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jwu 发表于 2011-11-8 15:51 , z4 W+ `' K! G
线多,那是因為琴鍵多,仔細看看仍是一組一組的。$ o- m7 y0 C+ [' I7 V
我那台比這台簡單得多,但有些線給老鼠咬斷了,要接回去 ...
& ^, a8 k. M) F$ @6 g- X是的,模拟时代的琴的电路结构万变不离其宗。. c( J/ r* m8 K% K
4 F* n o+ U2 g- p
由振荡源产生一组12平均律音高频率信号,然后通过不断的2分频可以得到所有键盘组音高的频率。考虑到键盘应该有复音功能(即多个键同时演奏),所以,振荡器数量往往是一组音高的N倍。
* Z. J/ r# j2 F( r/ c
) Z- q8 N7 t$ y# O7 P振荡器输出的信号通过一组关联的滤波器,比如LPF\HPF\BPF,滤去振荡器里不需要的谐波,可以得到近似音乐音色的波形,这就是常用的所谓的减法音色合成。当然,也可以用一组具有倍频的正弦波相加来合成需要的音色。这部分电路是决定了音色的逼真度和特点。) l; O* v8 o, A1 L
3 r: `5 G' Y+ N4 n之后便是波形的包络处理,比如小提琴音色,从发生到衰减,其包络是规律变化的,钢琴更是如此,所以一般还要进行ADSR包络处理。经过处理后,乐器音色更像真实乐器演奏。$ w7 s5 Y7 a' v0 m9 G' F# ?
1 U: [; L6 h: P+ q
之后还要经过效果器处理,早期模拟技术,用的比较多的是弹簧混响器,也有用磁带混响器的。8 ~/ i6 U Y% j1 Q: y
- {5 ?0 a6 p- a再之后就是音频放大处理了,包括旋转扬声器。
: ?9 Z( E+ L1 `6 X
, _& \! L. _# ~7 h% @) f由于具有上述各个模块,还有琴有复音,还要受每个琴键控制,加上音色选择、滤波器控制等等,所以电路模块众多,由于是纯模拟技术,信号直接通过各个开关、触点、所以造成线缆众多。
2 O) `: j5 O4 ?3 b0 U# T) K( G8 L
l! U! I$ i# S4 Z* X$ N* q. N% F这台琴已经开始使用IC。2 f4 j* x& K, I6 a$ |( @
$ J! p. [) I, |( x) F松下当时也出了很多产品。
2 Q2 y, _% X4 b! z" q! T
' g; v1 }, a; X8 d0 @70年代后期,数字技术开始应用,结构和上述差异很大。
& W3 l5 p% ]- W4 D( s# d Z$ C* J) \5 B q# V
这样的琴在目前的价值何在:
# t7 k e$ I4 \5 h: C4 H/ e5 g# y
由于采用了纯模拟技术,所以和现代合成器相比,传统音色的逼真度肯定无法和现代琴相提并论,音色很少,以风琴类得音色为主,加上类似长笛、单簧管之类的音色。与现在的双排键功能上有巨大差别。大部分型号的琴键盘无力度控制。$ w6 z8 s1 W- }- h: G& k8 p
- m( L' K0 e2 Z; `4 n但是,音色也是蕴藏了那个时代的风格,60年代起,电子音乐变开始成了音乐家的工具,现代的合成器仍然保留有那个时代的音色。+ D1 d5 k. a2 v2 o- e/ [; p
# d; U* e6 ^, v% q- G另外,从电子管风琴音色的角度考虑,价值就更大一些,电子管风琴实际上开始是模拟了机电式的电管风琴,机电式的乐器,比如哈蒙德的电管风琴、Fender Rhodes,虽然现代合成器也模拟了这些乐器音色,但是还是不如过去这些真是乐器来的正宗。# z# W' y5 Z0 n0 `1 f, q- H& o8 d5 d
|" s4 {! O+ T
所以,这样的琴,在现在,肯定不能当成一个功能完备的乐器工具,但是仍然适合表现一些温暖的、奇异的声音和效果。* j, S, l0 z: J* [(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