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dric 发表于 2017-6-13 23:00:10

【黑胶唱片6.14】6张男高音歌唱家的唱片

本帖最后由 fredric 于 2017-6-13 22:59 编辑

01、软件类别:LP黑胶唱片02、软件单位:张03、软件数量:6张04、软件来源:二手05、软件包装:纸套06、软件成色:8成07、外包成色:9成08、版本类别:欧美版09、版本序列:不知10、版本编号:不知11、软件价格:180元6张,包顺丰12、播放状态:好13、置换方式:先款后货14、能否议价:不可15、运输包装:瓦楞纸板+发泡包装16、邮寄方式:顺丰快递17、邮寄费用:卖家包邮18、买家确认:标准语为“我要了”(仅此三个字)。19、卖家确认:回复买家的标准语“确认”(仅此两个字)。20、本网站中介:支持中介21、付款方式:            工商银行,开户名—鹿放,卡号—955888 ,0200, 003991733   建设银行,开户名—鹿放,卡号—6217,0000,1005,0370,256   支付宝:szhsh111@sina.com   微信:1561139487322、联系电话:1561139487323、售后保障:协商24、附件说明:此唱片同时也在线下店中出售,可能随时被卖掉,请尽快出手,以免耽误。
第一张,理查德.陶伯的金曲,历史原始录音曲目包括:      “你是我心中的一切”,选自雷哈尔的轻歌剧《微笑之国》,      “亲爱的,相信我”,选自雷哈尔的轻歌剧《已经是世界》,        约翰.斯特劳斯:《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      斯托尔茨:《在波美布拉特》      欧文:《我吻你的手,夫人》      弗雷尔:《去睡吧,我亲爱的金发小天使》《来吧,茨冈》,选自卡尔曼的《我爱玛丽莎》,                《握住我的手再一次离开》,选自亚伯拉罕的《维克多利亚和他的轻骑兵》,       布鲁姆:《绿色异教徒》       克莱文:“不是每天都是星期天”        舒伯特:《菩提树》,       “多么迷人的肖像”,选自莫扎特的歌剧《魔笛》,       “请告诉我,我那平和的生活”,选自莫扎特的歌剧《唐璜》       “圣母的眼泪”,选自沃尔夫的《麦当娜的首饰》       “哦,不要哭,柳儿”,选自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特》       “今夜星光灿烂”,选自普契尼的歌剧《托斯卡》唱片上有一道擦印,不影响聆听,请注意。
理查德.陶伯:    1908年,一位父亲带着17岁的儿子去维也纳见著名的男中音歌唱家德穆特,试听后歌唱家对父亲说:“您的儿子根本没有声音,相信我,他永远成为不了歌唱家。”然而,正是这位“根本没有声音”的年轻人,后来却成为擅长演唱莫扎特歌剧、德奥艺术歌曲和轻歌剧的出色男高音歌唱家。他就是有着“德国的卡鲁索”之称的奥地利男高音歌唱家—理查德.陶伯。   1891年5月16日,陶伯出生于奥地利的林茨。20岁时,他追随弗莱堡合唱团的创始人拜涅斯学习声乐。1913年3月2日首次登台饰演《魔笛》中的塔米诺以后,陶伯加盟德累斯顿国家歌剧院。在此后的12年间,陶伯饰演了许多抒情角色。1926年,陶伯加入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除参演传统歌剧外,他还在各地主演雷哈尔的轻歌剧而名扬四海,1926年在柏林演唱《帕格尼尼》、《沙皇太子》,1928年演唱《弗雷德里卡》,1929年演唱《微笑之国》,1930年演唱《美丽的世界》等。      陶伯的歌声与雷哈尔笔下的角色简直融为一体。陶伯不仅是一位歌唱家,还是一位很有才华的作曲家和指挥家。他创作了不少轻歌剧,如《歌唱之梦,古老的切尔西》、电影配乐《我不再相信你》和大量歌曲。1948年1月,陶伯因肺癌去世于伦敦,终年56岁。         陶伯演唱的男高音,具有男中音的音色特征,使得他演唱莫扎特的歌剧咏叹调十分自然、松弛、舒适。比如:《唐璜》中“请安慰我的爱人”一段,在抒情、婉转的歌声中蕴藏着一股力量,非常吻合角色的文静性格。《魔笛》中“多么美丽的画像”,也以中等的音量和优雅的音色唱出,刻画出姑娘的美丽。像陶伯这样具有男中音音色的男高音,演唱德国歌剧咏叹调则很能表现出武士的气质。瓦格纳的《纽伦堡的名歌手》中“清晨闪耀着玫瑰色的霞光”(获奖之歌),就体现出语言与音乐并茂的特点。威伯的《魔弹射手》中“从森林到森林,穿过草原”唱得轻松、自在、连贯。舒伯特和其它德奥作曲家的艺术歌曲,以及奥匈帝国作曲家的轻歌剧,才是陶伯最擅长的曲目,极具声乐价值。












