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开盘机音响技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查看: 988|回复: 1
收起左侧

【黑胶唱片】销售3张德国男高音歌唱家彼得.施赖埃尔的唱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3 21:3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赶快注册并登录访问我们网站,呈现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加入

x
本帖最后由 fredric 于 2017-4-3 21:34 编辑

01、软件类别:LP黑胶唱片
02、软件单位:张
03、软件数量:3
04、软件来源:二手
05、软件包装:纸套
06、软件成色:10成,详见介绍
07、外包成色:10成,详见介绍
08、版本类别:德国版
09、版本序列:不知
10、版本编号:不知
11、软件价格:1803张,包顺丰
12、播放状态:好
13、置换方式:先款后货
14、能否议价:不可
15、运输包装:瓦楞纸板+发泡包装
16、邮寄方式:顺丰快递
17、邮寄费用:卖家包邮
18、买家确认:标准语为我要了(仅此三个字)。
19、卖家确认:回复买家的标准语确认(仅此两个字)。
20、本网站中介:支持中介
21、付款方式:
           工商银行,开户名—鹿放,卡号—955888 ,0200, 003991733
     建设银行,开户名—鹿放,卡号—6217,0000,1005,0370,256
     支付宝:szhsh111@sina.com
     微信:15611394873
22联系电话:15611394873
23、售后保障:协商
24、附件说明:此唱片同时也在线下店中出售,可能随时被卖掉,请尽快出手,以免耽误。

