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维中 发表于 2012-1-25 13:11:22

我爱你--------永远的老“坏蛋”们!(45岁以下勿进)

本帖最后由 杨维中 于 2012-1-26 18:32 编辑

      在那个缺少娱乐的年代,因为有了他们那一句句经典台词而有了欢笑;在那个清贫的年代,因为有了可笑、可憎的“坏”脸而变得生动;在那个没有偶像的年代,因为有了这些技艺精湛电影大师的绝妙的表演,而使老电影人们值得回味和怀念。
  对现在的年轻观众来说,也许他们已经很遥远、很陌生了。而在六、七十年代,这些反面人物是观众最津津乐道、也是孩童游戏中经常模仿的角色。这些反派演员有不少已离我们远去,健在的也已是暮年,不大可能为观众再现当年的风采,但那一代观众是不会忘记他们的。
      他们中,有些演员是反派“专业户”;有些演员则仅作过一、两次“坏人”,但仅这“一、两次”却已成银幕经典,让人印象深刻、过目难忘。做为一名电影演员,最幸福的事,莫过于观众能永远记得他们的银幕形象。


方化
(1925年8月30日——1994年11月7日)

      长春电影制片厂著名演员,老一辈表演艺术家。1925年8月30日,方化出生于大连市郊的村子黄泥川。少年的方化秉承父愿,考入了大连商业学堂。1944年年底,到设在长春的“满映”制作部录音科,当录音助理员。1945年入东北电影制片厂任演员。曾参加话剧《太平天国》、《家》的演出。同时在东北剧社、大黄河歌剧团演出的《洋状元》、《狂潮》等剧中饰演角色。1946年随长春电影制片厂迁北平后,参加《松花江上》、《小白龙》、《哈尔滨之夜》的拍摄。1949年后相继在北京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任演员。1979年起任珠江电影制片厂演员,参加拍摄《与魔鬼打交道的人》等影片。
  方化以饰演反派人物而著称,在银幕上与日本“鬼子”结下了不解之缘。1955年他在《平原游击队》中塑造的松井,是其中最“出色”的一个,被称为中国影史上塑造最成功的外国人。那句经典台词:“慌什么,一个李向阳就把你们吓成这个样子。”也广为流传。1962年在《甲午风云》中,方化又成功塑造了日寇“吉野号”舰长伊东,再次让广大观众从银幕上看到了他继《平原游击队》的松井之后,又一个入木三分的日本鬼子形象。一时间,热情的观众都以“吉野”相称。1965年,方化又在另一部风靡一时的《三进山城》里扮演了日本小队长小野,这已经是他第五次在银幕上扮演日本鬼子了。通过这些影片,方化的日本鬼子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在民间被封为中国银幕上独一无二的“鬼子王”。1974年重拍,松井这个角色,选了许久,最终还是无人能取代方化。松井在影片中是阴森的,有一种威逼的力量,“鹰一样的眼神,铁青色的脸,随时想吃人的神情”。方化塑造的反角松井更是突破了当时把敌人简化为极端愚蠢、残忍的做法,形象较一般反角复杂,也更有味道。
  1994年,姜文盛情邀请方化,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出演一个我军高级将军,方老对此欣喜若狂。这一角色可是他演了一辈子戏才终于等到的机会。虽然在这部电影中,他的许多戏被删减了,最后仅存了短短几分钟,但却为他晚年的演艺生涯画上了一个最圆满的句号。他是姜文的偶像,姜文说见着他就紧张,拍摄之初,有的演员跟姜文要价22万元,而方老却分文不取。然而可惜的是,没等片子正式上映就因病去世了。据悉,在病危的时候,他拒绝使用好药,而且谁也说服不了他;曾多次在昏迷中醒来将针头拔掉,理由只有一个:“我不行了,不要再浪费国家的钱……”   
  1994年11月7日,离开《阳光灿烂的日子》摄制组不久,方化因病去世,终年69岁。方化的过早离去,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永久不能弥补的遗憾!
曾经拍摄过的电影:
逢凶化吉 (1989) .... 龟井仓
南岭传奇 (1988) .... 慧远
十天 (1980) .... 莫司令
一个美国飞行员 (1980) .... 松井
与魔鬼打交道的人 (1980) .... 严克飞
山寨火种 (1978) .... 白山魈
延河战火 (1977) .... 陶师长
平原游击队 (1974) .... 松井
三进山城 (1965) .... 小野
南海的早晨 (1964) .... 陈官运
两家人 (1963) .... 高正国
甲午风云 (1962) .... 伊东
冬梅 (1961) .... 士绅代表
万木春 (1961) .... 步青云
鸿雁 (1960) .... 千家汉
铁道卫士 (1960) .... 吴济春
未完成的喜剧 (1957) .... 易浜紫
马 (1956) .... 常老头
新局长到来之前 (1956) .... 职员甲
平原游击队 (1955) .... 松井
无穷的潜力 (1954) .... 王守一
智取华山 (1953) .... 匪旅长方子乔
新儿女英雄传 (1951) .... 老农民
儿女亲事 (1950) .... 赵老蛮
民主青年进行曲 (1950) .... 江正卿
内蒙人民的胜利 (1950) .... 杨先生
赵一曼 (1950) .... 敌电业局长
哈尔滨之夜 (1948)
小白龙 (1948)
松花江上 (1947)