第二张,舒伯特的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男高音:阿克塞尔.修兹钢琴伴奏:杰拉德.摩尔      唱片录制于1945年,历史录音。EMI的SERAPHIM白天使标。品相和质量都很好。










第三张,毕约林演唱的歌剧重唱和场景曲目包括:    威尔第:《命运之力》第三幕,1951.3            《唐.卡洛》第一幕“我多么苍白”,1950.3             《奥赛罗》第二幕,    普契尼:《波西米亚人》第四幕“哦,咪咪,永远不能忘记你动人的面容”    比才:《采珠人》第一幕“在圣殿深处”,1951.3      以上和梅里尔演唱,切里尼指挥RCA乐团    普契尼:《曼农.列思科》第二幕、第三幕的场景,1954.7    威尔第:《游吟诗人》第一幕、第二幕、第三幕的场景,1952    威尔第:《阿依达》第三幕场景,1955    威尔第:《弄臣》第一幕,公爵的谣唱曲“美女如云”             第三幕四重唱,1956.6外封套边缘开裂,胶带粘贴。      瑞典拥有三位最负盛名的巨星,他们是:男高音毕约林和盖达,女高音尼尔森。其中毕约林被认为是继卡鲁索和吉利之后的最伟大的男高音歌唱家,是美声艺术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
      毕约林1911年2月2日出生于瑞典斯托拉•图纳市的一个音乐世家,他的父亲也是一位著名的男高音。毕约林5岁开始即随父亲学习歌唱,一年后,他父亲组成了“毕约林男声四重唱小组”,经常旅行演出,足迹遍及欧美,1920年旅美演出时还录制了几张商业性的唱片。1928年,毕约林进入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音乐学院,师从声乐教育家希斯劳普和福赛尔。1930年入皇家歌剧院专修歌剧。1930年7月21日,他以普契尼的作品《曼侬》一剧首次登上皇家歌剧院的舞台,同年8月,又在莫扎特的歌剧《唐•璜》中扮演男高音角色奥塔维奥,他演唱的那首难度很大的咏叹调《至爱的宝贝》极获好评。这些舞台表演进一步提高了他的歌唱技能,促进了他的学业发展,使他受益良多。      毕约林在1938年前一直是皇家歌剧院的主要演员。在这期间,他成功地扮演了20多个不同特色的歌剧角色,其中最辉煌的成果是主演了罗西尼的大歌剧《威廉•退尔》。毕约林用其明亮的歌喉完成了19个高音C和两个高音升C,从此一鸣惊人,奠定了他在歌剧届的稳固地位,一跃成为欧洲首屈一指的男高音歌唱家。《威廉•退尔》奠定了毕约林在瑞典歌坛的一流地位,仅在瑞典皇家歌剧院他就创造了演出616场的记录。《威廉•退尔》以及1935年由他主演的《阿依达》,使毕约林进入了20世纪最优秀歌唱家行列。当时极富盛名的男高音歌唱家马丁•奥尔曼评价说:“这是瑞典近50年来听到的最完美的男高音。”天赋的本质,加上后天的训练和他对音乐精美的演绎,他对音乐的理解和再创造,使他成为20世纪最出类拔萃的歌唱大师。      毕约林的声望迅速超出瑞典而传遍整个欧美,各大歌剧院争相聘请他前往演唱。1935年他首次在奥地利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上演了威尔第的大型歌剧《阿依达》,一位乐评家称赞说:“这世界上再没有比毕约林更完美的声音了,他拥有天赋的一切。”1938年起,比约林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演唱歌剧。毕约林作为世界级歌唱家的地位是在1937年12月在美国芝加哥歌剧院演唱威尔第的《弄臣》之后进一步确立的。