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开盘机音响技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查看: 3174|回复: 1
收起左侧

唱臂实战论谈--本文摘自第87期《音响论坛》206-210页,作者刘汉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11 01:0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赶快注册并登录访问我们网站,呈现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加入

x
$ T' a4 J' P9 |1 q2 K5 l
: i; A" e' \# r9 j- C6 k

% |* W2 C8 i/ z, T$ M- y6 i. [& R& {2 a& Z4 X/ w6 ^' b  t
唱臂实战基本知识
7 Y" G+ k) ^- ~; Y# N* P  A& ]% @6 Z! [# x/ v* A# {
唱臂的类型可分为几种
( A2 d$ b7 ~3 \) o( }% B3 k& y- U8 v* d; r/ d! Q3 }& H
依支轴固定与否,可以分为支轴固定唱臂与正切唱臂。依臂管形状来分可以分为直臂管、s形臂管、J形臂管等三种。依支轴轴承的机械结构又可分球形轴承唱臂、单刀轴承唱臂、双刀轴承唱臂以及单点轴承、四点针尖轴承唱臂、油槽轴承唱臂等。依平衡方式可分为静态平衡唱臂、动态平衡唱臂、半动态平衡唱臂。最後,在正切唱臂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气浮设计。9 H8 H) l! y, @" ~
1 I: B$ d3 }- g0 g- `" P7 p
支轴固定唱臂与正切唱臂各有什么优、缺点
% m' M5 j- p/ p
3 H! m) k! M$ e9 O) a6 D  V5 d: C! r说起这两种唱臂的优缺点恐怕会挂一漏万,我这样说好了:支轴固定唱臂最大的缺点就是唱针一直都在循轨误差中,除了当唱针走到唱片中间的某一点或较外圈(4.76英寸)与较内圈(2.6英寸)的二个点上,至于会得到一个或二个零误差点,则端赖唱臂补偿角设计的不同而定。恰好与支轴固定唱臂相反的是,正切唱臂的最大优点就是如果调整得当,它完全没有循轨误差。$ b/ }2 i/ F7 a8 S' h; }' g
2 Q7 \$ @2 |: _6 U" U: G
为什麽支轴固定臂会有循轨误差呢1 D  ^8 R5 l4 p3 H9 ?) ^: a* V

* h% G" c3 P' X: ?3 l  e其实这不是调整的问题,而是「原罪」。因为当唱片在刻版时,刻片机就是横着从外走进去。换句话说,它的前进路线是沿着一条画过转盘轴心的正切线在前进的。而支轴固定唱臂的前进轨迹却是画个弧线。不必我多做解释,您都可以看出问题出在哪里。$ [4 f1 u+ I$ h; a! W* |( b
- O# _) {# D$ W' {. A; U
既然正切形唱臂与刻片机类似,为什么大家不一开始就生产正切唱臂呢
' M. M5 q: Q! ?+ z7 \) e, Y6 r0 g+ ]
. H, p) m0 W. m2 ?" M- o3 @( d道理是很简单,大家都看得出来正切唱臂比较理想。但是,正切唱臂的制造技术非常高,不是寻常工厂能够做得好的。所以大家还是朝较容易生产的支轴固定唱臂方向走去。
  E7 j9 ]. U: c! e8 T2 J7 z. u) C/ \4 x1 d4 ~+ w7 j/ c7 L
到底正切唱臂的制造技术有什么难呢
1 N7 b' T, k. ?( ~& c3 \& O- _: \' |) J! c
我简单的说几样。 第一、到底要如何让那支正切唱臂横着走进去呢?您一定会说很简单,用马达拉就好了。问题就出在马达到底 要用多少力来拉那支唱臂?拉得如果比唱针在沟槽内自走的速度还快,整针唱臂就是歪的。拉得慢些呢?也是歪的。各位都知道,一旦歪了,那就表示针尖在沟槽里也是歪的。这样一来,即使是正切唱臂,又与支轴固定唱臂何异?再者,当马达在拉动那支唱臂时,一定会有振动传到唱臂上。振动是唱臂的大敌,与其如此,还不如用没有动力的支轴固定唱臂算了。第 三、正切唱臂一定要套在一支「横梁」上(就像天桥般)由外往内走,这支横梁与唱臂本身的摩擦力又要如何解决呢?所以,表面看人好,不知道人家回家后是抱着棉被在哭。1 _" L" g  Z% b. j1 L7 y% S