彼得·施赖埃尔
    彼得·施赖埃尔是德国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是无与伦比的演唱莫扎特作品的高手,是一位卓越的驾驭德、奥艺术歌曲的大师,一位令人赞叹的清唱剧演员,同时还是一位能表达音乐感情的指挥家。
    施赖埃尔1935年出生于德国的迈森。其父是当地的一名教师,兼做教堂唱诗班领唱。施赖埃尔生来就有一副清澈的嗓音,他的辨音力和理解力都很强,因此音乐的种子早早就在这颗幼小的心灵中扎下了根。施赖埃尔回忆说:“我早在孩提时代就踏上了音乐之路。”按照德累斯顿地区萨克森教堂唱诗班世代相传的规矩,还不满8 岁的施赖埃尔便被推荐给了克罗伊茨儿童合唱团,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蜚声世界乐坛的声乐团体,其负责人鲁道夫· 毛厄尔斯贝格颇有声誉,他马上将施赖埃尔吸收进了预备班。施赖埃尔在儿童合唱团里所获得的训练和知识,为他以后跻身于乐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46 年,他作为克罗伊茨合唱团的童声低音独唱歌手登台演出。他的名字开始出现在海报和节目单上。对此,12 岁的施赖埃尔显然感到无比自豪。
    施赖埃尔最终是以男高音独唱演员的身份同克罗伊茨儿童合唱团分手的。尽管他通过家庭和合唱团的帮助具备了当一名男高音歌唱家的先决条件,但仍需要积累和获取这样的经验和知识——必须学会怎样调节和运用自己的嗓音,不是强求,而是自然地任其发展,使之趋向成熟。1956年在德累斯顿克罗伊茨教堂举行的复活节音乐会对他始终是个教训:在演唱巴赫的《马太受难曲》中难度很高的唱段时,他的嗓子由于过度紧张而失灵。很长一段时间里,施赖埃尔几乎一直被视为专唱莫扎特作品的男高音。确实,他很早就在世界舞台上塑造了一批莫扎特歌剧中的人物形象,并以此赢得了国际声誉。在德国柏林国家歌剧院,他坚持不懈地探索莫扎特声乐作品的歌唱和表演艺术,在奥地利萨尔茨堡艺术节上,他经常参与演出。这些都给他提供了大量积极而全面地演唱莫扎特作品的机会。但是随着舞台实践的日益增多,他的保留节目早已不再局限于莫扎特歌剧中的重要角色,而是扩大到了罗西尼、韦柏、瓦格纳和柴科夫斯基的歌剧。在柏林国家歌剧院和萨尔茨堡演出的瓦格纳的《莱茵河的黄金》时,他以不落俗套的抒情男高音的演唱获得了巨大成功。
    80 年代以来,施赖埃尔明显减少了歌剧演出,他在回忆录中解释说:“在舞台生涯中,我越来越明显地看到,歌剧逐渐变得华而不实。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失望的现象,也许正是它使我慢慢地疏远了歌剧。从前,演员总是站在舞台上,极力卖弄嗓子,大大削弱了演出的戏剧性。现在,为了把歌剧恢复成为有效的舞台音乐剧,演员们已逐渐抛弃了过去的旧习,然而我还是认为,如果歌剧过分追求技巧,那么这对许多题材是不利的。
    基于上述认识,施赖埃尔开始更多地致力于艺术歌曲的演唱实践。因为他觉得,在各类声乐形式中,只有歌曲能向他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想法。
    艺术歌曲源于德国,在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个别歌曲中已初具雏型,而在舒伯特和舒曼的歌曲创作中达到成熟和完美的境界。同时,艺术歌曲又是较之一般的声乐形式来说,更高层次的艺术作品,要求歌词、旋律和钢琴伴奏要完美地结合起来,并表现出歌曲的意境和内涵。特别是在舒伯特和舒曼的很多歌曲中,歌词大多采用了当时著名诗人的诗句,如哥德、席勒、海涅等,这就为歌曲奠定了较高的文学基础。施赖埃尔对这些诗人的作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因此他的艺术歌曲的诊释具有极高的品位。他的所有的歌曲演唱会都博得了听众的赞叹与喝彩,他的音乐表现技巧和对不同声乐作品的刻划能力使人如醉如痴。除舒泊待、舒曼的作品以外,他还广泛涉猎了勃拉姆斯、贝多芬和普罗科菲耶夫的艺术歌曲。施赖埃尔认为,在歌曲演唱中,音乐本身是占主导地位的,歌唱者只是把作曲家的意图表现出来。这种创作态度,正是他赢得世界各地听众的原因所在。
    除了演唱经典作品以外,施赖埃尔也追求自己的音乐理想。他说:“我十分向往能在台上按自己的观点去塑造一部音乐作品,早在克罗伊茨儿童合唱团时就有这种念头了。在大学里我提前通过了几门副科的结业考试,用余下的时间跟随马丁· 弗勒-米希 教授( 现为克罗伊茨合唱团负责人),学习乐队指挥专业。依我看,作为一个指挥,就是要了解作曲家的气质,通过指挥棒把自己的想象化为音乐传达给听众,使之产生共鸣。”
    施赖埃尔是一位高水平的艺术天才,他既自信又谦虚,他使自己的歌声为人们带来快乐和美的享受。他相信音乐能净化人的灵魂,使一个人认清生命的意义。

