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开盘机音响技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查看: 2134|回复: 14
收起左侧

全新的突破,全面的提升 --------实试雨果最新UPMAGCD专辑与HRP、LPCD老版之PK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10 12:3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赶快注册并登录访问我们网站,呈现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加入

x
                                             全新的突破,全面的提升5 C, \' ]; w, @) g8 o+ Q4 b
9 P2 h1 ?+ }+ Z( b
                                                                                                                   --------实试雨果最新UPMAGCD专辑与HRP、LPCD老版之PK
% N/ P9 V0 X% D9 b- q$ ?6 W                                                                                            杨维中
( I3 F- {( ^: m0 M; E7 h    2020年3月,雨果公司高调宣布推出UPMAGCD系列唱片在业内引起了不小震动及乐迷的关注。据称,该UPMAGCD采用了终极专业母带制作,其系列专辑碟面采用比24K镀金更抗氧化且反射率超强的铜铝合金反射面,故无论是声音品质与视觉品相均超越HRP与LPCD版本。

' f1 w1 v0 Q6 k. \8 j' U 1.jpg " T) K# Y1 N2 K9 b$ W( ^  D
1 j! D; F. ?' A9 N* I$ w- n& K3 G
    在我的CD唱片收藏中,以中国民族音乐为主要素材的雨果专辑占有相当份额。悉数下来,雨果唱片制作发行已有三十多年了,历经了从最早的44.1KHz/16bit的HRP格式(含LT-4000)制作到UPM母带制作的LPCD1630,其中一些专辑也还间或采用了24bit/192KHz编码录音方式。
    毋庸置疑,雨果唱片所涉及中国音乐题材当之无愧是最为宽泛且数量最为繁多的,从而足以令其他唱片公司望其项背。习惯上,本人是将雨果唱片划分为早期的近代和后期的当代两个不同时空阶段的,而中国优秀民族音乐作品大多都诞生于上世纪中后期,其精华的、经典的民乐曲目大多荟萃于雨果早期的HRP版本之中,如民乐迷十分熟悉的<<小刀会>>、<<夜深沉>>、<<卖花姑娘>>、<<江南好>>、<<剑器>>、<<管弦丝竹知多少>>、<<春江花月夜>>、<<喜洋洋>>、<<蜀中琴韵>>、<<广陵琴韵>>、<<将军令>>、<<云南回忆>>及已经绝版了的<<阳春白雪>>等等。
    而雨果后期的LPCD唱片,虽再版了不少经典HRP专辑,但在曲目的风格走向和题材选取上则有所不同,即大编制的民族管弦乐团演奏曲目不多,转而偏向于单件制乐器的独奏,其中尤其是古琴专辑明显篇幅增多,如<<太古清音>>、<<朱远琴声>>、<<逍遥游>>等等。此类素材专辑的聆听对象相对高深,受众面更适宜资深民乐专业人士,可谓阳春白雪和者盖寡。但总体而言,雨果唱片于中国大陆及港澳台、东南亚地区华人圈乐迷中,一直享有良好口碑而广泛受到粉丝们的推祟。与此同时,雨果唱片对于民族器乐爱好者乃至各大音乐学院民乐系在校生,亦具有极高的史料参考意义和收藏价值而弥足珍贵。
" }. w9 @+ Q# z& P
    此次雨果首批推出的UPMAGCD系列唱片中,全新再版了<<穆桂英挂帅>> 、<<阳春白雪>>、<<十面埋伏>>、<<闵惠芬>>、<<无所事事>>、<<彩凤鸣岐>>、<<疏影>>、<<雨果发烧碟十二>>等等多张经典专辑。
