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灯记 发表于 2020-9-11 13:28:53

李娜歌声特点以及影视歌曲精选

前段时间调修卡座的时候,翻出一盘李娜的盒带,别说还真好听{:34:}

比CD版的好听多了,可是就是不知道是不是正版的{:30:}
















李娜坦言,她的声音没有什么先天优势du,全是后天“自我zhi摧残”出来的。娜的声音可以dao在三个八度的音域内自由驰骋,在纵横无碍的空间中能将作品发挥得淋漓尽致,她的歌唱技艺已达到了一种自由王国的境界。李娜的技艺,使得作曲家们在为她写歌的时候可以充分地、自由不受拘束地发挥自己的创作灵感,因为,李娜无论从音域、音色、以及技巧上都可以任意驾驭。 和李娜交谈,她谈的最多的是怎么唱歌。这么多年来,养成了对唱歌的一种敏感,无论谁的歌声中有一点可取之处,她都可以一下子捕捉到,然后把它吸收过来。李娜说她从不排斥任何人的唱法,每一种唱法都必然有它可取的地方,但她也从来不模仿任何人,她只是吸收,把吸收过来的东西经过处理变成自己的东西。一定要处理。比如唱《青藏高原》这首歌时,她吸收了藏族民歌的唱法,然后又加入了一些现代的元素,听起来,时代感很强,但又保持了青藏民歌质朴、清越的蕴味。
歌唱有三种境界:一是声音的个性,二是艺术的个性,三是技巧的个性。技巧的个性是最难达到的。象美国歌星惠特妮.体斯顿可以算做掌握了技巧的个性。她对歌曲的处理是绝对的惠特妮个性,没有人再会象她那样处理,也处理不成那个样子。李娜在唱《青藏高原》这首歌时,也达到了这种自由的境地。每个字、每个颤音,你都只能说成是李娜式的,以及整首歌的音域都是李娜式的,这种超化的境界已是旁人无法模仿出来的了,那种李娜演唱中打动人心的地方,也只有李娜演唱时才会出现。
李娜认为现代的民族唱法有一种误区,大家都用一种声音唱歌,一种训练出的声音唱歌,声音里少了原始的生命活力,民族唱法少了一种原始的质朴。李娜认为民族声乐应加入现代的元素,这样,才会和这个时代发生共振。中国是一个沉积了几千年文化的国家,而中国有那么多的民族,简直就是一个艺术的宝藏,只有民族的东西才具有生命力,才具有世界性。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应该在世界艺术领域里占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李娜希望能在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开发上做出自己能到的努力。
谈了这么多关于音乐的话题,李娜却始终很少说起她自己。但是在她自然、亲切的交谈中,你能感觉到李娜的直率和纯真,李娜笑言自己是个挺没意思的人,除了唱歌,就没有什么其它的嗜好,对吃喝穿戴都不介意,从小就喜欢唱歌的李娜,觉得做一个好好唱歌的人就很满足了。唱了那么多年的歌,歌又那么受群众欢迎,可李娜却坚持认为观众不是上帝,因为一个歌手如果把观众当做上帝,她就会去讨好、去媚俗,观众和歌手都应该视音乐为上帝,这样,观众才能听到好的音乐,歌手也才能唱出好的作品。

李娜是个奇特的歌手,她以中国传统艺术为内核,走了一条中西结合,新旧结合的艺术道路。

李娜的唱法,融合了戏曲、民族、美声、通俗的技法,表现力十分丰富,但又无法归类。流行歌迷认为她是艺术歌手,反对将她列入流行歌手行列。戏曲、民族、美声的歌迷当然也不同意将她归入本行。超级的技艺,竟无落脚之处,不能不说是声乐理论的悲哀。

那么,李娜的唱法就叫中国自然唱法吧!总结李娜的歌唱艺术特点,暂归纳出以下五点:

(一)、无我的境界

形成有独特自我风格的境界,是走声乐道路的歌手,梦寐以求的终极目标,如此即可成名成家。

王国维说的:“以我观物,万物皆着我之色彩。”换过来就是:“我来唱歌,百歌都是我的特色。”

歌曲一出声,就基本知道是谁唱的,这种特点,决定了歌星们还处于“有我”的个性特色境界。这当然是无可指责的。

在当代,唯有李娜能迈过这道坎,到达没有个性技艺风格的领域。是谓“无我”境界。

把自己隐身于歌曲之中,丧失自我个性,成全歌曲作品,这是一个前无古人的境界(后无来者的话不可轻言,江山代有才人出嘛)!

以不变应万变的个性演唱容易,经常以变易变的表演,没有艺术家的鉴赏能力和超级的唱功,是根本做不到的。

所以,无我境界,舍李娜其谁!

