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张,维瓦尔第的长笛与乐队作品,长笛大师郎帕尔独奏,西蒙指挥威尼斯独奏家乐团协奏。
唱片由MHS出品,品相和质量都很好。
郎帕尔
郎帕尔是世界乐坛公认的20世纪资格最深、名望最高、口碑最好的长笛泰斗。法国是长笛的故乡,这位巴黎音乐学院教授的演奏也最大程度地体现着长笛的神髓。朗帕尔是把长笛带上世界音乐殿堂的第一人,在他之前,虽有不少杰出的长笛演奏家,但没有人可以像他一样赋予长笛全新的生命。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朗帕尔已成为国际上第一个真正的现代长笛大师,并赢得“长笛王子”的美誉。作为将管乐器的魅力发挥到极致的人物之一,他高贵、清澈而宁静平和的笛声处处传递着法国的音乐精神。
生平概述
法国长笛家,20世纪最伟大的长笛大师之一。于1922年1月7日出生于法国马赛,其父亲约瑟夫是一名著名的长笛家,郎帕尔自幼随父学习长笛表演艺术,在家庭这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下,郎帕尔对长笛充满了兴趣也有着扎实的基础。父亲当时是马赛交响乐团的长笛首席,小郎帕尔则常常进入剧院观看演出。1940年,朗帕尔进入马赛医学院就读,三年后纳粹占领法国,为避免被征役至德国当劳工,1943年他潜至巴黎,因特别原因得以进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仅用5个月的时间,就夺得学院比赛大奖,从而引起音乐界的注意。
战后,作为罕有的长笛独奏家,朗帕尔名声鹊起,1947年参加日内瓦国际比赛独占鳌头获一等奖,从此声名远扬。1949年被聘为威西歌剧院管弦乐团的首席长笛,后前往美国巡回演出,造成极大轰动。1956年起任巴黎国家歌剧院管弦乐团首席长笛,1960年出任巴黎音乐学院教授。期间,仍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忙于演奏和录音。在他的巅峰期,每年举行150到200场音乐会。郎帕尔在长笛演奏家中,是首屈一指的人物,他的演奏,有优美、高贵、美丽动听的音色,惊人的演奏技巧、温馨而洗练的表情,其对巴洛克音乐的诠释尤见功力。
缅怀大师
朗帕尔曾和众多的音乐家有过成功的合作,如大提琴家罗斯特罗波维奇、小提琴家帕尔曼等,以及朱利亚四重奏、东京四重奏等。他与里昂音乐学院教授郎奇罗等人组成的朗帕尔管乐重奏,以纯正的法国风格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他一生录制了400多张唱片,举办了4000多场音乐会。
朗帕尔的演奏优美高贵、温馨洗练,音色纯朴憨厚。在长笛演奏上,只要一提起“美声”,人们的脑海里会立即响起郎帕尔那光辉、高贵又美丽的笛音。再加上他那惊人的吹奏技巧,根基厚实,处处体现出音乐的真善美,使人听后,无不有绕梁三日之感。
作为一位承先启后的长笛大师,朗帕尔的最大贡献是重新发掘和编订了许多失传已久的巴洛克时代的长笛曲,包括海顿、维瓦尔蒂、斯卡莱蒂、勒克莱尔(Leclair)和泰勒曼(Telemann)等人的作品,并赋予它们鲜活的生命力。此外,他也涉及爵士乐、英国民歌、日本和印度音乐等,许多当代作曲家也为他创作作品,如普朗克、马蒂农、布烈兹等,如今这些作品已成为长笛曲目中的重要文献。
2000年5月20日,朗帕尔在巴黎去世。小提琴家斯特恩说:“他是我们这个时代伟大的音乐家,他使得全世界重新以独奏乐器的角度来重视长笛。”法国总统希拉克也代表国家向他表示敬意:"长笛的乐音已经沉默了,这是充满悲伤与遗憾的沉默……”
第二张,巴赫的《第四、五、六勃兰登堡协奏曲》,大卫.里陶尔指挥新爱乐乐团演奏。
EMI的SERAPHIM系列,东芝EMI公司出品,品相和质量都很好。
第三张,亨德尔的《水上音乐》全部,亚瑟.达维松指挥,英格兰名家演奏团。
全部共三部组曲,分别是《F大调组曲》、《D大调组曲》、《G大调组曲》。出品的品相和质量都很好。
第四张,泰勒曼的三部作品,ARCHIV录制,日本留声机公司出品,全新未开封。
