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快注册并登录访问我们网站,呈现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加入
x
二、节目制作设备
& r- W0 n) R9 D( T( m' v" V1.传声器(话筒)" I$ _2 z2 \2 V, D$ \, i7 h% C0 o. a
解放前至1952年公私合营上海联合广播电台成立,上海各私营电台使用的传声器为美制RCA 74、6204铝带式、美制Shure、Tuner 999等型号传声器。# w) P0 S$ N, g6 x
解放初期,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录音使用的传声器为RCA 74B、44BX、77D和日制麦芝达44BX铝带式传声器,在录制独唱、独奏等节目中,44BX和77D发挥了很大作用,录制了不少高质量的节目。以后陆续增加了Shure 51、56C、33D等动圈式传声器,主要用于外出实况录音,这类传声器使用到60年代逐渐淘汰。50年代,陆续增添了联邦德国制纽曼(Neumann)牌M—14等型和CMV 563型电容传声器,主要用于大录音室录制音乐文艺节目,还用于外出实况音乐录音。50年代末又增加了奥地利制AKG C—12和联邦德国制M269型电容传声器。
% ?) S, g# i7 C& t9 {$ R6 ~70年代末,更新使用纽曼牌U87、KM88型和Sennheiser牌MKH 816T、816U型强指向电容传声器,AKG D224、C190、D330等型和联邦德国制Beyer m88N型动圈式传声器,作为室内和室外实况录音转播用。80年代开始,由于立体声广播的需要,引进纽曼牌SM 69fet立体声传声器、Sennheiser MKH 416 P48短指向传声器、纽曼牌U87 AI电容传声器、Sennheiser MD 427动圈式传声器、美制Crown PZM—30RB等型平板传声器、EV型动圈式传声器、C—48立体声传声器、日制Sony无线传声器、WRR 57接收机WRT—57带发射传声器等。% z# W M& ]2 C# ~. |
2.监听设备$ o2 z9 R) z+ w. Y" Z! i' ?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建台初期,使用钢丝录音机,用德律风根耳机直接从录音机输出端监听录音质量。播音控制室用的是自制监听放大器,用捷克制Tassri牌扬声器。1953年联合广播电台并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时,带来1只美制Goodman牌12英寸扬声器,音色较好,固定在大播音室使用,当时常以它作为标准扬声器用。 l% H' O& h L7 I
60年代引进的Teac R—311和国产635等型录音机均无监听设备,为此1964年引进4台日制100瓦监听放大器和8只三菱扬声器。70年代开始,录音组的监听设备全部更新改用国产中国唱片厂生产的GY—J35监听机组和飞乐音箱。70年代中期,引进一批音质较好的AKG薄型耳机。80年代初,上海电台开始播出立体声节目,1981年引进一批美制专用级的Urei(150~250瓦)监听放大器、JBL—4411扬声器等,放在录制立体声节目的控制室、复制室使用。
8 k9 W. |6 s. \* F# {9 {6 Q$ a对外实况录音和复制时,使用质量较高的全封闭的Beyer DT—48、DT—100耳机作监听用,室内立体声复制时使用质量较高的半封闭的AKG 240、AKG 340耳机作监听用。0 N4 X/ B$ g _
3.唱机* H& Z: B8 v5 u- d0 n
民国35~38年5月,国民党上海广播电台使用美制Greenfly牌电唱机。7 u0 I6 {% ~3 P; j6 [3 q
解放初期,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录音组使用美制RCA唱机。从1956年起,使用英制Garrard 301型唱机和中国唱片厂生产的中华206型唱机,以301型为主。80年代初期开始立体声广播以后,引进瑞士制Revox B291型及英制EM1 948型立体声唱机。% {5 W5 k0 y/ v7 S0 Y! `+ Q( g- v
[1956年起上海电台使用的英制Garrard唱机]. x* f2 d8 X+ _, ]- I5 ?
