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开盘机音响技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查看: 2028|回复: 2
收起左侧

音乐何须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28 07:4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赶快注册并登录访问我们网站,呈现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加入

x
音乐何须懂。对于任何音乐,听者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听着愉悦就是目的。对音乐的文字解释式的宣传音普极,误导了我们,给我们与音乐之间划了一条线。音乐何须懂,想怎么听就怎么听,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这如同马列主义大众化一般。让普通群众都能懂深奥的马列主义,喜欢音乐的人都能听经典的乐曲。
 楼主| 发表于 2019-8-28 08: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音乐何须懂。对于任何音乐,听者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听着愉悦就是目的。对音乐的文字解释式的宣传及音乐知识的普极,误导了我们,给我们与音乐之间划了一条线。音乐何须懂,想怎么听就怎么听,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这如同马列主义大众化一般。让普通群众都能懂深奥的马列主义理论,喜欢音乐的人都能听经典的乐曲。
发表于 2019-8-28 13:42:10 | 显示全部楼层

0 \' s: v8 U( Z' ^9 x; j随着这回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人们喜欢起了音乐。音乐已经逐步成为人们生活中或多或少的部分。早上起来,人们喜欢听一段儿温柔的轻音乐,为的是延续昨夜的美梦,希望那美梦变成活生生的现实;上班的路上,人们打开车上的音响或者戴上耳机聆听播放器的音乐,为的是缓解匆匆忙忙的节奏和减轻堵车带来的疲倦,中午的午餐音乐真是太好了,他可以让您暂时从繁琐的工作中得以解脱,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得以享受丰盛的美味,晚餐借助点小酒,在音乐的半周下缓解一天的疲劳或者享受今天的成功分享业绩... 音乐已经无处不在。1 K8 N* w" ~1 \/ U
1.jpg
0 t" S2 S, h* ]. e& D
5 J& N- T) q6 {2 n1 ~: {9 x先说说古典音乐,实际上我们绝大多数人即听得懂又听不懂古典音乐。有人懂了装作不懂,更多的人是不懂装懂。我觉得上述观点是片面的,只要你喜欢,只要能够引起你的共鸣,或喜悦、或悲伤,或激昂或消沉,那就是懂了!至于懂什么了,是否和原作者的创作已经相吻合,我认为那并不重要,重要的音乐的旋律和你情绪合拍
4 N. D$ a. J6 P$ E 2.jpg $ y& p% s7 r$ {8 `  r
1 B- y( I1 H0 w7 I( Z# |
不同的音乐,包含不同的特质,然而这种凭借直觉的纯粹美感体验并不能完全释放音乐的能量。
' F6 F/ S, ?1 k  Z1 \! k对于古典乐要不要听懂的讨论一直存在。作曲家艾伦·科普兰将音乐欣赏分为三个层次:美感层次、表达层次和纯音乐层次。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知道的越多,想了解的也越多。若想从纯粹的感官体验进入第二个层次甚至第三个层次就需要经过学习。
& x6 [5 ~" }! C' J+ {( _3 h/ n+ D3 A音乐也是一样,听得越多,渴望了解的越多。在糊里糊涂凭借着主观兴趣听了好几年古典音乐并有了一定积累后,适当的在理性层面了解音乐是必要的。
9 F, N% f! f; A) |$ U理性的分析和思考能大大提升对音乐美的享受,因此也特别的想要推荐一本有关西方音乐经典教材《听音乐:音乐欣赏教程》(以下简称《听音乐》)。因书中包含内容非常全面,继而在阅读这部书的时候更是发现,在音乐的欣赏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疏漏的地方等待自己去了解。. W+ f6 I/ W& z) [3 m- Z+ Q0 t- R8 N
3.jpg
( ?* N( _+ l1 ]/ f; J( F# U4 q1 w
《听音乐:音乐欣赏教程》全彩插图第十一版
9 v7 m3 y5 E& o4 X6 K* g0 R4 C4 @教授们授课的首选 5 v- J8 n$ O# p  c& O- J8 r, L5 m
《听音乐》已经再版了十多次,很多高等院校比如耶鲁大学在音乐教学中就使用这本著作,中央音乐学院西方音乐史教研室主任余志刚也在自己的音乐欣赏课程中长期使用这本厚重的大书。3 B; l1 }/ Q! R
作者罗杰·凯密恩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克劳迪奥·阿劳的弟子。他兼具精湛的钢琴演奏技艺和理论研究精神,同时这部书的书写逻辑清晰,语言也通俗质朴。/ J1 X8 J* D# d; R
第一部分 音乐要素 简单清晰的介绍了最基本的音乐知识及音乐名词,比如音高、力度、音色、人声、乐器、节拍、旋律、和声、织体等等等等。并以大量插图穿插其中。比如在讲到乐团的常见乐器时,这样的插图就能让人简单快速的了解乐团的一般组成形式。7 Z  S: j0 a2 j6 o& w
4.jpg
1 ]9 k* d) @0 p5 M' ^+ l特别想夸夸这本书的目录部分,非常详尽。对于想着重了解某一时期,某一作者,某一音乐形式,或者喜欢跳跃式阅读的读者来说非常方便。
. ?/ m! H' s. r8 ]8 K. L: M  f  L( c 5.jpg 3 c, Y9 u8 J0 O
0 Z* w2 C3 i! W
详细的目录展示
3 l" m6 u2 q% y6 i) E) X9 S全书穿插具体作品对各种音乐要素进行分析,继而以宏大的篇幅论及音乐史上各个时期,对灿若繁星的音乐作品和色彩斑斓的音乐风格进行梳理和解读。除了第一部分和最后几部分之外,全书的大概4/5篇幅是在历史大背景下讲述历史音乐的发展进程——
* x( g: Q) C, u9 E4 b第二部分 中世纪 -
: l+ d  ?, ^( u, ~7 e3 C第三部分 文艺复兴时期 - 6 ^  U' h, h: v1 p
第四部分 巴洛克时期 -
* ?& r& ~- X- v8 q/ X: X  b第五部分 古典时期 -
4 U& c+ M+ c2 L; ]第六部分 浪漫主义时期 - 2 g  F: a; x) o% q8 N4 m# [( K
第七部分 20世纪以后% J! Z& `, I! |" v8 _4 i

