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碟皇"指環"即興感受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4-10-13 15:41 编辑感謝紅燈記熱情回應,想不到欣賞華格納“指環的知音者是不寂寞的。在下借此机會分享近日聆聽全劇十五張 CD 一遍後,即興的感受:
剛聽了一遍華格納指環第一集“萊茵金”,軟件是蘇堤指揮的 Decca 西德頭版 CD。
邊聽邊看那個金漆人造皮精裝盒和十五張西德頭版銀碟。那份滿足感和興奮............套用錦麟兄一句,上天對我真好。
蘇堤指環不愧為天碟中的碟皇,我是指音效而言。Wagner 譜的曲,用了很多銅管樂、低頻多的樂器例如 double bass, 鼓等,加上劇情內容有很多打鬥、搶掠、暴力、激情的片段,形成很多爆棚樂段,另外,打造指環和鑄劍的敲打金屬聲、空間感、動態、力感,音場非常 hi fi。再加上蘇堤的火爆指揮,和 Decca 的 John Culshaw. James Brown, Gordon Parry 傑出錄音製作,結果是整套 CD, 極 hi fi 之能事,你講得出 hi fi 效果那一個元素,都考不起它。
以上的音效,聽西德版才會有,後期德國版的音效差天共地,只是中下水平而巳。
又聽罷指環的第二集“女武神”。第一集男主角 Wotan 與妻子 Fricka 的唱者更換了。萊茵金在 1958 年錄音,女武神則在 1965年。兩者音效是有些微分別,前者音色鬆化一些,爆棚動態無邊無際,所謂要幾多,有幾多,見不到盡頭。
女武神前段 Siegmund 與 Sieglinde 談情說愛,頗長篇幅, Wagner 處理抒情樂段始於不及義大利作曲家,聽一下 Callas 唱的義大利劇是最明顯不過了。
後段聽 Birgit Nilsson (唱Brunnhilde) 與 James King (唱 Wotan), 兩人炒架、控訴、埋怨、責罵對方,衝動加上激情,正是 Wagner 音樂所演譯的強項,無論人唱,樂器演出,高潮迭起。作曲、演唱/演奏、錄音均臻最高水平。Birgit Nilsson 何以是經典英雄女高音,指環如何是碟皇,在此可窺一二。
指環第三集“齊格菲”,錄音師原班人馬在1962年製作。音效比第一、二集更好,聲音從容,音色厚聲一些,低頻更具震撼力,動態和沖擊力更好。
Wolfgang Windgassen 唱齊格菲具有力量,有所謂力拔山河氣蓋世之感,音色厚潤,感情、質感豐富,至於配樂亦具有相同效果。
第三集尾段是 齊格菲 到森林喚醒了 Brunnhilde , Windgassen 與 Nilsson 兩個唱家班有頗長的對唱,哀艷纏綿,欲生欲死,兩位男、女高音傾盡全力演出。話雖如此,Wagner 的手法始於浪漫不足,稍欠味精,相對於意大利歌劇的有血有肉,聲淚俱下, Wagner 的便顯得隔靴騷癢了!
指環第四集“諸神的黃昏”,力量形的歌劇,整劇的人聲、樂器聲充滿力量,你可能話 Carmina Burana 亦是力量形,相比之下,前者篇幅長很多而且力量連貫,不像後者那般間中出爆發力而已,前者兼且是有靱力的。
初段齊格菲去到侏儒族,遇上 Gunther 與 Hagen, 三人對唱,充滿宏偉洪量之聲,所謂登泰山而小天下,此之謂也。
第二幕末段,Brunnhilde 被騙婚至侏儒族,見回 舊戀人齊格菲,那種瘋狂和衝動,由 Birgit Nilsson 爆到天崩地裂般的歌聲表現出來,她因此登上了 指環的歷史名冊,亦被寫上了英雄女高音的金榜!
