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UWAI 发表于 2015-10-29 08:31:15

HAUWAI 发表于 2015-10-29 07:18
Arnie Nudell 是近代揚聲器教父,他在八十年代製作了 Infinity IRS V 四柱巨型揚聲器,音響評論教父 Harr ...

我們到藝派音響店的試音室試聽 Genesis V 揚聲器, 現場的配搭如下:
Wadia 7+9 CD 組合
Jadis JP80 前置
Jadis JA200 功放

正如事前所料,Genesis V 的低頻分量可以多到滿瀉,我說'可以',因為它的分量多或少是可以調校的,可校至你覺得過多,當然音質是另一回事。要調校到與中高頻吻合無暇,不是容易的。
Genesis V 在全套 Jadis 膽機推動下,現場只覺聲音無氣無力,而且膽機的音染重。感覺低頻的分量是過多,欠缺收的控制力。當低頻分量再調校多些,聲音便變成機械式的,而不是音樂本身的低頻段。 Genesis V 的音色是厚聲,有肉及有味道,惟稍有不及 Thiel CS5i 的。鋼琴聲不像真。

HAUWAI 发表于 2015-10-29 08:37:43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5-10-29 09:06 编辑

HAUWAI 发表于 2015-10-29 08:31
我們到藝派音響店的試音室試聽 Genesis V 揚聲器, 現場的配搭如下:
Wadia 7+9 CD 組合
Jadis JP80 前置 ...

過了一段日子,L君買了新款的 Genesis 500 揚聲器 (每聲道三個 8吋低音單元,內置 500W 功放推動低音), 從他心所願,低頻分量的多是以前從未在他家聽過的,怎樣調校至協調的理想狀態,是一大挑戰。這便是玩音響的樂趣呢!

OTL 发表于 2015-10-29 09:02:56

Jadis 200/500 power amp.
力大無窮.
但這倆功放的控制力較差.
低頻出現水浸的現象.

HAUWAI 发表于 2015-10-29 18:20:58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5-10-30 08:27 编辑

HAUWAI 发表于 2015-10-29 08:37
過了一段日子,L君買了新款的 Genesis 500 揚聲器 (每聲道三個 8吋低音單元,內置 500W 功放推動低 ...

在上次聽過 Krell KAS2 功放推Thiel CS5i 不久,又有機會在羅氏的試音室聽 Gryphon Antileon功放推 CS5i, CD 轉盤是 Theta Data, 解碼器為 Mark Levinson 30, 前置是 Cello Suite, 該對 CS5i 是飾以 Rosewood 木皮的。
這次的低頻是比上次鬆一些,分量則少一些,但是播 Gary Karr 一碟的管風琴超低頻則出不到。Michelangeli Chopin 的鋼琴音質的層次和細節不及 KAS2 的。這次聽 Oscar Peterson Trio “We get request” 第六首的敲鈸和掃鈸的高頻則比上次多及散發滲化效果好一些。
當時請教羅氏,馬蘭士九怎樣配搭 CS5i 呢? 他說:『用馬蘭士九的 8Ohm 接駁,音色會幼細一些,我喜愛用 8Ohm, 及選擇五極操作,才會夠力和有低頻。』
後來,我在自己的系統用 8 Ohm 連接,引至馬蘭士九燒電阻;用五極操作,聲音粗獷及完全無味道,轉用三極,則音色幼細和有味道,而且低頻、超低頻出得自然,力感也可以。鄭前輩亦再三提醒,在 2至3 Ohm 工作的 CS5i, 必須要用 4 Ohm 接駁。

OTL 发表于 2015-10-29 18:49:43

三極管是更優於五極的。
功放先論線性,功率是次要。
一千瓦的H類,也不及一部100WA類。

HAUWAI 发表于 2015-10-29 19:44:36

OTL 发表于 2015-10-29 18:49
三極管是更優於五極的。
功放先論線性,功率是次要。
一千瓦的H類,也不及一部100WA類。

至理明言,謝謝!

