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赶快注册并登录访问我们网站,呈现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加入
x
有谁知道这个曲目有开盘带吗?( g. n* F! ]. G; E5 w
1 X: n: t; d& |+ U 在这个夏日,机缘巧合,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将巴赫哥德堡变奏曲三个最好版本的能有的最好音源都收齐了,古尔德CBS55&82年盒装记念版叁LP,图蕾克DG92分钟记念版双CD。
7 C& ~) J I# C. M$ u: g; O) B+ y i4 ?, S
CD从法国一进AIRMAIL就杳无音信,最后竟被邮递员象小广告一样随意扔在信箱里,当我从投递孔向里张望看到它时,那真叫是悲喜交加,这可是一套珍贵的银圈CD啊!好在法国卖家包装非常职业,只用一张瓦愣板左剪右折愣是叠出了一个绝对无法被压坏的外包装, 法国人真有艺术细胞,我毫不掩饰地夸了他,他却无动于衷。LP从美国经过层层转运也终于到家了,是CBS金琴标大师版荷兰压片,NM+,但一上机发现因为存放的原因三张LP竟都有些不平整,如此宝贵的资料竟不好好保存是不能被原谅的,直接给了卖家一个差评,我还要花精力去修复它,不要紧,惊喜和操劳总是对等的,各种不确定的等待,现在是要庆贺一下了。2 o) y$ K5 A) F
6 m- o. e# D6 z) |
让我来慢慢写下这三个版本的感受吧。。。。。 s1 c2 c6 b& I9 A% _, T) K
9 R1 o; x8 h/ @) b) Y
古尔德和图蕾克一生交集并不多,但他们都共同把自已的一生完全交给了巴赫,这其中他们又都共同把自已一生的大部分交给了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
4 l. |4 l* i# N. @, S, W6 t
6 l' W7 K' b t- b 古尔德1955年还是一个23岁的青年,他第一次在CBS录制了哥德堡变奏曲,是38分钟超短青春版,并由此一举成名,这是世界古典音乐唱片史上最为成功的一张唱片,没有之一。1981年,他决定再次录制这部作品,前后共分七次制作完成,54分钟中年版,当全部完成后的一星期,古尔德就突发脑溢血去世了,那时他刚过50岁生日没几天,他从这里出发,冥冥中临死时似又重回故里,以至于在他的墓碑上也刻着哥德堡变奏曲开场Aria中的乐谱,我想这可能是古尔德最愿意看到的人生小结了吧!5 w9 U3 ]6 W8 Z( ^! y! {
( @/ e2 H% N( @( ~. y6 e) s4 v
图蕾克一生有过七次以上的哥德堡变奏曲录音记录,由于VIA是家小唱片公司,她的唱片并不象古尔德的有这么大的销量,但1995年在圣彼德堡举办的80岁庆生会上,她用几乎不可能的92分钟不间断超长版演奏让在场的包括很多钢琴演奏家在内的听众折服,看同版本DVD, 92分钟里,音乐厅越来越静,只见老太太戴着老花眼镜一个人在台上端坐,衣着素雅,面如止水,除了偶尓抬起眼神看下乐谱外没有任何表情,只是行云流水般地让音符从指尖流出,谱架对于92分钟的曲目来讲总是太小的,演过的乐谱就一张张叠放在琴盖口上,虽是亲自换页不用助理,但却没有一丝慌乱,这是一幅很难用语言来加以描述的画面,我想所有看过这张DVD的人都始终无法把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场景相关联,是始终!我们只能叹服岁月也可以让一个人沉淀下这样一份让世人可望而永远无法企及的涵养。
; f# g9 L7 u& a0 M, Z9 ] ( y1 ~9 a7 Z! m5 }1 k- p5 e% ^5 f1 F
为此DG在98年为她特别制作了这套双张记念版CD,配上40页厚的介绍手册以三种语言印刷并特别以停用多年的银圈制版致敬发行,DG做为古典音乐唱片的最后收摊者,在历史上好象还没有给过那位演奏家这么高的待遇。
: @8 p0 U' {$ H
* O$ A1 W3 m& n 在加拿大广播电视台的一次专访中,古尔德也毫不避讳地承认女钢琴家图蕾克是他唯一的影响,“我知道我有一定的影响力,谢谢!”这位曾经的纽约爱乐首位女指挥只是礼貌地淡淡回应。1 Z1 a& ~9 q# o9 _8 E1 b
( X! }/ m0 P- J) v# H* E
贝多芬好象讲过,音乐是上帝的声音,是的,这次越听越觉得好象是巴赫领着88岁的图蕾克和50岁的古尔德跨越了时间和空间,一起站到了上帝的面前,并且谈得很愉快,做为我,只是隔着层层迷雾万水千山略微听到了一些些而已。) W! [0 p6 p/ I, f' I( V
" l3 J% y/ ^* L& O+ Q( o 但这次我的体会稍微深了一层。
/ p5 ?3 o8 y6 x8 o }5 P0 m% p7 a/ v! ?
