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乐”一词,原出自于意大利语musica da camera,英语中的Chamber music,德语中的kammermusik,法语中的musique de chambre等,都是同一词源的译名。Camera一词,意思是“厅、室”的意思。在巴洛克时期,室内乐一词就被广泛使用,凡是在室内演奏的音乐,统称为室内乐。要注意的是,室内演奏的音乐,不是指在平民百姓家中演奏的民谣,而是指在贵族大厅中演奏的有艺术气息的音乐。
到底何为“艺术气息”?我想,应当包括:适度的礼仪举止,耐人寻味的理性气氛,这里当然没有粗鄙的气息,而只有洗练的事物才会受到推崇。这一切被保留了下来,直至今日。
室内乐的体裁十分丰富,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五重奏等等不一而足,而四重奏是近代室内乐的核心,海顿被公认是这一体裁的完成者。经莫扎特到贝多芬,约半个世纪而达到巅峰。自此以后直至今日,弦乐四重奏都无法再达到贝多芬时期的光辉。
随着旧时代室内乐的衰微,取而代之的是浪漫主义作曲家的雅集。其听众是喜欢接近音乐的中产阶级和他们举办的沙龙。而这个时期的室内乐,更是增加了钢琴—这种具有丰富表现力的新乐器。十九世纪的作曲家不仅未钢琴寄托浪漫色彩的梦,在弦乐器方面更是致力于表现新色彩。从舒伯特的弦乐五重奏,到勃拉姆斯的五重奏、六重奏,以及德彪西的四重奏和勋伯格的《升华之夜》,这100年间的创作把弦乐器的美感尽情发挥无遗。
到了20世纪,上述古典的编制方式又被再度大胆打破,管乐器、打击乐器的采用,反映出这个时代,更重视的是色彩、节奏等刺激性因素。19世纪仅存的一点camera气息,在本世纪,已经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大幅变迁中荡然无存。
所以,大多数人还是更怀念18、19世纪的室内乐。
如果你也演奏过四重奏,就会体会到四件乐器之间的各种对话,有互相的安慰、各自的叹息、甚至是激烈的争吵和强烈的对峙,就如同四个人之间的感情和思想的相互激荡。由于四重奏织体的更透明,其心灵的交流更强烈于交响音乐。
我认为的历史上最伟大的室内乐演奏家,那就是华莱士.哈特涅以及他的7名乐队成员,他们就是泰坦尼克号上的驻船乐队。泰坦尼克号沉没的那个夜晚,他们身穿礼服,镇定地演奏着一首又一首乐曲,安抚着惊慌失措的乘客。音乐家们没有一丝一毫的恐惧,所有人都没有穿救生衣,也没有登上救生艇的意图,这8个人最后全部遇难,他们的生命永远停留在1912年4月15日的凌晨2:20分那一刻。他们演奏的最后一首乐曲的是圣歌《Nearer My God to Thee》(《更近我主》),还有哈特涅那句著名的:“先生们,今晚我很荣幸和你们一起演奏。”在哈特涅的葬礼上,乐队再次奏响了这首《Nearer My God to Thee》。
这就是室内乐的高贵之处,她永远属于那些少数的、举止优雅的、内心纯净而且充满伟大人格力量的人。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这样的人,从聆听开始。
第一张,莫扎特:《两首弦乐五重奏,K.515、K.516》,葛利勒四重奏团
以第一小提琴手Sidney Griller为命名的葛利勒弦乐四重奏团,全部来自于伦敦皇家音乐院,从1928年在伦敦举行首演到1961年解散,他们洗练的合奏与卓越的音乐诠释,在乐坛上获得极高的评价。在这两部作品中,他们厚实的和声将旋律美感发挥到极致,浑然一体的表现更让人称颂。立体录音初期的效果惊人,作为录音界的「先锋」,确实是实至名归。
唱片由VANGUARD公司出品,品相和质量都很好。
第二张,贝多芬:《c小调三重奏,Op.1,No.3》、门德尔松:《d小调三重奏,Op.49》,伊斯特明-斯特恩-罗斯三重奏团