. A# z% K0 k5 r- c难道就没有办法来解决以上那三个问题吗: l3 z3 D% s: ?
0 e" A1 R. L1 Z0 N- y
当然有,有些音响工程师很聪明, 他们马上想到只要不让唱臂与横梁直接接触到,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所以,才会有气浮式正切唱臂的出现。此外,还有一位工程师更聪明,他干脆就不要有任何动力,而让唱臂借着唱针在沟槽内自走的力量带动唱臂,那个人就是Souther先生。 可惜,气浮也会有空气气压均匀与否、空气振动唱臂,以及灰尘影响气浮等问题。而Souther先生的无动力正切唱臂也有那支吊车(看起来就像小吊车)上滑轨与滑轮的摩擦力问题。总之,有一好就没有两好。( K( u) O) c/ |, `8 o
& a& F9 t9 m6 P; R7 V
照这样说来,大家岂不是选这个也错,选那个也错* A) Z* y* x' h. Q' h' R9 K

/ u7 E  T- x0 ~2 `1 X4 E# r$ D当然是这样,世界上哪有全部包赢的事?我的意思是:当您在做选择之前,必须先了解这两种唱臂的问题症结所在,然后依自己的需要去做取舍。假若您很在乎循轨误差,认为一定要毫无误差的正切才能忍受,那么您当然要选正切唱臂。假若您不是那么在乎全程正切,而注重简单易调,那就要选支轴固定唱臂。: Y# N/ E) \& h; v
* Z2 R( ^* H; j* ^4 c5 o. p
臂管直型、S型、J型又有什么分别呢 老实说没有差别
$ z. n' I/ x1 k$ i* d9 W2 G8 p
- u; p, c) _/ y有一阵子会流行S型,某一阵子又通通改成直型,隔了一些时候J型又流行了。其实,不论这些臂管是什么形状,最重要的是臂管最前端唱头盖与臂管所形成的角度。那个角度叫补偿角(Offset Angle)。到底要补偿什么呢?补偿因为画圆弧而产生的循轨误差。如果没有适度的补偿角,支轴固定式唱臂的循轨误差将更大。因为必须要有补偿角,所以才会有S与J型臂管出现。至于直线型臂管呢?它的补偿角就设在唱头盖上。
  A: n. d7 Y& S6 S# @
8 ^7 K3 F; X. w0 U5 U/ u臂管形状无关声音好壤,臂管的长短呢
6 m  q3 {1 T. |! V, [
, G7 w( v* K1 B臂管长短与声音的好坏就有直接关系了。各位可以想想看,如果臂管越长,所画出来的弧线弯度必然越缓,循轨误差必然越小。如果臂管无限长,事实上那条弧线取某一段下来也像是直线了。当然,碍于唱臂要装在唱盘上,所以臂管的长度会有个限制。一般而言,标准的臂管长度都在9英寸左右(这就是SME著名的3009系列由来)。也有少数长到12英寸的(3012)。超过12英寸长的,恐怕又要衍生出其他问题了。1 ~! F0 o8 D9 c& M* o# @0 h

& y5 F, n/ I: Q3 Z1 ^# v, C臂管材质会不会影响声音
. ~0 c# W; Q' c! C' _
* X2 @4 k; J% F4 c+ Z: [当然会!一般臂管是用铝合金做的。更高级的臂管会用铝镁合金,甚至钛合金(Pluto唱 臂)。以前,日本Audiocraft还推出木质与竹质的臂管。不管什么材质的臂管,它的重点在于轻硬、高刚 性、共振影响低。只要能够达到这些要求,那就是好臂管。
* [; J  K% d( f5 g1 d9 w" a: b. ^; _. q
唱臂是不是有什么轻质量、重质量的分别3 I. M7 K3 h( i6 r- S0 V3 q: x5 r& P
7 j! J- `1 J5 f0 V
有。像以前英国的SME3009S Ⅲ就是轻质量唱臂的代表, 日本SAEC、FR就是重质量唱臂的代表。唱臂质量的轻、重指的并不是整支唱臂的重量,而是唱臂的有效质量。什麽是唱臂的有效质量?说起来话头长,因为这又要从转动惯量这个名词解释起。而要解释转动惯量,非机械系的读者可能会睡着。总之,这个唱臂的有效质量并不是秤斤两用的,而是拿来与唱头的动态顺服度一起计算出唱头接上唱臂之后整支唱臂的共振频率用的。
7 I& m. _9 G8 u; b, h+ w9 }; Q6 ]/ ?6 [! \" l4 l5 y( m: m
为什么要知道共振频率呢) ~8 Z2 G* U8 Q! L) f# f7 Y