4.录音机( l# A' c6 \) q+ X1 b6 O
节目制作用录音机 1949年,上海电台录音组使用Webster、G .E.钢丝录音机和Presto牌刻纹录音机。Webster机专录俄语、教歌等少量文艺和语言节目,G.E.机专作俄语教学节目用,Presto机专录需要保存的节目。
1 R7 p3 A7 S" y+ e6 ][解放初期上海电台使用的钢丝录音机]' x) Z" G/ w6 |, ?. y3 T" f2 F* H
1950年下半年,从香港买来2台英制Reaver牌磁带录音机。1952年,少量引进苏制民用德聂泊尔—2型、德聂泊尔—3型磁带录音机和临时调用曼兹—2型落地式磁带录音机。德聂泊尔—3型较2型机先进,把它和广播专用级曼兹—2型机放在大播(录)音室录制音乐节目用。台内录语言节目和戏曲实况等都用Webster牌钢丝录音机录音,由于钢丝很细,在录、放、倒时,稍有不慎便导致钢丝录制的节目报废,工作时安全系数和工作效率很低。1953年起,上海电台又大量增添德聂泊尔—3型机,并逐步淘汰钢丝录音机。3型机作为上海台的主用机,技术部周家麒等技术人员在提高电声、机械性能和方便操作作了许多改进,使录音质量有明显提高。该机从担负各档节目录制、加工到播出,包括在设备更新后继续担负节目重放、审听,一直沿用到80年代才淘汰。50年代中、后期,还少量引进苏制曼格—8型磁带录音机,它是当时唯一比3型机质量稍优的机型,是录制保留节目和音乐节目等原版用机,它从主用机到重放机后降为审听用机,一直用到80年代。" E0 d4 {! S4 [
1963年起,上海电台使用山西榆次广播录音器材厂生产的广播级(乙级标准)629型落地式磁带录音机,后以改进的635型机为主,代替德聂泊尔—3型机。因该机操作笨拙,剪辑不便,后全部改作节目加工复制中放音用机。1964年开始首批引进日制Teac R—311型广播级电子管电路录音机,该机可容1000米磁带,操作使用方便,代替德聂泊尔—3型机,所有录音室和复制室节目复制用的录音机都改用它,改善了上海电台节目录制加工条件,进一步提高了录音节目的播出质量。
8 }# b! B& G" V6 N, Y, _' b8 _0 X1975年开始,瑞士制Nagra 4.2L 乙级机用于外出实况节目录音。1976年4月开始,上海电台选用瑞士制Studer A—80VU系列专业广播录音机,其电磁机械性能指标达到甲级。A—80型机用于大录音室和一些主要加工高质量节目的复制室。A—80型机的选用,标志着上海电台广播录音设备的节目制作能力,已开始步入国际一流行列,具有自行制作任何形式高质量广播节目的条件。
; R% D4 w7 m [2 m- r随着A—80专业级录音机使用之后,还选用了2台民用高级(广播乙级)Revox B—77型开盘机和1台Studer B—67型甲级指标立体声录音机。1979年,引进瑞士制Nagra IV—S立体声便携式录音机,用于外出实况录音沿用至1995年。1979年,从美国购进Ampex ATR—102型立体声专业级开盘机,作为录音主用机。此后,使用了十几年的Teac R—311型录音机改为审听机,一直用至90年代初。1983年,又引进日制Otari 5050型机与之同时使用。
* J v( O9 F+ l7 R8 s[1976年上海电台开始使用的民用高级(广播乙级)Revox B—77开盘机]
/ ~- Z) c- Y. B) x, S3 I; S, z \7 I9 a广播播控中心(五楼工程)改建全面竣工,上海电台对声频节目录制、加工直到播出环节主用录音机进一步更新充实,从1985年起又引进日本OTARI公司生产的BTR—5型录音机,以取代635型机。此外,还引进Otari MTR—90型24路多轨录音机等全套多轨立体声节目前期素材录音及后期节目加工相应的设备,以及各类循环重放用大盒式广告机,各类专业级卡座机。80年代末,引进具有多项自动调试功能的Studer A—820型录音机,后又引进同类Otari MTR—20型录音机和国内组装的A—807型录音机。$ K0 X( \% d/ x5 c