第二年他又在大都会歌剧院成功地演唱了普契尼的杰作《艺术家的生涯》;1939年,毕约林在英国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上演了威尔第的《游吟武士》,展示了他雄浑有力的戏剧性音色。同时,当代著名指挥大师托斯卡尼尼邀请他担任了威尔第《安魂曲》的男高音独唱。同年,他又在大都会歌剧院演唱了古诺的《浮士德》以及威尔第、普契尼的大量歌剧作品。1955年,毕约林与全能女高音玛丽亚•卡拉斯同台合作演出了《游吟武士》,卡拉斯认为毕约林是“最杰出的曼里科”。1960年,将近50岁的毕约林再次赴伦敦演出,他的歌唱技巧依然保持在最佳状态,声音没有任何老化迹象。    可惜的是,他患有心脏病,于9月9日逝世于伦敦,终年49岁。他的英年早逝,对全人类的歌唱事业,都是一大损失。      从录音听来,毕约林的唱功一流,技巧卓越,嗓音结实,音色圆润,音域广阔,音量强大,运腔爽朗,演唱稳重,音调美妙,乐思灵动,感情真挚,表现细腻,格调高雅,修养深奥,热情豪放,刚柔相济,是位不可多得的Spinto男高音歌唱家。    他的演唱有声有色,声情并茂,具有很多美学特点:    第一,气息深沉。毕约林继承了美声(Bel Canto)所提倡的采用横膈膜来调节呼吸的方法。他的气息很深,换气很快,气息与发声融为一体,结合自然,舒适自如,甚至很难发觉他是在什么地方换气的。比如,在普契尼的《图兰朵特》的“今夜无人入睡”中的B2音,轻松、通畅、优美、爽快,气息绰绰有余。            第二,音质优美。他那带家属色彩的音质,不论早期还是晚年,一直保持着丰富明亮、送远持久的特征。这种优美的特征,一直贯穿在他的整个音域之内,不论高、中、低音,都是那么圆润集中,光彩夺目。    第三,起音准确。毕约林的演唱,无论是歌剧、神剧,还是歌曲,都都十分强调起音的准确性。他总是以轻松、灵巧的起音作为良好的发音基础,从而控制气息,稳定喉头和调节共鸣。他的起音既不挤,也不过猛,恰到好处。比如在《假面舞会》第一幕里卡尔多的咏叹调中,他采用软起音,音色圆润、明亮,并富于灵活性;激情乐段则采用硬起音,声音集中、有力,并富于弹性。从而显示了歌声婉转、柔美的特点,又表现出挺拔、豪迈的风格。    第四,控制出色。毕约林对声音的控制非常出色。他的弱音轻松柔美,神妙入微;他的强音慷慨激昂,光辉有力。毕约林声音的适应性也很强。他善于运用不同色调的声音造型来表现不同角色的性格,如他演唱《图兰朵特》的遒劲有力,和他演唱《艺术家的生涯》中的多愁善感。    第五,声区统一。在演唱中,毕约林的整个音域犹如一个声区,上下贯通,水乳交融。仔细聆听他的演唱,很难发现他的声区转换,他的过渡音唱得微妙极了。比如在普契尼的《西部女郎》中约翰逊的咏叹调中,无论是哪个声区的级进音阶或大跳音程,声区、音色、音量同样统一。那个降B音如此辉煌有力,在于他的过渡音唱得好。第六,声音连贯。演唱讲究声音圆顺,强调旋律的线条,这是毕约林演唱的可贵之处。比如,在弗洛托的歌剧《玛尔塔》中的咏叹调“宛若一梦”,音调流畅,语气稳重,抑扬自如,声连歌美,百听不厌。第七,颤音微妙。毕约林的颤音,庄重、平稳、流畅、宁静,富于生气。既不过快,也不过慢,恰如其分,表现力尤佳。他对颤音的运用十分慎重,多以剧情所需而定。比如他在威尔第的《弄臣》第一幕“美女如云”中,根据角色、情节、气氛的需要,其颤音运用得适体适度,效果很好。









第四张,男高音歌唱家麦考马克演唱的歌剧和歌曲曲目包括:    梅于尔:《约瑟在埃及》选曲    马斯奈:《曼农》选曲“梦想”    古诺:《浮士德》选曲“圣洁的小屋”    普契尼:《波西米亚人》选曲“冰凉的小手”    比才:《卡门》选曲“花之歌”    宾伯尼:《爱的居所》    博伊托:《梅菲斯托菲尔》选曲两首“波伊托自原野归来”、“ 我已经走到尽头”    比才:《采珠人》选曲“我相信我又听到”    德里布:《拉克美》选曲    赫伯特:《纳托玛》选曲“保罗的地址”唱片由RCA出品,有多道轻微划痕,故低价出售,请注意。