[backcolor=rgba(0, 0, 0, 0.0980392)]第一张,舒伯特的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全集
        1972年DG出品,品相和质量都很好。
      《美丽的磨坊女》是舒伯特从德国浪漫主义诗人缪勒的同名长诗里,选出其中二十首谱写成的声乐套曲。作于1823年。舒伯特著名的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是浪漫主义题材声乐套曲的典范。它不仅是舒伯特自己的经历和内心真实情感的写照,更是他对艺术歌曲的热爱和执着追求的更高形式上的成果,对这一体裁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长诗所描述的主人公是一个朝气蓬勃满怀幻想走向生活旅程的青年。在孤独流浪中,他被雇为磨工,并深深地爱上了磨坊主人的女儿。但是,他的忠诚并没有打动磨坊主女儿的心,她却爱上了一个猎人。爱情的不幸使青年磨工陷入极度的悲观和苦闷之中,最后他投进清澈的河水,到水底去寻找慰藉。
        这部具有鲜明抒情风格的套曲,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和强烈的戏剧性,它反映了当时在奥地利反动统治下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郁闷、悲愤和对于光明幸福的热切期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十九世纪欧洲封建复辟时期的社 会现实。同时,这部套曲也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命运和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怨恨。
        套曲中除了青年磨工(第一人称)的形象之外,还有辅助的形象。一个是人格化了的小河,它是主人公的忠实朋友、伴侣和唯一的安慰者;另一个是主人公的情敌——猎人。它们都是在钢琴伴奏中加以体现的。
        故事的结局是不幸的,但是整个套曲的情绪却是明朗、抒情的。这说 明当时舒伯特虽然处在苦闷、彷徨和悲观失望中,但他对生活却仍抱有幻想、充满希望。他认为“悲痛使人的辨别能力敏锐起来,使人们的精神坚强起来”(1824年3月25日日记),“我的音乐作品是从我对音乐的理解和对痛苦 的理解中产生的,而那些从痛苦中产生的作品,将为世人带来幸福”(1824年3月22日日记)。《美丽的磨坊女》这部声乐套曲在创作思想上和作曲家所追求的理想是一致的。
DSC04397.JPG
DSC04398.JPG DSC04399.JPG DSC04400.JPG DSC04401.JPG

第二张,舒伯特的声乐套曲《天鹅之歌》
    DG出品于1972年,品相和质量非常好。
    西方人传说,一切临终时有所感触的生物,只有天鹅会在弥留时歌唱,用生平最柔和动人的声音对生命做一个哀痛而深情的告别。无疑天鹅并不歌唱自己的死亡,但是每逢谈到一个大天才临终前所做的最后一次飞扬、最后一次辉煌表现的时候,人们总是无限感慨地引用这句浪漫却不失精准的评价:“天鹅之歌”
   《天鹅之歌》是舒伯特最后的歌曲集,不过并非由舒伯特命名。而是在舒伯特去世半年之后,由出版商哈斯林格将遗稿中的十四首艺术歌曲汇集而成,以《天鹅之歌》的标题出版。所以它并不是《美丽的磨坊女》和《冬之旅》那样都由一位诗人的诗集连贯谱成的。它是前7首由雷尔斯塔伯(Ludwing Rellstab)的诗作、接着6首是海涅(Heinrich Heine)的,最后一首是塞德尔(Johann Gabriel Seidl)三者的作品所整合出来的歌曲集。不过其深邃的内容与《冬之旅》相比毫不逊色,后人特别钟爱的舒伯特《小夜曲》正是《天鹅之歌》中的一曲。
    舒伯特的最后一年,在给好友萧伯的信中这样写道:亲爱的萧伯,我病了。我已经有12天不吃不喝,经常摇摇晃晃从沙发上被拖到床上。……我的平静已经消失,心情非常沉重,每天晚上,我唱着这样的歌,热切希望自己一睡不再醒,每个明天都只能给我带来对昨天的不幸回忆。”舒伯特在人生最后的一小段终程中,只剩下了音乐。是唯一的消遣,也是唯一的安慰。私以为,哈斯林格对这部遗作作品的定义是非常准确的,因为在这部作品中,许多曲子已没有《冬之旅》的伤痛,反而出现了清新而平衡的作品《小夜曲》、《信鸽使者》等,要知道,舒伯特创作第一首艺术歌曲时只有14岁,14岁的小孩本该是无忧无虑,创作的第一首艺术作品竟然是《哈加的悲歌》,为何在人生最后的时光却写下和谐悠美的旋律?大概,舒伯特自知人生终点已近,每日所承受的苦痛终将绝缘,天国之门将现,年幼时敏感抑郁的他,风华绝茂时流离失所、终身未娶的他,功成名就时身罹绝症的他,终于要解脱了……舒伯特不是一个思想家,但身为作曲家,他的这些作品终于摆脱了死亡的沉重——果真同天鹅之歌一样。
    听起来死亡所带来的解脱似乎为舒伯特找到了心灵的最后归宿,因为死亡的不详声音已从他的作品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温柔与轻盈,首曲《爱的使者》就是异常淳朴可爱,接下来的基调都如此,烂漫明快的《春的憧憬》、荡漾着浪漫甜蜜的《小夜曲》,简单的伴奏,轻轻的咏唱,给我的感觉确是隽永。一生中所有的大喜大悲,都被如此平静的注入。只不过曲中一切美好,底下堆积的却分明是已覆亡的理想和期盼的残骸,依然让人黯然。

