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管:57号管
" z! s( i% ] M7 C' f3 ~7 z1 r9 e. D$ u0 E% r2 s7 p
在二十年代,四极管是高频放大之中最好的选择。当时普通的接收机多数采用三极管作为高频率放大,比如30号就是广泛应用的一种。相比30号,32号四极管用于移动通讯机之中,作为高频放大效果要比30号好很多。而在交流供电的接收机上面,采用24号电子管作为高频放大要比采用UX-201或者UX-226效果好很多。但是,因为四极管固有的问题,在高频领域迫切需要一种优良的电子管。需要它的跨路电容要小、内阻要大、跨导要大、噪音要小。
# \. \) u2 F3 R
$ r6 G4 h- {4 [/ j5 f8 X 五极管57号是美国SPEED在公司开发的1932年开发的一种新型通用五极管。随后,美国RCA公司开始大量生产这种管子。 N1 A( f4 E# u+ @
: X3 g( r' c; O4 ~
57号电子管曾经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比如高频放大、振荡、再生检波、音频放大、混频等等。在它问世以后,曾经广泛应用的24号管逐渐被淘汰。这样,57便成为风靡一时的型号。另外一种遥截止的高频五极管58号也同样流行。" b+ }3 X# F& x" G; W! @7 w
8 |0 R% I' Q' f0 ? 57、58电子管的参数大体和后来的电子管相似,事实上也是后代五极管的祖先。在此以后,RCA公司开发了6C6、6D6电子管,外形管脚和57、58完全相同,唯独灯丝电压从2.5V变为6.3V。再后来,又有RCA开发的6J7、6K7电子管,特性和6C6、6D6相同,但是封装形式改为金属管,以后又有6J7G/GT、6K7G/GT的玻璃管,然后是6SJ7和6SK7的型号,最后是EF86和6BD6一类小型管。虽然经历种种变化,但是它们的参数还是非常相似的。
) E: i ~/ {2 @* ^6 m( u$ a `2 ^- W# I* |+ y( l, a
57电子管的构造和它之前的电子管有所不同。57电子管有比较完善的屏蔽构造,电极上下云母片上都有大的屏蔽片,这一构造适应当时无线电波段向短波较高频率发展的趋势。同时,它的玻璃外壳是喷碳构造,能够防止产生玻璃外壳电势不同放电产生的杂音。同时,作为1932年的产品,采用ST管结构,比以前的S管而言更加耐震动,并且工作更加稳定。(目前S管的价格普遍比ST管高得多,几乎所有的“茄子管”都价格昂贵,恐怕是当时的设计师没有想到的)。; Y; `9 J$ ?1 v+ ]
* |; v! u2 n6 |3 v9 N& B/ @
57管主要应用领域是无线电和电子设备,对于有线电设备而言,当然有同样的五极管问世,WE310型就是主要的一种。WE310其实是在有线电领域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电子管,WE310特性和57相似,唯跨导略高。眼下非常时兴仿制WE91扩音机,WE310价格昂贵,有些朋友开始找寻代用电子管。比如苏联的10Ж12C、EF37、6J7、EF86等等,其中10Ж12C和WE310完全相同,EF37、6J7等等更相近于57。所以,如果从仿制WE91的角度考虑,用57完全可以推动300B。6 ], }' m9 L4 o/ S# d, ~4 n. ?
j% I$ b5 z0 {" s0 s) J$ B
日本的再生收音机后期的一些品种,再生检波主要应用的是57电子管,侵占中国期间,日本倾销了很多的三管、四管收音机。主要是松下电气株式会社制造的产品。三管机主要是用57作再生检波、47B功率放大、12F整流。四管机主要是多了一个58高放。解放以后,我国的华东电子管厂也曾经生产过57电子管,主要为了维修这些日本收音机用。现在仍然有一些这批次的全新57电子管出售,但是价格绝对今非昔比。5 Q |4 l% [6 }
. T0 @1 i" X6 i$ ` H: I ST电子管由于它的封装构造的限制,通常工作频率都不高。其中主要原因就是管基中的电极引线过长,导致电容电感比较大。一般来说57电子管大概可以工作到短波波段以内,30MHZ以下的频率。频率再高,57电子管的特性就不会很好,八脚电子管可以工作的频率要比ST管高,大概可以到50MHZ。小型管的频率通常可以到上百兆赫兹。但从高频工作角度而言,这些ST管没有任何优势,不过用来做音频放大,还是非常合适的。
4 S: j! p8 ?: t7 H
9 D2 }7 n7 F$ Y& @* o电子管:10号
8 [; N& h' m% u I+ q2 S- M
: I2 L9 |9 J7 p$ n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那是一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但是人们却有着比当代更执著信念的年代。电子管刚刚发明不久,人们憧憬着一个讯息互通的新时代。在当时,无线电技术作为尖端科技被广大无线电爱好者向往。
; z# h/ Z* Y$ e6 F" s' N, B% H& {; k' J9 |) v0 D' F: c
从1921年,RCA公司的UV202,UV203,204功率放大电子管相继问世,加上1918年问世的WE VT2功率管。无线电波已经可以不费多少力气,穿越上千英里。电气扩音机和公众广播系统也可以传送很大的功率。但是,科学技术仍然在飞速发展,人们希望能制造更加优良、更加便宜的功率电子管。1924年,RCA公司的开发的UV210功率管给人以耳目一新感觉。
% E3 i8 n2 q6 S/ r/ L" R1 E/ `) d* o& w1 U/ P9 `8 B' Z
210一经问世,立刻受到广大无线电爱好者的青睐。当时各大电子公司也都推出它们自己的10号供大家选择,德弗里斯特推出D410,沙尔文公司的SX-210,CUNNINGHAM的CX-310等等,一时之间,在业余爱好者之中使用10号管成为一种风尚。
8 K. n5 |5 S& H' x. _( D3 a: L' u& H: n# p. ^$ M
210电子管和当时其它的功率管比较,最大的特点是性能价格比很高。当时应用最广泛的功率管是RCA的202,202的灯丝耗电比较210大很多,210却可以工作到更高的屏极电压下,工作效率高很多,功率也比较大。当时西电公司的VT2电子管采用长寿命的设计,性能优良。可是和210比较,不仅功率不够大,电压也低很多,价格又非常昂贵。所以,210的面世让这些电子管在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之中迅速失落。不久就没有多少人应用它们了。/ s2 C c2 d0 ]4 m& ?
& ]9 m) }% z! p4 _" X# P& A 用现代的目光来看待20年代的古董电子管,其设计结构上的一些局限造就了一些令我们感到惊奇的奇迹,常常让我感到不可思议。当时的10号采用的是玻璃柱支架固定电极、粗糙的涂敷石墨镍屏极、M型的灯丝用吊钩悬挂、夹片芯柱电极固定。就是这样简单的构造,竟然让10号成为一个“超级”功率管。常常可以见到有许多的业余爱好者在设计自己的发射机时候,对于工作在丙类电报状态下的RCA UX210供电电压达到750伏特、一对UX-210并联在40米波段输出100瓦特、在20米波段输出90瓦特功率,据一些资料记载,当控制屏极电流不超过75毫安情况下,允许丙类电报工作屏极电源电压达到900伏特!这在今天是要用FU-7这样的电子管也不容易达到的成绩,如果是6P3P在如此高电压下工作,不仅全是紫光,管内肯定要打火。更不用提6P6P和6P14之类了。
, R$ Y5 K; E4 A! f0 B& y' l3 n8 C9 `& }
现在当我面对因为采用含碳过高的商品镍制造屏极而导致跨路电容越用越大的上海6K4、帘栅极常常烧毁的曙光KT66、没有经过优良的玻璃壳退火导致自行爆炸的曙光EL156。可以知道,常常本来应该做好的事情却恰恰不用心来做。如果做6K4屏极的商品镍经过提前烧氢工艺,如果KT66的帘栅极镀金并且用大散热片,如果EL156经过小心的退火并且长时间老化。这些问题难道不能解决?