90年代起,上海电台开始用数字化声频记录设备,逐步更新代替传统的模拟录音设备。1990年,引进索尼(SONY)公司生产的早期R—DAT PCM—2500型盒式数字录音机以后,又逐步引进了可改为外出实况节目录音用的Sony TCD—10pro小型盒式数字录音机和供重放及加工复制用的各类民用卡座式数码录音座Sony TCD—59ES、55ES。自1993年起,首次使用8轨数字音频工作站(X—Track)。6 K% v e! B0 N* k8 k/ {2 ], G
采访用录音机 解放初期,上海电台没有什么可供记者外出采访时随身携带的“采访机”,必要时由录音员搬上笨重的钢丝、胶带录音机和传声器、电源等设备到现场配合采录素材,或者组织被采录对象来电台播音室录音。
6 f5 E1 _+ r" y4 B0 t' v+ n0 J3 C# A1953~1965年,虽陆续添置了一些国外各类民用杂牌小型便携式磁带录音机,如荷兰菲利浦EL3585直立型3英寸盘磁带录音机,德国EMT SM—5卧式3英寸盘采访机等,勉强让记者外出采访时随身携带使用,但仍受不同机种之间规格、性能、数量以及配用的磁带、带盘形式和磁带面向、带速等诸多因素限制,采录的素材包括加工、剪接、播出和重放,只能用同一台机器。5 r1 P" J+ I* N) e, G! e
1971年底,从联邦德国引进一批UHER—4000L 5英寸盘四速单声道交直流两用台式(可兼作外出随身携带用)小型磁带录音机。该型机随着专用盒式采访机的更新仍长期被用于外出实况节目录音等用。1977年,上海电台首次从联邦德国引进UHER CR—210磁带录音机,以通用盒式录音磁带为记录媒体的记者专用盒式立体声采访机,符合国际一流标准。# a V- S9 u( Z5 \
1984年起,上海电台引进各型专用采访机,如Sony TC—D5M及TC—D5pro型记者采访用盒式录音机、Sony TCM5000EV型采访机。3 w3 b& M& Q( U: T1 D0 {
5.记录、存储、重放用的载体: J" x9 [1 ?9 X# e' }" z
日伪上海广播电台的录音设备为刻录盘片机,它使用的载体为铝片或玻璃片上涂复虫胶的胶片,胶片仅供一次性刻录用,录制后无法修改。胶片录音机于1952年前停用。3 J- I5 F7 `+ H& H# `( X) _+ H, C/ V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从1949年下半年开始使用钢丝录音机,其载体为钢丝,品牌有Webster、G.E.,钢丝录音机虽可重复录音,但质量、可靠度差,钢丝录音机延续使用至1955年。从50年代起引进使用的国外各型磁带录音机,至80年代后问世的R—DAT小型数字盒式录音机,它们使用的载体均为磁带。直到90年代初,它一直是上海电台广播节目录制、加工和重放的主用载体。
2 h2 h) Z2 }; Z0 Y/ x, A在60年代国内生产专业广播录音磁带前,选用的进口录音磁带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Agfa-C型、Agfa-CH型和英国EMI广播带,这是上海电台使用最早的主用磁带品种。随着生产工艺、设备的不断改善,国产磁带的质量不断提高,上海电台除少量原版素材及大型、专场音乐、戏曲等有较高要求的广播节目(包括1980年以后的立体声节目母版录音)使用进口录音磁带外,播出用的磁带尽量采用合格的国产带。先是上海牌磁带,也用过大连牌磁带,80年代后期起,多数选用广电部所属西安磁带厂生产的AT—220型广播录音磁带。
$ s" \ ]) A& [- y. U1 n9 u! W5 D80年代后期,随着多声道录音工艺问世,8轨至24轨录音用磁带以及超慢速24小时多轨记录用0.5英寸、1英寸、2英寸带宽的专用磁带,仍使用进口带;盒带中除数码录音用DAT带外,均采用国产盒式带。
& S( [# [0 d9 E+ m* Q. b' l/ N1 W+ x4 M% i5 S4 Y%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