(二)、自然百变的音色

相比民族唱法的尖亮却单调,港台唱法的柔嗲却乏力,李娜的音色丰富多变。

音色来自角色,每一首歌就象一场戏,角色肯定是有所变化的。

歌手就是歌唱演员,既然是演员,就要演谁象谁,知道自己的角色定位。如果唱运动会的主题歌,就要有足够的豪放嘶哑。如果唱心灵之声,就要有足够的轻弱低吟。老人有老人的声音,孩子有孩子的声音特点。所以。京剧等就对角色与音色的关系做了明确规定:音色清纯柔美的为花旦,专演青少年女性。音色强亮的为青衣,专演中年女性。音色粗沙的为老旦,专演老年女性。这说明了很久以前,人们就明白音色和角色的关系。

李娜学过豫剧,当然明白音色表现角色的意义。

难得在于,李娜不仅接受了戏剧理论的原则,而且发展了这一原则,打破了角色分工的限制。通过苦练唱功,一个人跨越了旦角之间的分工,甚至侵入到铜锤花脸的领域。

具体表现:

《女人是老虎》有两个角色,小和尚与老和尚。小和尚为主,所以音色控制为稚嫩的童声。只有“遇见了千万要躲开”、“这样的老虎最呀最利害”两句变粗。因为是老和尚吓唬小孩子的声音。

《咱哥》表现一个山村16—17岁小妞的音色。

《女儿心事难诉说》是待字闺中女子的音色。

《苏武牧羊》每一歌音色都所有变化,如《出塞》中的苏武,李娜加大口胸腔共鸣+顿音技法,表现了当时苏武作为武士的坚定、使节的豪迈、高官的衿持、青壮年的狂傲牛气。《归来》中,饱经磨难的苏武老人,狂劲、牛劲全没了,悲喜交加的沧桑声音,仿佛满脸皱纹的苏武,白发在风中飘散,拄着节仗,迈着蹒跚的步子,颤巍巍的向我们奔来。

《不爱胭脂爱乾坤》运用了有历史苍桑感的老旦音色。

《风满楼》演绎了封建士人的角色。

《古老的民谣一辈辈唱》是一个大姐姐音色。

《青藏高原》用的是藏族纯洁少女的音色。

《每个人都这么说》是摹仿港台舞厅歌曲的味道。

《老门牌》是京味说唱。

《你家在那里》是河南邦子味。

《山远水远》相当于画外音。

《东北大姑娘》结合了二人转的声音。

变换音色,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必须有一个任意控制的橡皮口咽腔。就好比别人跳高2米,不是要你跳2.01米,而是要求你跳3米一样。一个歌手音色固定后,大作形也就固定了,只要咽腔作小调节,能高能低,能强能弱就行了。变音色,意味着大作形要调整,相当于要另一个歌手来唱,这对歌手来说是无法想象的。多数学声乐的人,一生中连一种音色也搞不好,更何况李娜的音色要变许多种呢?

所以,李娜百变的音色,是以全面高超的技术基础为保证的。

(三)、撼动灵魂的品味

音乐(无论器乐或声乐),主题都是要表达人的情感: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七情六欲。

深入一步讲,同一情感,不同类型的人表达方式也不同。比如:丈夫死了,农村妇女多半是坐地蹬腿,放声大哭。知识女性多半脸色苍白,暗自饮泣。联系歌手音色风格,刘欢属于外向大哭型,蔡琴和阎维文内向品苦型。单听一方表演,都挺好。同唱一首歌,则能分出谁的风格更适合这首歌。

水平低的歌手能把悲痛唱成欢乐。例如《铁蹄下的歌女》头两句“我们到处卖唱,我们到处献舞”,学生们唱时全力以赴,周晓燕教授批评:这么唱,给人的感觉是很开心,“我们到处唱歌,我们到处跳舞,多好啊!”所以,唱歌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音没错,字没错,节拍没错,只是喊歌念歌。能表现出歌曲的思想和味道,才叫唱歌。

李娜水平高,就体现在她能把握准歌曲的品味,当哭则哭,当笑则笑。因而,使歌声充满了感染力,打动了人心。

具体分析三首歌:

1、情景分明的《走近西藏》

这支歌表现孔繁森进藏。头两句是孔繁森对青藏高原的内心想象:巍峨、雪白、神秘,象天堂一般,去了必有新的感悟。因而,声音要表现高远的景象,内心轻声的独白;后半部分,声音热烈,亲近,因为孔繁森来到了高原,正受到藏族群众载歌载舞的热情迎接。

本歌特点:由远到近,由轻到重,由景到情,由静谧到热烈。

2、压抑中的内心呐喊:《好人一生平安》

这支歌反映的是不敢高声话语的文革时代,刘惠芳、王亚茹两位年轻女性的心声。她们在艰难的生活环境中,曾拥有过令其温馨的爱情。可天不随人愿,不得不放弃,内心的悲苦只有向自己诉说。李娜牢牢控制自己的老旦粗嗓,用轻弱的声音,把两个内向、坚强、善良的女性内心独白表现的很到位。

3、悲壮的《嫂子颂》

装备精良的百万日本关东军牢牢控制着东三省,张学良的几十万东北军早已被迫退回关内,打败日本似乎是遥遥无期的事。加上东北半年的大雪封山,赵尚志等抗日联军战士抱着必死的决心,忍受风餐露宿、缺后勤、缺医药等艰难,同强大的日军周旋。嫂子(以老嫂如母比喻祖国母亲)是他们的精神支柱,为了“嫂子”宁愿牺牲自己。