我一直搞不太明白,为何在沉默的羔羊系列电影中,这首曲子会被反复大量地引用,导演想表达什么?) R2 {$ D) }/ d/ l% s
6 L N& P" ^, O6 g T, Z
接上很久没用过的CD机,小心地接上各处线,PLAY,相信好的音乐能抵消CD的缺点,这个版本发行时,原版LP已消失多年了,我也一直不明白为何在LP的天价碟以及开盘带的历史中从没出现过图蕾克的作品,难道再黄金的年代也是有缺失的吗?
; S, K) {9 F( ~' {8 V. X; V$ e
7 g0 T9 \1 m3 q6 C: m: r 把图蕾克称作当代最淡薄名利、最荣辱不惊的音乐演奏艺术家应该一点都不为过。
8 E/ u2 M+ D' ]/ J$ W9 n0 S" n8 Z5 ]
我一遍遍听图蕾克的演奏,92分钟里我就是听不出她任何的情绪,我甚至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来描述感受,听完就听完了。
) w& H2 \7 d% k3 H 9 U5 D' ^4 p8 B2 m8 N
但听古尔德的,我想法多多,思如泉涌,感慨万千,不吐不快,55年时的古尔德,把它弹得热情四溢,激情四射,81年的他,又把它弹得很深沉、很幽深,古尔德从小到大只要一弹哥德堡变奏曲就象纳达尔站上网球场马上就会犯强迫症一样,变得相当神精质,还必须要坐在他父亲小时候给他做的一把小木椅子上,整段演奏里他就坐在那把小椅子上,手刚好能够着琴键,整个人蜷在那里,随着音乐左右摇晃,小椅子有时还会发出点吱吱声响,嘴里不停嘀嘀咕咕喃喃自语,到了一个忘我的境界,让人不得不称赞、不好奇,不被感染,不得不想去知道他到底在想什么?
^) W8 c2 m& e6 a6 D' o
/ r7 ?8 `0 c5 \$ l/ ]4 i 但是这次我突然觉得:古尔德在想什么其实我并不想知道,知道了也没什么用,因为我不是古尔德,实在说要想知道我只想知道巴赫是咋想的,但巴赫当年并没有留下任何注解,他有意无意地给之后的演奏者留下了很大的发挥空间,这也是让所有钢琴演奏家纠结以至难以自拨的原因。所以,巴赫是伟大的,但罗兰在音乐的故事一书中提及,巴赫同时代的伟人远不止巴赫一人,甚至有些大师比巴赫还成功,但历史是最具有偏见的,巴赫只是被后人倍加推崇至无上境界的璀璨明星中特别耀眼的一颗,而其它人则都落入历史的尘埃中了。2 `( y' R9 p9 n# [7 o; D
t, Y' P8 {0 a b# ~ @ 这再次应验了叔本华的话,巴赫是要感谢象图蕾克和古尔德这样的后人的,前者是为后者而生的。
1 c& t D0 q! E& L# D: L' u0 E, L/ Q& Z% x& C) t
巴赫从某种意义上讲更要感谢古尔德,因为绝大多数人是因为古尔德的这两张唱片才知道了哥德堡变奏曲,甚至都分不清到底是哥德堡的古尔德还是古尔德的哥德堡了,这其中也包括了我。6 z" [/ a4 G' f# f I ]; ]
" l6 F1 B: ] R8 b* J. ?) y
我无法从乐理角度来分析这首曲子,因为我不懂,并且我认为这也是没有意义的,并且我也肯定不能完全领悟到大师们所要表达的确实意图,但在这次集中听来听去的过程中我能肯定我听古尔德弹的哥德堡很明显就是不同年纪古尔德的哥德堡,而听图蕾克弹的哥德堡,就不是图蕾克的哥德堡了,专家说这就是巴赫的哥德堡,但我却觉得把这称为是广大人民群众心中的哥德堡才更准确,一百个人心中,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在图蕾克的指尖下,她让我们有机会体会到了自已心中的哥德堡,至于是什么,却说不清楚了。2 v4 v7 t1 s' ]7 I! v! e
- |/ K+ I/ g7 J. k
这让我突然想起了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谈论中国的艺术和诗歌时引用的陶潜的一首诗:
! a+ q; b2 N& v/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 Q1 c: d. H- y, h- K; S6 [( r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o/ u) o) P; T7 Q8 X* {- w$ U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V" ^* C8 p2 c, Q' {( X3 \7 J' K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E2 ^, V( \! k8 f) `" N7 x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5 q, ~- H. |9 y* w7 t3 @+ X# ]
8 k# M* j y) ^0 ~5 a6 \1 z* z
冯友兰认为道家的精髓在于此,看来欧洲文艺复兴的精髓可能也在于此。& }/ g$ J' y2 ]4 ?& `
1 P b- l& g1 }! m) G' Q
上交新建音乐厅明天就要开张了,据说这是亚洲声学效果最好的一个音乐厅,1415乐季很热闹,全世界各地鱼龙混乱的音乐团体和个人都要来上海跑码头,上海知青旅法钢琴演奏家朱晓玫也要在十一月份弹奏此曲,她发行的CD只有54分钟的长度,现场会是什么样的效果呢?要不要去听一听呢?$ h& j% T5 {1 o- z&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