    1884年6月14日,麦考马克出生于爱尔兰。1903年,他就获得了爱尔兰国家艺术节的金奖。第二年,他在伦敦听了卡鲁索的演唱后,决心成为职业歌唱家,并于1905年进入米兰音乐学院学习声乐,成绩斐然。    1906年1月13日,麦考马克在萨沃纳参演马斯卡尼的歌剧《友人弗里茨》,这是他的首次登台,时年22岁。1907年8月15日,他在伦敦皇家歌剧院出演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中的图里杜,异常成功。接着出演《弄臣》中的公爵和《唐璜》中的奥塔维安,更受欢迎,名声鹊起。同年11月10日,他被女高音歌唱家泰特拉齐尼带到纽约演出《茶花女》,这也是麦考马克在纽约的首演。    就在麦考马克大红大紫的时候,他在英国却不出名,可能是因为他是爱尔兰人的缘故。于是,他加入了美国籍。1924年,他回到英国,其卓越的演唱艺术改变了英国人的偏见,被称为“爱尔兰的卡鲁索”。    1928年麦考马克为罗马教皇庇护庇护十一世演唱,引以为荣。1945年9月16日,麦考马克病逝于都柏林,享年61岁。    麦考马克是典型的抒情小男高音,声音优美,音色很亮。他受过系统的美声训练,在歌唱风格上是正统的意大利男高音,讲究发声的完美,线条的连贯,注重元音的纯净,辅音的清晰,强调吐字准确,分句完整,追求音色的明亮和演唱的优雅。    麦考马克的曲目十分广泛,歌剧中,《唐璜》中的奥塔维安、《茶花女》中的阿尔弗雷德、《蝴蝶夫人》中的平克顿、《艺术家的生涯》中的鲁道夫等,都是他最拿手的。    他演唱艺术歌曲也是美轮美奂。马尔蒂尼的《爱情的喜悦》、钱皮的《妮娜》,唱得很自然、松弛。亨德尔的《塞勒莫》、《费多牧师》、《阿塔兰塔》中的唱段,他特别注重声音的抒情性和灵活性,音量不大,走句分明,力度均衡,风格优雅。他用满腔热情唱出理查.斯特劳斯的《万圣节》、《清晨》(其中加入了克莱斯勒的小提琴伴奏),歌声中充满了诗情画意。他采用朗诵般的音调,陈述出奥尔夫的《主啊,这地上载着的是什么?》、《睡着的耶稣圣婴》、《安娜克利翁的坟墓》等,语气中带着乐思,自由中带着统一。在拉赫玛尼诺夫的《在我的窗户外》、《这好地方》中,麦考马克唱得连贯、真挚、轻柔、内在。特别是两首曲子的高音,他巧妙地从真声进入半轻声,声音不留痕迹,声区衔接自然。柴科夫斯基的《传说》声区很统一,科奈琉斯的《圣母颂》唱得异常醇美、优柔、明澈、含蓄。他用胸声唱出福斯特的《甜蜜的安睡,我的梦中情人》,是用声的最好的范例。