+ }( U* ~5 N* m但作者并没有从宏大的写历史脉络中写一部音乐史的想法,他只是将必要的历史关系融入进彼时彼地的音乐系统里。这以上6大部分中的各个小章节里,对音乐的发展背景、代表人物、代表作、音乐特点,以及自身的专属知识要点分别加以详尽的论述。4 D. e; T/ s9 p/ G" g# o2 x/ b+ n
以 第五部分 古典时期为例:章节最前面的“年表”方便人们直观了解同一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正文中的小章节则系统讲述相关音乐知识。* b  F4 l" s& a8 m! ?
6.jpg % c1 W- F7 t6 U+ v/ j+ @) j& r
' w/ s& {2 B' m
历史文化背景
' w0 F0 P/ T7 H- O0 M7 Y- c而每个章节的最前面都有提示,告知此一章节的阅读目标,让读者带着问题在阅读中寻找答案。比如在这部分篇章开头就会有这样的提示:! l; g  W  x! V: y  f
█ 比较古典风格和晚期巴洛克风格1 |* Y7 O2 R2 d
█ 通过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生平了解作曲家的解放$ B/ a: }! @. I; r$ w
█ 阐述奏鸣曲式、主题与变奏、小步舞曲与三声中部和回旋曲的基本要素
' F& ]# f4 O; _1 A, L█ 区分奏鸣曲式和奏鸣曲  W1 L% ?7 z, ]
█ 描述一首典型的古典时期交响曲$ ^; f% j' p! W' x2 N2 \1 k7 J+ I) k1 k
█ 列举古典协奏曲和古典交响曲的不同之处$ N  N6 ]5 z- n7 X
█ 论述古典室内乐的基本特征
9 X  i$ S, Q1 O* c% T) B█ 描述贝多芬音乐中的一些创新之处
, s3 f' n8 L* k7 `+ o, ^ 7.jpg 4 u! E4 k0 V9 L( R7 `8 g! `
章节前的学习提示
: |9 M0 y: ?1 r$ _8 N, H 8.jpg
0 X6 |: H7 w5 J# z) A: Q# Y- U/ G3 f( c9 Y5 F# |5 A+ c' r: w
在线听 最经典的音乐选段 / h4 [' w8 U1 l& w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作者在书中首创了“作品导聆”(Listening Outline)以及“声乐导聆”(Vocal Music Guide)栏目,精心选择了正文中述及音乐作品的录音,以时间码为纵轴,对作品进行了绝不教条,却简单有力的分析。更重要的是,可以扫描书中二维码进入到在线课堂,聆听全书讲到的音乐片段,省去了到处找音乐的麻烦。; q% z7 l6 a# r; |, m* T; i( P
8 L2 A4 b9 m1 `; K3 p
9.jpg 1 J% F; V7 V! o% f

( E) }! n' q% U* h+ K0 c9 N3 r- M3 S9 P' B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开盘机音响技术网 ( 桂ICP备20003207号-1  公安部备 45010302002201 客服:18077773618

GMT+8, 2025-10-3 14:46 , Processed in 0.06776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