% g" q7 L3 p6 @3 z; [ 2.jpg
    为了验证雨果AGCD新碟的实际音效,本人此次采取了两种版本专辑进行PK的方式,而且直接用耳机监听以便快速判断决出胜负,试听的器材甚为简洁:索尼CDP-X3000CD机、烙尖记忆P1pro耳放、AKG-K601耳机、TARA   labs超时空信号线。首听的是王静的琵琶专辑之一曲<<阳春白雪>>,此曲虽为琵琶独奏曲目,但由于采用了中西弦乐器及打击乐器强力协奏,故具有后时代新民乐演奏风格特征,加之动态响应十足而倍受音响迷青睐被常用来作为发烧试音碟(该碟的HRP、LPCD版本在广东珠三角音响发烧群体中拥有率很高)。
3.jpg 2 I& L& G# A/ p! T; x0 R% @! ~
        6 }7 p1 X- L; `" D" ]0 H
        先听LPCD1630版,再听AGCD版,更换碟片时耳机放大器音量调节是不动的、用耳机监听两个版本的同一张专辑,非常容易分辨出其声音不同,我将曲目的播放时间控制在引子段落1分15秒之内,也就是起部(一)的<<独占鳌头>>的曲酋那二三十个小节、这是纯音响性的试听,而非常态下的音乐欣赏,两码事。         7 r5 L/ @2 x3 i; k9 W9 j" r3 v  `
4.jpg
8 g, i0 g3 v/ P. f6 m1 j
7 J, x; @9 x4 S) b# p" |* E" K- Y         实际的AB对照播放只进行了三个轮回便告结束,直接获得的感受几乎是一耳朵的事,没有丝毫的悬念。两个版本中,LPCD的音量电平要稍高一点,因此声底明显也硬朗了好几分,琵琶的弹指音质感纹理非常明晰而纤毫毕现,音符的颗粒感很强而令人听起来十分的清新提神,伴奏声部处于右后方位的木鱼节奏敲击,在47秒处显得解析力很高的清脆而亮丽纤细。相比较之下播放AGCD版本时,所获得的听感则有了很大的不同而迥然有别,最直接的表现是声音的风格趋向于柔和与温暖了很多,琵琶的拨弦与扫弦音和左后方的高胡伴奏绵和了不少,直锐的线条感被稀释了好几分,旋律音符包括木鱼的敲击声听起来更像是作了美化的圆滑过渡处理,从而宽松、温顺、丰润了不少。
    AB比较的笫二首曲目是选自AGCD<<十面埋伏>>(中国弹拨乐曲精迭二)中第七首的扬琴独奏之<<春到清江>>,对应参照的为编号LT4007-2的老版本专辑<<春到清江>>,两个版本曲目均源自广州星海音乐学院王文礼同一录音演奏,不同的只是碟片的后期处理与制作不同。6 Z, o1 a0 F: y% j( Q
5.jpg
    由于是全曲式聆听,因此两个版本的轮番比试耗时达到45分钟有余,为了听到更多的微末细节,耳放的音量旋纽被升至到两点半刻度值。这次是倒过来直接先听AGCD版的。这首曲子我太熟悉了,因为曲作者就是武汉歌舞剧院的扬琴演奏家刘维康,也许正因为如此,我从AGCD碟的屏息聆听中,发现王文礼于快速段落演奏中的琴竹误触码达到了三次之多,笫一次为2分54秒处(强),第二次为3分22秒处(弱),笫三次则为3分38秒处(中),而这是以往我听老版碟未能发现这么明显的。
6.jpg
    听老版本<<春到清江>>时,感觉电平信号要略强一点,但解析力却逊色于AGCD几分,何以见得?具体表现在琴竹触码的瑕疵细节被遮蔽贻尽,其中尢其是2分54秒的最强一处触码声,已荡然消失而全无可闻,第二次和第三次的琴竹触码也有所暗淡弱化,这一轮试听二者在声音风格的走向上我没察觉出有何太大的差别,这也是单件击弦乐器所难以甄别的,但AGCD的优势是解析力占了上风,这种能将演奏瑕疵展显无遗的特质,对于日后演奏者录音作品的完成度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民乐演奏不易获得音响发烧友认同的缘由之一是”干涩”,这也是眼下民族管弦乐团大量掺入西方大提琴和倍大提琴的原因,借以提升声音上的厚实度与蓬松感。而雨果管弦乐专辑<<穆桂英挂帅>>中的曲一<<安徽民歌主题随想曲>>,则是于交响乐团演奏中融入板胡领奏从而全曲贯穿大气、欢腾、热烈而又不失中国元素氛围。

