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开盘机音响技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查看: 1381|回复: 0
收起左侧

【黑胶唱片】“伟大的巴比罗利”(英国伟大指挥家的作品集),6张唱片一盒,包顺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1 01:3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赶快注册并登录访问我们网站,呈现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加入

x
本帖最后由 fredric 于 2015-7-1 01:39 编辑

01、卖品种类:黑胶唱片(LP)
02、卖品型号:33转
03、机身序列号:无
04、卖品来源:二手
05、卖品位置:北京
06、电压频率: 无
07、外观成色:详见说明
08、内部成色:详见说明
09、修摩情况:无修无摩
10、工作状况:每张有详细说明,请具体参看
11、卖品缺陷:每张有详细说明,请具体参看
12卖品价值:6张唱片,价格500元,包顺丰快递
13
、可否议价:否
14运输方式:顺丰快递
15运输费用:卖家负担
16
、运输保险:无
17
、保险费用:无
18
、包装方式:自包装
19
置换方式:淘宝、或先款后货
20
、置换保障:双方协商
21
中介与否:支持论坛中介
22
联系电话:15611394873
23
付款方式:
       银行卡:工商银行,开户名—鹿放,卡号—955888 0200 003991733
24特别说明:此唱片同时也在其它场合出售,可能随时被卖掉,请尽快出手,以免耽误。


    这套6张一套的“伟大的巴比罗利”的录音,世上并不多见,由PYE公司录制。
    首先,当初英国的PYE公司录制这套录音时,其乐团是巴比罗利一手打造的哈勒乐团,而EMI采用的是爱乐乐团、伦敦交响乐团等。相比而言,虽然其它英国乐团名气更大,但巴比罗利与哈勒乐团的合作却更显得水乳交融。
    其次,PYE在录制这些录音时,还专门邀请了以录音发烧著称的水星公司(Mercury)的工程师参与其中,因此录音非常优秀。
        第三, EMI大量出版过巴比罗利的CD,20多年前街上的音响店中,放眼望去,只要是巴比罗利的唱片,都是EMI的。用一句北京人的讲话:“简直是臭遍了街了”。而PYE的录音是立体声录音刚刚问世时50、60年代的作品。由于PYE的倒闭关门,已经根本找不到这些录音了。幸好《读者文摘》的英国分公司,出版了这套录音,而且独具慧眼地挑选了PYE的录音。
    最后,这六张唱片的外封套封面,都采用了欧洲的六处著名景观的照片作为封面,非常之美。恐怕,只有这样的美景才能配得上巴比罗利爵士的绝美录音。
    唱片的品相和质量都很好。

封面、封底、盒内:

DSC03971.JPG

DSC03972.JPG
DSC03973.JPG

六张:
DSC03974.JPG

内标:
DSC03982.JPG

背面:
DSC03981.JPG

巴比罗利
    约翰·巴比罗利(SirJohn·Giovanni·Battista·Barbirolli,1899年12月2日—1970年7月29日),英国指挥家,20世纪重要的指挥大师之一;生于伦敦,1924年组建自己的弦乐团并任指挥,1929年任伦敦皇家歌剧院首席指挥,1933年-1937年出任皇家苏格兰管弦乐团音乐总监,1936年-1943年还跨洋担任著名的纽约爱乐乐团音乐指导,1943年英国哈雷管弦乐团召回他重整乐团,开始了其指挥生涯中最光辉的阶段,1949年被册封为骑士,1968年荣升"终身桂冠指挥",1969年封为荣誉侍从,1970年7月29日因心脏病突发逝世;他的指挥风格洋溢着丰富的浪漫诗情,尤其是北欧音乐,最能发挥他所特有的魅力。
    人物生平
    在20世纪的指挥艺术中,大提琴家出身的指挥大师是十分引人注目的,在这些人物中,包括着托斯卡尼尼卡萨尔斯、巴比罗利和罗斯特罗波维奇等赫赫威名式的大师,但托斯卡尼尼作为大提琴家,仅是一名优秀的乐队演奏员,他实际上很早便放弃大提琴演奏而只从事指挥专业了,卡萨尔斯和罗斯特罗波维奇则是现代大提琴艺术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杰出大师,他们在大提琴演奏方面的成就是有着无可比拟的高度的,由此看来,他们在这方面的名声,自然远远高于他们作为指挥家的名声。
    然而巴比罗利却不同,他与以上几人相比,是一位地道的、中间类型的双料大师,作为大提琴家,他早年曾多次举行过意义重大的大提琴独奏会,并曾作为自由职业的大提琴家和弦乐四重奏中的大提琴手而活跃在乐坛上,而作为指挥家,他又是英国和世界指挥史上的一位功勋卓著的艺术大师。
    人物简介
    生于1899 年出生在英国伦敦。他的父亲是一位意大利血统的小提琴家,母亲也是一位法国血统的音乐家。由于巴比罗利出生在这样一个“意—法”血统的家庭中,因此他的原名曾叫乔瓦尼·巴蒂斯塔·巴比罗利,这是一个很“意大利化”的名字。巴比罗利从小生活在这样一个音乐环境和气氛都十分良好的家庭中,自然从中得到了很大的益处,他从小便开始学习音乐,11 岁时就己登台演奏大提琴了。
    1911 年,12 岁的已比罗利进入了伦敦的圣三一音乐学院,以后又成了著名的伦敦皇家音乐学院中的学生,他在学校中努力学习多种音乐知识和技能,但其中还是以大提琴演奏专业的成绩最为突出。
    1919 年,巴比罗利从音乐学院毕业,便在当时的女王音乐大厅管弦乐团中担任大提琴独奏演员,其实,他早在1915 年16 岁时,就开始与这家乐团广泛接触了。1918 年,巴比罗利应征入伍,但随着战争的迅速结束,他又重新开始了他的音乐生涯,他先是作为职业大提琴独奏家往来于欧洲各国的音乐舞台上,然后又先后在“国际四重奏团”和“库奇四重奏团”中担任大提琴演奏员,开始了其繁忙的室内乐演奏生涯。 1924 年,他着手组建了一个弦乐合奏团,由他自任指挥,并将其命名为“巴比罗利室内乐团”。从这时起,实际上就已经标志了他作为指挥家的辉煌生涯的开端。1926 年,他被聘为英国国家歌剧院的指挥,1929 年又首次指挥了著名的皇家科文特花园歌剧院,并从这一年开始到1933 年间,担任了这个剧院巡回演出团的首席指挥。 1933 年至1936 年,他又在格拉斯哥的苏格兰交响乐团担任了几年指挥。这时,他已在欧洲,尤其是英国有了相当程度的名气了。
    1937年,巴比罗利来到了美国,这一年,他首次指挥了著名的纽约爱乐乐团,给人们带来了非常良好的印象,后来,指挥大师托斯卡尼尼因故卸去了纽约爱乐乐团常任指挥的职务,几经周折以后,这个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名牌乐团,终于相中了巴比罗利,聘请他担任了该团的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他在这个乐团中一直干了六年,于1943 年辞职回到了英国,之后马上便在曼彻斯特的哈雷管弦乐团中担任首席指挥,为这个乐团跻身于世界一流水平立下了汗马功劳。
    进入到本世纪60 年代以后,他又在美国的休斯敦交响乐团中担任了几年首席指挥,此外,还曾以客席指挥的身分,多次指挥世界各国的著名交响乐团,其中最主要的包括:柏林爱乐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等等。
