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快注册并登录访问我们网站,呈现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加入
x
LP复兴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国内音乐发烧友对LP的重新认识以至追捧也深受这股潮流的影响。外国音乐爱好者对LP的热情从未中断过,近年来,不少国内外的音响杂志开始赞赏LP之美,一些大型音响展也专门展销LP,这激发了国内玩家的好奇心,也渐渐切身感受到LP的魅力。
# ] o4 w; |. I/ Z' d& ^; n& R9 y: H
与国外相比,中国民众事实上并未经历过LP大规模普及的阶段,对LP独特的音乐质感的感受缺乏基础,这造成LP在国内一度断层。/ M2 J- G; v& t" y' W, O" ]
这主要源自上世纪80年代以前,温饱问题尚不能解决,人们没有能力花大钱购买好设备,然而,没有好的唱机和音响设备,黑胶就无法展现它的美。并且,国人接触LP的时间太短,不懂得讲究一些关键细节,如冲洗唱片没有专用清洁剂,而直接用自来水冲洗,给LP带来很多静电,听起来就会有杂音,就不能感受它的音乐之美。
" r `, d u; D( T+ M9 B
. t) |3 b% m+ g2 V% s因此,对于国内年轻族群而言,接触黑胶唱机的概率相对较小,现将黑胶做一系列简单说明,让大家对黑胶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也更能够体验把玩黑胶的乐趣。
% H% e0 f, u( O) g2 n4 i先介绍什么是黑胶唱片以及黑胶的发声原理。
c! z- q0 x, x; x# K※ 什么是黑胶唱片
: E) ~, s/ V) \. V, p早期的唱片常以虫胶为主要原料,因质脆易裂,现已改用氯乙烯-乙酸乙烯共聚树脂为主要成分,质地硬中带韧,物理性能经久不变,唱片电声技术指标也得到提高。
+ _; u$ g3 Y5 X7 X5 U黑胶唱片通常有33、45、78 R.P.M.(转/分)三种标称转速,外径也有175、250、300mm三种尺寸,不同的转速和尺寸各有其不同的用途。所谓 R.P.M.,即 Round Per Minute,指黑胶唱片每分钟的转动次数,分为 33.33 转、45 转、78 转。转速越快,代表在同一分钟里能够括取更多音频,理论上音色更细致、动态更大。但转速越快,也代表越快转完,容量相对变小。* ]# }& u: \& k7 a
1 p# `, f. y* c# R- C/ T: j
(1) 78转唱片
; c8 G& S" q+ h/ s) M6 D在唱片发展的初期,唱头的制作和唱片刻纹技术还不是很发达,只有以提高转速增长音轨来保证唱片的频率响应,黑胶唱片转速定为每分钟78转,这是当时一个标准,因此英文叫做Standard-Playing,缩写为“SP”。由于78转的高转速,可录音时间非常有限,78转的SP唱片每面只能记录5分钟左右的音频信息,一首约30分钟的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灌录78转的SP唱片需要6-8张。9 M( i; r: f \3 Z4 \! V1 q
' R3 H, ?) }/ i1 s+ K* B' Z
78转唱片4 U. c# b5 A6 K# M% P: @: z
(2) 33 1/3转唱片
% n2 H1 M2 R/ J5 p1948年开始,33又3分之1转速的唱片正式投放市场,单面记录时间比78转唱片提高了好几倍,记录时间已可容纳30分钟左右,所以将唱片制造商给33又3分之1转的唱片取名“Long-Playing”,它的缩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LP”!33又3分之1转的唱片在整个黑胶唱片的发展历程中持续的时间最长,发行的数量最大,声音品质也最好,应该说33又3分之1转的唱片是黑胶唱片的发展的顶峰。
) `; c5 u; d6 a* W
0 u. y/ L. S* e0 r/ f/ x33转唱片 ?# u$ ~) E4 u7 p/ }6 z
(3) 45转唱片
