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内容 (2019-10-24 11:52):
“走音偏音”多出现在就不用的磁带,轻微受潮掉粉在磁带经过磨损轨迹处阻力会增加并且伤带,还要考虑主电机--皮带--主轴--压带轮润滑,皮带老化,放3150Hz听有没有变调,有仔细'听-观察"变调--周期规律。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唯有叹息--------两年前北京一位老爷子,在医院病床上看闲鱼要了我一台开盘机。电话里联系,说就喜欢听我聊这些电器。60多年前上小学时,学校广播站有206电唱机给学生放唱音乐和体操。后来远远见过601开盘机,从来就没有机会摸一下。现在有7000多元退休金,可是疾病缠身,没有许多力气折腾把玩这些童年的热望。后来没有再联系----我猜想?老爷子他人-----?现在有时,我的学生看见我整理这些机器,问:老师这是什么呀?然后没有第二个问题。想想一份伤感不禁涌上心头。
毕竟磁带这个东西是有使用寿命的!不可能是永久的。。。。所以现在的磁带(包括卡带和开盘带及DAT磁带等等磁带类的储存媒体)才会越来越贵哩。。。。{:7:}{:7:} 这或许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幸福,下一代人到我们这把年纪玩啥呢?玩俄罗斯方块吧,小霸王学习机也不错{:10:}
还有另一种可悲的现象,令我不知如何评价:80年代读大学时,偷着停掉晚自习跑到教师楼窗下。那一户人家夏天晚上经常放唱黑胶唱片,听听 天鹅湖 就迷倒了我们如醉如痴。后来知道人家有本市乐团的家属。又知道一张国产黑胶20多元正好是我一个月的生活补贴。买不起!我节省自己去买薄膜唱片。周末跑各所大学蹭听音乐欣赏讲座。熟悉了莫扎特,贝多芬和柴可夫斯基。每次听这些西方古典音乐总是有一种神圣的感情。听贝5和第一钢琴协奏曲会激发心底的青春激情和人生思索。可是,现在我的学生,几乎从不听古典音乐。不禁让我一次一次惆怅---- 偶尔路过废品店,又看见地上扔着一堆薄膜唱片。忍不住过去翻翻。时常出个高价拿走。你听店里的小伙说什么:他们家老头走了。老头儿子不懂这些,这2百张5块钱给我了。这还比收废塑料多给了。------可我了解当年,一张大薄膜是5角5分,一天的伙食都买不起。 偶尔会藏在其中有几张黑胶唱片。偶尔还有没拆封的。而没有拆封的都是最好的唱片:好的外国乐团,好的曲目和演奏家。我猜得出,不拆封是舍不得打开。打开就是---。唱针划过减低了在心中的宝贵分量。所以,直到主人走的最后一天也没有拆封。可他的后代当垃圾给扔了。更别提两代人一起欣赏音乐,探讨人生情感。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