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快注册并登录访问我们网站,呈现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加入
x
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人类具备了千里眼顺风耳功能,能够坐地日行三千里,能够上得了九天,入得了海底,可音响的进步除了记录媒介的进步外,没见得有多大进步: u Q7 u0 D& i+ F3 v! Y9 y
线材比以前好了,器材比以前高级了,频响比以前宽了,节目制作手段和水平和从前不可同而语了,可为啥人们还觉得听起来好不如从前的开盘机,从前的卡座,从前的西电器材。。。" S5 B) f( L/ _ L, j
我记得从CD诞生那时起,人们就开始嫌弃之前的记录方式、重放设备、录制手段是多么的落后,效率是多么地底下,信噪比是如何地让人无法接受,等等0 [) ^" g4 s8 B
可是现在呢,现在反而是以前的技术、设备、手段更加适宜人们的听感9 d/ d+ Z' J: U7 M B8 h4 T
我想可能是科技发展,让人们在探索声音深层次的属性的时候,走了误区和偏差,导致人们追求音乐的高保真,也许就是这个高保真,导致了今天音响的“不高保真”,好比说,事与愿违吧9 g; S3 o7 p/ E" Q
我在这里说一下我的肤浅认识吧
: r: n! ]; N( ~: u+ R& J/ H在用激光进行记录音乐之前,一些科研人员开始研究人耳的听觉特性,这些人中有的是声学研究领域的,有些是跨界多管闲事的,于是这些人通过技术手段,利用一些特定人群进行研究分析,把人们耳对高端声音的感知域由10K 提高到12K,又从12K延伸到15K 于是高保真立体声的FM广播就定了15K,此时人们真的觉得耳目一新,在发达国家里,听调频广播休闲成为人们每天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3 U2 D$ p& @. H" O, r8 p% I
然而,学者们的研究友仔继续,他们发现人耳在满足某种受限的条件下,可以听到更高的频率生的声音。比如,把一个20来岁的小伙子放在一个环境噪声50DB以下甚至更低的听音室,能够感觉到19K的高频正玄波,如果换成方波,居然在22.5K的时候能够感到不不是舒服...
% V& Q K& V7 |. v! n+ ^于是人们认识到人类听音域是25HZ到22.5KHZ
( u/ H' d6 D1 a2 @ h( F% f. B- [我认为,特殊环境下用特殊手段测试的结果有很大的局限性5 F0 h |" V; J1 Z! l. g; V/ W
人是由灵长类动物经过相当长的进化而来的,在这个进化过程中,人类的声音感知能力也是不断地进化的,这个进化当然不一定是越进化越高,也不一定是越进化越低,我不是科研者,无法给出具体的数据7 W' l! w3 x! F% J$ v2 \% E. @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进化的结果就是人类的肉耳在自然环境中只能听到十几K的声音信号. ~9 ^8 x1 ^7 y) \; v, S
如果有人有兴趣,不妨拿我们人类的近亲,猴子、猩猩等做个实验,看看他们的听觉如何
( @# o0 o1 z5 R5 g. }在电声产生以前,人们听到就是自然界里的自然声音,电闪雷鸣,风暴海啸,鸡飞狗叫、锣鼓鞭炮# }6 n: t0 T7 D) i+ Z" R, Z. f4 p
然而,当人们知道了人耳的听阈上限后,拼着命地去用现代的技术手段和技术进步,探索16K到22.5K这段频率的记录和重,放也就是HIFI-AUDIO ,甚至有人号称 HIGH-END, J8 {/ N2 f4 E
z8 \: v2 V' y8 Z. \8 n( S5 f于是从话筒到放大器,从线材到喇叭单元,还有记录和重放方式,都以能否就记录到22K做为可否的标准,好听了吗?不见得呀
3 I2 n E" C4 `6 \, O我愚蠢地认为,人类对声音的感知域的上下极限,它是一个科学的数据,它和人类耳朵对声音感觉而产生的快感不完全是一回事。实际上,人类普遍对声音有好感上限的也就是十来K左右,这和人种,年龄、先天性有很大的关系,每个人都不一样,但是大致在十几K这段人们最爱听,这是一个共性,是一个普遍的真理。3 F/ @/ M- O5 @7 S4 K \
以前,人们习惯于把300HZ一下的叫低频,300-5K的叫中频,5k-10k的叫高频,比如AM调幅广播,后来又把10K-15k叫高频,比如FM立体声;再到后来,磁记录的顶峰时期和CD开始的初期,把18K到22.5K叫做高音了- q& | @7 ]( y8 k. r' c% ?- S
实践证明,过分地追求高频的记录和再现,并没有取得人们预期的效果,某种程度来说是徒劳无益的
6 z: n$ {1 Q0 t& T, c这就很好诠释了为啥模拟磁记录的声音比数字激光记录的CD好听,因为他记录了人们需要听的、爱听的成分
I1 ?7 `( r3 y2 u8 j1 J也许有人会说,CD不好听是因为在取样量化的过程中,把模拟的连续的变量变成一段一段的数码段了,失去很多细节成分才不好听的9 h% P( B) R! \- F, T9 q& w
不一定,如果您有条件做个实验吧
( j. p m _' [: U5 u6 t找一段好听的音乐,无论你用模拟的记录/重放方法还是数字的记录/重放方法,您仅仅录制到15K或者16K以下的部分,看看他们的差别大吗?1 k5 r5 w% V5 o! {0 M
您还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 o3 o: o r, |9 V; b
找一个模拟的音频信号发生器,取几对频率信号来对比着听,看看您觉得那个频率您能听的时间长而不感到烦躁' _) `% U0 ^9 a- k$ p- z8 q
400HZ 和1000HZ 1000HZ和4000HZ 4000HZ和8000HZ 8000HZ和16KHZ # p" N6 |" k/ @: _& f B0 Y N5 A
假如有可能,您再听听18K以及18K以后的单音,看看你的喜欢程度如何?9 X; J& u& n, J3 \( K
以上是我的愚蠢认知,愿意和大家共同探讨7 Q) ~; V: a3 x! }' U/ p. r
1 ^$ Y- |( ~: e- {7 A! y完。
) }) ]' _ ^- ^! E% w$ b% V8 R. @# q
0 z, W) P9 I+ |5 _
" F5 `7 U2 ]( @( L
( F3 H% N# o1 O* `) u3 c6 O+ @
" @, b2 q9 F* N3 @.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