   《美丽的磨坊少女》是他青春的印迹,也是他在歌曲领域第一部成功的声乐套曲。而《冬之旅》则描述了他的孤独和对往事的追忆,这套歌充斥着难以消散的冰冷和转瞬即逝的温暖。在他最后一年,他写了一系列优秀的歌曲,这些歌曲在他死后的第2年由出版商哈斯林格冠以《天鹅之歌》的名称出版,以喻作曲家的不朽绝笔。
    舒伯特是一个羞涩而热诚的青年,他身上具有游吟诗人的气质,尤其表现在他偏爱“流浪”题材的诗。《天鹅之歌》共14首歌曲,歌词全部都采用当时的青年诗人的作品:前7首为雷尔斯塔布(1799-1860)所作,后6首是当时还没有名气的海涅(1797-1856)的诗,最后一首是塞德尔(1804-1875)的作品。
    舒伯特对不同的诗人的作品有着不同的理解。早在舒伯特少年时期,他就找到了一种简洁的歌曲创作手法:通过读诗,体会诗的韵律和诗句的意境,谱出一种符合诗意的、奥地利式的歌曲。在《天鹅之歌》中,前七首歌曲较为宽广而抒情,可从中听到舒伯特过去音乐手法的再现,比如第一首《爱的讯息》,彷佛又听见了《美丽的磨坊少女》中磨坊工人抒情的歌声;而在《春之渴望》中也可见到以快速三连音伴奏的早期手法。对于海涅的诗,舒伯特沿着《冬之旅》的路子走,几乎是《冬之旅》的续集。最后一首由赛德尔所作的《信鸽》,是舒伯特生前最后的作品,气氛轻松而旋律优美,彷佛听见舒伯特离世前依旧沉迷于欢快的乐声中。

IMG_20170402_221830.jpg
IMG_20170402_221842.jpg
第三張,彼得.施赖埃尔与德累斯顿十字架合唱团
[backcolor=rgba(0, 0, 0, 0.0980392)]     巴赫:三首康塔塔选曲,BWV232、245、459,德累斯顿十字架合唱团、德累斯顿爱乐乐团
     许茨、科利厄尼斯、马斯伯格:创作的歌曲
     斯卡拉蒂:《罗绍拉》,柏林室内乐团
     莫扎特:《唐璜》中奥塔微奥的咏叹调“只有你弗里登”,马祖尔指挥柏林广播交响乐团
             《后宫诱逃》中贝尔蒙特的咏叹调“康斯坦莎,你多么高兴”,马祖尔指挥柏林广播交响乐团
             《女人心》中费兰多的咏叹调,马祖尔指挥柏林广播交响乐团
     罗西尼:《塞维利亚理发师》中阿尔玛维瓦伯爵的咏叹调,苏伊特纳指挥柏林歌剧歌剧院乐团
     多尼采蒂:《爱的甘醇》中的咏叹调“偷撒一滴泪”,莱比锡广播交响乐团。
唱片由东德ETERNA公司出品,品相和质量都很好。
DSC00383.JPG
DSC00385.JPG DSC00386.JPG DSC0038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7-4-3 23:48:20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个人原因,这些唱片不再出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开盘机音响技术网 ( 桂ICP备20003207号-1  公安部备 45010302002201 客服:18077773618

GMT+8, 2024-11-18 14:40 , Processed in 0.06325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