. V6 k1 q3 |, Z6 v a8 r ?2 }) e+ K1 e6 M9 o- \
如果说经过分析,一些问题能够解决。那么一些更加“高深”的问题,恐怕还是真的一辈子弄不明白了。
! e* y5 U. O" [$ x! N+ C
" B7 n* c4 h! I, a7 [9 ~ 常常看到一些说洋话的“大师”,用一些莫名其妙的“术语”形容电子管的构造,其玄妙真令人费解。云母片的形状、灯丝悬挂方式、内壳石墨、屏极材料、除气片形状、玻璃外壳封装形式、管脚结构、管基构造、胶木颜色甚至于商标图案、合格证号和纸盒包装都说的神乎其神。一些人于是乎对于老古董的崇拜到了不可理解之程度,比如西电的300A,300B都是ST管,却偏偏有人要生产“茄子”300B,而且不仅山寨小厂,连曙光这样的大企业也参与其中。不仅要“茄子”,还要“网屏”;不仅“网屏”,还要纯镍“网屏”;不仅“茄子”300B,还要“茄子”274;不仅“茄子”,还要“网球”101、205;不仅要101、205;还有把6N8P的管芯封到灯泡的玻璃泡中;还要把845的管芯封到大大灯泡的玻璃泡中。最近又有策划“茄子2A3”,估计不久就要闪亮登场。& r8 s6 @6 K4 A6 V' r
" {. ~) w+ b( _: b. u 老外那也没有闲着,比如捷克的山寨厂KR,不仅300B、2A3。PX25、45相继问世,不过老外做的内部文章,什么石英玻璃、专利长寿命高性能灯丝、全手工制作玻壳、手工装配、高真空。让人们大开眼界,倒是至今仍然在生产大型发射管的美国埃米克、德国AEG、英国电子管公司没有什么动静。
- _2 t, I' {7 Z3 ?/ S9 _0 k
3 y' q' d( C+ e/ u" B 言归正传:10的这个优良的特征被开发出来以后,受到重视。RCA公司把它命名为801,编入自己的发射管序列。同时,在801上,改进了结构。采用ST管壳、陶瓷支架、增加了屏极厚度、用弹簧来悬挂灯丝。让801这个管子更加像一个专用的发射管。2 i& l5 ?9 S; x: ]4 ]9 p, H3 I" c
; i$ n2 {+ ?3 n6 b! f1 ~6 q5 d
直到二战以后,都有业余爱好者继续使用这个管子发射,或许今天你打开接受机,听到一个CW讯号,就是现在仍然使用这种老管子、老设备发出的。
9 Y* o! G4 X* G* V3 [7 d& B1 J! I
9 L4 c5 J, T s# S7 ? R B7 z% [ 随着历史发展,新型的发射管取代了这样的老古董。可是,一些人喜欢用它作为甲类低频功率放大,做低频放大可以得到接近2瓦特的功率。不过因为是三极管,失真可以比较小。如果喇叭的灵敏度高并且耳朵的灵敏度也高,听音乐相信是非常合适的。不过如果用UX210做乙类推挽功率放大,效果绝对令人称奇!比如UX210在屏极电压600伏特,栅极负电压75伏特,使用P-P阻抗10千欧的输出变压器情况下,可以轻松达到45瓦特的输出功率,和6P3P甲乙2类推挽放大的功率相近。如果将屏极电压达到750伏特,栅极负电压90伏特,管子换为801,使用P-P阻抗12千欧的输出变压器,更可以输出达到60瓦特的功率,面对现在的KT66、EL34甲乙一类推挽机,丝毫没有任何逊色之处。2 G0 o: D- o. h& Q* c
6 z; l1 s ]2 G$ Y
S管的外形从技术上来看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过从毕达格拉斯的和谐理论出发,在审美上还有它可取之处。如果真的认为圆形是宇宙的和谐,是万物最完美的图形,S管的确非常令人喜爱。不过真正的“茄子”才是好“茄子”!强行将“西红柿”弄成“茄子”不仅不美,反而丧失了“西红柿”的原貌。% {6 l# }! s% z+ @
$ Q' S. U0 F+ ~# C( j( ]
敝人以为,正确对待这些老管子应该看到它们的优势,也要认识到它们的不足。老管子的技术并不先进,但是因为制作者的兢兢业业,它们的品质比较现在一些垃圾管子而言要好得多。正确的运用它们仍然能够得到良好的效果。6 k! N4 _, V L% n# O
3 W' T3 o+ [- O \% W 总有一些人喜欢跟在“大师”身后,认真地学习“洋话”、津津乐道地“讨论”各种管子的声音、努力地提高自己的“洋话”水平、不厌其烦地谈论西电和“茄子”;当然也有一些大师喜欢发表高论,比如一箱子3OOB试听比较、一盒子6SN7比较、一麻袋电阻电容试听之流文章,如数家珍一般地向读者介绍自己的“心得”,临末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TELEFUNKEN**年代、西电**年代才好,否则就不堪入耳。更有一些大师就更加了不起,一定要低内阻的三极管、推挽是垃圾、一定要直热管整流,还衍生出来一套“张八点”。然后是最高层次的一些大师,满口“艺术”、“理念”,自己做了垃圾的6P3P推挽扩音机,给起个CPU的名字卖3000块。然后又是分体300B单管、分体2A3推挽,不仅电源和放大器之间分、左右声道也要分,然后还要四分体?!还要分体分体再分体。
0 T; o9 h! T; L) P$ I$ c
# I! q8 w4 D2 j* v E7 H* Z: Y 俺也喜欢看大师的文章,拜读过不少这样的大师文章。不是为别的,真的非常有趣味,非常非常地有趣味。其中的乐趣真到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境界。您要是不信,自己找几篇读读。马季的相声是笑的艺术,大师的文章也是笑的艺术。形式不同,作用一样。劝您自己看看。范伟曰(东北话):“一般人儿我不告诉他”。
+ K4 c! ]8 C7 z2 v( Q( ]1 O/ X! H% g4 T' n h! i9 H5 t5 u
电子管:45
# ]9 x5 Y6 s( L1 H5 \3 ^9 ^2 g$ T% k8 _
0 L; e; A6 ]0 o( g+ ^" o 1929年,美国的经济开始萧条,UX250没有全面获得家用收音机的市场。西屋公司缩小了UX250,推出UX245。
) M" j6 U% m# ` H! D8 L' F. u
, P: G5 _% X' [$ x 西屋公司的大部分245都打印RCA的商标,这也是协议的要求。同时其它电子管公司也开始生产45号,如同10号一样,45号风靡一时。45使用更方便、价格更低。所以,不仅是音频功率放大,一些爱好者还将其用于高频功率放大和震荡,早期杂志上常常可以看到用45做高频放大或者倍频的电路。" Z0 y/ s0 b R+ P' e7 I
9 W$ N& q- a6 Q8 |! q
早期45的结构一如早期其它小功率管一样,尽管大师们又有许多可以“研究”的部分,但敝人还是不想多说,实在不想同流合污。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那种洋话说得越多的,水平自然高不了,只能是贻笑大方罢了。说到此,不得不提到一个台湾省的柯大夫,拼命地使用300B单端扩音机和英国双纸盆喇叭,然后拼命地撰文夸耀300B如何如何好、英国双纸盆喇叭如何好。继而请了“李大师”为他特制用了银线输出变压器、丹麦J牌银箔油浸电容器的300B扩音机,然后购买了最贵的英国双纸盆喇叭做了音箱。再配上他的40年代西电300B电子管、40年代西电274电子管。抱着来听,大喊听一辈子没问题。可是没过两年,范了毛病,偏偏嫌他的300B单管功率太大,于是非常上火,不得不寻找小功率的管子用,而这路“大师”都是非直热管不用的大爷。香港的“大师”陈瑛光看到柯大夫着急上火,给出了个主意说:“老柯为什么不用2A3呢?2A3是直热啊。”柯大夫就说:“陈大师,2A3是不错,可内部是两个并联的,犯忌!俺不能用啊。”陈大师又说:“2A3有单屏极的,找一对来不就OK了?”柯大夫说:“单屏2A3太贵了,也不好找,您就别那添乱,我有办法。”不久以后,柯大夫乐滋滋地撰文说他找到一种小管子,比300B更古老,价格也合适,而且他已经拿到好几对新品,名字不能说,以防卖货的趁机涨价。然后又说听了以后非常满意,功率正好云云。您如果以为他说找到了6V6您就错了,他是用上45了,果不其然,不久以后245的机器便取代300B出现在柯大夫的文章上。! p J, C9 O( D1 f, F
. j) P3 O5 ?! |3 l+ \( E5 s, R2 Z" g: h' Z
不得不多说一句的是在1929年LOFTIN-WHITE电路风靡起来,这是一个小功率扩音机的套件,这个KIT设计非常特别,在当时很少有人采用此种设计,它用一个24来做直接耦合推动45,80整流。时至今日,仍然有人痴迷这个小东西,找12AX7和2A3来做直接耦合。据闻“中国第一电子管高手”的北京关乃忻大师做成功了6N4直接耦合2A3,然后撰文扯着嗓子喊好。
# B0 S. Z9 x8 f; I7 o0 D x$ O( K& v. g8 N* I% U8 V0 x! ^/ a
还真不错,关大师仅仅做了北京6N4直接耦合曙光2A3,如果他要是做了RCA 224耦合RCA UX245,真就要“出大事了”。
6 x; E) B; C* e3 d* {+ Z6 a: ]
Q, O9 L' M, L, k& w* X7 m电子管:30号
6 K4 r, e6 V7 |8 I& z& L
& \/ m# K& x/ s1 [ 在早期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之中,用得最多的一个电子管就是30。不论是初学者装制再生收音机,还是资深专家装配便携接收-发射机,都少不了这个管子。直到现在,我们常常在我们能找到的图纸上看到有用30的电路。2 b& S: g# ] k: O$ d