" u) ?+ \- O& i9 G% t45转的唱片通常用于灌录流行歌曲,每面一曲。当然也有少数录有古典小品的45转唱片。唱片制造商给45转唱片定义为 “Extended Playing”,缩写为“EP”。这个“延长”的概念是相对78转而言的,确认是否EP唱片有两个特征可寻:一是EP唱片的直径是7英寸(约175毫米),二是唱片的中心孔径为1.5英寸(约38毫米)。
- o4 H4 W7 L+ J9 j7 S# f: m4 u4 W! }! p: N" d. I$ b5 v8 o# U
45转唱片' R1 P. K/ x0 ^6 q2 p( N
(4) 16 2/3转唱片
4 F5 d! Y% |% Y1 i; v16又2/3转的唱片问世,目的是希望在12寸的唱片上录制更多音乐。但由于转速太慢,音频信号记录密度很低,它的频率响应、动态范围、信噪比等指标均很不理想,虽然一度被用在语言教学中,最终还是很快被淘汰。, m, i/ k* Z- W }0 A2 ~+ W
' u" S e+ U8 N4 {- x
16 2/3转唱片! E. b- S6 L8 z% A1 I V2 ~( M
80年代起,数码录音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传统的模拟唱片是一个无情的挑战,尤其是90年代SACD的出现,使得数码系统在频宽、动态和静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大有超越模拟系统之势。为了与SACD数码唱片抗衡,黑胶唱片制造商在不断提高刻纹技术的同时,把33.3的转速提高到45转,请注意,这时的45转唱片的定义已不是过去的“EP”,而是LP的极至规格,它的尺寸与33.3唱片完全相同,唱片轴孔径也与33.3唱片一样,唯一不同之处就是转速,唱片转速的提高与开盘录音机提高带速有着相同的目的,就是提高单位时间内记录密度,从而获得更高的声音品质,通过实际比较聆听,45转的黑胶唱片的确在频宽、动态和静噪各方面提高到空前的水准。7 @% l* V- E- m! A; R* S2 J
近几年黑胶唱片厂家推出的复刻唱片,一张内容完全相同的唱片同时发行33又3分之1转和45转两个版本,不同的是45转版由4张唱片组成,每张唱片只录一面,反面是光板,据厂家说这样可保证有唱纹的一面平整性。尽管此举有商业行为之嫌,但音质的确有很大的提高,每当听了45转版后,总觉得33.3转的唱片似乎有点“营养不良”之感。5 A7 M. w- z! j) d6 x
※ 黑胶唱片发声原理
' R4 C0 e0 K5 Q/ e$ L) S7 v$ d6 i黑胶唱片,属于纯物理发声,发声时主要依靠唱针磨擦唱片的片纹:唱片片纹在唱片内成45度,一边左一边右,唱针就磨擦这些片纹而发声。因此,夜静时,留心细听唱针行走,你就会听到片纹摩擦丝丝沙沙的细声。发声的同时,唱针亦同时引起振动,唱针的这些振动,引发唱头内的线圈产生微小的交流信号,唱头放大器就负责把这些微小信号放大再交入前后级推动喇叭,而所有唱盘的电源供应,都只是供应唱盘的马达行走转盘,唱头绝不用电,甚至可以理解为唱头是因片纹振动的发电装置。9 T; y1 v( ^' |" q9 e1 L, D1 n
1 U" S4 i7 _; x
* t" [4 c& i% C5 \3 A唱片上的片纹,基于物理特性,高音的片纹要求很细很浅,相反低音要求片纹又粗又深,所以当五十年代开始发展立体声密纹唱片时(LP---Long Playing意思是长时间播唱,即密纹唱片),为了平衡粗纹和细纹的差距及加密片纹,于是便把高音提升并降低低音电平,提升高音和降低音后,片纹的高低音、粗细就相差不大,可录入长时间片纹,到回放时,用提升低音电平降低高音电平的曲线放大器,便能重现原来片纹的声音。
& t4 V9 ^, Z: _这种提升又下降的曲线,早年各大唱片公司并不统一,多达十几种,常见的亦有数种,后来在五六十年代,陆续统一成常用的一种,就是RIAA(Recording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America美国录音工业协会),故唱头放大器又叫均衡放大器或RIAA放大器,因为这种放大器包含RIAA曲线均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