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赶快注册并登录访问我们网站,呈现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加入
x
近來研究盤帶機, 主要是想要一探類比錄音技術的最高峰. 在目前使用Decca London Jubilee唱頭所能播放出的高密度音質下, 我不禁好奇, 類比磁帶的記錄與播放到底可以能夠有怎樣的超越以及逼真度.
6 c( M, B6 v+ M1 ^7 J* b 事實上, 從磁性錄音的歷史來看, 從最早期的magnetic wire (十九世紀末期)一直到1935年AEG發表第一台商業用K1盤帶recorder, 它們的音質其實一直無法真正超越gramophone recording (78 rpm). 也就是說, 也出乎我意料之外的, 大約在1950年以前, 西方世界的錄音media幾乎都是以78rpm的膠盤方式所保留下來(不管是早期的acoustic錄音和後來的electrical錄音; 德國例外). 而在AEG不斷的持續開發下, magnetophon recorder才得以超越78rpm的錄音, 帶來所謂真正的High Fidelity recording. 當然這被視為納粹德國最高機密的磁帶機技術也要一直等到盟軍1945年佔領德國, 取得當時AEG的機台後, 美國, 英國, 法國和蘇聯才藉由copy AEG的技術發展出自己的磁帶錄音系統. 美國的Ampex也因此誕生.7 B! r5 L+ f8 L8 s
8 |. s& h8 |2 g6 ~7 Q 當然, 對歷史錄音迷值得一提的是, 從1943年到1945年, 德國已經應用Magnetophon技術, 大約留下了250捲珍貴的立體聲(!)盤帶錄音紀錄, 但目前只有三卷錄音得以幸存. 更可惜的是, 我手上都沒有! 它們是Beethoven Emperor concerto/Gieseking/Rother, Brahms Serenade/Last movement of Bruckner Sym. No.8/Karajan以及Beethoven 1st piano concerto/Gieseking/Kubelik.3 u$ c" n% o5 E% V6 V4 S7 S
1 S1 D2 I! g( A! K;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