# f' \7 Z: K1 X6 u0 W0 W: o 说到30的开发,还是和RCA公司有密切的关系。在20年代,电池电子管还主要是199,109之类的天下。这些管子有着节省电力的特点,不过它们的性能并不太好。这样在1931年RCA公司开发系列的电子管有30,31,32,33,34这五种管子,电力仍然节省,效率却高很多。其中30电子管被作为万能管广泛使用,它的用途简直说不完。9 K% k/ z4 z, H9 p& C
" K" f9 U7 ?( w+ p. p s( R
30用作再生检波、低频放大、振荡、整流、甚至用于高频电压放大,我们都可以看到。比如MP-15通信机的接收部分就用了多个30管。还有许多此处不再赘述。
. Q4 A/ y# W: e
7 V/ W" E! a: J9 } 我国在1936年曾经少量试验生产过一些管子,其中最主要的就是30号电子管,不过因为极其稀少,所以现在根本看不到国产的30管。解放以后,我国没有生产30电子管,在1955年的无线电管理条例中将30列为管制电子管。故此30在我国的应用日益减少,随着我国新型电池管的生产,在60年代30管在我国就已经推出了历史舞台。* b# N) n) j% e* z$ U
Z0 Z' g# j. y+ H% A+ X) y3 V6 Y/ }2 U6 ~% Y( O
关于电子管外壳,我简单说几句:下图中,RCA的30管是热气球形管,术语谓之S管;飞歌的30是直桶玻璃管,术语谓之T型管;后面的管子是瓶型的,是从S管和T管发展而来称为ST管。ST管散热比T型管好,采用云母固定电极、顶云母和管颈接触,耐震性能好,特性更稳定。关于电子管各个厂商,绝非三言两语可以说明白,如果日后有时间,敝人再撰文详述。
$ a4 I7 m( X0 {! M/ e( G R d. `& e9 q9 h
敝人撰文之时,虽多有参看日美欧诸国文献,但绝非单纯翻译。希图言简意赅,故此疏漏甚多,加之敝人不熟外语,请诸位一定不吝赐教。$ C; [0 t6 b& d9 x/ p( V
6 P, B* ?* p* F9 f- H' y( Y; ?7 n电子管:6n5p
: R9 R' N- B& s# u( Y
$ B x! A" \0 a6 l! I' U v 6N5P管子,和它参数相近的国产管是6N13P,欧美型号有各种6080等等,很多很多。关于这个管子应用于低频功率放大,我自己没有实际作过。所以,只能粗浅地从别人做过的文章以及各种手册的理论数据来考虑这个问题。9 Q% ~& s9 F* i6 }2 G& I& k& B
( _- Z" X8 b6 u! N7 {
飞利浦的资料上面对于6080电子管的用途上,所说的是:用于直流稳压电源和在伺服电路中作为驱动三极管。撇开这些不谈,我想从6N5P本身的一些构造来说一下这个管子。
' t9 n1 X$ _! d
r) D% g/ \( T! b. S" |0 e* G' l0 B 6N5P本身是一个低内阻、低电压、大电流的三极管。与其它电子管不同,飞利浦手册没有给出它的音频放大典型应用参数。可以知道几个参数:内阻300欧、跨导6.5毫安每伏特、放大倍数2、最大屏极损耗13瓦特。和传统的直热功率放大三极管比较,它的单管屏极损耗有些小。2A3的屏极损耗15瓦、UX250的屏极损耗20瓦、WE300A的屏极损耗30瓦。但是它的电流却要比上述这些管子大许多,这样就决定,这个管子必须工作在比较低的屏极电压下,事实也正是如此。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它的低内阻、大电流也正是符合现代功率放大电子管的发展。比如EL156、KT88等等功率管都是低内阻、大电流的管子(相比其它五极管而言),但是它们的屏极损耗更大,6N5P没法相比。) a+ n* J4 A' ~ g: H. F
+ m7 x+ k- l5 z+ U8 N, P- {5 C/ ]2 E7 G( u w' y7 j
由此可见,其它的参数可以容忍,唯独屏极损耗和其它参数不相匹配。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6N5P用于低频放大的难题。# g, [+ K3 ~7 h$ k
% x" G4 V7 [; w3 n) W 我曾经看到过装置6N5P甲类放大的文章,采用的是固定栅偏压,屏极电压在200伏特左右,电流控制在60毫安以内。如果从特性曲线来看,此时栅负压应该有100伏特,才能够保证6N5P不超过屏极损耗。虽然这个条件并不苛刻,但是因为要提供很高的驱动电压,所以相对于并不大的输出功率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输出变压器可以用初级1500欧姆的,是内阻的五倍。如果初级阻抗太小,那么失真会大一些。当然要注意因为初级电流中直流分量比较大,不要让铁心饱和。 y* M# B9 G2 t$ v3 b0 [; ]
2 b$ ^' d$ R2 h* } 上面的电路还是不推荐的,因为100伏特的栅负压对于推动电路而言是个挑战。如果采用手册上的数据,屏极供电电压135伏特,用250欧的电阻作为自己偏压,屏极电流125毫安。可以知道此时栅偏压在30多伏特,相对而言比较容易驱动,并且因为是自给偏压,栅漏电阻可以取得高一些。输出变压器可以用1200欧的,不过此时的屏流很大,更加容易出现铁心饱和问题。% s1 `: l/ a8 T0 N% N
( Y' l; q9 [4 x+ ] 以上都是针对一个部分的三极管而言,因为6N5P是双三极管,可以一个管子两个声道。此外,6N5P的参数离散性大,数据可能不十分准确,应该以实际不超过屏极损耗为准。
# H4 @0 v, z' O |( @
, n+ M, i( A0 X( {2 Y+ X 一个好的办法就是将6N5P作为甲类推挽运用,这样可以减小初级的直流磁化问题,并且可以增加输出功率、减小失真。
, X3 h% E2 G4 Q, ^) `5 j, |1 @3 p0 E3 ]0 R8 o6 M
其实,单单从管子的本身特性来看,6N5P是一个非常“左”的三极管,比普通的左特性三极管还要左。所以,如果将它勉强应用在甲乙1类放大电路,那么输出功率也不会增加多少,因为此时最大的限制是屏极损耗。甲乙1类放大器的屏极电压要比甲类高一些,这是配置栅负压让屏流小一些,可是有信号那么屏流就会加大,屏极损耗就要超出。考虑到因为静态时候屏极损耗低,在大信号时候可以适度超负荷使用,得到的功率也不会太大。同时在这个状态下,管子的线行不好,失真大许多。
- O5 z1 w; R4 u+ q, X
& t- W8 \6 P" g: c# N7 P 如果让6N5P工作在甲乙2类状态,那么情况比甲类要糟糕,因为对于这种非常左的管子来说,出现栅流之前,屏耗早已超过很多,整个管子可以当作灯笼来点。" f$ f* ~) S, n2 T) m$ k
* k8 P! h: I& x! H0 _5 W' q9 r
如果让6N5P工作在乙类状态会出现什么问题呢?比如屏极电压在200伏特,让栅负压在120伏特,此时没有屏流。小小的信号输入,比如让栅负压在100伏特,此时屏流50毫安没有问题。如果继续减小,屏耗就要超过,不过平均屏耗不会超过,但是如果栅负压降低到80伏特,屏流应该在150毫安,平均屏耗也超过了。看来不仅不能出现栅流、输入信号也是有限制的。6N7P小小管子,作为乙类放大,可以输出10瓦特功率,相比之,6N5P就太不合用了。
0 M8 O0 Y8 h) ]" B% A+ C# {$ h: s# s: n h8 l( c9 a
如此看来,最合适的还是让6N5P作为甲类推挽放大使用。这样不仅输出变压器的直流分量可以抵销、并且偶次倍波失真也可减小。此时输出变压器可以用初级P-P阻抗2200欧的,并且体积可以小一些。. J# G$ w7 a! V2 X6 O$ S, z+ J
+ h8 h6 x: E% h: y0 m+ W
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6N5P无疑是一个挑战,用作阴极输出功率放大、用作OTL输出、用作SRPP电路输出等等,都可以,也都是一种电路上的挑战。
; Y6 W3 h- C3 k. j
# X7 m) T3 x7 X% h9 S* U, g 和常用的音频功率放大管比较,6N5P实在没有特别的优势。比如6P6P、6P3P不论是作为甲类、甲乙类、乙类等等用途,都非常合适,相比之下6N5P并不那么值得期待。我常常考虑另外一个6N5P的用法,就是用于高频推挽功率放大或者振荡用,不过6N5P那么左的特性,估计用于高频放大也需要特别的一番设计。有些稳压电源的调整管使用的6P3P或者FU-7,实际上是如6N5P合适,但是6N5P用于音频功率放大,却不见的非常合适。
& D- m( E$ J9 R7 G
: n2 o8 p) F) A# S5 t& g4 n, F* ~/ A3 s 现在常常可以看到有不少厂牌的6080出售,其中如果有6080WA、6080WB这样管子,相对于普通6080要好一些,WA、WB的TEST寿命在1000小时以上,而普通6080是500小时。至于国产的6N5P、6N13P,估计也不会差多少,1000小时不敢说,500小时应该有了。或许朋友会问,为什么时间这么短。其实,电子管衰老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各项参数会逐渐变差。厂家对于电子管通常有一个寿命边界,参数超过边界的管子即为寿命终了。其实,往往管子还是可以使用的。2 B1 n: X4 v2 f9 x4 Q9 b- C
5 W2 O2 e* x. o9 N0 Z+ z1 g
补充一下:关于6N5P的使用,将它用作整流管是非常合适的一种办法。将三极管连接成二极管,作为整流用,在以前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方式。只是后来专用的整流管开始大量生产,所以用三极管接成二极管来作整流使用就非常少。6 z$ S1 K% Q( W* |5 N; R2 |4 k