首先是另一部《水上音乐》—泰勒曼的《汉堡潮起潮落》管弦乐组曲,巴塞尔古乐和奏团,奥古斯都.温琴格指挥。还有:《d小调双簧管、小提琴和通奏低音》组曲、《A大调长笛、大键琴和通奏低音》协奏曲、《为双簧管、大键琴和通奏低音》的三重奏鸣曲。纽伦堡合奏团演奏。
第五张,海顿的《第94“惊愕”交响曲》、莫扎特的《第40交响曲》,威廉.斯坦伯格指挥匹兹堡交响乐团演奏
唱片的品相和质量都很好。
斯坦伯格
威廉.斯坦伯格(William Steinberg1899-1978)德裔美籍指挥家, 在少年时期即能作曲、指挥,并演奏小提琴与钢琴.后又在科隆音乐学院从阿本德罗特学指挥。1924年起相继在科隆歌剧院担任助理指挥,法兰克福歌剧院任音乐指导。希特勒上台后流亡国外,1936年与人合作创建巴勒斯坦乐团,1938年应托斯卡尼尼之邀赴美国,先后任美国RCA乐团、布法罗爱乐乐团与波士顿交响乐团的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1952年起任匹茨堡交响乐团常任指挥。他擅长指挥贝多芬、布鲁克纳的作品,指挥理查·斯特劳斯的作品尤为出色,而与匹茨堡交响乐团合作的格什文的作品也极有特色。
第六张,贝多芬的《第三“英雄”交响曲》,鹿特丹爱乐乐团,弗兰茨.保罗.德克尔指挥。
DG出品,荷兰压片,品相和质量都很好。
第七张,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女高音:阿美玲,钢琴伴奏:德慕斯、但泽。
曲目包括:《岩石上的牧羊人》、《12首连德勒》、《极乐》、《纺车旁的格利卿》、《秘密的爱情》、《在春天》、《鸟》、《井旁少年》、《艺神之子》。
荷兰女高音歌唱家艾利.阿美玲,最擅长演唱德奥和法国的艺术歌曲。她的演唱富有一种特别的音乐敏感性,不同的作品采用不同的彩饰,不同的风格采用不同的语调。这些小品她演唱得异常精致,具有室内乐特色。我最欣赏的是她演唱的《纺车旁的格利卿》,悠扬如歌的音调很有人情味。她那丰富的声音表现力,生动地叙述了初恋少女内心的一切情思变化,时而激动,时而沉思,一会烦恼,一会热情,心事重重,忧心忡忡,余音袅袅,萦绕不绝。阿美玲演唱舒伯特有一种高雅的意境,抒情真纯,诗意盎然。
阿美玲曾经于1988年在北京举办过舒伯特艺术歌曲的专场音乐会,并在上海音乐学院举办了大师班。
1978年,PickWick公司(老皮克)出品,品相和质量都很好。
第八张,门德尔松的《宗教改革》交响曲、舒曼的《第四交响曲》。
《宗教改革》交响曲,帕雷指挥底特律交响乐团演奏;舒曼的交响曲,由威廉.凡.奥特罗指挥海牙爱乐乐团演奏。唱片的品相和质量都很好。
第九张,瓦格纳的歌剧选曲,鲁道夫.肯普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
曲目包括:《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的《前奏曲》与《爱之死》场景、《罗恩格林》中的《第一幕前奏曲》和《第三幕前奏曲》、《帕西法尔》中的《前奏曲》和《受难日音乐》。
第十张,布鲁克纳《第九交响曲》(原典版),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乐团演奏,贝奴姆指挥。
飞利浦录制,其子品牌fontana1967年出品。
第十一张,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路易斯.肯特纳钢琴独奏,博尔特指挥伦敦爱乐乐团协奏。
读过《傅雷家书》的人可能会记得,傅雷先生在给傅聪先生的信中还曾经评价过肯特纳的演奏艺术。EMI1958年录制出品,唱片上有轻微擦痕。
第十二张,斯特劳斯是圆舞曲与波尔卡,卡尔.舒里希特指挥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演奏。
曲目包括:《南国玫瑰圆舞曲》、《无穷动》、《闲聊波尔卡》、《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维也纳气质》、《香槟波尔卡》、《美酒、女人和歌》等作品。唱片上有轻微划痕。
