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获悉,曙光厂2012年还将试推出6922,这显然又是一场重头戏,成功与否,我等将翘首以待。 一只电子管从制作的第一道工序开始到最终的老化与测试,环节繁多,且由于手工操作成份俱多,因而不同年代,不同时间,不同批次生产的电子管,往往离散性很大。个人认为,一只正品合格的电子管应该包括各项指标参数的准确无误与从里到外的工艺完成度。我发现,在曙光厂推出的中高端电子管系列中,除了指标参数规范之外,其外观工艺的成型也十分漂亮。
由于电子管制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离散因素,因此会产生管子指标参数完全合格(甚至非常优秀)而机械装配稍有误差的现象(即发烧友所说的玻壳与管座不垂直同芯),而且产量越大出现这种现象的几率将会越高。对于这一类品质完好而外观稍欠佳的电子管处理,厂家其实可以分门归类以稍低的价格出售,以力争物尽其用。 本帖最后由 杨维中 于 2012-4-11 20:28 编辑
站着不嫌腰疼的话谁都会说,但话题扯到最后,其实是企业的机制和管理问题,这也是包括曙光集团在内的全国所有国企所面临的共性问题,体现了国营企业在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间不得不面临和正视的现实。仅仅形式上的改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国营企业铁饭碗的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行之有效的对策是甩掉企业沉重的社会包袱,竞争上岗,轻装上阵,直接参与市场竞争。
由此,企业每一位领导、技术人员、生产员工的个人利益都应和企业整体效益捆绑一起,自负盈亏,共同承担风险,共同致富......。只有这样具有忧患意识的同舟共济,企业才会有最终的出路,才会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也才会在世界同行业企业之中占有一席之地。除此之外,别无他路。 本帖最后由 杨维中 于 2012-4-11 20:26 编辑
翻开长沙市地图,可以发现曙光集团厂址明显地处一环内市中心,从长沙火车站既便步行至曙光厂也不过区区20分钟,而这在全国其他城市中是绝无仅有的。这也是由于半个世纪以来,长沙市不断的城建变化而将原本地处市边缘的曙光厂逐浙推移至市中心。
这意味着,曙光集团将面临整体迁址问题,而且时间不会推迟得太久。新厂区的选址,交通的便利性,员工的宿舍,生活辅助设施,厂房的建筑规模,设备的增添与安装等等一系列接仲而来的问题,都会是曙光领导管理层所要操心劳神的。
曙光不容易,任重而道远,祝-----一路走好! 详尽的胆识,工厂的介绍,顶.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