0 s) |% i/ r& p! Q: ]! \& K 之所以说6N5P非常合适作为整流管,要从三极管的二极管接法来探讨这个问题。我在此班门弄斧,请诸位先进不吝指正。
* n+ {) d: N' Q3 V0 T/ y: t+ O
8 _6 H# Q D! b5 p+ \5 _ 左三极管的特点是,内阻低、栅极绕的疏松。所以左三极管在作为二极管连接的时候,它的内阻仍然很低,并且栅流不是很大。在工作的时候,栅极损耗很小。而右三极管的特点是栅极绕的比较致密,在作为三极管连接的时候,它的栅流会比较大,尤其是在屏压低的时刻,因为栅极绕的比较致密,所以栅—阴电场非常强,栅极的功耗会比较大,容易损坏。所以,作为整流管使用的三极管常见的以左特性的居多。比如以前常用的112、250、845等等,或者是极大功率的右特性三极管,比如UV207之类等等。& l* C# M8 I5 m9 [/ P
# u" a- w- R$ q4 y e
6N5P是一个非常酷的管子。所以它的内阻很低。这样作为整流使用,就有很高的效率。6N5P的阴极面积很大,所以发射很稳定,并且寿命也可以比较长。同时,因为6N5P是旁热管,阴极又大。故此高压应该是缓慢加上,对于放大部分的电子管而言,可以延长寿命。在使用上,栅极最好通过一个几百欧姆电阻连接屏极,这样栅极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因为6N5P本身是一个双三极管,所以可以胜任全波整流。
( l5 c2 D) t$ ]/ S1 R7 R
. U* h6 e8 i& \7 {0 T* Q4 S. C 单个6N5P全波整流,输出200毫安电流没有问题,管子的压降比直热的5Z3P要小许多,按照理论来说,比旁热的5AR4之类也要小。但是,6N5P由于有栅极,在全波整流的时候,最大的反峰值电压将会出现在一个三极管的栅极-阴极之间。所以6N5P不太适合高电压的整流,通过观察管子的结构,我认为通常的2*400伏特以内不会有任何问题,再高就不好说。其实,因为它的内阻很低,所以输出电压会比较高一些。如果是优质的6080WA 6080WB之类管子,或许电压还可以高一些。$ }" v) g$ V" T* r
9 x0 T6 Q' P& } e$ h, t
此外,6N5P的灯丝最好还是独立于其它管子。不过6N5P的灯丝-阴极的最大耐压是300伏特,如果输出电压很低的话,比如直流输出250伏特,应该是不用单独绕组。并且6N5P电子管工作的时候,会发高热,所以要做好散热。4 [& h/ I$ q6 {( `
/ S0 T. ^9 l7 p7 T
电子管:6N7P: b) i! U/ X3 K! }3 ?* K& h3 m
$ P* x3 ^% o' O: K5 S 这里,介绍一下双三极管6N7P,美国型号是6N7,苏联也有同样的产品。这个双三极管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是能不能用好这个管子,可是一项略微有些难度的工作。: Q, N7 E5 \8 y6 _
h4 S1 M1 _0 j5 Y( E& R0 ~# S# W5 Y
从6N7P的构造看,这个管子有功率管的一些设计痕迹。比如屏极上有散热的翅片,栅极上有大的栅热片,并且栅极支柱也比较粗大,栅极丝是镀金的,阴极比较大。但是翻看手册上的参数,6N7P又是典型的电压放大管,屏极电流和栅极电压都不大。
* Q6 w+ r- v% v- y" W
3 ]/ K3 }7 ?4 @+ g 6N7P是一个右特性的功率管,设计上是作为乙类推挽功率放大来使用,在早期的无线电机之中,乙类推挽功率放大被认为是一项先进的运用,所以很多很多的机器上采用的是乙类推挽功率放大,不仅仅交流的设备,直流的设备上也有运用。
! d! C4 w7 [* m2 e/ T6 Y* s) d3 k! |( e
经典的一个电路是RCA手册附录中的一个扩音机电路,非常简单。一个6N7并联作为甲类放大,通过输入变压器耦合到6N7组成的乙类推挽功率放大级,一个6N7作为乙类推挽运用,然后就是通过一个输出变压器来输出功率。乙电使用300伏特,用一个83水银整流管来供电。输出功率10瓦特。说实话,我一直想试验一下这个电路,不过考虑到我并不需要10瓦特之大的功率,所以也就作罢。如果日后有机会一定要试验一下。) G s' H. P. c; i
" e9 n+ |0 p# Q) Q& R) z( Z2 W% r
用6N7P作为乙类音频功率放大的电路,在现在根本看不到。不过,我倒是用过一个时期的6N7P甲类功率放大,6N7P实际上并不适合用于甲类功率放大,但是因为RCA手册上有说明,我也就试验过一段时间,我当时用6N7P单个管子内部并联,配合5000欧姆的输出变压器,按照手册上的参数可以输出0.5瓦特功率,乙电300伏特。这个放大器的性能并不令人满意,主要是功率太小,在大动态时候失真大。不过倒是非常省电,我当时用了四个管子,一个6N8P作为两个声道电压放大,两个6N7P作为功率放大,一个6X5GT作为整流,使用一个五管收音机的电源变压器供电。连续使用10个小时,电源变压器仍然是温暖的,并不发热。( B2 E) `7 [# i6 R$ e/ ^
5 {+ X- r! c; D* v7 n8 @. z 此外,曾经看到有用6N7P作为倒相使用,因为6N7P是公共阴极,作为倒相使用倒是非常合适,并且由于它的屏极损耗功率很大,允许屏压也很大,故此如果是用EL156、KT88、6550之类功率管作为推挽功率放大,而期望用尽量少得管子作为电压放大,用6N7P作为倒相非常合适。
( T: x% { u2 o# I3 M) J& | D( o1 P6 w9 w+ m
在30年代到40年代,有一种非常广泛的倍频电路,被广大的业余爱好者使用,这就是“推挽倍频”,曾经有过一个介绍,就是30年代,我国黄小芹先生的XU3ST电台,使用的电路程式是59管作电子耦合振荡或者石英晶体振荡,然后经过53管推挽倍频,推动一对46作乙类推挽功率放大。这里面用的53和6N7电参数完全相同。在美国的业余无线电杂志中,多有6N7的应用介绍。其中除了推挽倍频使用以外,作为推挽振荡可以输出10瓦功率,半边做主振半边放大的应用也有,一般来说10瓦的功率作A1发射可以传播很远很远的距离了。如果希望工作在A2或者A3,用6N7也不难办,因为6N7的推挽在音频上也可以输出10瓦功率,6N7音频推挽来调制6N7推挽高频振荡也很方便。% A% l% H# w$ f" q7 f7 L+ E
# B0 T2 V. l W! m s 当然6N7P并联运用可以让功率加倍,RCA手册也有介绍。
# d. B8 |: ~% B3 A9 x l3 A9 L# q0 Z' [7 Y7 p6 K
6N7P不适宜整流用,如果需要整流,6N5P比它更合适,当然1N4007更加合适。% ]& Q) [% @! }5 P9 Y( r
7 ]" R( C* `( t/ c9 a
现在,6N7P适用的场合几乎没有了,不过如果合理的发挥一下,还是一只非常好用的管子,希望大家用好它。% E* M( ]0 p8 M
; X% h$ F% h- B. G6 I真空管:24! f" Y1 Y/ R7 T: C1 k
8 t( Y0 @/ q7 e2 y
有的朋友给我消息,希望我介绍一些收音机常用的真空管。我相信这也是广大朋友的愿望。和收音机相关的电子管知识对于广大朋友而言的确是非常有用,不过,敝人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还是选择古老的24作为收音机用电子管介绍的第一篇。 一些小功率的收音机常用管将陆续介绍。
1 m* S& V- d6 ~: k
2 u. U5 S1 J! l 1917年,肖特基博士研制成功四极管,1918年德绿风根RE1、RE181都问世了。如果说谁是真正的高效率的高频管,当首推24号。虽然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它的特性非常糟糕,不过在历史上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 ]8 ~0 ]) e+ X; e9 g W/ `% {
2 g0 p4 l2 f0 j C' H- [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不论是再生或者超外差接收方式都逐渐被应用,对于短波的开发也在进行之中。当时的接收机用的高频放大管多数还都是三极管,三机管的屏阻低、跨路电容大等等缺点制约了普通三极管的应用。随着多极电子管的开发,四极管被运用到高频电路,虽然四极管是欧洲人率先研究成功。但是,真正普及开来却在美国。1929年,RCA公司的24号四极管作为成功的、交流高频四极管被推向市场。
J8 y0 h/ |1 ^7 i3 B, g5 R# \. o* w% w! e
24号电子管被推荐应用于高频或者音频放大领域,尤其是高频放大是24号电子管的突出优点,同时作为再生检波或者震荡效果也非常好。很多早期的收音机中高放、再生检波都可以看到24的身影,此一点尤其在日寇的早期的收音机中极为普遍。作为旁热电子管,24没有常见的交流声,而且四极管一级的放大量比三极管大太多,故此24也有用于音频放大。不过当时24的价格仍然比较贵,故此用它做音频放大的设备比较少,比较闻名的是1929年的LOFTIN-WHITE功率放大电路,这个电路是用24直接耦合推动45,用80整流。在当时作为HI-FI设计而闻名于业界,时至今日仍然有人醉心于此设计,这也是现代直接耦合2A3电路的先驱。5 ?: y0 w) i( F" k. l
+ i* _1 c. x& o