第十三张,马勒的《第四交响曲》,马泽尔指挥柏林广播交响乐团演奏,女高音:哈珀。全新未开封。
第十四张,理查.斯特劳斯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卡拉扬,维也纳爱乐乐团。
卡拉扬与DECCA录制的这个版本,在那个年代(1959)是早期立体声的著名示范版本,具有宽广的动态范围和震撼人心的演绎。《企鹅唱片指南》评为三星。DECCA录制,澳大利亚的WRC出品,品相和质量都很好。
第十五张,穆索尔斯基的《荒山之夜》、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西班牙随想曲》、柴科夫斯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
蒙都指挥,汉堡北德广播交响乐团演奏。约瑟夫兄弟的CONCERT HALL公司出品,品相和质量都很好。
皮埃尔·蒙都
皮埃尔·蒙都(Pierre·Monteux,1875年4月4日—1964年7月1日),生于法国巴黎,二十世纪重要的指挥大师之一;早年就读于巴黎音乐学院;1911—1916年担任俄罗斯芭蕾舞团指挥,指挥斯特拉文斯基的彼得鲁什卡和春之祭、拉威尔的达夫尼与克洛埃首演;1919—1924年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1929年创建巴黎交响乐团直至1938年去职;1936–52年指挥旧金山交响乐团,随后多次担任客座指挥,1942年加入美国国籍;1961年成为伦敦交响乐团指挥;1964年病逝,享年89岁;蒙都指挥小而精确,其手势能获得完美的结构、周到的细节以及有力的演奏效果。
人物生平
皮埃尔·蒙都,1875年4月4日生于巴黎,1964年7月1日卒于美国缅因州汉考克。法国出生的美国指挥家。指挥家克劳德·蒙特之父。
6岁开始学小提琴,9岁入巴黎音乐学院继续学小提琴,师从茅林、毕特列,从拉维尼亚克学和声学,并从列内普威学习对位法,1898年与蒂博同获小提琴一等奖。12岁指挥一个管弦乐队并与科尔托一起在巴黎及其他地方演出。1890年还是学生时,即受聘在喜歌剧院任小提琴手,带领他的声部在剧院参加了德彪西的〈佩利亚斯与悔丽桑德〉的首演。1894年任科隆音乐会乐团助理指挥及合唱指挥,同年参加格罗索四重奏团任小提琴手直到1911年。还曾参加一次布拉姆斯的四重奏演出,作曲家亲临现场。
1908-1914年,他在巴黎卡西罗组织了劳柏辽兹音乐会乐团,任指挥和音乐指导,指挥演出了一系列音乐会。此后,他与佳吉列夫 俄罗斯芭蕾舞团合作并取得信任,指挥该团演出达七年之久。1911-1914年,指挥首演了斯特拉文斯基的〈彼得鲁什卡〉、〈春之祭〉、〈夜莺〉,拉威尔的〈达夫尼斯与克洛埃〉,德彪西的〈游戏〉。这些作品都是对20世纪音乐与舞蹈的卓越贡献,通过指挥它们使蒙特成为这些作曲家的亲密朋友,在对这些作品和法国音乐的全面理解上,他们给予蒙特不断的支持。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蒙特在军队服役两年后,于1916年到美国。1917-1919年在大都会歌剧院任职,负责指挥法国歌剧剧目。他曾在美国指挥首演了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金鸡〉。
1920年他在波士顿交响乐团指挥演出了大量现代作品,其中大部分是德彪西、肖松、米约以及其他法国作品,也包括布利斯、布里奇、法利亚、马利皮耶罗、施雷克尔以及希曼诺夫斯基等人的作品。
1924年他回到欧洲,在门盖尔贝格名下任荷兰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乐团第二指挥达10年之久。1929年他创建巴黎交响乐团并任指挥至1938年,指挥了许多作品的首演,其中包括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三交响曲〉及奥涅格的〈大提琴协奏曲〉。此外,他还经常关心年轻的音乐天才,1932年在巴黎创办了培养训练指挥的蒙特学校,以后在美国他的住地缅因州汉考克继续这项工作。