HAUWAI 发表于 2015-11-6 22:24:08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5-11-7 11:21 编辑

HAUWAI 发表于 2015-10-29 18:20
在上次聽過 Krell KAS2 功放推Thiel CS5i 不久,又有機會在羅氏的試音室聽 Gryphon Antileon功放推 C ...


上文提及,我以馬蘭士九 8 Ohm 接點連接 Thiel CS5i 揚聲器,結果攪至燒了多粒電阻。
1996年的一個夏夜,何前輩帶我前往探訪鄭前輩,我帶著一對受傷的馬九同行。到達鄭前輩在牛頭角的工作室,一個狹長小房間,濶度不足六呎。在右方是一對坐地揚聲器,其後方的牆壁與聆聽坐位背後的牆面相距不足六呎,兩幅牆面沒有任何吸音裝置。該對揚聲器是裝設有十五吋直徑低音單元、中音號角和一些高音單元,一件疊一件般垂直擺放。
前置和功放當是鄭前輩製作的膽機,音源則是一台普通的日本東芝 CD 機,坐下便伸手可及,不需用遙控的。
各位壇友,讀至此處,相信大多數人會覺得如此這般的環境是音響死症,推斷反射聲滋擾會掩蓋一切。可是現場聲音一出,奇跡出現!聲音是舒服、從容的,沒有預料中的過多反射聲和低音不散困局。我內心由衷地佩服鄭前輩的音響製作和校聲本領。可是,鄭前輩常謙虛地說,他不懂聽東西,常要請教何前輩的金耳朵。
聽一會兒後,我們轉移到樓下的茶餐廳露天茶座喝茶閒聊,何前輩、鄭前輩為人謙厚,生活簡樸,對音響充滿熱情、忠誠,懷着赤子之心,實為音響之大儒也。如今,那座大樓已被拆卸改建,昔日露天茶座的浪漫風情亦一去不復返了。

OTL 发表于 2015-11-6 23:23:18

現今才領晤到(眼淚在心裏流)。
不論苦與樂;
回憶永遠是最美的。
事隔近二十載啦,光陰飛逝。
回憶的勾起,自嘆未盡全力。

HAUWAI 发表于 2015-11-19 17:30:06

HAUWAI 发表于 2015-11-6 22:24
上文提及,我以馬蘭士九 8 Ohm 接點連接 Thiel CS5i 揚聲器,結果攪至燒了多粒電阻。
1996年的 ...

幾天後,鄭前輩醫好了馬九,包括調校好每台的四支 EL34 膽。事前,我給他一大堆 EL 34 (6CA7) 膽和 E88CC 膽,請他為我以儀器配對。沒用上的膽,鄭前輩也分別給它們逐一貼上標籤和配對,紀錄量度數據,以便日後使用。

HAUWAI 发表于 2017-3-16 17:20:14

HAUWAI 发表于 2015-11-19 17:30
幾天後,鄭前輩醫好了馬九,包括調校好每台的四支 EL34 膽。事前,我給他一大堆 EL 34 (6CA7) 膽和 E88CC ...