古老的四极管的构造和今天人们的看法不尽相同,24有很粗阴极和很大功率德灯丝,这些设计可以看出当时对于电子管的理论计算仍然不够精确,2.5伏特1.75安培的灯丝即使作为功率管使用也并不算小,螺旋灯丝尽量减低交流感应。屏极外部有一层冲成网状的屏蔽,和现代的电子管不同,此屏蔽并非是连接阴极,而是连接帘栅极,也算是异曲同工。屏蔽遮挡顶部,底部在帘栅极支柱上也有一个屏蔽的小圆筒。同时为了减低引线电感,栅极也采用顶部引出。材料的运用上没有任何特别之处,纯镍仍然是最主要的材料,作为小功率电子管,屏极没有采用喷涂石墨或者炭化的工艺。" a* T+ ~) d8 {$ r% | o
0 m7 ~: e- Z/ J
! `" m" t3 W+ P 24电子管的鼎盛器并不长,随着科学的进步,五极管迅速占领高频领域,四极管便丧失了高频的用途,作为淘汰产品逐渐走向下坡路。
. D# r% g. x2 ^( U
" I6 O# ?4 g" \3 y; N% { 1933年左右,SPEED公司开发了257、258电子管,RCA等公司迅速大量生产57、58高频管,24便失去往日的辉煌。以后,不仅24,四极管在高频放大领域几乎完全被五极管所代替。) p+ ^+ K! ^6 v3 a0 P4 r
8 J# Q2 c) l5 \# C- I( M4 g 因为四极管的负阻特殊特性,所以一般的电路设计者不能完全驾驭它。这也是目前没有办法来炒热它的原因。" D8 f* @# S* ~! [& q1 `' _; t
$ c- l7 e: k; }3 M1 @# o
真空管:2A30 }3 D3 q/ z1 ]% |( g% Y7 ^
+ T: j Q3 d# t W5 c j5 I) Q6 y
在30年代早期,还没有发明束射四极管,三极管还是如日中天,美国RCA公司改良了WESTINGHOUSE在20年代末开发的UX-245功率管,推出2A3功率管。此管一经推出,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成为30年代早期最最著名的小功率管。RCA公司的多款顶级收音机都用RCA 2A3作为推挽功率输出。各个厂家也纷纷制作,苏联和欧洲也有类似产品问世,并且有多种变形产品问世。时至今日,仍然可以找到RCA,GE等公司的产品,在许多爱好电子管的朋友中也多有使用。我国的长沙电子管厂,以美国RCA公司的标准产品为蓝本,制作的2A3电子管出售。以百元一只的价格,仍有大量朋友购买使用,足见此管之深入人心。6 k: c( ^- ?! B j a# A
3 O, ^9 s& l6 J0 z$ w! {* Q 敝人是个技术派,对于一些迷信的东西并不赞同。但是,三极管功率放大器在历史上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不争的事实。一直到二战结束以前,虽然五极管、束射四极管已经广泛应用,不过当时一些专业设备以及业余爱好者还多用三极管作功率放大。翻开以前的一些杂志,甚至可以看到2A3应用在高频丙类放大的图纸。现在,只要您喜欢,您用2A3做功率放大没有人会反对。7 Y6 P+ P/ v" i: J& {' z3 S, [
. j# h/ J! q, A5 {4 J7 O
最早的2A3电子管并不类似于今天我们见到的2A3,最早的2A3是单屏极电子管。后来,改为双屏极。标准RCA量产版的2A3有一个显著的特征:2A3的灯丝没有采用悬挂,而是直接靠云母片来固定,类似于常见的5Z2P。我国产品也如此。但是有很多厂家的产品就不是这样,比如日本东芝2A3采用弹簧悬挂灯丝,也有采用吊钩悬挂灯丝的。从技术来看,RCA这种方法并不好,没有灯丝悬挂对于直热电子管而言容易引起震动噪音。故此,如果用RCA或者曙光等产品就要注意,电源变压器的噪音是否会传递到电子管座,不过通常还不太严重。RCA的2A3据我见到的都用的是涂敷石墨屏极,我们知道这是一种古老的做法。有少数2A3,如STC的产品,两个并联的屏极是横向排列,而不是纵向排列。不过相信这些结构的差别并不会影响电子管的电气参数。
9 C8 D2 H( p5 {; p2 }; Q. h, ?( o8 R4 P- K1 q
6.3V灯丝的此种电子管6A3和6B4G,用法和2.5V灯丝的相同。2A3电子管甲类单管满功率输出所需推动电压大概在近50伏特,所以推动问题显得很重要。有许多电路设计采用高放大系数的五极管来推动,这是比较简单的办法。用在小功率放大器中,如果讯号源的输出在伏特数量级没有问题。但是如果用于收音机中则不合用。如果有朋友希望在自己做的收音机中用2A3来做功率放大。敝人建议低频放大用两级比较合适,第一级用电压放大五极管,比如6J8P或者6B8P的五极管部分。第二级用低放大系数的三级管,比如6C5P,6J5等等。这样就会有足够的增益,并且可以加入负反馈和音调控制。
! e' M( n6 ?& d; f2 E3 n' A$ L& w' T) s3 A1 C
2A3的推挽运用一直是一个被广大无线电爱好者喜爱的电路,太多太多的书籍报刊中都有介绍。三极管开环失真小的特点的确非常可爱,尤其在做推挽放大使用,加上很小量的负反馈就可以让整个电路达到非常好的电气参数。
+ o0 m& u* q- K- X( i. ^
0 a7 j1 h/ \4 B 2A3目前市场价格是曙光的产品在百元左右一个。
8 V/ U$ K2 ?0 u0 ^* t, v! A* S4 x0 d/ X0 C) h5 c8 T3 t6 z+ [
6 C$ f. g3 N5 @- F 继续介绍收音机用电子管。遥截止电子管——顾名思义,就是截止比较遥远之意思。主要是为了供给超外差收音机的放大之用而设计出来。从30年代起,超外差接收机开始广泛普及,对于微弱的讯号,人们可以放大成千上万倍。随着通讯频率向短波迈进,衰落问题成为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通过在高频、中频放大电路中增加AGC来减小衰落造成的影响成为一个最好的方法。故此需要有这样一种电子管,在小的栅极负电压下,可以有较高的跨导获得比较高的放大增益;在大的栅负压下,并不截止,而是仍然有小小的屏流。故此,通过绕制栅极丝时候特别绕法,制造出来遥截止五极管来供给通讯机使用。
, N: ?, b9 e) ]
& X- R8 E& Z9 z; c 相同构造的遥截止和锐截止五极管,比如58和57比较,除了截止的特性不相同以外,其它的参数也不相同。以57和58比较,57的内阻要高于58,这主要是因为为了获得遥截止的特性,58的栅极丝中间绕的比较疏落,不如57致密所导致。也因为此,58的屏极电流要比57高一些。同样的6J7和6K7也有如上的区别。有些朋友希望用五极管作为音频电压放大使用,在找不到锐截止五极管的时候,用遥截止五极管代用。从理论上来说是并不合适的。电子管放大器之中,造成大信号失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三极管中的变μ现象和五极管中的变S现象。这是造成大信号失真的一个原因,虽然程度有所不同,不过一般而言,还是不用遥截止电子管作为音频放大为好。有朋友要问:6B8P电子管的五极管部分是遥截止特性,不是一样用于音频放大么?抑或许多的书籍资料中的电路中也多见到遥截止五极管用于音频放大的线路。我这里要说明:不论是6B8P用于音频放大,或者是别的遥截止电子管用于音频放大,不是不能用,而是不算好。当然这样使用也不会出现危险,但是大信号输入就绝对会有失真。有些朋友认为:将遥截止五极管作为三极管连接使用,便没有问题。这也是错误的,遥截止的五极管作为三极管连接,它的截止特性仍然是遥截止的,因为三极管接法并不能让管子内部的栅极丝有任何改变,所以仍然不适合用于音频放大电路。我曾经用6K4接成三极管试验过,线性不好,用示波器清晰可见。
) @# ?9 [" B+ x1 N, |& ]" v
. Y8 ^' |% X* a* f% S. f8 w2 e! c7 [ 遥截止五极管:58、6K7、6SK7、6K4等等型号,究竟那种好些?答案是,越晚期的性能越好。一些大师们有一种说法,谓之:越早越靓声。实在是错误。这里不想再多说。不过本次介绍的是6SK7,下面就详细说说这种电子管。 j4 \' w$ h$ `% Y4 s
W$ f/ H3 [* [; S; w5 g! d7 j _
从大量装配时候的流水化作业角度而言,有帽子的电子管是不好的,不论从电子管的生产还是接收机的装配来说,都不利于实现高速作业。对于一个五极管而言,最多有七条电极引出线。八个管脚完全够用,自然而然的,栅极就从下面引出来。# y6 [4 L0 }& U- n7 l* c( g
- @& J" ~- r K) ^ ]" K2 K 从58到6D6到6K7到6SK7是一脉相承的东西,6SK7内部有完善的屏蔽措施,来保证高频率放大的稳定性。首先从金属外壳的6SK7来看。
$ A7 W0 C- C! u |5 r
* P( L3 t" z3 `: c: @3 t 图中的电子管内部上下两个云母片都有金属的屏蔽,屏极是敞开的片状,可以减低跨路电容。这也是6SK7比6K7进步的一个地方,后来的6BA6、6BD6、6K4也都采用这种屏极构造。同时因为金属电子管本身外壳和地相连,故此不再设立屏蔽罩。这种电子管的材料上没有任何特殊之处,第一栅极是应该镀金的,但是第一栅极支柱不需要安装散热片。 |! B4 j% I5 d" J
! O( w; O. U. t5 L$ \
玻璃外壳的6SK7G/GT和金属管的结构非常相似,只是外部多了一个屏蔽罩。这个屏蔽罩可以起到隔离屏蔽作用,同时从屏蔽罩上一直延伸到芯柱上面有两片屏蔽,用于隔离芯柱(有个别产品没有)。由于这个原因,所以6SK7G/GT电子管的消气剂都是在管子的顶部。同时又有云母片在管顶将消气剂隔离开来,防止跨路电容的增加。6SK7G/GT电子管屏蔽罩不同厂家有不同的设计,有些使用的是网状,有些是金属片。材料上有些是普通的镍,有些是炭化镍。这些差异对于电子管的特性而言没有任何影响,所以不必考虑这些差异。% B8 `5 l4 }$ u, }
