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赶快注册并登录访问我们网站,呈现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加入
x
介紹過了頭版指環及西德版鄧麗君 CD, 不要以為我只聽早版 CD, 我是以好聲為準,早版、新版不是我的框框。話雖如此,九成以上的機會是早版靚聲過新版,市價反映質素,花錢買高十倍甚至百倍價格早版 CD 者不是儍子,在他們心目中,以聲論價,當是物有所值!
# X3 ~3 I; ]$ X! d8 k1 N# z- S4 `# j- K( x1 m5 z- t# f3 t
/ V& p A4 h0 v) R. l! b; a; h4 P. {+ U6 e( o
在此介紹一套新出版好聲的柯崗演奏小提琴協奏曲附奏鳴曲 CD "The art of Leonid Kogan" 。在下於上月二十八日首日接受訂購,在日本 hmv 網站購買,全套十五張 CD 含運費共 10,780日元, 一星期後收到。現時在香港 CD 店,售約一千港元。
# P+ H/ E2 z) c5 d4 N J+ Q此套 CD 的威力不單只讓我欣賞到 Kogan 的絕妙琴藝和琴音,最重要是令我認識到 Kogan 是具有與我最喜愛的 David Oistrahk 平起平坐的水平。若不認識這兩位前蘇聯小提琴巨擘的背景,可上網查閱,在此從略。Kogan 是使用四條金屬線小提琴,有別於一般只用金屬線在 E 弦上,這曾經使我對他的琴音有偏見,這套 CD 使我改觀了,下文再述。
4 \5 e9 t' r" h2 l+ l+ W8 }$ c) h' G* H2 L3 g/ _. f) f
- E% H5 J5 i0 T T4 W% c1 {" \: e9 p O$ w+ a l, s
近年 Kogan 的唱片受注意,要從一位英國唱片癡 Pete Hutchison 說起。他長期收集珍貴黑膠名盤多年 ,花了不少金錢,把心一橫,決定開辦 The Electric Recording Co (ERC) , 自己來復刻珍貴的名盤。他買入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黑膠黃金時期的製造黑膠唱片原裝設備,盡力去用原裝零件和膽恢復其最佳工作狀態,並向唱片公司例如 EMI 借用母帶做音源。小提琴錄音方面,他選擇了炒至每張原裝黑膠五千美元的 Columbia (EMI 的品牌) 在五十年代的 Johanna Martzy 及 Leonid Kogan 的錄音來造碟。ERC 打響頭炮是推出 Martzy 的 Bach 奏鳴曲, 因為市塲需求很大,儘管復刻精製的黑膠售價高達每張三百英鎊,依然十分搶手。
2 T9 G2 e, M. V% W: N9 Y: y
& a: F4 }- B4 i0 H1 d% a不知是不是由 ERC 引發起的?EMI 在 2012年推出了 Martzy 13 CD 套裝韓國版 ,包括了 Bach 奏鳴曲 3 張黑膠的錄音,音效非常好,賣到斷市。
& k& H+ \7 u2 z& c; W; R J5 J& J# X$ v) G5 }. j2 M
' j2 f& }; t0 Y i- w( c' Q6 f" \* T& f2 B* V5 c9 [& j$ G6 ?
去年至本年間, ERC 推出了 Kogan 的以下三張黑膠:# f1 t" o0 n, N4 i) `
8 x9 e) }6 q: d; g# E% _
# ]! M) c. u$ W" h' Z) s& V5 k7 a
" v2 F% c* s, M( R- O/ |上述 Kogan 15 CD 套裝亦包括了該三組錄音。! |& c" ~7 I/ E7 Y2 W8 Q
6 y5 J3 m/ e7 Y: K0 F/ d k
EMI 韓版有 Martzy 的佳績,它繼續出的 Kogan, 我當然不會錯過。去年 Warner 收購了 EMI ,因此這套 Kogan CD 是印了 Warner 商標的,亦是在韓國製作。0 l5 @ o4 r3 [5 @6 x% ~
- \9 i' i6 C! _, n0 i& t0 Y
+ y9 M1 ~6 h) e5 [
# g% L% l* n" M. b6 ]" v, \( Z手頭上有 Kogan 柴可夫斯基協奏曲 1959年巴黎錄音的日本東芝 2088版(1999年製)作比較。 韓版一出聲已與日版分別很明顯,韓版的低頻多到感覺接近失控,樂器質感細節和泛音、空氣感之豐富是多日版的一大截,樂器的厚聲實體感更加是日版所欠缺。至於 Kogan 支琴,由於細節齊全了,琴腔面板共振和弓弦馬尾毛微細毛鈎擦弦聲明顯了,使到琴音音色少了金屬聲成分,與尼龍弦琴音色相當接近,而且多了一份爽朗。韓版出得細節齊全,使我對 Kogan 金屬弦的琴音改觀了,亦解開我的謎團,沒理由 Kogan 造詣這麼高,琴音金屬聲過多而不自覺,原來是水平不足的錄音所誤導。Kogan 原裝黑膠炒得那麼高,如今亦明白原因。
+ H1 S( P& W$ G& U; P/ i7 p1 z1 [! r1 [3 q4 Z: ~