至於唱男角齊格菲的 Wolfganfg Windgassen, 在這 1964年錄音,便有些英雄遲暮了,比較與他對唱的 當紥的 Fischer-Dieskau (演 Gunther)在二人對唱的場面,分別是最明顯不過的。
除了 Nilsson, 唱命運之女的唱者和唱 Gutrune 的 Claire Watson, 音色圓潤悅耳,在剛勁的氛圍中帶來了一絲溫婉! {:4_471:}{:4_471:}{:4_471:}{:4_480:} {:4_472:}{:4_472:} 红灯记 发表于 2014-9-20 15:04
在本月二十二日,香港管弦樂團及指揮 梵志登將在香港文化中心演奏 華格納指環的萊茵金。趁元旦假日重聽蘇堤指揮的 CD。
一聽之下,經過 OTL 師傅大剷底的馬蘭士九帶出驚喜來了!開大音量來聽,不單只保持聲音舒服,而且有現場感得多,音量彷似現場,音效各環節表現提升了, 力量加強了兼且從容,音色仍做到厚聲溫暖。Flagstad 的歌聲更有天后風範,樂器 hi fi 效果高潮片段更加攝人魂魄,不愧長據 Harry Pearson 天碟金榜。 HAUWAI 发表于 2015-1-2 08:22
在本月二十二日,香港管弦樂團及指揮 梵志登將在香港文化中心演奏 華格納指環的萊茵金。趁元旦假日重聽蘇 ...
萊茵金音樂會: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5-1-23 21:57 编辑
HAUWAI 发表于 2015-1-18 11:53
萊茵金音樂會:
在 2015年1月22日 晚香港文化中心現場,華格納指環萊茵金音樂會,觀眾席坐了九成五以上觀眾,部分買了好聲座位者沒來,好位空著的,可惜!由於擺放字幕板,舞台後三區座位沒有發售。
我坐樓上H78座位 ,本來聽聲樂vocal, 座位 80-88 會好一點,考慮到指環是樂劇,管弦樂為主,所以選78, 前一些的 E 及 F 行則會被前沿矮牆阻擋頗多,是我在開售後第一時間定購的票。
現場舞台上大陣仗,百多人的樂團,坐得舞台很擠廹。裝備了現場收音器材,有很多支咪高峰,Naxos 將會出版現場錄音唱片。
樂團單是豎琴有六台,甚罕見。法國號有八支之多,其中四樂手兼吹 Wagner tubas;並有四支伸縮號(其中一支低音長號),主導動機是以這兩種銅管為主奏。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5-1-23 21:23 编辑
HAUWAI 发表于 2015-1-23 08:56
在 2015年1月22日 晚香港文化中心現場,觀眾席坐了九成五以上觀眾,部分買了好聲座位者沒來,好位空著 ...
唱 Wotan 的男中音 Matthias Goerne 的音色尚好,惟音量不足,也沒有雄偉感。 唱 Alberich 的男中音 Peter Sidhom 唱得入戲,他把音樂會當作真歌劇來演,值得一讚。女聲則以唱萊茵之女 Flosshilde 的女中音 Hermine Haselbock 稍好;唱 Fricka 的 Michelle Deyoung 乏善可陳,遑論與 Flagstad 或 Nilsson 相比。指揮 van Zweden 及港樂樂團的表現中規中距,圓號間有走音,沒有火花也沒有驚喜,他只專注指揮樂團,完全沒有和聲樂者溝通 。
與聽過了三、四遍的 Decca Solti 西德頭版 CD 比較,相差太大了。從 CD 聽到的氣勢、廹力、激情,在現場感受不到。雖然有八支低音大提琴、十二支大提琴,可是弦樂低頻分量不及用音響器材聽 CD 的多。
開場前奏曲低音和弦帶出,接著法國號上行音階,在 CD 聽可感受到莊嚴、雄偉、脆異的氣氛,現場的演奏則流於輕淡。第三景的前奏,即從諸神天國景轉到地底侏儒族之洞穴,嘹亮的小號爆一輪,接著 Mime 打造指環的金屬敲打聲,鏗鏘閃耀,法國號與低音弦樂隨後波濤洶湧地爆下去,在 CD 是 hi fi 非常,在現場則不見突出。Wagner 在指環創造的特殊音響 世界,於是晚發揮不到,劇力也感受不深。
页:
[1]