! u/ @ h% O( E$ l
6SK7的生产厂家众多,我国型号是6K3P,苏联是6K3。不论是铁管还是GT构造,使用都没有任何问题。用于高频放大、中频放大效果都很好。不过还有一个电子管就是6SG7,跨导比6SK7要高一些,其它特性相同,可以直接代换。6SK7不仅适用于高频、中频电压放大,还适合用于再生检波、高频振荡等等用途,目前6SK7的货源还有一些,价格也并不高,准备自制收音机的朋友不妨多买几个。
! y R; T6 t3 q- `
1 k9 V. `7 N+ \4 n 纵观遥截止五极管,特性大都相似,唯独跨导略有不同。6K4、6SG7略高,6SK7、6K7、6D6、58略低。一般来说还都是相差不为悬殊。故此下文不再赘述其它遥截止五极管。从一个6SK7,不难认识到其它遥截止五极管使用。 ) ~3 }0 J* U) X$ G
9 A* U" ^- t9 r" r J- \
& v8 p5 b6 s" @- P% T 我们常常遇到一个现象,尤其是6K4最为常见,亦即有振荡产生,更换电子管方可解决。6SK7之中也可见此现象。这是因为电子管使用日久以后,跨路电容逐渐变大所致,虽然有此现象之电子管发射特性仍然良好,但作为高频电压放大电子管而言,跨路电容达到一定程度即为失效。有此现象的电子管,可以降低帘栅电压和屏极电压、增加阴极电阻暂时使用。
. g$ w' b* B4 z( N7 h/ a! g d1 m, W/ x/ }; O/ \0 s
曾经说过,在RCA公司电子管开发历史上有两个相似的现象。第一个是1928年的UX-250和1929年的UX-245,另外一个就是1937年的6L6和1937年的6V6。
: w, K, x- G" D) C R- ?( s5 T* n1 A6 N4 U
1937年,RCA公司缩小了6L6,造就的6V6。一样的束射结构,一样优异的性能。让6V6这个管子瞬间成为广大无线电爱好者竞相使用的新品种。当时,旁热小功率电子管的主要产品是6F6和6K6,这两种管子用在收音机中都非常合适。两相比较,6F6用的略微要普遍一些,主要原因是6F6的功率稍大。而6V6可以得到更大一些的功率,并且6V6的功率灵敏度要比6F6大,同时两者的售价相近,故此业余爱好者多使用6V6。此外还有一个原因,6V6用作高频震荡、调制、发射非常合适。所以不仅业余爱好者,许多专业的厂家在自己的发射机中也用了6V6,比如BC-610型400瓦短波发射机的震荡采用6V6、倍频是6L6。9 E1 c* p1 a) q5 G
! p8 E$ o3 ]8 |. [0 M
40年代,6F6、6K6、6V6这几种小功率电子管在成品收音机中都有应用,6K6省电、6F6生产厂家众多、6V6特性优异。各有特色、各成一派。当时,我国的产品收音机中用6V6的还并不多。
/ f N' s, e7 T4 U# v2 Z v0 V3 V4 b9 z! z0 N! d" b
解放以后,我国南京电子管厂率先生产6V6GT电子管。当时没有生产6F6和6K6也是基于一些考虑。6V6GT性能优异,取代上述两种电子管没有任何问题。品种的标准化对于生产和维修都有很多很多好处。所以我国仅生产6V6GT电子管。 C5 a4 \( z0 S( o$ J# m
7 u. E: o0 Q3 ?7 j1 s
有些朋友认为6V6GT的音质要好于6P1,其实这个问题也是见仁见智。两种管子的主要特性近乎完全相同,但是特性曲线和一些参数有差异。一般说来,差别对于一般使用没有任何影响。总有一些朋友认为不同结构、不同材料的电子管会有不同声音,对于这个问题我不这样认为。许多精密仪器、超高频电子设备中,用相同型号不同厂家的电子管来替换,只要是正品,没有任何差异。除非“大师”的耳朵比仪器更精密。
$ A' @7 c: O. Q2 A4 u5 j) H3 M5 d
6V6的结构: 6V6电子管不同厂家的产品有比较大的差异,加之生产厂家众多,所以有很多不同。此处仅仅以6V6GT来简单说说:, f |. _) g) W$ i: S% Q8 Y$ t
, ?* R! \! s. n& M 我国和苏联产品:包括我国南京、曙光、苏联思维特拉那、新西伯利亚等品牌的产品。采用的是冲压成型的半椭圆镀镍铁屏极、采用梳芯柱、底部除气,苏联产品管壁多喷厚石墨、我国有的喷有的不喷,苏联管多有信号栅极涂敷石墨镍散热片,我国的有的有而有的没有。
0 ? M6 I. T3 R8 L0 b+ O$ e" X1 z! s" _" P
美、日的6V6GT多采用半圆形屏极、有镀镍铁和覆铝铁两种。晚期日本的产品采用大半椭圆覆铝铁屏极,透明管壁,盘芯柱,顶部除气。
. C! x4 z [/ G7 h5 E7 B' H7 J8 r, o' x. L, m+ u( O: E
对于6P6P而言,玻璃是否喷碳很重要。试验表明,玻璃喷碳的管子要比外壳不喷碳的管子性能稳定许多。如果没有喷碳,有可能有一些电子轰击到玻璃外壳,引起玻璃的二次放射,同时玻璃上电位的不同会导致电子管玻璃出现放电现象,导致兰光和杂音。玻璃的二次放射可能会影响到管子的特性参数,所以喷碳的6P6P要比透明的好。日本后期的一些6V6GT没有喷碳,不知道是否是设计上采用了特别的技术,如果没有特别设计的话,不喷碳的6V6GT不如喷碳管好。6 ~9 @! ]) U( r9 l6 u! ?3 n
' I+ H! F- S# u$ F: u
如果是应用在高频发射、振荡。还是采用盘芯柱的管子好些,如果是用于脉冲电路或者有栅流其它电路,信号栅极的散热片非常有用。这些都应该是设计厂家的问题,我们通常不用考虑。1 d0 X s& |- M8 |' n+ D; c4 B
/ s( _% Z- {% S! k; H5 p. U" ]3 r4 {4 l8 j, k1 W
在使用上,我不需要多说,大家都非常清楚。许多非常有名的电路都采用6V6这个电子管,在推挽状态下使用效果非常好,通常甲乙1类运用,输出功率在10瓦特左右,这也是许多落地收音机经常采用的一种电路方式,如果在甲乙2类工作条件下工作,功率可以更大,当然从音质的角度考虑,一般我们自己不这样运用。标准接法单管可以输出大于2A3的功率,非常和用。
/ S& B7 H1 X- q% \ H' |% V1 a
* S% T! D) k2 C2 Q' _ 还有一点,6V6三极管接法的声音非常好、开环失真小。使用相同的输出变压器条件下,可以得到更好的低频。虽然输出功率仅仅1瓦特左右,如果您希望用来推动耳机或者小音量听音,是非常合适。我自己就使用了一台6V6三极管接法的小功率放大器来听音乐,电路简单到极点,用了一个曙光的6N9P推动两个南京的喷碳玻璃6V6GT,整流用普通的晶体管。听巴赫、亨德尔、维瓦尔蒂古典音乐非常之悠扬悦耳、舒缓宜人。
! q) W; \: D$ J/ S; F% C: {+ W
3 j& i9 }& j7 S$ w6 o. o8 A 6V6的寿命很长,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有上千小时没有问题,关于电子管的寿命问题,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此不多赘述。依我自己的经验,我的6V6三极管接法单管功率放大器:电源电压在290伏特、阴极电阻350欧姆、采用晶体管整流、没有任何开机预热等手段。从1990年开始至今,平均每月使用50小时左右,没有更换过电子管,所采用的南京1964年6P6P至今外观尚好,放射性能虽然略有减低,但仍然在正常范围以内。足可见其性能之优异。
7 B) p; x" ]; F# l3 F+ e6 u$ l6 n6 n! Z, V7 |% |/ d% ]
电子管:6X5
' O; m5 V' u8 S) C6 \. ]) z, E
) q" r0 n0 V; T1 Q6 s3 o+ S' \ 说起6X5电子管,在为数不多的我使用的整流管之中,应该算是我非常喜爱的一种整流管。在1933年,为了适应日益普及的汽车收音机需要,RCA公司开发了84旁热整流管,成为现代广泛应用的小功率旁热全波整流管的前身。在1936年,RCA公司开发了6X5金属管,1937年有6X5G玻璃管,1938年又有6X5GT金属玻璃管问世。在当时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普通收音机的整流管多数仍然采用80、5Y3等等,却很少有采用6X5,而6X5用于汽车收音机中整流的用途特别多。汽车收音机的震动换流器可以输出200V*2、50MA的高频交流电,用旁热整流管还可以和放大电子管共同使用同一个蓄电池电源。故此,小功率旁热整流管在汽车领域应用很广泛。7 J( D! L; `) [- S+ n
3 h8 u% o5 v: i. Q! } t' q
6X5G/GT整流管有三种典型的管芯结构。在不同的厂家和不同的年代被分别使用,从电子管结构设计学的角度考虑三种结构性能有所差异,不过一般使用上却不必考虑这些差别。% E, _ r' {& u9 @
0 O& k# X4 y, r9 M( c! A
其一是上下两个同向的二极管垂直分配,这是早期的84电子管所采用的构造,这个结构的特点是中间需要一层云母片、并且电极的机械构造并不牢固、有效空间内电极不能将尺寸设计的较大。采用这一构造的电子管有WESTINGHOUSE的6X5G、Sylvania的6X5G/GT、CBS-Hytron的6X5G/GT等等电子管。
' f( v& ]; V9 B0 c' h) H% ]* R/ V# |5 e7 U; L4 B( e7 e
其二构造是两个半圆筒屏极平分一个阴极,这样结构的好处是可以节省中间的云母片、电极机械构造也较牢固。不过因为是水平平分阴极,所以屏极只能达到半个管芯宽度。Raytheon、Bendix、RCA的6X5G/GT电子管多数用这种结构。( h( l: J" y# l