1 Y, Z, K" ^2 s+ ^- {这就牵涉到唱头与唱臂的搭配了。简单的说,如果唱头唱臂搭配不对,整支唱臂的共振频率就会发生在人耳可听范围内,严重的产生音染。一般而言,至少都要把唱臂的共振频率压抑在15Hz以下。当然,如果我们知道正确的唱臂有效质量以及唱头的动态顺幅度之後,就能够利用数学公式来计算出大约的共振频率了。一般而言,动圈唱头的动态顺服度都很低,因此要配重质量唱臂。而动磁唱头的动态顺服度都很高,因此要配轻质量的唱臂.( x! i. r3 k  |7 p: s! j

- D$ J" X; x5 g. w& H唱臂的轴承重不重要呢
2 Q, t( }% m0 o; K1 G# `* V* `5 {+ U& R% L* E  h
很重要。轴承如果摩擦力太大,有碍唱针的循轨。轴承如果太松,很容易受振动影响。事实上,摩擦力与振动一直就是唱臂轴承 的大问题。各位可以想像,针尖在沟槽里的振动是多么微小,它一旦 受到轴承过大的摩擦力与振动的影响,那该会对声音的真实度产生多大的伤害!此外,整支唱臂在唱片上面的的上下左右运动,可以将其视为一个有轴心的转动物体。而一个转动的物体最重要的就是真正的平衡,否则就会产生振动。您不妨将这种转动与汽车轮子、吊扇、引擎的转动联想在一起,就很容易了解这件事情的重要性了。对于这种唱臂因为失去平衡而产生的振动,何湾岚在音响论谈83年冬季特刊中有非常详细的论述,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来看看。. `3 Q2 [, f3 |. C* Q  R

1 g4 c- V. c! `6 Q( j$ C9 C  y这么说来,到底哪种轴承会比较好呢6 D4 l2 Z1 S4 w* G  [4 c9 h

7 N) e) B6 F- l: v% l理论上,请注意,我是说「理论上」,支轴固定唱臂的轴承以精密球型轴承最为大家所看好。因为它可以同时达到某种最紧密与摩擦力最小的妥协点。单刀轴承的接触面积小,但是太松了。双刀轴承要改善太松的缺点,但是又太重了。单点轴承(有的加油封)虽然灵活,但是不稳。还有一种四个方向顶住的针尖轴承,可以具有单点轴承的灵活又没有不稳的缺点,不过仍然有摩擦力与平衡的问题。当然,油槽轴承唱臂不是传统的轴承,但是它仍免不了会有平衡与振动的问题。
0 v* k; @$ g  n0 E- y, y3 q5 W# |; x2 Q" S
唱臂与唱盘之间的避振是否很重要
& t  e0 I$ _+ e, w8 f$ Z, k
7 O6 i2 Z8 V' [  g' H* @0 P* ]( z这里有两个理论。一个理论认为唱臂座与唱盘之间要有避振材料居中隔离;另一种理论则认为唱臂座与唱盘应该紧密锁在一起,不要有避振材料在中。持第一种理论的人认为唱臂受到越少的外来振动越好;持第二种看法的人认为外来振动难免,应该借紧密的连结唱盘来将振动导入较重的唱盘上。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也有我的道理。我的道理在哪里?我认为重点倒不在于要避振或不要避振,而在于唱臂锁在唱盘上时能否锁得「既平又稳」。要知道,整支唱臂如果在安装时就锁得不平的话,您再怎么调也没用。再者,如果唱臂锁在软质的避振材料上时,等于失去了整支唱臂的稳固支撑,它会发生什么事情没有人知道。
, \6 `/ ^+ x* W; N6 }* Y
' E8 ?9 p$ U, l5 V- p
! O; Z! Q& |8 d# |4 i: b一体成型的唱臂与可拆卸唱头盖的唱臂哪种比较好9 `( q! L4 }  t9 q