    巴比罗利是英国在世界上威望最高的指挥大师之一,他的艺术生活对英国的音乐事业所产生的影响非常巨大。由于他在艺术上的功名着著,1949年曾被封为爵士,1958年又被曼彻斯特市封为荣誉市民称号,1969年又被英国皇家封为荣誉侍从称号,成为英国音乐史上获得荣誉称号最多的音乐家之一。
1970年,巴比罗利在伦敦逝世,享年71岁。
    成就
    巴比罗利作为世界著名的指挥大师,尤其是英国的著名指挥家。他的最主要的功绩之一就是培养和造就了哈勒管弦乐团。哈勒管弦乐团创建于1819年,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交响乐团,这个乐团在历史上曾有过几次较为辉煌的时期,并有着像里希特和哈蒂这样著名的指挥家领导过的经历,然而,真正使这个老牌乐团的水平达到世界一流高度的人物就是巴比罗利。巴比罗利从1943 年接任这个乐团常任指挥的职务以后,经过了数年的艰苦努力和严格训练,终于使这个老化而不甚景气的乐团恢复了生气。一举成为欧洲乃至世界闻名的一流交响乐团。他在担任这个乐团的常任指挥期间,曾经多次率领该团到各国访问演出和灌制唱片,为其获得世界性的影响制造了很大的声势。由于他为这个乐团赢来了建团史上少有的“黄金时期”,因此该团曾将“桂冠指挥家”的称号赠予了他。
    巴比罗利是一位民族气质较强的指挥家,他的指挥生涯中的突出功绩和贡献,基本上都是表现在对于英国交响乐事业的发展上,这方面,除了在扶植哈勒乐团上所做出的伟大业绩以外,还表现在对英国作曲家的作品的宣传介绍等许多方面:在这方面,他与比彻姆布尔特萨金特等人有着许多相同之处。然而巴比罗利本人亦是一位能够自如地掌握多风格作品的指挥大师,在指挥歌剧方面,他除了指挥英国歌剧以外,也非常善于指挥德国歌剧,50 年代时就曾在科文特花园歌剧院指挥演出过瓦格纳的歌剧《特里斯但与伊索尔德》,并且给人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而对于意大利歌剧,他的演释则似乎更胜一筹,普契尼威尔弟等人的歌剧,在他看来都是很合他的口味的,这恐怕与他从父亲那里继承下来的意大利血缘关系联系甚密吧。
    个人风格
    巴比罗利的指挥风格是稳健、清新、细腻和流畅,在演释作品时,他虽然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抒情的浪漫情调,但却始终能够很好地保持相对的理智性,换句话说,就是能够极佳地掌握作品处理上的分寸感,从这方面来看,他是一位艺术修养十分深厚的指挥大师。
    英国作品
    巴比罗利在演释英国作曲家的作品上,其最为拿手的就要数埃尔加、沃安·威廉斯和戴留斯的作品,他在指挥这些作曲家的作品时,那种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的表现,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比如他与英国著名女大提琴家杜普雷合作演奏的埃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就是极其精彩的,带有经典性的演释,他们合作录制的唱片,一直是这部作品的唱片中最权威的版本,多年来还始终未有人超越过他们。而这样精湛的诠释,在巴比罗利大量的擅长曲目中,也仅仅是一个突出而微小的例子。
    北欧作品
    巴比罗利除了对英国作曲家的作品的著名诠释以外,北欧作曲家的作品,则是他另一个尽情遨游的王国,也许是巴比罗利本身那种沉稳而细腻的气质,与北欧音乐中那清澈、秀美和自然的意境极相吻合的原故,他对于北欧音乐有着一种很奇妙的理解能力和偏爱心理,这一切,都在他指挥演奏的西贝柳斯和格里格等人的作品中有着明显的体现,有的评论家曾评论他指挥的北欧作品具有一种“迷人的抒情美”,这一点从现代的角度来看,的确是一种非常恰如其分的评价。
    综合驾驭
    说到这里,读者大概认为巴比罗利只是那种擅长表现气质高雅的英国音乐作品和风格清秀的北欧音乐作品的指挥家,其实则不然,巴比罗利对于风格沉稳深重,思想性强烈的德奥音乐作品和热情明朗、戏剧性较强的意大利音乐作品,都有着十分独特的演释能力,前面已经提到了,巴比罗利在指挥瓦格纳、威尔弟普契尼的歌剧时,曾经有着非常激动人心的成功,其实他在对德奥交响乐作品的演释上,也有着很了不起的成就,尤其是对于后期浪漫主义作曲家的作品,他有着十分出色的驾驭能力,在这里,最为突出的例子就是对马勒作品的解释,他曾是国际上一系列马勒作品指挥专家中的一员。而对于意大利音乐,他的身上则有着一种本能的血统优势,这一点读者从前面的阐述中已经有所了解,在这里需要提出的是,他不仅善于指挥意大利作品,而且还改编了许多意大利作曲家的作品,如将科莱里的小提琴曲和佩戈莱西的歌剧音乐改编成管弦乐曲等等,这些工作都有着极为积极的意义。