, {; h0 t# Z. J6 K8 \7 G( a$ j
其三结构类似于我们常见的6Z4,我国的6Z5P和苏联的同等产品多数采用此种结构,这也是最先进的全波旁热整流管构造。欧美的EZ80、6X4等等整流管也都是这个结构。
* j, [4 o: F6 D- k3 l5 `2 [0 C5 c' f. F5 @7 F6 B5 G8 W8 D
在6X5以后,小功率旁热整流管越来越流行,50年代以后,欧洲生产的收音机中大部分都采用旁热管整流。我国在60年代以后的收音机中基本上全部采用6Z4整流。曾经说过,我自己以前制作的唱头/话筒线路放大器中,采用的就是6X5G整流管,使用了两个20UF的电解和一个10H的密封电感滤波(负载电流15MA),没有任何交流声或者直热管常见的噪音。
$ Y; S$ R3 s4 L9 R! [ o3 B/ g2 G4 _% d7 R' v' H Q' S
电子管之Tuning Indicator—调谐指示管
1 t( g8 `/ @& a x% o, q) |% N. u& [
精密的测量仪器和高级的通信机所采用的指示器都是采用动圈电表,但是动圈电表的价格一直比较昂贵。为了在广泛应用的收音机上能够有一种美观并且富有装饰性的廉价指示器,美国的RCA公司在1935年开发了调谐指示管6E5。
1 S# _7 |& I% x' l \4 n! z* p' }% l9 J# ~& R( ^3 S
关于调谐指示管的工作原理,我不必多说。相信每个熟悉电子管结构的人都可以在各种书籍中找的它的基本工作原理。在这里我只是对于常见到的各种调谐指示管的不同特性给予比较。以便于希望装配收音机的朋友能够用好自己手中的调谐管。2 @7 x# g) ], p4 d, d5 F; x3 p0 |. j$ Y
0 U" ?& J8 {! O+ s: \" R+ f6 D
常用的调谐指示管有如下这些品种:
. r/ M( i3 w5 U: q R6 N i* U% b) i7 O! \) O1 J
6E5 RCA开发 1935年9 J D0 B b$ v2 i6 f, K
4 y# S3 [0 j2 A" k& ]: N( b6 s! S$ S+ Y
6G5/6U5/6N5 RCA开发 1936年
: m) ~, b$ E) w: U7 }, r/ o# E- f- P
6H5 Raytheon开发 1936年) Q" b/ H7 e; D$ O3 G3 j) @
* _ S( T( v; s 6T5 Arcurus-Raytheon-Sylvania开发 1937年
( y. y9 A4 L* H, F; G( B( D1 Z6 S
2 J \& A- ~! R3 J7 K9 V 1629 RCA开发 1941年* n/ Z( C; I& Q( _; T7 k3 N
5 H2 {: w: h: ^2 p0 I3 B2 y8 [, r
其中6E5应该是应用最早而且应用最为广泛的调谐管,我国也有生产。6E5是锐截止型调谐指示管,指示非常灵敏,用于普通收音机中最为合适。早期的6E5都是六脚玻璃管,后来的6E5G等等电子管改用八脚管,不过它们的基本特性都相同。
" N) H- w8 ~- S, Y
5 z1 J$ A! O( Q, ^; m 6U5、6N5都是遥截止型的调谐指示管,和锐截止的调谐管不同,它们工作的适应信号电压很宽,非常适合于有大信号变化的场合,比如具有多级高频或者中频放大器的接收机。用于普通收音机也可以,但是不如6E5美观,因为绿色光常常不能合拢。( L4 c) A- P- e* M4 D+ U" G! E9 m
: b3 s" e2 D" ?6 J; B/ ?; y% j 我们常常见到的6E1型调谐指示管,和欧洲的EM80完全相同,欧洲的EM81和EM80相似,只是荧光控制栅极构造上有微小差异,EM80是荷兰飞利浦集团在1952-1953年间开发出来,美国型号是6BR5。这种调谐指示管应用非常方便,所以在60年代开始流行于欧洲生产的收音机上面,我国在60年代早期北京电子管厂试制成功6E1电子管。然后,作为非常普及的调谐指示电子管广泛应用在我国的收音机之中。
& p! M- v3 u |. X$ w
/ P2 j+ T* N7 f1 U) R4 c2 c 另外一种最常见的调谐管就是6E2,6E2是非常先进的调谐指示管。和欧洲的EM84相同,EM84是荷兰飞利浦公司1959年开发的新型调谐指示管,不同于以往的产品,这个管子的荧光屏是直接涂敷在玻璃管上的,这样会有更高的亮度和更长的寿命。并且容易得到更好的电气性能,我国70年代生产的各种收音机广泛采用6E2做调谐指示,有些朋友认为不如6E1好。其实不然,6E2这种电子管要比6E1优良很多。日本生产的EM84命名为6R-E13,作为1962年日本电气工业推荐产品。
; {% l: F( n8 ?8 r
0 G7 S: [* ?( J$ w# f( W3 j 以下请诸位格外注意:
; E: j' Y! J/ x; o. ]" c0 S0 H
! B: } j' [3 U: Y1 b 欧洲生产的调谐指示管,喜欢采用十字结构,不知道其中的缘故,大概是和宗教信仰有关系。欧洲调谐指示管起源于荷兰飞利浦集团,在1936年开发的AM1、EM1,后来广泛应用的是EM4、UM4型等等,关乎您提到的EM11型,手头有一点资料,不过实在是翻译不明白了。大抵意思便是1950年,E11\E41系列电子管应用于各种高级收讯机,在1953-1954年期间,飞利浦公司EM4型调谐管逐步淘汰,EM11型作为替代它的产品。
i0 ^$ C% i D) E. v
$ p( o- @' J% q8 J; r, R 记得在50年代的时候,我国和各个社会主义国家有经贸关系。欧洲系列的电子管也有少量进口。捷克斯洛伐克的特斯拉、民主德国的RFT、匈牙利天梭等等生产的一些电子管和其它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厂家,比如飞利浦下属的英国MULLARD、英国天梭、法国RT、法国马资达、西德VALVO以及AEG下属的TELEFUNKEN、西门子等等电子管相同的型号都可以互换使用。好像当时北京有商店可以买到一些欧洲的社会主义国家生产的收音机用的电子管,尽管数量很少并且型号不齐全,但是其中就有EM11,好像是特斯拉的产品。
) T! ]4 @2 `8 d6 {. o" T& r S6 |" b+ s; K
此外,EM11的图片实在不好找,找到一个TELEFUNKEN的UM11的图片,您凑合看,您手头的那个管子是否是同样的外形。除了灯丝以外,EM11和UM11是完全相同的。不知道您的那个管是否是透明玻璃的,您可以看看这个内部结构。
5 g) V( e) P7 I+ E
, ~( V) w, |$ d) g0 _! D+ G& C: N$ X* V* @$ Z7 ]! B% X
调谐指示管一般而言是寿命最短的电子管。通常寿命在1000小时以内,而且二手的调谐管多数寿命殆尽。一般而言,6E2这类还能略微好些,所以一般还是不要购买二手货为好。 % o5 n& {* g7 k K5 T# Y
9 X2 K$ d9 ]: t
电子管:80整流管0 z! n- }( f0 ]$ ?0 D
4 b/ Y/ `+ l x2 q: e0 r5 T! i% w, Q
1927年,在交流收音机广泛应用的大背景下,80整流管应运而生。此电子管堪称生产历史最长的电子管之一。不仅数量多、产量大,生产厂家也多。用途广泛就不用多说了,收音机、扩音机、发射机、电子仪器都可以见到它的影子。我国也有大量生产,我国的南京电子管厂就有80生产,后来改名为5Z1P。80的性能完全等同于5Y3GT、5Z2P。% l0 m: P/ K$ v+ H% B" h
; s# u7 y0 W, c2 @$ L- m 在早期业余无线电试验中,几乎百分之百都是用80整流,80电子管故此也非常深入人心。大家可以看到,早期的280外形非常漂亮,给人一种古朴典雅之美感。从审美角度来看,个人认为图片中雷声的ER280最为好看,因为它的屏极是有字的,虽然早期电子管屏极压字并不少见,可是雷声公司的管子大多是灰色的碳化镍屏极,压的字非常清晰。- ^7 d. t/ J3 F( v. s# D$ ^( |
9 B: o- |' W6 q+ c" F+ G# ` 从30年代开始,电子管都是改革为ST外形,机械性能比以前好得多,同时,更加适应自动成产设备的生产,故此价格也越来越平民化。80的生产也更加普及开来,以适应更加增长的需求。大概在70年代,80停止生产。40多年的生产历史在电子器件的生产历史中算是非常悠远的。
6 n+ e* }" z4 q" V3 g
' D, [6 |9 T4 K1 J% l 日本的电子管开发中,改进美国管成为一个传统。日本独自开发的电子管80K,80S,80BK,80HK是对80的改进。80S是大电流的80管,可以提供接近5Z3P的电流。80K是80的全波旁热管,类似于5Z4P。80BK和80HK都是半波整流管。1 j! {' a8 a8 L
5 d3 F/ [' I0 D# }& T: |
即便是现在,80也不难买到。大概30元多的样子可以买到一个全新南京或者NEC的产品。不过1N4007的价格实在是太具有竞争力,1A的电流和80那125MA比较,就说明了问题。当然,如果您愿意,这有什么不可以呢?不过一般情况下,还是提倡使用晶体管,尤其是夏天,节约能源是多么重要。2 s8 N* G1 ~3 E& P
( F/ \0 @+ Q* f9 Y! n 再多说一点,有些朋友装配电子设备,希直热管整流,便四处寻找80。其实,看看一些欧洲的80管,比如英国BRIMAR的产品,可以看到除了管脚和5Z2P不同之外,其他完全相同。所以,如果找不到80而要用直热整流,5Z2P代用没有任何问题,心理上不要有负担。
% o9 l# O* l8 y ]; E
: Z' P) Z" h0 w+ H/ p, K电子管:RCA UX-250功率管