山枫 发表于 2012-1-25 17:31:56























一道亮丽的风景”:历数红色电影中的女特务(转)

红灯记 发表于 2012-1-25 17:38:21

老一辈艺术家用他们精湛的艺术,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活生生的文艺角色,教育了我们、感化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向他们致敬{:4_247:}

杨维中 发表于 2012-1-25 18:54:49

李颉
  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1925年5月26日出生。曾在《神秘的旅伴》、《国庆十点钟》、《满意不满意》、《甲午风云》、《车轮滚滚》、《大脚夫人》、《萧太后》等数十部影视作品中担任过重要角色。多年来成了“银幕上的专职老坏蛋”。并在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扮演贾赦。1999年12月被聘为东方冰峰影视公司艺术顾问、兼培训艺术教授,担任北普陀影视学校的教学工作。
曾经拍摄过的电影:
碧血宝刀 (1991) .... 鲍子龙
李冰 (1983) .... 公孙若
吉鸿昌 (1979) .... 冯先生
车轮滚滚 (1975) .... 郑子成
长城新曲 (1975) .... 老地主
满意不满意 (1963) .... 刘麻子
甲午风云 (1962) .... 刘步蟾
七天七夜 (1962) .... 敌旅长
再生记 (1960) .... 张先生
画中人 (1958) .... 巫臣
民兵的儿子 (1958) .... 郝五爷
女社长 (1958) .... 赵明德
牧人之子 (1957) .... 阿尔斯郎
虎穴追踪 (1956) .... 黄云梦
国庆十点钟 (1956) .... 白松亭
神秘的旅伴 (1955) .... 魏福

杨维中 发表于 2012-1-25 18:57:18

浦克
(1916年1月——2004年3月18日)

 长春电影制片厂著名演员、表演艺术家。原名聿方,1916年1月出生于山东省蓬莱县,1938年,他考入了伪“满映”开始了电影演员的生涯。抗战胜利后,他在金山领导导的长春电影制片厂,与张瑞芳合作,在影片《松花江上》成功地扮演了老祖父。1949年10月全国解放后,参加了北京电影制片厂第一部故事片《吕梁英雄传》的演出,之后,又应邀相继拍摄了《高歌猛进》、《一贯害人道》、《丰收》、《一场风波》、《沙家店粮店》、《夏天的故事》等影片。1955年调到长春电影制片厂,接连在《新局长到来之前》、《国庆十点钟》、《地下尖兵》、《寂寞的山林》、《风从东方来》(与苏联合拍)、《英雄儿女》等影片中扮演重要角色。1972年以后,先后参加了《艳阳天》、《向阳院里的故事》、《人到中年》等影片以及多部电视剧的拍摄。从影60多来,形成了深沉,质朴,凝炼、幽然的表演风格。有“影坛千面人”的美称,曾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
  在影片《艳阳天》中,浦克饰演“反一号”马之悦是个面孔和善、表面忠厚、内心狡诈、阴险、两面三刀的人物,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因为是文革后中国的故事影片生产全面恢复生产的第一批影片,所以对这部影片要求高,该片首审样片未能通过。原因之一是“正不压邪”,肖长春的形象不够高大,反面人物马之悦等人的戏比正面人物戏耐看,这样 不符合“三突出”的创作原则。为了不让马之悦盖过肖长春的高大形象,有多场戏推倒重拍。
  浦克原配夫人夏佩杰1991年末病逝,这时浦克已75岁高龄,虽有儿女,生活还是很不方便。有热心红娘牵线,1995年末,浦克与教师张静喜结连理。2004年3月17日,这位从影已经65个年头,人称“三朝元老”,扮演过近百个角色,被称为德艺双馨的老影人、受人敬仰的艺术家,在走完88年人生历程后,因心脏病发作导致急性肾衰在医院发悄然离世。老人虽然走了,但广大观众却已不能将他忘怀,因为他为人们塑造了众多难忘的银幕形象,因为他在中国电影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杨维中 发表于 2012-1-25 18:59:56