他的学生有列维尔·马里纳 (NevilleMarriner) 及安德烈·普列文(AndrePrevin)。1936年蒙特任旧金山交响乐团指挥直到1952年,在此期间,将该团的演奏提高到国际水平。
1942年蒙特入美国籍。50年代他经常与波士顿交响乐团合作,尽管他与波士顿乐团或其他乐团录制的许多唱片受到广泛的赞扬,但他却说他讨厌他所录制的所有唱片,因为它们在录制技术上缺乏自然产生的音响,他宁愿要实况音乐会。1961年在他86岁时还应邀任
伦敦爱乐乐团首席指挥,合同订为25年。
1963年在纪念〈春之祭〉在巴黎首演50周年纪念音乐会上,他指挥了这部作品,并演出了德国曲目,主要是布拉姆斯的作品,以及英国作品的部分选段。
蒙特不是一位浮夸、自负的指挥家,总是艰苦地排练他要演出的乐曲,他用小而精确的手势获得完美的结构、周到的细节以及有力的演奏效果。他对音乐结构非凡的理解和对音质完美无缺的听力,始终如一地保持到底。蒙特是法国勋级会会员并获奥兰治·拿骚爵士称号。
人物评价
在皮埃尔·蒙都的音乐视野中,没有什么理论或者通神论。他只是把音符转化成音响。
托斯卡尼尼做着同样的事,但托斯卡尼尼的诠释强烈而有推动力,蒙都的诠释则内秀优雅,充满了妖媚和情感(但绝非无病呻吟)。
他的指挥总是充沛而自然,速度快且旋律线流畅连贯,细节清晰,他的品味恰到好处的引出了音乐的诗意,不会显得矫揉造作或者多愁善感。
第十六张,柴科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
奇科里尼钢琴独奏,法国国家广播公司交响乐团协奏,康斯坦丁.西尔维斯特里指挥。西尔维斯特里是马勒的女婿。EMI出品,唱片上有两处轻微擦痕,外封套开裂,胶带粘贴。
第十七张,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九交响曲》、普罗科菲耶夫的《基日中尉》组曲,萨金特,伦敦交响乐团。
唱片的品相和质量都很好。
第十八张,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蒙都,汉堡北德广播交响乐团
VOX公司出品,品相和质量都很好。
第十九张,弗兰克的管风琴作品,玛丽·克莱尔·阿兰管风琴独奏
曲目包括:《三首众赞歌》、《如歌》。弗兰克不仅是伟大的作曲家,而且也是一位伟大的管风琴演奏家。李斯特曾经在巴黎的教堂中聆听过弗兰克的演奏。结束后,李斯特走出教堂,神情严肃,喃喃不停地说道;“简直是巴赫在世,简直是巴赫在世。”捷克斯洛伐克苏普拉丰公司录制,日本哥伦比亚公司1973年唱片,品相和质量都很好。
玛丽·克莱尔·阿兰
玛丽·克莱尔·阿兰(Marie-Claire Alain 1926年8月10日-2013年2月26日),法国著名管风琴演奏家,被誉为“管风琴第一夫人”。
1926年8月10日,阿兰出生于巴黎西郊圣日尔曼·昂莱(Saint-Germain-en-Laye)的一个音乐家庭。她的父亲阿尔伯特·阿兰(Albert Alain,1880-197 1)以及两个哥哥[url=]杰恩·阿兰[/url](Jehan,1911-1940))和奥利弗·阿兰(Olivier,1918-1994)同样都是杰出的管风琴家和作曲家。
阿兰自幼喜爱音乐,中学时开始衷情于管风琴演奏,遂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与哥哥杰恩一起跟随杜普雷(Marcel Dupré1886 –1971)学习管风琴演奏。1950年,她参加日内瓦国际比赛获管风琴金奖,同年在巴赫音乐节上获巴赫诠释大奖。此后,应邀担任巴黎圣马利大教堂的管风琴师。同时在世界各地进行巡回演出,超过2000场次。作为巴黎音乐学院的教授,她常年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对音乐史和音乐理论造诣精深。她是演绎巴赫作品的专家,并录有著名的巴赫全集,与瓦尔哈、卡尔.李希特等男性演奏家相比,阿兰更注重细部的线条与层次。