; K {# H0 e# F s6 Z
: e% G* c# G9 E9 h m 现在介绍UX-250功率管,这个管子承载了太多太多的期望。作为第一个专门为音频功率放大而设计的电子管,它的出现开创了音频放大专用管的新纪元。- W, c6 q5 `5 [+ \6 l$ Z# j2 Y
5 Y* h3 b2 o4 T' o8 K; `
在1928年,WESTINGHOUSE公司凭借着自己在低频功率放大管的技术优势,开发了音频功率放大专用的电子管UX-250,作为RCA公司的供货商,以RADIOTRON的商标出售。UX-250电子管在当时主要作为高品质音频功率放大用的功率管,用于公众广播扩音机之中。当时用得最多的功率管是UX-210,我也曾经介绍过210。250比210的工作电流大、内阻低。非常适合用于音频功率放大之用。4 m* V" R* X& h8 e7 G
1 J8 T% d4 [4 q* E 在二十年代,美国各个电子管厂家也均有生产S型50电子管。目前最常见到的是CUNNINGHAM的产品,CUNNINGHAM和RCA的关系我不必赘述,同样是WESTINGHOUSE的OEM产品,素质自然很高。另外一个非常响亮的品牌就是DEFOREST的450,德弗里斯特作为电子管的发明人,制造技术当然卓然超群。此外SYLVANIA、CARDON、MAJESTIC等等厂家的产品也非常不错。
# j: h6 q- F0 F$ ^5 @1 I. y6 [" K2 M$ U$ a
进入三十年代,ST电子管开始取代S管。各个厂家纷纷开始制造ST的50,价格也开始大众化。( w& b8 r i* ]# H. V
, g1 R- @+ B8 O- n5 _9 o E/ m+ u 在当时UX-250是名副其实的昂贵管型,在一张二十年代美国无线电器材商店的广告上,标明当时一些管子的价钱。其中,UX-250最为昂贵是11美元,而UX-245是2美元。可见,UX-250的贵族地位由来已久。廉价的UX-245是当时很多人的选择,后来的2A3更成为普及的型号,这也是UX-250电子管存世甚少的主要原因。 ; m/ q8 L4 m# b* q+ n' d" [
7 Z1 ~! {4 U2 Y7 z- }4 B
现如今,处处寻求WE300B的人多,而UX-250却鲜为人知。其实UX-250比起WE300B来说更加珍贵。WE300B是1938年从WE300A改进而来,比UX-250整整晚了10年。虽然50的生产厂家多,不似300B只有西电独门生产,不过现如今也几乎绝迹。, }2 f7 @. o' H* G3 l& U i, q; c
& t& v1 z9 N8 i3 G2 m. x 250管有一个独特的特点,由于它是为变压器耦合推动电路而设计,所以在电极设计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它的栅极回路电阻不可以超过10千欧。这就给它的电路设计上带来挑战,在国外,很多资深的无线电爱好者都以设计250管的应用电路作为超越自己技术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也是很多国外资深的爱好者及其珍视250电子管的主要原因。/ L5 L( R+ n' x- T% n
8 M7 b l! {. x3 V& l
我向来反对使用一些没有用的形容词来形容电子管的声音。不过,面对250管,如果不能形容一下,实在有些不合情理。从很多国外爱好者实际装置的电路来看,他们对于250声音的评价都是雄壮、开阔、音域宽广、声音和谐悦耳、悠扬动听、高中低音均衡、细节丰富,这也和250电子管的特性有关系。国外曾经有一个爱好者,详细测试了他作的50扩音机的特性。他用RCA的6C8G作为SRPP电路推动RCA的71A通过变压器耦合推动RCA的50(ST)管,用双530伏特电源变压器,通过一对81(ST)管整流,输出电压550伏特,50管自给偏压83伏特,屏极电流55毫安。按照手册上50的参数,此时输出功率不会大于5瓦特。实际上,最大功率达到了15瓦特,在8瓦特输出功率的时候,全谐波失真不大于10%,从10HZ到20KHZ增益—频率不平均性不超过3dB!对于一个直热电子管甲类单管放大器来说,这个指标已经相当令人满意。即使和后代的电子管相比,也毫不逊色。15瓦特的最大功率储备,让这台扩音机在推动高灵敏度大型音箱时候,重播大编制的交响乐也有丰富的表现力,丝毫没有动态上的问题。同时比较的另外一台扩音机采用40年代产品的WE300B功率管,用40年代WE310A电子管推动,50年代的WE274A电子管整流,仿WE-91扩音机电路加上5dB的负反馈,300B屏极电压430伏特,自给偏压72伏特,屏流72毫安,实测最大输出功率15瓦特。两台扩音机不论是从实测电气参数还是实际试听感受都是难分伯仲,如此看来,50电子管丝毫不逊色300B。9 p$ n5 ~! T' j( h) l/ J: A" K
4 i4 M! d; s& q5 H- a 其实如敝人一样,曾经长期接触使用电子管的人。深深地知道电子管作为一种淘汰的电气元件,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我仍然在继续使用电子管的设备。我有一台1971年生产的222-1接收机,用来听听广播。我自己制作的那台小小的6V6三极管单端扩音机,来听听音乐。在实际使用上,并没有感到有太多的不便。& s+ G: r, d5 U; G! i" J' f
: [5 S& J1 j3 n
多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找到了两个RCA RADIOTRON商标的UX-250管子,这两只早期的UX-250应该是WESTINGHOUSE为RCA制造的产品,古朴典雅,其实也是饱经沧桑。面对着历经大半个世纪的管子,或许是因为曾经全部身心都投入到电子技术之中,常常有一种厚重的历史感慢慢油然而生。我常常在萧瑟暮霭之中,沏上一壶绿茶,久久凝视着这两只管子,在静谧的书房里,独自品茗,念天地之悠悠,默默地感受百年沧桑。
4 ^+ z0 j$ S9 ~2 h+ P( M$ R8 u0 o) {( x. _
电子管之常见阻尼管; e6 B* R+ l( _7 c# H
" U T8 _+ Q( w* E 介绍完几种常见的整流管以后,我先说一下阻尼管。主要是考虑到阻尼管仍然属于高真空二极管的范畴,并且我们常常能够接触到这种管子。而且在某种程度而言还是有一定作用。
v# u/ [# S" H1 n/ N) d1 x, m3 \4 T$ t0 W" ?6 M1 u4 Z
阻尼管和常见的整流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首先,阻尼管工作在脉冲电路之中,在瞬间会有高电压和大电流流经电子管,同时阻尼管的内阻也要很小。 " G4 l7 @' \! y/ B% k6 l, ~+ u
- V( q2 H; I/ |! N! B, z# W# a" x 在电视机发展的早期,并没有专用的阻尼管,也没有专用的行输出管。最常用的行输出管是807,最常用的阻尼管是5V4。5V4是大电流的全波整流管,在作为行输出管使用的时候是两个屏极并联运用,和其他整流管比较,5V4是最合适的型号。5Y3、80、5W4等等电子管的耐压不够高,作为阻尼管有打火的可能。5Z3、5R4电子管虽然耐压比较高,但是因为内阻比较大,故此并不合用。5V4作为阻尼管要比其他整流管合适。
' K9 Z* R. x) n: {
; J7 x6 l0 O# ?+ r7 ]. } 随着电视机技术的进步,为了让电视机获得更加优异的性能,许许多多新型的电视机用电子管被开发出来,807不再是电视机中用得最多的行输出电子管,5V4也不再作为阻尼管来使用。美国在二战以后开发了6U4GT和6W4GT是率先作为阻尼管用于电视机之中,随后又有6AX4等电子管问世,作为早期电视机中用的很多的阻尼管。同时荷兰 飞利浦公司开发的是EY81、PY81、EY88等型阻尼管也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我国的产品有6Z18和6Z19,也是属于类似的管子。8 M, x+ p/ V+ L) b2 G' X- I
+ z0 l: E6 K2 z, V% Y 观察这些管子,有几个非常显著的特征。
$ w/ j$ D8 s1 R' S7 }# ]
7 h# u. D9 S% b8 G. U2 V2 l 首先,这些管子都是旁热管,因为电视机之中常常是串联运用灯丝、并且阻尼管需要有非常高的发射效率,这些原因导致阻尼管都是旁热管。并且阻尼管的灯丝都是属于特殊品种,对于阴极的耐压要比其它旁热管高很多。% S& P% q+ ?2 h) G. c
! R0 t J, h# j! B( P7 t% G! I% S 其次,阻尼管的阴极很大,灯丝电流也大,并且屏极也很大、屏极都采用敷铝铁屏极。这样阻尼管可以容许更大脉冲电流,而不会产生过热。 K, B# S2 @1 o G4 l! Z- ~2 V
_# G! ^4 l, f: V 此外,有些阻尼管为了可以允许更高的脉冲电压,采用栅帽引出阴极。这是为了防止管座上面容易产生的打火现象。
3 H o7 u2 w9 o, F7 W" K% u4 f
! J! }) T& T+ D1 Y0 F( X2 H: I 阻尼管可以用于普通的整流电路之中,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比如国产的6Z18,6Z19电子管,就非常合适用于整流电路,有些朋友在自制的扩音机中用阻尼管整流,效果不错。因此有些商人将廉价的阻尼管作为昂贵的大电流整流管出售,诸位还需多多注意此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