日军太强大,打一场胜仗太不容易,正面打肯定失败,“嫂子,借你一付身板挡一挡太阳”,哪怕只一会儿,摸黑偷袭,让我们打死几个小日本,既使死了也值了。

李娜的歌声中表达了一种宗教般的祈求,还有一种宗教般的崇敬,“亲亲的嫂子”给人感觉,似乎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如无这样宗教般的信仰,怎会有“宁愿站着死,绝不跪着生”的悲壮。

其它歌曲也是可以仔细分析的,这里不絮语了。

要唱好歌曲,对歌曲的背景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千万不能搞错,弄错了,则南辕北辙,怡笑大方。我推测:李娜能准确把握歌曲的内涵,可能与她早年的豫剧生涯有关,因为戏剧最重视剧情和人物分析。例如,霸王项羽和黄天霸(原土匪后招安)都是武夫,但舞台动作和语言各有不同:黄在台上抓耳挠腮,多余小动作多,这才符合他是随便惯了的土匪出身的人。项羽则不同,自小胸怀大志,学“万人敌”,是正规军,后来成一代霸主。因此出场行七步,合天上星宿北斗之数。动作和言语精而少,含令出必行的庄重威严之意。如此考究的理论功底,应付一首小曲,对别人难,对李娜不难。

(四)、技法的独特

总结李娜歌唱技术上的突出特点,主要区别于他人的有三点:

1、宽阔的高音。

别人的高音是“哼”出来的,李娜的高音是“哈”出来的。

美声、民族唱法的高音,是美声教学的结果,鼻音(头声)成色占大部分。以致声乐教育大师吉诺.贝基在华教学时,自嘲说:“不能告诉别人我是教鼻音的”。

李娜的高音,走得是中国戏剧“喊嗓”的路子,唱《不爱胭脂爱乾坤》时,位置还不够高。在结合了美声哼鸣技法后,终于使声音达到了头顶位置,但口腔音的色彩还在,使她的高音显得宽阔有力。在《青藏高原》一曲中几度发挥威力,这也就是很多人说她高音用真声的原因,有人说:“李娜的高音太凶悍了。”

2、反教条的胆色。

声乐教规中,最忌讳用喉音唱歌。因为这样不符合嗓音卫生保健,是技术不成熟的表现。

而李娜在《苏武牧羊》的《序曲》、《出塞》和《归来》中,多次反复使用喉声。给人马上要喊破的感觉。其实李娜并非不知用喉声的危害,只是歌曲的人物是武士,粗旷的风格需要用暴烈的喉声才能充分表现出来。不反教条,就要反艺术。

西方歌剧的教条,也造就了西方摇滚乐的风靡一时,喉声不符合嗓音卫生,但它有自己的表现力,是规矩的声音所不能代替的。

3、自由穿梭的发声能力。

《苏武牧羊》是集中体现李娜技术实力的歌曲。李娜的声音能够自如地在高、中、低音阶,强、中、弱的音强和壮、沙、细的音色之间来回穿梭,甚至展示了啸声(超高音),令人叹为听止,国内无人能及。

单论高音,能唱花腔的多了,鼓丽媛等也不差。单论低音,蔡琴更好些。单论刚性,美声里有足够的高手。单论弱声,于文华水平高。但是,没有人能够象李娜的声音这么全面和自由游动。

4、挂嗓的意识。

美声和所谓“科学唱法”,为了追求技术的精纯,很忌讳“挂嗓”,认为这是技术不纯的表现,“宽敞圆滑”的才是好声音。

李娜有足够的技术实力,要做到“宽敞圆滑”并不困难,但却经常化地“挂嗓”。这正是她的高明之处:纯技术好比人体骨骼,而活生生的人,都有自己的外貌特征。“挂嗓”正好能表现出人的生动之处,纯技术的表现力是苍白的、没有灵魂的。

(五)、细腻的处理

不管大歌小曲,要处理好,都是不容易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既要把握主题,也要注意细节。

以上内容中,图片是我自己的,文字内容来自网络。


长征 发表于 2020-9-11 18:00:35

一个守谱的歌者,喜欢她的歌,去过天门山李娜顿悟处。

水中鱼雷 发表于 2020-9-11 19:32:24

本帖最后由 水中鱼雷 于 2020-9-11 19:45 编辑

张千一说太愿意给李娜写歌了,她拿到歌两三遍试唱就进录音棚一气录完,无论作者和录音者都张开了大嘴!呆了。当得之李娜出家后,张千一十分惋惜

97年之后的带子理论上没有盗版了,买个版号自已拼盘带子很轻松了。我看专辑是不是原创主要注意制作部分的单位,只要有乐队的名子或合音什么的基本是原创,因为拼盘的专辑一般不敢注上乐队名称,他没请乐队啊,什么平面、监制、策略、合成那都是虚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李娜歌声特点以及影视歌曲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