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快注册并登录访问我们网站,呈现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加入
x
本帖最后由 古林庄主 于 2012-2-1 17:46 编辑 # F+ k n) g( p$ Z
5 [8 v* X% q$ |0 O5 u% w/ a
音乐作品中蕴含的生命体验 上次夜话中我们谈到了要能够很好地理解伟大的音乐作品,首先要了解音乐家,这是欣赏音乐作品的基础。 在中国,我们提倡的是艺术为工农兵服务,为广大群众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艺术家自身处于他律的状态,因此我们常常熟知某个艺术作品,但对作者的状况一无所知,这是一种集体主义至上而忽视个人存在价值的观念。 但在西方,艺术家要表达的是他或者他们自身的感情和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对“人”的尊重高于一切,这反映出人本主义至上的思想。 这是两种不同的世界观和艺术观,孰是孰非在这里我们暂不讨论。但是,离开了音乐家个体的独创性,伟大的音乐作品从何而来? 音乐,是音乐家心物交感的产物,其真正的美学魅力正在于创作主体的心灵与客体世界交互作用时所进发的艺术火花。 本期夜话我们要继续谈谈音乐家应有的生命体验,因为所有伟大的音乐作品都反映出音乐家复杂而深刻的生命体验。 概括而言,音乐家高级的生命体验又可以具体分为:痛苦、孤独、忧患与死亡四个方面。 意愿与义务、意愿与能力、意愿与可能及实现之间的冲突在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中都不同程度、不同形态地存在着。音乐家的职业良心和其活动的本质特征决定了他们的意志冲突与人类总体的痛苦密不可分。 音乐家痛苦体验的存在形式主要有两种:1、生活的痛苦,是外在的,表现为生命的现实存在,并成为这种存在的形态之一;2、生命的痛苦,是内在的、本源的,体现为生命意识的存在。伟大的音乐家总是在深刻而又真切地体验、咀嚼过生命的痛苦之后,才创作出了道明人生真蒂、揭示生命发展奥秘的优秀作品。 孤独,是生命间关系状态的一种自我体验。人的存在具有逃避孤独的主动性,但作为生命进化过程的必然产物,人人又都免不了几分孤独的体验,尤其是大工业社会以后,人类这种孤独的体验就更加深刻并被上升为生命本体与哲学的范畴。音乐家对孤独的追求与体验,有助于其独立人格的确立。 音乐家孤独体验的存在也有两种形式:1、弱者的孤独,将个人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完全依赖于外在的肯定,需要别人的施舍,那么这施舍一旦中断,便会感到寂寞难以自持;2、强者的孤独:个人真正做自己的主人,拥有一个自足自在,自我发挥,勿需粉饰的天地,可以不假外求地投身于自己的创造天地,但是你很难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同情。 优秀的音乐作品都具有着真理性的哲学内涵,这种认识上的进步性,必将令音乐家体验到的是生命与真理的双重孤独。艺术创造的独创性原则需要音乐家具备孤独的生命经验,并勇于追求孤独,这是因为艺术美高于现实美。 孟子说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音乐家的忧患意识与音乐创作有着极大的关系,忧患意识源于生命发展的需要末被满足,但它导向的却是实践的抗争,唯有忧患,才会有思索与探求,才会有进取。忧患导致实践,实践的成功既带来欢乐,却又引发着新的忧患、而且后者很快就会取代前者,于是又有了新的探索与实践,生命的发展便又进入到一个新的境界。 纵观历史长河,可以发现整个人类艺术的发展史中都深深地印刻着人类忧患意识的活动轨迹。古典音乐中虽不乏欢快明丽洋溢愉悦之情的佳作,但总体而言,弥漫其中的则是忧怨、愤怒、抗争的基调…… 最后要谈的是死亡体验对音乐创作的影响, 死亡是个体生命的最后归宿与终结,是生命个体全部体验中最高级的体验。正是这种至高无上的生命体验的积累,大大促进了人类思维的发展,成为宗教、哲学、艺术等诸多意识活动的原初动力之一,音乐家的死亡体验使其作品境界得到了极大地升华。 当我们欣赏音乐作品时,常常听到极不协和的音响和紧张而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时,你能理解音乐家的心境吗?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