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唱放下的几个脚钉被我换成了澳大利亚的脚钉,更好声,不过没必要执意这样做,我是现成有的,就不要浪费了,我的照片比较大,只能选择屏幕截图...现在的系统是多能士160+103R+300B+世霸鲁特琴+FE机架+SA脚架。 & @' a. K4 J0 Q0 E* m6 I
3 a& o' a$ k! C( C
唱放听了第三天,黑胶的味道逐日明显浓厚起来了,在播放陈慧娴的《秋色》,再次深深的着迷,宽松通透的声场,感情细腻且丰富,甜美的人声令人无法忘怀,让我想起了第一次在花园宾馆举行的音响展,用C1在播放陈洁丽的《一水隔天涯》那种内心的冲动与感动。换上《京华春梦》,给我的冲击感是最大的,汪明荃的演绎堪称绝无仅有,电视剧中的一幕一幕剧情随着每一首音乐的响起,就像是在重播一样,甚至是主人公的表情以及各种内心活动,唯有此唱放能给我这深刻的感动以及激动...再换上《陈慧娴几时再见演唱会》,又是一次强烈的冲击,因为在此之前都没有过,在最后的D面,陈慧娴是感情是如此极致的细腻感人,非常丰富,毫无保留的把一个普通女人的那种内心活动、心绪,非常细腻的表现得淋漓尽致,想哭却又忍住的那种哽咽感超现场,完全感受得到她那种鼻子酸酸,脸上两行泪水却没哭出声的那种表情,不是一定需要眼睛看,透过声音完全可以感受到所要表达的情感…此唱放给我的印象是擅长于诠释音乐内在的感情!再换上维瓦尔第《四季》(ARCHIV平诺克版),这是我最喜欢的古典音乐,优美的旋律,乐队的演奏一气呵成,十分过瘾,生动地再现出一幅幅大自然风花雪月的优美画卷,鲁特琴虽然是小口径,在播放交响乐高潮绝不失礼,以前的唱放相对现在的这个而言,就吵人很多了,比较乱,声场把握能力也不行,这也是我坚持用FE机架的理由,这唱放在第一次播放《四季》,给我的第一感受,它是FE的,整个声场是稳稳的,对乐器的定位还原能力是游刃有余,声场宽松大气,不慌不忙,不急不躁,声场不会想之前那样,咄咄逼人,乖乖的退到了后面,认真的演奏了起来,左右拉得开,又衔接得上,呵呵,当然了,我摆位正确嘛,这唱放还有一个特点,风格像FE...再来张新版的黑胶《2014年 TAA音响展纪念黑胶》在巴赫的G大调大提琴中,大提琴富有光泽,琴腔共鸣的丰富感令人窒息,甜美中透出一丝丝贵族气息,丰富的细节表现是从来都没有的,极细微的擦弦延伸,饱满有内涵的中频,甜美丝质的高频,铿锵有力的低频,平衡的三频段,令我相当满意,此唱放的表现令人拍手较好... : ]( T7 L( D1 v& r3 l; b$ o
! t2 `+ S. W/ M7 D' [( p0 e: E# e
0 n- V8 i! i- b0 @* s/ `9 _, ?
* W- x3 ^1 i" f8 `
9 a5 P1 B3 x" N3 g. h, ~
# M, j' Z8 J3 X) y
9 [: |6 N& C o: z" T% t
2 h& u, p# e: @
; x* e! I' I* ^ ?# B8 m X1 h2 C# i- V; s( r+ T8 A
7 C# | }5 w5 k6 }! Q& c, e: t/ t
3 H3 [$ k3 T [' I+ R1 I( c. J9 f& f" U
( B7 l2 S2 Y6 s+ d. q' n: p1 @4 e2 Z4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