Y2 z  R
  1995年5月8日,邓姐离开了我们,多少歌迷的心都碎了,我很感谢邓姐留给我们那么多好听的歌曲,让我们因她而结识了很多的朋友,相信在歌迷的心里,永远都会记着“任时光匆匆流去,我只在乎你,心甘情愿感染你的气息”…… 3 C6 s7 U) G/ P7 `8 ]

2 j. [  [0 I* j/ J7 E' z! u  邓丽君在利舞台开过多次演唱会,这是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存在的戏院,开幕时有1200个座位,在当时是设备一流的大规模戏院,不仅播放电影,还不时举办香港小姐选拔、演唱会、粤剧等演出。1976年3月27日邓丽君首次在利舞台开大型演唱会,当时共演出了三场,她特地从日本邀请了20人大乐队伴奏,并邀请了日本当红歌星本香直船为嘉宾。
/ Z' i( X. k+ r2 }1 i7 W+ F2 M9 j/ l. a& Z  ~* _4 m
  2001年2月,香港利舞台走到历史的终结点,戏院正式结束营业,终成时间的遗骸。
8 q4 W" P' r' s9 L
3 P0 ^" c( J" X7 \, [2 V  1978年9月,与台湾小生江明合作,演出“台视”电视剧《天涯常念旧时情》。
/ p6 [, x6 q4 i& r3 W' {- I; F* h9 i$ J( W# v
  在这部台湾早期专为邓打造的电视剧里,邓丽君是真哭。据当时的导演黄以功说,邓丽君的眼泪可以像流水一样说掉就掉,不用眼药水,至于1985年的客串爱人,有段电视访问。邓丽君说那一次是用类似万精油的东西涂在眼旁,辣得掉泪,但没说为什么,我猜因为是客串,只有几分钟,所以就随便吧。
5 {3 \. k! \1 Q7 }7 n: T9 z- d
  k4 I0 n/ O) _4 {& @8 ~) \  但在这部剧中,邓丽君真是非常投入,她很喜欢这个角色。在1978年的《电视周刊》中有一段关于这个剧的专访,提到邓丽君在最后一段化上京剧青衣的装时,自己觉得太漂亮,都不想将头套卸下来了,但是戴久了头很痛,才了解唱京剧的人是多么辛苦。当时在剧中和邓丽君演对手戏千金大小姐的李蕙蕙早在1967年就是邓丽君主唱的台湾第一部连续剧《晶晶》的童星女主角。算是很有缘。 % b) M! Q+ e! Y' k; y

0 B2 _) E" r  z9 j  后据一位非常了解这部剧的情况的Antonio称,这部邓丽君在1978年所主演的“台视”剧场《天涯常念旧时情》,曾回放于1997年。   H& l1 c/ h% w1 @  t

5 V9 D, }6 p; G$ V1 a, @4 T0 `  当时由台湾名作家张曼娟作引言,介绍“台视”剧场早期20世纪70至80年代经典戏剧。其中不乏台湾现在当红巨星。第一集就是邓所主演的戏剧。当时引起不少回响。因为堪称是邓第一部电视剧。那首主题歌《想你想断肠》,是取自闽南语名曲《补破网》,很特别的是邓丽君将这首歌曲唱成国语歌。因为当时台湾剧场是采用单机作业,所以整出剧的步调尤其是运镜显得有些迟缓。剧情是专为邓丽君量身打造的。听说邓揣摩剧中角色很下苦功。据报道她紧张得吃不下任何东西。心疼的邓妈妈让她喝了些牛奶补充体力!邓的执著可见一斑。让观众最印象深刻的是邓的台步走得很特别,有点脱离不出舞台的台步感觉。邓的演技很好,可能她的特质就是如此,尤其她的声音听起来温柔婉约。剧中一幕是邓吟词怀人(家教先生),她吟读的就是《淡淡幽情》第七首李后主的《乌夜啼》!不过不同的是“留人醉”改成了“相留醉”(事实上就是“相留醉”是正确的)。邓丽君穿凤仙装的样子当时不知迷煞多少青年才俊。她的笑容也很特别。1992年她接受“华视”专访时,当记者访问说大陆许多青年都很喜欢传唱邓的歌,邓掩口一笑,风情万种。不管如何,看她笑就是很迷人的感觉。
; k, B: C6 I3 T8 C' ^3 N, q0 y# _# B2 G8 l6 i. o2 X- s9 d; K+ R
/ Q1 R# H. H0 o4 w! g7 `. F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开盘机音响技术网 ( 桂ICP备20003207号-1  公安部备 45010302002201 客服:18077773618

GMT+8, 2024-12-7 01:43 , Processed in 0.08804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