Kogan 十五張 CD 碟的其中一張是 Brahms sonatas 的,試與 Martzy 的 2012年韓版比較一下。Kogan 韓版的 mastering 與 Martzy 的相若,即是保存到豐富約細節和出到厚聲的音色。礙於原錄音質素, Martzy 琴音的音效佔優。Hutchison 選 Martzy 先出黑膠, 是有道理的。& w. a7 `9 \7 y" s
* h% `$ P% D( T
; P4 e" K! m' }9 R$ i( ^
0 ~ H9 n# S: k, {Kogan 夥拍 Kondrasin 的 Brahms concerto 是歷史名盤,務必先聽為快。韓版沒有令我失望,欣賞名盤之餘,佩服它名不虛傳,聽至忘我之境!讀 producer 之名,是與 Martzy 的不同。仍然製作出相若水準,韓國人真棒!韓版下一套出甚麼?可能要問一下 Pete Hutchison! 韓版 CD 的聲音不錯,除了襟聽舒服,還有音樂氣氛和文人氣息。
) \$ Y6 ~/ t) y# V; E( b; C
& N$ s% P/ s& k. y- t
. U* W3 B+ Z0 h/ q. v, ]
, N& D1 Q5 r% C7 E x- u! V
Kogan 拉柴記 Serenade Melancolique 非常好,歌唱性好,有味道,有感情。要有韓版細節齊全才有這效果,音質金屬聲不突顯,忘記了是金屬弦的琴。2 c$ Z$ H" a2 ^/ i0 h2 A7 |
' X8 q. T8 I! k M( s# k4 X. ]& f8 }
, T* R& R3 _* r; L
+ F# R( a* \8 V1 Q& e: a( F) [
Kogan 拉的 Mendelssohn 提協 op64 音色之濃郁、感情之深厚,琴音背後的千言萬語,令我想起 Heifetz 的 Scottish Fantasy。 Kogan 幾歲大便開始聽 Heifetz 音樂會, 他每一場都進場聽 ,奉之為偶像,直至 Heifetz 離開蘇聯。Kogan 對人說 Heifetz 的每一個音符都記在心裏。憑此一曲,Kogan 已攀上了 Heifetz 的山峰! 不知與同是用 Guaneri 琴有沒有關係呢?Kogan 的徒弟 Mullova 在 1990年倫敦錄了此曲,大獲好評,我亦非常喜愛。當然拿出來聽一下, Mullova 用尼龍弦線,琴音相對較柔,至於感情和層次,在師父面前,Mullova 便顯得比較膚淺了!
7 i. s" N: Z p0 Y4 x, v6 O- Q7 j5 N/ p8 `9 S L
Vivaldi 一碟,証明 Kogan 拉巴洛克音樂真行。Kogan 奏莫扎特同樣很好,音色艷麗,造句流,樂團配合得亦好。Kogan 琴音有一種煙靱感,非常好味道。. _) L l: t" f4 l- D
2 |' w6 u! v& f0 I/ h# s4 J
2 d8 w5 C% k6 E) D* S$ M% @2 S
8 H k$ }* R* p& J, p# `/ w其中兩張 CD 有莫札特第三提協,是同一個錄音,一張暗一點,另一張自然一些,第五提協則好聽過第三,經典也!3 K/ [% o9 \" w! G; A. B3 D4 U
- Q% |1 n0 I6 F3 W
* Y. J7 ^ {, C: C- k0 W. m- T
. ~- z6 D4 S8 f3 H9 G: U
Lalo Symphonie Espanole, Kogan 分別在 1955 年巴黎及1959 年倫敦 錄了單聲道及身歷聲,後者與同是蘇聯外訪的 Kondrasin 指揮合作。
6 m6 \7 W( O# Y3 _5 z+ O# {* g2 H前者的 Kogan 奏來很有味道,音樂感令人投入,單聲道的琴音厚聲、味道濃、質感豐富。後者則音場闊而空間大,高低延伸盡些,動態對比大些,Kogan 奏來比較圓熟和順滑,至於厚聲、味道、質感、感動人的魅力則不及前者。Grumiaux 的 1963 年 Philips 錄音是我一向奉為音效最佳的 Symphinie Espanole。與 Kogan 這套 CD 相比,Philips 的確更為 hi fi, 至於樂曲的靈魂小提琴獨奏, Grumiaux 的琴音便顯得淡然乏味了。吃過了濃厚美味濃的 Kogan ,何人的琴音可滿足到你的口味呢!4 J: D S6 n# L3 e* x
. r# y3 `# R. Z* w
Kogan 韓版有多吸引?我三天內一口氣聽完十五張 CD, 便是說明。Kogan 的造詣、音色、味道、感人魅力接近 Oistrakh, 是欣賞小提琴音樂的一大享受。雖聽罷了,未覺飽肚,若有所失。* q0 i% \6 C, K3 A% }0 m2 W. l
* _8 w$ c5 q9 A3 q L
聽完 Kogan, 又聽回 Martzy。Martzy 的 Bach 奏鳴曲真的很好,演錄俱佳,不單只贏 Kogan 整條街,甚至公認最佳的 Milstein EMI 單聲道錄音亦不及它。怪不得 ERC Hutchison 復刻第一張黑膠,選了 Martzy 奏鳴曲。除了 Bach 奏鳴曲之外, Kogan 的演錄均比 Martzy 勝一籌。
& M$ W* }) X( u6 A( W3 [3 @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