曲目包括:
第一张:1959年,意大利歌剧作曲家的歌剧序曲。封面是威尼斯的圣母礼拜堂。
    罗西尼:《赛米拉米德》序曲
    马斯卡尼:《乡村骑士》前奏曲
    普契尼:《曼农.列思科》前奏曲
    威尔第:《命运之力》序曲
    罗西尼:《威廉.退尔》中的芭蕾音乐
DSC03975.JPG

第二张:1964年,法国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和拉威尔的作品。
    德彪西:《海》
    拉威尔:《达芙妮与克罗埃》第二组曲
            《圆舞曲》
    哈勒乐团高标准的演绎,鲜明而严谨。巴比罗利也是半个法国人,对法国音乐很感兴趣。这里他的诠释既有丰富的细节,又有抒情的曲调和令人愉快的感悟。从录音上很难听出是多年前的老录音。
DSC03976.JPG

第三张:瓦格纳的歌剧序曲,1961、1967年
    包括:《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和《爱之死》、《罗恩格林》第一幕前奏曲、《漂泊的荷兰人》序曲、《唐豪塞》序曲。
    巴比罗利一生只录制过三部歌剧。本来巴比罗利要在1968年录制《纽伦堡的名歌手》全剧,但由于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而搁置,直到1970年准备着手录制时,巴比罗利却去世了,后来是由卡拉扬代替完成的。这些瓦格纳的序曲也聊以安慰吧。
    封面的照片,是德国巴伐利亚州蒂森市的旧天鹅堡(也称高天鹅堡)。它是巴伐利亚国王的一座行宫。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德国那样拥有如此众多的城堡,据说有14000个。在众多的城堡中,最著名的就是旧天鹅堡和新天鹅堡。
DSC03977.JPG

第四张:英国作曲家埃尔加和德留斯的作品,1957、1970、1974年
    埃尔加:《谜变奏曲》、《为弦乐队而作的引子与快板》
    德留斯:《春日初闻杜鹃》、《走向天堂乐园》
    比较而言,我更喜欢PYE的这个版本,而不是EMI发行的巴比罗利与爱乐乐团的版本。虽然这是在空荡荡的Free Trade 大厅录制的录音室版本,但是却能让你感觉真像是一次现场演出。每一次变奏都是自然的流露,毫无停滞地从上一变奏发展而来,真正成为了一个整体。第5变奏节奏自由,稍快的速度显示了更多的狂想曲风格和更多的抒情成份。在第4变奏和第7变奏中,你可以感觉到这种影响,弦乐清晰可辨。必须承认的是,巴比罗利充满了想象力和激情。第8变奏作为“奥古斯特·耶格(Nimrod)”的前奏,优雅而谦和,那正是你所渴望的演绎,甚至是乐器运用的好教材,从大提琴到小提琴连贯的滑音充分呈现了作品的抒情性。第10变奏稍显活泼的风格又和第11变奏狂暴的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认为巴比罗利在这部作品中最成功的不是“奥古斯特·耶格”,而是第12变奏和第13变奏。Basil Nevinson演奏的大提琴变奏部分为巴比罗利的指挥增色不少,就像是在寒冷的日子里有一件温暖而宽大的外衣包裹着你。乐曲十分流畅地转入了下一变奏“浪漫曲”,让人想起远在他乡的老友。我想,这就是诠释的精髓。《谜变奏曲》是关于友谊的,但是正如许多埃尔加深奥的音乐一样,它们也反映了记忆的影响力。在《浪漫曲》中,巴比罗利通过定音鼓表现的航船引擎的悸动,对单簧管主题“平静的海面和繁荣的航运”作出了诠释,体现了他意识到了记忆的价值,并且知道如何去利用它。这就是赞美记忆、呈现记忆的特殊变奏。真不知道巴比罗利是如何做到的。这些仅仅是你可以感受到的东西,似乎是伟大的演绎所特有的。还有就是终曲的演奏很和谐统一,你会很喜欢这样一个版本的。
     封面的照片是英格兰的森林,也是罗宾汉传说的策源地。
DSC03978.JPG

第五张:通俗小品,1958、1967年。照片名为《日落》。
    苏萨:《星条旗永不落》进行曲
    彭奇埃利:《时间之舞》,选自歌剧《歌女乔孔达》
    柴科夫斯基:《如歌的行板》
    克拉克:《小号主题》
    尼古拉:《温莎的风流娘们》序曲
    西贝柳斯:《忧郁圆舞曲》
    马斯奈:《柠檬树下》,选自《阿尔萨斯景色》
DSC03979.JPG

第六张:约翰.斯特劳斯的作品,1957年。照片是维也纳申布隆宫的景色。
    约翰.斯特劳斯:《吉普赛男爵》序曲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
                   《蝙蝠》序曲
                   《拨弦》波尔卡
                   《安娜》波尔卡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老约翰.斯特劳斯:《拉德斯基进行曲》
DSC03980.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开盘机音响技术网 ( 桂ICP备20003207号-1  公安部备 45010302002201 客服:18077773618

GMT+8, 2024-9-28 18:20 , Processed in 0.06764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