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快注册并登录访问我们网站,呈现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加入
x
本帖最后由 杨维中 于 2012-4-18 10:26 编辑 6 B# q {& y; _& B! ^& w
2 k9 g. c4 {& J% h, \ 虽说1960年代前六年的国产电影,在一定程度上有峰、谷之别,但它们同属于“**年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学上的起伏并不太大。而缺失直面现实的作品,则使影坛无论是从美学,还是思想指向上,都表现得因循多于创新。
- _0 K) V6 D- q( X' r, B3 K+ j 所以这六年的国产电影,更多的是作为之前十一年所形成的——美学传统的延续而存在的。
, ?& J& l" m2 d r% Z8 ]& \, U" X 本土类型电影在这六年有了更大的丰富,戏曲片出现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杨门女将》、《红楼梦》、《野猪林》;战争片出现了《奇袭》、《地雷战》、《红日》、《兵临城下》、《地道战》、《英雄儿女》、《东进序曲》、《三进山城》;古装片《甲午风云》、《桃花扇》;惊险及反特片出现了《五十一号兵站》、《铁道卫士》、《跟踪追击》、《秘密图纸》;名著改编片出现了《早春二月》、《林海雪原》、《红旗谱》、《暴风骤雨》、《野火春风斗古城》、《烈火中永生》;喜剧片出现了《大李、小李和老李》、《锦上添花》、《李双双》、《满意不满意》;时尚励志片《年轻的一代》、《青年鲁班》;儿童片有《宝葫芦的秘密》、《小兵张嘎》、《小铃铛》;歌舞片出现了《刘三姐》、《洪湖赤卫队》、《阿诗玛》;人物传记片有《白求恩大夫》、《雷锋》;还有方言剧情片《七十二家房客》、《抓壮丁》等。3 d$ x! J& a) n& f8 T
六十年代的银幕,虽说给观众奉献了不少经典的男性形象,如王润身扮演的杨子荣、李默然扮演的邓世昌、孙道临扮演的肖涧秋、赵丹扮演的许云峰、王尚信扮演的雷焕觉(《燎原》)、达式常扮演的林育生(《年轻的一代》)……但人们更加难忘的,恐怕还是银幕上那形形色色的女性。没几个人能真正数出《冰山上的来客》导演和各位主演的名字,但片中真假“古兰丹姆”的形象,注定会留在每个观众的记忆里。0 ]2 ^& R9 }0 Z4 D# C
于蓝在《烈火中永生》中扮演的“江姐”,也是此后多个《红岩》的影视改编版本中最经典的“江姐”。与之类似的还有徐玉兰、王文娟,这两位女士扮演的越剧《红楼梦》里宝玉和黛玉,让几亿观众心目中的宝、黛形象彻底定格,导致后来的影视演员很难重现(更不用说超越)她们的成功。
3 R9 J+ T* _2 W1 O 这个时期,最出色的女性角色,是由张瑞芳在《李双双》中塑造的,堪称“**年”电影中的“第一农村妇女”。北方农村年轻女性的泼辣、粗野、正气、率真,在张瑞芳的出色演绎下,奇妙地集于“李双双”一身,构成了人物性格丰富的层面。. j) X* H% u$ i. e2 q
陶玉玲在《霓虹灯下的哨兵》中扮演的军嫂“春妮”,也是这一时期银幕出现的、日后在观众记忆中停留达几十年的女性形象。
0 x/ n1 O- Z# ~/ R0 n 大明星王丹凤因为在《桃花扇》和《女理发师》两部不同类型影片中对角色的出色演绎,上官云珠与谢芳在《早春二月》、《舞台姐妹》中的实力出演,新人祝希娟因出演《红色娘子军》而一炮而红,王晓棠在《野火春风斗古城》里“分身”表演,以及黄婉秋(《刘三姐》)、王玉珍(《洪湖赤卫队》)或婉转或昂扬的歌喉,都给这一时期硝烟和斗争味道渐浓的银幕,带来一些女性的温柔与多姿。使观众们在日益亢奋的神经中,得以稍许在美的浸润中舒缓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