第五张,男高音歌唱家施密特的历史录音曲目包括:    纽巴赫:《今天是我生活中愉快的一天》,1935.9,维也纳     陶伯:轻歌剧《唱歌的梦想》选曲“你是我的世界”,1935.3,2维也纳    纽巴赫:《当你还年轻,世界是你的》,1934.1,维也纳     恩斯特:《游手好闲》圆舞曲,1936.1,维也纳     约翰.斯特劳斯:《维也纳气质》,1933.1,维也纳    兰纳:《我的妻子》,1936.1,维也纳     瓦尔特:《走下来吧,圣母特蕾莎》,1936.1,维也纳    纽巴赫:《我的死》,1933.5,    丹扎:《登山缆车》    卡普亚:《哦,玛丽》,1936.5,维也纳     罗西尼:《那波里塔兰泰拉舞曲》,1932.6,柏林    戈尔迪吉亚尼:《桑塔露琪亚》,1933.1,维也纳     意大利民歌:《西西里蹈语》,1936.5,维也纳    卡普亚:《我的太阳 》,1932.11,维也纳    拉布里亚拉:《小夜曲》,1932.11,维也纳     托斯蒂:《再见》唱片由高登公司出品,品相和质量都很好。
    英年早逝的伟大男高音歌唱家约瑟夫.施密特,具有吉利般漂亮的音色、毕约林般卓越的唱功,但默默无闻,令人痛惜。施密特在短暂的歌唱生涯中,却取得了惊人的艺术成就。他的高音C3(HIGH C)唱得比帕瓦罗蒂还要稳健、轻松、漂亮,而且他还能唱出带有胸腔共鸣的高音D(HIHG D),音色异常华丽,比帕瓦罗蒂还了得。施密特于1904年3月4日,出生于罗马尼亚。他的父母是音乐家,经常在世界各地演出,接触了不少各国文化艺术,这对施密特以后的歌唱事业有很大影响。施密特从小就学习多种语言,接受犹太教育,加入犹太合唱团。早在学生时期,他就举办了独唱音乐会,演唱了列昂卡瓦洛、普契尼、威尔第、罗西尼、比才等人的歌剧咏叹调。    20岁时,施密特到柏林学习音乐。受到当时柏林电台总监——荷兰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布列斯盖斯特的赞赏,受邀参加梅耶贝尔《非洲女郎》的广播演出。1929年3月29日首播后,倍受好评,同时也引起各唱片公司的兴趣,拍摄了许多音乐影片,并在各地巡回演出。1939年,二战爆发。作为犹太人的施密特被关进集中营,而备受折磨,并于1942年11月16日去世于集中营。    施密特是一位典型的抒情男高音,音质醇美、柔润而富于歌唱性。他的声区十分统一,这个歌唱技术最困难的问题他解决得很好,关键在于他的过渡音唱得很好,善于动态调节发声机能,整个音域的声音运用得十分均匀,给人以一个声区的感觉。比如梅耶贝尔的《非洲女郎》中“啊,人间天堂”、马斯奈《曼农》中“啊,消失吧,亲切的容颜”、普契尼的《托斯卡》中“星光灿烂”、普契尼的《西部女郎》中“她以为我远走高飞了”等,在音高变化和音量变化的过程中,其声区丝毫没有出现任何声音的痕迹,衔接自然、上下贯通。   他的中音区多采用鼻腔共鸣,明亮、自然、致远,其歌声犹如天鹅绒般柔软。   他高音区的关闭音成功极为出色,B2、高音升C、以及高音D竟然能够唱得如此平静、轻松、镇定,真是无以伦比。如,亚当的《朗朱莫的驿车夫》中夏佩罗的咏叹调、威尔第的《弄臣》中的“女人善变”、威尔第的《游吟诗人》中曼里科的咏叹调“发抖吧,暴君”、普契尼的《艺术家的生涯》中鲁道夫的咏叹调“冰凉的小手”、普契尼的《图兰朵》中卡拉夫的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等。可以感受到他的高音唱得多么出色,根本不用担心出现破裂音。    施密特的艺术歌曲演唱也是极为出色,他都是以纯正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出色的素养和温暖的声音来表达歌曲的内容。









第六张,《意大利之夏》——1990年世界杯期间,三大男高音(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实况音乐会指挥:梅塔曲目包括:   《菲多利克的哀诉》,卡雷拉斯    《哦,天堂》,多明戈    《奇妙的和谐》,帕瓦罗蒂    《你是我的一切》,多明戈    《燕归巢》,卡雷拉斯   《重归苏莲托》,帕瓦罗蒂    《格拉纳达》,卡雷拉斯   《不可能》,多明戈    《眺望碧蓝天空》,卡雷拉斯    《今夜星光灿烂》,多明戈      《今夜无人入睡》,帕瓦罗蒂   《大联唱》,三人   《我的太阳》,三人    《今夜无人入睡》,三人    这场音乐会无人不知,三大男高音的品牌也是这次创立下的。三人的演唱艺术都处于顶峰(这与后来三人到处赚钱,不可同日而语),又恰逢世界杯,使得原来老死不相往来的三个人能够携手同台,确实难得。尤其是在联唱和加演曲目中互飙高音的情景,100年后也会为人所津津乐道。    唱片还好,但外封套有水渍和破损,内标也有污渍,很是可惜。但拿来聆听,也算实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黑胶唱片6.14】6张男高音歌唱家的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