/ P4 o" h& N/ _7 G5 _这个问题实在很难回答。我自己相当痛恨一体成型唱臂,因为每次拆、装唱头就是一件大工程。有些较廉价的一体成型唱臂还真不知道要如何去调方位角。但是,说起可拆卸的唱头盖也是满腹牢骚。您每拆卸一次,至少就要重新调整方位角。当然,若是以「可靠」的借眼点来看,我宁可选用一体成型唱臂。如果您的要求并不高,最好还是选择可拆卸唱头盖者。4 E/ b5 w: [+ \+ X- _7 T* S; Z* o+ N

5 G8 v: L/ _! F" F7 B& X4 u( T静态平衡、动态平衡唱臂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 S( S& C5 N* l- h
* K0 H0 q/ {& v0 O/ ^8 {' x所谓静态与动态,指的是给予针压 的方式。通常,唱臂都是借着未端一个可旋转位置的重锤来同时做平衡与施加针压的工作,我们称它为静态平衡。如果不管唱臂支轴两端平不平衡,纯粹以弹簧或磁力来对针尖施加压力者,我们就称其为动态平衡。静态平衡的问题出在当唱臂遇上不平的唱片而被抛上抛下时,它的针压随时在改变。而动态平衡的问题则出在针压的精确性与持久性。后来,有人想出半动态的点子。那就是还是用重锤来先做唱臂二端的平衡工作,再以更精密的弹簧或磁力来施加针压。老实说,我从来就想不通这样做是否真的解决了问题?以我的经验而言,静态平衡虽然经常改变针压,不过,它仍不失为最自然、最稳定的施加针压方式。
" v8 N6 T3 I( O/ e
7 q" C8 ]  C7 |  r4 n1 u/ c! a气浮唱盘与气浮唱臂大行其道,这其中有道理吗
- [" ?& a: c9 ~" d; l; H
- `# A& h  G! N& S有道理!先说摩擦力。由于借空气将转盘或唱臂撑起,所以基本上它没有摩擦力。再来说到避振。由于空气阻隔了从地板传来的振动,所以它的振动远低于传统唱臂与唱盘。 基本上,气浮的问题在于: 一、要如何维持稳定的气压。 二“要如何维持气孔的干净。 三、要如何避免高压气流对转盘与唱臂的振动。幸好,这些问题都已经获得解决。要得到稳定的气压,设计几个储气槽,让它平稳的供气就行了。气孔要干净不堵塞,加装空气过滤装置,要使用者勤于通孔也可以解决。为了避免气流产生振动,有人使用低压力、大气流来降低气流的冲击;有人则加重唱臂的质量以抵抗气流。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见过哪一支气浮唱臂或哪一个气浮唱盘卖价很便宜的,他们都是昂贵的产品。这也就是说,要好声就要舍得花钱。其实,我倒认为有钱买气浮唱臂与唱盘的人不少,但是真正懂得调好它们的人却不多。依照我的经验,并不是越贵的唱臂就能为您带来越高的成 就感。反之,有时会因为调整的问题而使您陷入沮丧中。所以,当您在选购唱臂时,不要去太在意它的设计制造理论,因为每一位设计者都能说出一番大道理。您应该先评估自己到底需要什麽唱臂。例如,是要调整容易的呢?还是要调整复杂的;是要正切的呢?还是要支轴固定的。是要价廉物美的呢?还是要代表身分的。如果您是音乐务实派,我甚至认为很便宜的Rega 300B就足以令您感动了。
发表于 2015-2-21 13:2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开盘机音响技术网 ( 桂ICP备20003207号-1  公安部备 45010302002201 客服:18077773618

GMT+8, 2025-4-4 04:26 , Processed in 0.05858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