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yjwu 于 2011-10-12 16:09 编辑
5 p* }" m, W, X0 U, N8 ]; G; G0 A- C) y
謝謝kevinlovemusic兄,我也很想進幾盤Barclay Crocker的带子,但還沒有看到中意的曲目。
# S) f/ l' o0 N' A! @# u2 _您在盤帶上的寶貴經驗,給我們許多有用的建議。我手頭雖然不缺開盤硬件(事實上太多了),軟件收集實在乏善可陳。真正Tape Projects母帶翻製的又如天價。8 a b0 d- W0 _4 N+ F/ t, d
7 w8 \/ w- S7 h2 U所以現在聽音樂比較隨性,喜歡的曲目才聽。
- N6 ?" W' G0 C+ L前一個星期抽空聽了一場現場演奏,前半場有鄧泰山演奏的舒曼鋼琴協奏曲,可能是座位不好,並不滿意。) G5 ]/ O3 Y7 v$ `4 d$ i q3 Q
下半場溜到前排,聽Tchaikovsky的 Manfred 交響曲,可是過足了癮。在前排可清楚地看見高懸的麥克風,心想這線能接上盤機該有多好?& Q4 H6 e4 z9 K9 M }
7 r) t- |6 I6 j0 ~
現在的演奏在音準方面進步不少,但是如果要聽海飛茲或Oistrakh的演奏,那只有往錄音裡尋了。
t5 F ~! J4 ^2 r6 Z9 A0 }7 v! d0 s4 Z/ s* T+ z
只可惜Mstislav Rostropovich, Benjamin Britten聯合演奏的Franz Schubert: Sonata for Arpeggione 沒有盤帶版,不然大提琴與鋼琴音色必然更溫暖。/ j0 F* w, X) C2 l+ x8 Z) U
& N& D0 ]; R; o! o- {4 ^: J聽音樂會還真是門學問,多年前和朋友擠到Tanglewood聽Van Cliburn的演奏也是大失所望,有多少是現場位置的因素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