曾经拍摄过的电影:
雪国情仇 (1993) .... 穆阿里
紫痕 (1991) .... 林季轩
最后一个皇妃 (1988) .... 霍福泰
关东大侠 (1987) .... 高士家
两宫皇太后 (1987) .... 文祥
冒名顶替 (1987) .... 史汉光
中国的“小皇帝” (1987) .... 张爷爷
拂晓的爆炸 (1984) .... 参谋长
黄山来的姑娘 (1984) .... 邱爷爷
李冰 (1983) .... 范睢
家务清官 (1982) .... 肖朋
人到中年 (1982) .... 焦部长
春归红楼 (1981) .... 饰 关汉达
杜十娘 (1981) .... 李父
春眠不觉晓 (1980) .... 柳正言
丹凤朝阳 (1980) .... 林医生
严峻的历程 (1978) .... 陈丹
灯 (1978) .... 杜远
风云岛 (1977) .... 春浩伯
熊迹 (1977) .... 严子征
金光大道-中集 (1976) .... 周忠
山村新人 (1976) .... 周爷爷
金光大道-上集 (1975) .... 周忠
创业 (1974) .... 田大爷
向阳院的故事 (1974) .... 石爷爷
艳阳天 (1973) .... 马之悦
英雄儿女 (1964) .... 金正泰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续集 (1963) .... 老周
冰雪金达莱 (1963) .... 公公
甲午风云 (1962) .... 丁汝昌
炉火正红 (1962) .... 董书记
万木春 (1961) .... 姜殿文
我们这一代人 (1960) .... 刘廷栋
风从东方来 (1959) .... 李光
古刹钟声 (1958) .... 周部长
画中人 (1958) .... 老石匠
伤疤的故事 (1958) .... 陈修德
水库上的歌声 (1958) .... 谷景春
新的一课 (1958) .... 孙教授
徐秋影案件 (1958) .... 杜永楷
地下尖兵 (1957) .... 陶干
寂静的山林 (1957) .... 孙威廉
国庆十点钟 (1956) .... 何占彪
马兰花开 (1956) .... 徐指导员
新局长到来之前 (1956) .... 张局长
夏天的故事 (1955) .... 梁满仓
沙家店粮站 (1954) .... 葛专员
一场风波 (1954) .... 杨永成
英雄司机 (1954) .... 调度主任
丰收 (1953) .... 李洛强
一贯害人道 (1952) .... 地主
高歌猛进 (1950) .... 李广才
吕梁英雄 (1950) .... 张老汉
松花江上 (1947) .... 祖父