2013年2月26日,玛丽·克莱尔·阿兰在自己的寓所去世。享年87岁。
第二十张,圣桑的《动物狂欢节》、普罗科菲耶夫的《彼得与狼》。
指挥这两部作品的是两位老一辈大师。《彼得与狼》由罗津斯基指挥伦敦爱乐乐团演奏,《动物狂欢节》由谢欣指挥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乐团演奏。原版录音是威斯敏斯特的著名录音,澳大利亚WRC出品,品相和质量都很好。
第二十一张,比才的《C大调交响曲》、《儿童游戏》组曲、《祖国》序曲
指挥:查理.明希,演奏:法国国家广播交响乐团。比才的这部《C大调交响曲》创作于1855年,比才当时十七岁,但其手稿埋没了八十多年,直到1933年,指挥大师魏因加特纳才得到了手稿,并于1935年在瑞士巴塞尔举行了全球首演。后来,这部交响曲被改编为两部芭蕾舞剧而广为流传,这就是1847年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演出的《水晶宫》和1948年纽约芭蕾舞协会演出的《C大调交响曲》。
法国指挥大师查尔斯·明希(Charles Munch,亦作 夏尔·孟许)1891年9月生于斯特拉斯堡,幼年随身为小提琴家的父亲学小提琴,后入斯特拉斯堡音乐学院、随普菲茨纳学作曲。毕业后到柏林师从著名小提琴家弗莱什深造。
明希是 20 世纪中最杰出的法国指挥家之一,但他的家庭却是一个地道的德国音乐世家,而他的出生地在 1919 年以前也是划归德国管辖的领土,因此从这方面来看,他也应该被算作是一位德国指挥家,更何况他在年轻时还一 直在德国的交响乐团中工作呢。然而,明希却又是一位真正的法国指挥家, 这一点不仅仅是他自己那样认为,更为使人深信不疑的是他对法国音乐事业的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以及他对法国音乐作品的深刻理解和精湛解释。
生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征召入德国军队。一战结束后,回母校任小提琴教授,同时担任斯特拉斯堡乐团的首席小提琴。
1919 年,明希回到了他的母校——斯特拉斯堡音乐学院,担任了该院的小提琴教授,同时还担任了斯特拉斯堡管弦乐团的首席小提琴。
1925年后任莱比锡音乐学院小提琴教授、格万特豪斯乐团首席小提琴。
1932年在巴黎首次登台指挥,开始指挥生涯。1938年起任巴黎音乐学院乐团音乐总监。
1938 年,当时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巴黎音乐学院管弦乐团,看中了明希那不同凡响的指挥才华,聘请他担任了该团的常任指挥,明希在这个乐团中一直工作了八年,为其在世界范围 内扩大影响,做出了极力出色的成绩,因此他也被看作是这个乐团创建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挥家。
1946年12月开始与波士顿交响乐团合作。
1949 年,明希迎来了他指挥生涯中最为光彩的时期,这一年,由于大指挥家库谢维茨基的退休,明希有幸担任了举世闻名的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的常任指挥,他在这个具有优秀传统的乐团中一直工作到1962 年。
1951-1962年任伯克郡音乐节的音乐总监。
1962年离开了带领十四年的波士顿交响乐团、回到随政治风向丕变的法国。
1967年受当时法国文化部长安德烈·马尔罗(André Malraux)委托、创建法国第一个国立职业交响乐团——巴黎管弦乐团,并任音乐总监、常任指挥,直至1968年11月在该团巡回演出时逝世。
成就
明希曾亲手创建了法国至今引以为自豪的巴黎管弦乐团,这个乐团以其精致的风格和秀丽的特点而跻身在世界一流乐团的阵容中,而作为这个乐团的前身——巴黎音乐学院管弦乐团的多年音乐指导的明希,恐怕在这样的事实所产生的意义上,已经可以被称之为当之无愧的法国指挥家了。