我用的大喇叭是 Thiel CS5i, 身高5呎4吋,規格是低音可下潛至 25Hz -1dB, 20Hz -3dB。在原裝馬蘭士九膽功率放大器推動下,加上配搭適合的線材及前級放大器,及喇叭擺位調校好後,它可播出超低音如規格所說。
我的 Beats Pro 耳機,重400克,每聲道單一隻 50mm 單元,現時產品流行多單元設計,動圈或動鐵的,試聽過幾種該類耳機,它們都會在不同頻段的銜接上有問題。Beats Pro 在 PHA1 耳擴推動下,輕易播出 30 Hz 以下的超低音,而且在聽感上,分量比 CS5i 的還要多,當然超低音的質素則不可同日而語了。超低音在聽音樂來說,是不可或缺的,以常見的樂器鋼琴為例,九呎的三角琴的最低音鍵是 27Hz。以前有一位舊同事,當時他的兒子是鋼琴專業學生,日聽夜聽兒子的練習,有一日來我家聽音樂,當年我用 Rogers LS3/5A 15 Ohm 喇叭,自覺滿意。他來到之時,馬上說我的音響播少了一截,出不到 full spectrum。其實,播放鋼琴是 LS 3/5A 的一大弱點,不單只在低音方面,它的金屬聲、動態、力量、細節分析力都應付不了鋼琴的音效的要求,回想當年不知不覺間亦少買鋼琴唱片來聽。
近日再以下圖的 CD 比較 CS 5i 及 Beats Pro 的聽感。CD 都是八十年代早版的,西德、日本或韓國製碟。若問我為何用舊 CD,只要你分別聽一下早版 CD 與後期版 CD (包括不同製作方式的 乜版物版),便知答案,亦會理解為何有些頭版或早版 CD 被炒至比原價貴幾十倍。
聆聽之下,CS5i 播鋼琴協奏曲的弦樂及鋼琴的音色都比 Beats Pro 的美。耳機的鋼琴音色沒有大喇叭的那麼低沉,其小提琴獨奏的音色是比較厚暖和質感強烈,而且也比較感人,可是耳機的小提琴獨奏的聲音不及大喇叭的那麼耐聽舒服。
聽 Michelangeli 彈奏 Chopin 的諧謔曲,此錄音的鋼琴的超低音和力量洶湧澎湃,耳機播出的低音、超低音分量與大喇叭的差不多,當耳機扭至很大聲來聽,聲音仍然舒服。大喇叭的泛音多一些,再開大聲一些,聲音便挭耳和不舒服。
用耳機聽藍雨褸,音色厚暖和質感強烈及比較感人,可是卻沒有大喇叭般營造到的人聲結像,鬆化和立體的,發聲位置的高度和距離感如歌者就站在面前。
用耳機聽蔡琴痴痴地等,開首的伴奏鋼琴的低音不是那麼低的。聽蔡琴及鄧麗君的伴奏樂器的低音則比大喇叭的潛得更低,耳機的人聲音色厚暖和質感強烈及感人,卻做不到像大喇叭的結像立體和如在目前的感覺。

OTL 发表于 2017-3-16 22:24:23

{:4_471:}{:4_471:}{:4_471:}

千山行 发表于 2017-3-17 15:48:42

在物欲横流的现在,难得有这份美好的坚持。

HAUWAI 发表于 2017-3-20 08:06:43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7-3-20 09:33 编辑

Test

HAUWAI 发表于 2017-3-20 09:31:26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7-3-20 09:47 编辑

Test

HAUWAI 发表于 2017-3-20 09:46:15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7-3-20 10:08 编辑

HAUWAI 发表于 2017-3-20 09:31
昨天到深圳到何鄭前輩的發燒窩,百多平方米面積及約五米高的長方形空間相當理想。我想若沒有百平方米以上 ...

昨天與何師傅到他在深圳寶安新裝置的發燒窩,百多平方米面積及約五米高的長方形空間相當理想。我想若沒有百平方米以上,恐怕難以讓本來用於戲院的大號角的能量適當地散發及吸收。
開聲之後,聲音舒服,不像別的號角系統有過於光輝猛烈的剌耳聲,音場及音像就在揚聲器背後出現及自然地發聲,說明了空間配合得宜。地面上鋪了瓷磚,無地氈,多數人會推斷聲音光輝,可是實地聆聽是沒有過度光輝及反射聲,而且音色是稍為厚暖。
播絳州大鼓,好勁,15吋及21吋低音單元都控制得好,21吋單元的震動幅度大,三枚 EL34 膽只有十多瓦輸出,已威力強大,鄭師傅 OTL 的成就吧!開好大聲聽秦王點兵,聲音仍然舒服。我們懷疑錄音師 Leo Fung 有沒有聽過絳州大鼓發揮到極點的威力。
雖然播大鼓的音量、超低音及力量震攝,但是播放幼細的古典或人聲音樂亦精緻纖細,音色又好,特別是鄧麗君的歌聲非常悅耳動聽!

为己 发表于 2017-3-23 17:12:06

几十年如一日,凭这分精神都值得学习{:4_476:}
页: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查看完整版本: 馬蘭士九與何、鄭二前輩之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