杨维中 发表于 2012-1-25 19:06:51

本帖最后由 杨维中 于 2012-1-25 19:10 编辑

崔超明
      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1918年生于一个中医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中学时开始学习绘画,后来逃到香港,先在英美烟草公司当切烟和卷烟工人,后入香港华文日报当校对员。1942年他回到上海,在艺光剧团,苦干剧团任演员。1947在年文华影业公司当演员,在《母与子(1947)》、《小城之春》等影片中扮演一般角色。
   新中国成立后,他参加了文艺宣传队,到街头演出,不久,他便在《夜店》中饰演赖皮匠,在《我这一辈子》中饰拉洋车工人,他成功地塑造了这个劳苦的拉车工人,荣获文化部颁发的二等奖。此后他又在《关连长》、《腐蚀》、《姐姐妹妹站起来》等影片中扮演一系列人物。1952年,他入上海电影制片厂当译制片演员,为多部译制片配音,曾获得翻译片最高奖金。此后,他在《渡江侦察记》中饰敌军长,《不夜城》中饰资本家,《长虹号起义》中饰演敌海军司令、《女篮五号》中饰球场老板,《金沙江畔》中饰仇万里等,多年的艺术生活提高了他的表演技巧。1959年,他参加了湖南电影制片厂的筹建,1961年调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入长影后,他相继在《独立大队》、《南海的早晨》、《兵临城下》等影片中塑造了一系列敏感词句中高级军官形象,成为擅长扮演反面角色而著称的演员。在银幕上,他将角色丑恶的灵魂,残酷的本质表演得淋漓尽致,让人恨之入骨。八十年代,他又参加了《三家巷(上下)》、《小城春秋》、《特区姑娘》的拍摄。其出演的重要影片有:《渡江侦察记》,《女篮五号》,《南海的早晨》等。
崔超明 曾经拍摄过的电影:
《金沙江畔》
阿潭内传 (1988) .... 施仁甫
特区姑娘 (1985) .... 林顺发
一个女演员的梦 (1985) .... 沙丘仁
五号机要员 (1984) .... 胡雅亭
小城春秋 (1981) .... 薛嘉黍
祭红 (1979) .... 冯黑山
小字辈 (1979) .... 老高
延河战火 (1977) .... 盖司令
雁鸣湖畔 (1976) .... 巩世鳌
平原游击队 (1974) .... 杨老宗
“特快”列车 (1965) .... 调度长
三进山城 (1965) .... 黄队长
阿诗玛 (1964) .... 热布巴拉
兵临城下 (1964) .... 马军长
独立大队 (1964) .... 匪连长
南海的早晨 (1964) .... 邱正光
金沙江畔 (1963) .... 仇万里
第一列快车 (1958) .... 局长
林冲 (1958) .... 高俅
苗家儿女 (1958) .... 香福
三八河边 (1958) .... 周夏路
无名英雄 (1958) .... 伪司令
阿福寻宝记 (1957) .... 厂长
不夜城 (1957) .... 张耀堂
女篮五号 (1957) .... 林文
球场风波 (1957) .... 林允文
椰林曲 (1957) .... 洪飞
湖上的斗争 (1955) .... 赵阎王
渡江侦察记 (1954) .... 敌军长
太阳照亮了红石沟 (1953) .... 马锡仁
关连长 (1951) .... 团长
姊姊妹妹站起来 (1951) .... 崔胡子
有一家人家 (1951) .... 美军官
光辉灿烂 (1951) .... 吴宗宝
腐蚀 (1950) .... 希强
太平春 (1950) .... 赵老爷
我这一辈子 (1950) .... 孙元
表 (1949) .... 巡官
哀乐中年 (1949) .... 刘之权

杨维中 发表于 2012-1-25 19:15:00

周文彬
      长春电影制片厂老演员。周文彬不仅在银幕上成功地塑造了《英雄儿女》、《铁道卫士》中王复标和赵师傅这样和蔼可亲的工人师傅的形象,同样也善于扮演令人憎恶的“大汉奸”,如《甲午风云》里的方伯谦、《党的女儿》里的匪军官等。
曾经拍摄过的电影:
雁鸿岭下 (1966) .... 徐工程师
景颇姑娘 (1965) .... 勒乱
英雄儿女 (1964) .... 王复标
桃花扇 (1963) .... 柳敬亭
甲午风云 (1962) .... 方伯谦
冬梅 (1961) .... 孙主任
铁道卫士 (1960) .... 赵师傅
冰上姐妹 (1959) .... 大夫
海上神鹰 (1959) .... 敌中将
前哨 (1959) .... 刘道
试航 (1959) .... 谢师傅
钢珠飞车 (1959) .... 老铁匠
党的女儿 (1958) .... 匪军官
边寨烽火 (1957) .... 匪团长
马 (1956) .... 胖老头
怒海轻骑 (1955) .... 匪船长
神鬼人 (1952) .... 职员
毁灭 (1952) .... 屠父
爱的俘虏 (1951) .... 方继先
大凉山恩仇记 (1949) .... 俄洛
海誓 (1949) .... 张牛
国魂 (1948) .... 钦差
一代枭雄 (1948)
清宫秘史 (1948) .... 孙德

杨维中 发表于 2012-1-25 19:16:34

程之
(1926——1995)