伊斯特明-斯特恩-罗斯三重奏团中的三位艺术家都是鼎鼎大名:伊斯特明是著名钢琴家,小提琴家斯特恩的大名不用多说,而大提琴家罗斯是马友友的老师。这三位大师是黄金搭档,在默契的配合中彰显出各自的个性。他们的演奏精致、高雅又生动活泼。伊斯特明往往在慢乐章中若有所思或浮想联翩,罗斯虽然不像斯特恩那样锋芒毕露,但抒情的乐段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热情和技巧精湛的特点。录音时估计斯特恩最靠近话筒,所以更加“霸气十足”。
贝多芬的《钢琴三重奏》更加有名,但门德尔松《d小调三重奏》也是毫不逊色:三位大师将谐谑曲乐章演奏得辉煌之极,而《安静的行板》则格调柔和、妩媚,首尾两个快板乐章极其活泼。
《企鹅唱片指南》评为三星,EMI公司出品,品相和质量都很好。
第三张,舒伯特的《“鳟鱼”钢琴五重奏》、《第14弦乐四重奏“死神与少女”》,匈牙利钢琴三重奏团和匈牙利四重奏团。
匈牙利四重奏团的成员都是匈牙利音乐学院的高材生,还都是著名小提琴家、教育家胡拜的学生。唱片由EMI录制于1959年,东芝EMI公司出品,品相和质量非常好。
第四张,勃拉姆斯《f小调钢琴五重奏,Op.34》,列昂.费舍尔、茱莉亚朱利亚四重奏团
唱片全新未开封。
美国朱利亚弦乐四重奏组(Juilliard String Quartet)成立于1946年,是世界最著名的四重奏组之一。自1962年取代布达佩斯四重奏成为美国华盛顿国会图书馆的“当家”四重奏组以来,朱利亚一直在世界上享受着崇高的声誉。在美国,他们有着大批的热心听众,是美国当之无愧的室内乐“第一家庭”。朱利亚弦乐四重奏的音乐家使用的乐器都是无价之宝。它们是四把斯特拉底瓦里名琴,1936年由维塔尔夫人(Mrs.GertrudeClarkeWittal)赠给华盛顿国会图书馆,成为图书馆最珍贵的馆藏之一。朱利亚四重奏是布达佩斯四重奏之后唯一有权使用它们的音乐家。
朱利亚四重奏的音乐家都居住在纽约的朱利亚音乐学院里,几十年来,他们一直坚持定期举办讲座和大师课,热心培养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音乐家,特别是训练了一批年轻的四重奏组,包括已经在国际乐坛上很有名气的美国四重奏(American Quartet),协和四重奏(Concord Quartet),埃莫森四重奏(Emerson Quartet),门德尔松四重奏(Mendelssohn Quartet)和东京四重奏(Tokyo Quartet)等。
第五张,德沃夏克:《降E大调弦乐四重奏,Op.51》、《为两把小提琴、大提琴和脚踏式风琴而作的小品,Op.47》,弗拉奇四重奏团
唱片由捷克斯洛伐克的苏普拉丰公司录制,日本哥伦比亚公司出品于1981年6月,品相和质量的都很好。
第六张,罗西尼:《四部长笛四重奏》,尼柯莱长笛、卡拉夫茨三重奏团
唱片的品相和质量都很好。
尼柯莱1926年出生于瑞士,自小学习长笛,师从于法国长笛大师莫依斯(Marcel Mayse), 莫伊兹的三个大徒弟之一(另外两位是大名鼎鼎的戈拉夫和朗帕尔)。尼科莱1948年在日内瓦国际长笛比赛中获第一名,1950年担任柏林爱乐乐团首席长笛,并同时在柏林音乐学院担任长笛教授。如同高尔韦一样在六年后离开柏林爱乐乐团,开始自己的独奏生涯。
此间从1953年开始,他还兼任柏林高等音乐学校的教授,以及后来又是弗莱堡音乐学院和巴黎音乐学院的教授。他曾到中国讲学并举办音乐会。他的夫人克利斯台亚努是他在弗莱堡教过的学生,是巴泽尔广播交响乐团的长笛名手。尼柯莱的技巧成熟,声无虚发,悦耳动听。他的音乐情感真挚、纯朴,毫无暧昧之处。他在柏林爱乐乐团时期,接触了晚年的福特万格勒,给予他很大的内在影响,促成他的音乐生命力不断壮大成长。他的演奏使长笛增加了光彩,闪耀着火热的生活气息。但他有所抑制,有所掌握,使音乐不失去应有的节制。对于作品有广泛的知识和深入的了解。他所表现出这种认真的钻研精神,和富有知性感的演奏是非常可贵的。
在我们中国,陈琦玲和陈三庆两位老师就是尼柯莱的学生! 他们兄妹吹得太棒了!
第七张,两部北欧作曲家的室内乐作品,格里格(挪威)的《g小调弦乐四重奏,Op.27》、盖德(丹麦)的《f小调弦乐四重奏》,哥本哈根四重奏团
唱片由VOX公司录制于1968年,华纳-先锋公司出品,品相和质量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