然而这一切却并不是根本,真正能够使人信服的是,明希作为一位名扬四海的指挥大师,一生都在为法国音乐作品在全世界的传播而竭尽全力,并且一直以“法国音乐指挥权威”的名义活跃在世界乐坛上。熟悉明希情况的人都知道,他是20 世纪世界乐坛中,最著名的柏辽兹和拉威尔的作品解释者,许多经典性的作品甚至至今仍没有出其右者,由于他对柏辽兹的作品所做出的经典性研究以及在这方面的一些其它贡献,法国的“柏辽兹协会”还将会长的职务加在了他的身上。
明希作为20 世纪著名的指挥大师,还有一个主要功绩就是在一个重要的时期领导了美国的波士顿交响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在明希上任担任常任指挥以前,曾在著名指挥大师库谢维茨基的掌管下运行了25 年,而在库谢维茨基之前又在皮埃尔·蒙特的领导下经过了一段不错的闪光时期,然而在库谢维茨基之后,如何才能使这个具有伟大传统的乐团在事业上更加发扬光大, 选择理想的常任指挥人选是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更何况这个乐团在库谢维 茨基时期已经具有了很高的起点。
在这样的时刻,明希走马上任,担任了该 团的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冒有风险的差使。然而明希上任以后,便以其大胆的作风和出众的才华,为这个老乐团注入了一种鲜明、活跃和热情的活力,特别是使这个乐团在演奏的色彩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
波士顿交响乐团在“明希时代”不但没有退步,反而变得更加精良和显赫一时了,因此可以说,明希在波士顿交响乐团的历任常任指挥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他为这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乐团,多年来一直雄居在美国各大交响乐团的前列,做出了不同寻常的贡献。
评价
在指挥时,他的动作极其轻松自然,在那令人十分舒服的韵律中,含有着非常丰 富的表情变化,当他的指挥棒敲下第一个击拍以后,音乐便随着他那极有控 制力的手势而不断地流淌了出来。
他的弟子小泽征尔曾这样评价过他的指挥,他说:“明希的指挥方法是那么自然而又柔和,他的手随着那流畅的音乐自然而然地挥动着,这时,似乎他手中的指挥棒和那臂膀,连同他的整个身影都融进了音乐之中”。
小泽征尔对他恩师的指挥方法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记忆,他曾回忆到明希在教他指挥时,总是强调两只手和臂膀乃至整个身体都不要用拙力,两只手臂要有一种轻轻飘浮的感觉,这样,当你内心深处感 受到音乐时,两只手就会极其自然的随着音乐的律动而挥动起来,这样产生 出的效果,便是那种被称之为松弛、自然和奇妙感觉的崇高境界。
指挥风格
明希是一位风格异常鲜明的指挥家,他的指挥风格是明快热情而又自然舒展,一般来说,他喜欢运用较快的速度和鲜明的力度对比,在指挥法国作品时,他十分善于把握乐曲的特色和尺度。
例如在指挥柏辽兹的作品时,他能够表现出惊人的宏大气势和绚丽的音响色彩,而在指挥拉威尔的作品时, 他又能够赋予作品一种质朴的情调及清新的气息,在处理德彪西的作品时,他也能够极好地控制乐曲织体层次的变化,使其达到一种雅致的、耐人寻味 的意境。
明希不但善于指挥法国作品,对德奥体系作曲家的作品,他也有着 十分出色的演释能力,但他与纯德奥体系的指挥家之间仍有着许多不同,与 他们相比,明希在德奥作品所特有的庄重稳健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热情 及活力,因此,在德奥体系作曲家的作品中,他更加适合于演释像门德尔松 这一类作曲家的作品。
明希是一个最善于挖掘和发挥管弦乐色彩的指挥大师,他对于管弦乐队的音色调配和力度控制,有着极其特殊的天赋和能力。小泽征尔在听完他所指挥演奏的柏辽兹的《罗马狂欢节序曲》之后,曾经被他那出神入化的管弦 乐色彩控制能力感动得激动不已,他曾回忆到:“我真不知这位老先生是从什么地方拨弄出来的那样水粼粼的声音,这种将柏辽兹的音乐色彩精雕细磨 得闪闪发光的技艺,使我的浑身都激动了起来,我实在没有想到,一首乐曲 在经过一个高明的指挥家处理以后,竟会达到如此惊人的地步。”