杨维中 发表于 2012-1-25 19:18:50

    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著名表演艺术家、配音演员、相声演员,是被观众称作“南方特务”的名反角儿。原籍湖南宁乡人,1926年2月3日出生于湖北武昌,幼年移居上海。中学时即爱好话剧,1944年肄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成为话剧演员,先后在上海剧艺实验剧团、上海联谊剧社、苦干剧团、中国演剧社、群力剧社,演出了近40部舞台剧。1947年步入影坛,成为文华影业公司演员,出演了《假凤虚凰》、《太太万岁》、《夜店》、《母亲》、《哀乐中年》等影片。解放后为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出演了《我这一辈子》、《关连长》、《李时珍》、《魔术师的奇遇》、《飞刀华》、《红日》、《儿子、孙子和种子》、《苦恼人的笑》等影片,因在影片《我这一辈子》中饰演Police局长一角的出色演技,使他荣获了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第一次颁发的优秀表演奖银质奖章。1952年后任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80年代曾编导电视剧《蠡湖姻缘》、《名优之死》、《西游记》、《天下第一关》,并扮演主要或重要角色。程之以善演反派角色著称,同时又是一位戏路很广的演员,也能塑造正面人物,并从事导演工作,80年代曾编导过《名优之死》等电视连续剧。程之除了拍电影外,还唱京戏,说相声,主持节目,1995年2月14日,他参加上海市政协元宵联欢晚会;演唱《盗御马》后,突然心肌梗塞,猝然倒在舞台上,离开千千万万热爱他的观众。
曾经拍摄过的电影:
上海往事《噩梦情断上海滩》 (1993)
多管闲事 (1991) .... 钟有德
神猫与铁蜘蛛 (1989) .... 段厅长
恐怖夜 (1988) .... 孔大帅
风流局长 (1985) .... 尤老运
愁眉笑脸 (1984) .... 何阿满
邮缘 (1984) .... 集邮家
笔中情 (1982) .... 齐慎
开枪,为他送行 (1982) .... 常真宝
子夜 (1981) .... 何慎庵
爱情啊,你姓什么? (1980) .... 林成
十天 (1980) .... 王参谋
苦恼人的笑 (1979) .... 主编
儿子、孙子和种子 (1978) .... 高大伯
欢腾的小凉河 (1976) .... 白汉成
难忘的战斗 (1976) .... 武大癞子
蚕花姑娘 (1963) .... 陶老五
飞刀华 (1963) .... 李中侠
红日 (1963) .... 董参谋长
魔术师的奇遇 (1962) .... 王小六子
向阳花开 (1960) .... 周根发
地下航线 (1959) .... 朱经理
沙漠追匪记 (1959) .... 金冶中
两个巡逻兵 (1958) .... 独眼龙
铁窗烈火 (1958) .... 盛约翰
无名英雄 (1958) .... 伪副舰长
乘风破浪 (1957) .... 牛博士
牧童投军 (1957) .... 匪参谋长
家 (1956) .... 高克安即四老爷
李时珍 (1956) .... 刘道士
秋翁遇仙记 (1956) .... 书吏
鸡毛信 (1954) .... 歪嘴
山间铃响马帮来 (1954) .... 敌队长毕根
太阳照亮了红石沟 (1953) .... 马二虎
关连长 (1951) .... 老董
姊姊妹妹站起来 (1951) .... 伪巡官
有一家人家 (1951) .... 高神父
光辉灿烂 (1951) .... 刘忠
腐蚀 (1950) .... 祁科长
太平春 (1950) .... 王团长
我这一辈子 (1950) .... 胡理
表 (1949) .... 殷小臣
哀乐中年 (1949) .... 石匠
夜店 (1948)

杨维中 发表于 2012-1-25 19:30:06

本帖最后由 杨维中 于 2012-1-25 19:31 编辑

       补充∶程之在<<沙漠追匪记>>中扮演的土匪惟妙惟肖,在驳壳枪里剩下最后一颗子弹时,见解放军(冯吉吉 饰班长)逼进,便狡猾地趴在沙漠上装死,然后抬手一枪,可惜这一枪打飞了,终被活捉。此电影情节在我脑海中深刻记忆超过了半个世纪,可见一名优秀的电影演员演技能足够令喜欢他的观众牢记一辈子。
{:4_198:}

杨维中 发表于 2012-1-25 19:53:30

陈述
(1920年——2006年10月)