( u, J8 n' f7 W1 A; _ 7.jpg
    反复比较HRP和AGCD两个版本的<<安徽民歌主题随想曲>>引子部分1分28秒段落发现,由于AGCD的信号电平输出较高,因此在试听时需衰减一定音量而求得与HRP版响度上的平衡一致。经过四轮的AB比较,虽然二者的差异极小,但我从耳机直达声中能感受到的区别是HRP老版的声音略为干薄、发糙,而后者AGCD的声音则来得更为润滑有如婴儿的肌肤,由于旋律的转折和起伏过渡得十分圆滑,所以聆听起来更为顺耳、舒服一些。
& A3 s8 H- v) n- n( \
; `* A9 R) p; K& v 8.jpg
    从音响发烧友对声音的追求、审美来看,无论是交响乐还是室内乐或人声、爵士乐、弦乐乃至于民乐等等,均以温馨、厚实、饱满的暖色调为最合口味,而西方管弦乐器在乐团声部的结构上要更优于中国民族管弦乐团的声部编制,因此民乐曲目专辑制作无论是录音还是后期合成,其难度反而更高,简单地说就是民乐唱片必须声音丰满、顺耳、耐听性强才能赢得乐迷们的钟情。
    综上所述,雨果老易直言------”CD面世后不到十年也为人诟病,原因在哪?也是母模生产电脑化,唱片公司不再提供开盘带或UMatic数码母带,只是把CDR拷贝当制作母盘源,近十几年更是用电邮等网络数据传输。这些原因大都因方便、快捷、节约成本等造成的。”4 g7 |+ F  c% }8 s2 |
9.jpg
    老易在谈及AGCD专辑制作时并不讳言------回顾历史找出”好声”原由:发烧友喜欢模拟录音;早期的数码母带格式是优秀的;CD碟的金属反射面会影响激光反射和读取率;CD碟的塑胶透光率也会影响激光反射和读取率;CD碟的塑胶数据坑纹精度会影响数码的失真;数码母带读取传输和玻璃母模的刻录也会影响整体音质;数码磁带或CDR母源都有著限度有效期;数码录音混音或母带制作的所有环节,包括电源、电脑、时钟、接线、软件、硬体、外挂程式、媒介体等都会影响音质。数码失真量化问题目前仍然存在很多”黑洞”。
    最后必须说明的是,以上任何完善的配合都需要优秀的母带制作,这是门需耍全面音乐和音响修养的精细艺术工作,并不能单靠发烧情怀来完成,许多发烧友分不清先后程式而以为某种材料作为片基就会有好声音了,其实不然。
. u- f+ V% f: ^
发表于 2021-6-10 15:49:4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不见图片
 楼主| 发表于 2021-6-10 16:4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维中 于 2021-6-10 16:51 编辑
; M7 a" g+ @# D% T  Q' c! y. k
淼淼 发表于 2021-6-10 15:49
0 u4 v+ m" e: R看不见图片

# m0 d0 i) i, j/ m由于无法编辑,那我就补充发表图片吧
 楼主| 发表于 2021-6-10 16:5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一
7 _2 f& S% H( c; R. ^
psc.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6-10 16:5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二# M$ R6 g& F3 e, P+ i. \- I  i
psc (1).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6-10 16:5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三
/ p: R9 {6 L' H% n8 o
psc (2).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6-10 16: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维中 于 2021-6-10 17:02 编辑   p# x! z) e. N9 H5 a
) @, n9 Q6 v6 h( H
图片四、五、六、七、八、九。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楼主| 发表于 2021-6-10 19:32:14 | 显示全部楼层
!!!
" R  p8 o/ `& t
133727l7xmm5azzkm7waao[1].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6-10 19:32:54 | 显示全部楼层
!!!$ |3 b0 I: I1 b2 f- e8 j/ D0 H' @
133801yhfoclcf8cpljxyh[1].jpg
发表于 2021-6-12 12: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DSC07030_副本.jpg & ?, O4 G- o3 {5 W0 `0 S
发表于 2021-6-12 12: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DSC07031_副本.jpg ) X3 L( g+ w1 M) V# M# b: U
- N. d: }: U- K2 \) J
DSC07032_副本.jpg 2 F+ X0 Z) _( L. N8 _
 楼主| 发表于 2021-6-12 14:49:4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红灯记网管补图!
发表于 2021-6-15 11:44:17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
发表于 2023-7-22 21:50:3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lpcd45价格也炒起来了
发表于 2023-9-22 22: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不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开盘机音响技术网 ( 桂ICP备20003207号-1  公安部备 45010302002201 客服:18077773618

GMT+8, 2025-7-12 01:06 , Processed in 0.09157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