小泽征尔 的话是对的,他以一个优秀指挥家的眼光,发现了明希身上那无与伦比的天才,难怪他不管花费多么大的辛苦和周折,都非要当明希的学生不可呢。
第二十二张,帕尔梅演唱的福雷创作的艺术歌曲,钢琴伴奏:康斯特布尔。
DECCA录制,其子品牌argo出品,1976年,品相和质量都很好。
第二十三张,帕尔梅演唱的普朗克创作的艺术歌曲,钢琴伴奏:康斯特布尔。
DECCA录制,其子品牌argo出品,1975年,品相和质量都很好。
第二十四张,法国著名的管弦乐作品,拉威尔、德彪西、夏布里耶、杜卡等
曲目包括:拉威尔的《波列罗》、杜卡的《魔法师弟子》、夏布里耶的《西班牙狂想曲》、德彪西的《牧神午后》前奏曲、圣桑的《骷髅之舞》。皮埃尔·德尔沃指挥,科洛纳音乐厅乐团演奏,唱片的品相和质量都很好。
第二十五张,肖邦的钢琴音乐,钢琴独奏:福拉多.佩勒米特
这张肖邦作品的演奏家是福拉多.佩勒米特,他出生于1904年的考纳斯(立陶宛),2002年病逝于巴黎。1927年,他在巴黎投在拉威尔门下学习,1929年演奏了拉威尔的全部钢琴作品。他后来的钢琴老师是法国大师科尔托。二战后,佩勒米特主要从事教学,因此,他的录音非常少,因此更显珍贵。ConcertHall出版的这张唱片,其中《船歌》,非常美妙,他辉煌的演奏和音响得以保存下来,不逊色于任何一位肖邦专家。唱片上的《叙事曲》、《幻想曲》、《谐谑曲》同样令人印象深刻。这张唱片由日本出品,1962年获得ACC大奖。
唱片上有不少小点和几道轻微擦痕。
第二十六张,斯美塔那的第一“我的祖国”、第二,两首弦乐四重奏,斯美塔那四重奏团
唱片录制于1976年2月,DENON出品,品相和质量都很好。
捷克的斯美塔那四重奏团,存在时间1945年-1989年,名字显然来自他们尊敬的作曲家斯美塔那。他们组建于纳粹占领时期的捷克,前身是1943年组建的捷克音乐学院四重奏组。成员是学院里的四个学生:Jaroslav Rybensky(一提),Lubomir Kostecky(二提),Vaclav Neumann(中提,即捷克著名指挥家瓦茨拉夫·纽曼,后来的捷克爱乐的艺术总监),Antonin Kohout(大提)。1945年11月6日正式以斯美塔那四重奏团的名字作公演,一提和中提换了位置,但是1947年Neumann扔下小提琴拿指挥棒去了,Rybensky 1956年健康原因离开。坚持到最后的组合是:第一小提琴:Jiri Novak,第二小提琴:Lubomir Kostecky,中提琴:Milan Skampa,大提琴:Antonin Kohout。
1989年的告别音乐会选择在布拉格的一家修道院中举行,四位白头发、白胡子的老头精湛的演奏,如同用一生在演绎音乐。而当他们颤颤巍巍地起立谢幕的时候,其情景真是伤感,正如麦克阿瑟的名言:“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第二十七张,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交响曲》、《斯拉夫舞曲,Op.72,No.8》,班贝格交响乐团
康维茨尼指挥交响曲,路德维希指挥斯拉夫舞曲。品相和质量都很好。
第二十八张,李斯特的《第一、第二钢琴协奏曲》,福代斯钢琴独奏,路德维希指挥柏林爱乐乐团协奏
德意志留声机公司录制出品,品相和质量都很好。
第二十九张,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第一、第二组曲》、《抒情组曲》,罗日杰斯特文斯基,莫斯科广播交响乐团
MHS出品,品相和质量都很好。
第三十张,布里顿的《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四首海的间奏曲》,朱里尼,爱乐乐团 哥伦比亚公司录制,澳大利亚的WRC出品,品相和质量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