杨维中 发表于 2012-1-25 20:00:09

      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著名表演艺术家,以饰演各类反派人物见长,被称作“反面人物大师”。原名陈致通。生于上海。1935年入商务印书馆当练习生,后任职员。1939年入上海邮政管理局任邮务员,业余参加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少年剧团、中青剧团和邮务工会的雁声剧团,演出话剧《放下你的鞭子》、《大雷雨》等。1942年起相继参加未名剧团、中国旅行剧团、国华剧社等职业剧团,任兼职演员。先后参加演出《雷雨》、《日出》、《茶花女》、《少奶奶的扇子》、《袁世凯》等三十余个剧目。
      抗战胜利后在邮务工会话剧组和上海剧艺社演出《升官图》、《雾重庆》等。1948年后任文华、大同等影片公司特约演员,参加拍摄《彩凤双飞》等影片。1951年起相继加入大同影业公司、上海电影制片厂任演员,开始专业电影演员生涯。曾在《渡江侦察记》、《铁道游击队》、《海魂》、《林家铺子》、《聂耳》、《飞刀华》、《难忘的战斗》等三十余部影片中,塑造不同类型的反派角色。其中在《渡江侦察记》中成功地饰演敏感词句情报处长,1957年于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获个人一等奖。1979年后参加《新郎之死》、《两家春》、《藏金记》、《翁婿之间》等电视剧的拍摄。从第一次登上银幕的《斩断魔爪》,到因为塑造《渡江侦察记》中的敌情报处长一角而成名影坛。
      此后,他还扮演了日本特务队长岗村(《铁道游击队》)、反动教授(《为了和平》)、敌副舰长孔啸天(《海魂》)、工贼朱阿财(《黄浦江的故事》)、上海客人(《林家铺子》)、老地主汪明德(《难忘的战斗》)、杨大榕(《神圣的使命》)和日本特高科情报股长松田(《开枪,为他送行》)等反派角色。
      观众喜欢他真实自然的表演风格,和那种与生俱来的坏坏的感觉。74年重拍《渡江侦察记》,其他人都换了演员,可那个情报处长还是得由陈述来“梅开二度”。反派地位的不可动摇由此可现。其实以阴险狡诈、凶狠毒辣的敌情报处长一角扬名影坛的他也曾多次尝试喜剧,在《球迷》、《老兵新传》、《飞来的女婿》中都有诙谐幽默的表演,同样给几亿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并成为中国电影的经典。2006年10月17日,这位德艺双馨的表演艺术家因病去世,享年86岁。
曾经拍摄过的电影:
鬼子来了 (2001) .... 疯七爷,鱼儿的公公
疯狂的兔子 (1997) .... 科学怪人
上海舞女 (1989) .... 江砥平
大丈夫的私房钱 (1989)
警官与侦探 (1988) .... 乔龙池
男人的世界 (1987) .... 算命人
洱海情波 (1986) .... 老端
四等小站 (1984) .... 泉根
蓝盾保险箱 (1983) .... 庞查礼
开枪,为他送行 (1982) .... 松田
诱捕之后 (1982) .... 木村
飞来的女婿 (1982) .... 谷正茂
神圣的使命 (1979) .... 杨大榕
连心坝 (1977) .... 麻仲年
难忘的战斗 (1976) .... 汪明德
渡江侦察记 (1974) .... 敌情报处长
血碑 (1964) .... 巫推事
球迷 (1963) .... 球迷医生
飞刀华 (1963) .... 牛耀祖
红色娘子军 (1961) .... 陈旅长
地下航线 (1959) .... 神甫
黄浦江的故事 (1959) .... 朱阿财
今天我休息 (1959) .... 理发师
老兵新传 (1959) .... 王老头
林家铺子 (1959) .... 上海客人
聂耳 (1959) .... 钱也乐
乔老爷上轿 (1959) .... 蓝心会
油船火焰 (1958) .... 俞旭东
海魂 (1957) .... 副长
球场风波 (1957) .... 广播员
母亲 (1956) .... 石莫陂
铁道游击队 (1956) .... 冈村
为了和平 (1956) .... 宋锡庚
渡江侦察记 (1954) .... 敌情报处长
斩断魔爪 (1954) .... 石神甫
美国之窗 (1952)
彩凤双飞 (1951) .... 金三宝

杨维中 发表于 2012-1-27 17:10:53

本帖最后由 杨维中 于 2012-1-27 17:20 编辑

刘江-----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著名反派表演艺术家。留给观众最深刻的印象是<<地道战>>中扮演的伪军司令汤炳会,最经典的台词是----“高,实在是高”,以及<<闪闪的红星>>中扮演胡汉三的------“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4_211:}

mlsnc 发表于 2012-2-2 16:37:20

喜欢看老电影{:4_213:}

yylyy83338 发表于 2012-2-9 10:42:21

无限美好回忆.......看一场票价七分-·····{:4_228:}{:4_213:}{:4_213:}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我爱你--------永远的老“坏蛋”们!(45岁以下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